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吉林松原多措并举整肃考风考纪 重塑高考形象
2010-06-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讯(记者谢湘 彭冰)2009年吉林松原高考舞弊事件引起举国关注。近日,记者随同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一行赴吉林采访时了解到,今年松原市强力整肃考风考纪,正通过多种举措,积极重塑高考形象。

  9块大屏幕分3列排开,通过考场里设置的监控镜头,考生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旁边更大更清晰的9块屏幕,则实时把考场情况传输给上一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坐在省招办监控室里,只要切换频道,便可对县一级考场动态了如指掌—这一幕,是记者在松原市乾安县四中考点亲眼目睹的。

  “迄今为止,我们共投入资金1285万元,在全市835个考场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建立市、县两级监控平台6个,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松原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张国志说,今年高考期间,该市将组成由教育、监察、公安部门参加的工作组,驻守各考点视频监控室,所有监控数据除即时备份上交省、市招办外,各地将长期封存,在考后逐场逐科回放复查,若发现违纪行为,上报省招办取消有关考生考试成绩,并严肃追究监考教师的责任。

  今年松原市的考生进入考场,要经过楼门口和考场门口两次检测,一经发现带有作弊设备即作违纪处理。同时,各考区还都配备了一台无线电频谱测试仪和两台无线电信号干扰仪,用于封堵、追踪可疑信号。

  记者从松原市公安局获悉,为严防考生利用无线电设备作弊,该局在5月集中开展了“飓风一号”行动,共清查重点场所425处。截至目前,已破获销售考试作弊器材案件4起,打掉犯罪团伙两个,收缴作弊器材54件。高考前,该局还将开展两次这样的大规模行动,并将在高考期间对考点周边的出租屋、旅店等再次逐一清查,重点部位派人看守。

  据了解,今年松原市各考区监考教师将全部由其他县(区)教师担任,而且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同一考场的两名监考教师要来自不同的县(区)。市纪检委还为每个考点配备了4名纪检监察干部,全程监督考试过程。目前,松原从市到区(县),从政府部门,到教育系统,到监考人员,已层层签订了责任书,一旦出现考风考纪问题,将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松原市副市长张国志告诉记者,近一个时期以来,该市还发放了20余万份宣传单,向全市考生与家长发了公开信,并利用各种媒体,向社会发布了严肃考风考纪、严厉打击高考舞弊行为的各项具体措施,表明市委、市政府坚决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的态度和决心,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去年松原高考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查摆问题,研究制定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并决定实施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坚持人防与机防并重,努力实现2010年松原高考平稳、顺利、公平、公正的既定目标。”松原市委书记蓝军表示,欢迎新闻媒体继续监督,重塑松原高考形象。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长春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坐落在美丽的双阳湖畔。校园占地84.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2亿元,建有3.38万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118万册,电子图书75万种,建有3.8万平方米的实验大楼。拥有容纳6000人的体育馆和容纳30000人的体育场,校外实习基地270个,校园实现数字化网络管理,大型电子阅览室、设施先进的国际会议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游泳馆等一应俱全。学校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农学为特色,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设置56个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5万余人。学校秉承“人才强校”的理念,立足战略高度,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校现有教师987人,拥有工程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等各类优秀人才。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吉林省就业创业先进管理集体”。获得“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军民共建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十三年在“高校文明杯”竞赛活动中被长春市高校工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6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吉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并于2017年7月顺利通过中期检查验收。•学校办学定位建设成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训崇德至善 笃学强能•校园精神追求卓越 超越自我 魁星点斗 独占鳌头电话:0431-84266666 0431-84250800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东华大街1699号传真:0431-84268868网址:http://www.cstu.edu.cn
  • 吉林体育学院长春市南关区
    学校简介吉林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地处环境优美、四季分明的吉林省长春市,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2004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吉林体育学院。建校近六十年来,吉林体育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各级各类体育专业人才,为国家和区域体育事业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有南岭和临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2.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近600人,各类全日制学生8000余人。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长白山学者、省资深高级专家、省高级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级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著名专家学者,而且,一大批教师担任着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和世界、全国各类体育协会(学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务。学校拥有体育学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省级“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涵盖4个二级学科),省级特色高水平一流学科1个。13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法学五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继续教育、中职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耐力项目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吉林省特色文化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2个,拥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1个,吉林省健身志愿者培训基地1个。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4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省级在线立项建设课程4门,省级校企合作立项建设课程2门;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建设点3个、B类建设点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6个;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建设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竞赛成绩卓著,学校的拳击、散打、滑雪、跆拳道、射击、射箭、游泳、体育舞蹈等高水平运动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创造一系列优异成绩,其中拳击队、散打队、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已达国际水平。建校以来培养了世锦赛女子举重冠军李亚娟,世锦赛、世界杯女子速滑冠军叶乔波,世锦赛女子花样滑冰冠军陈露,世锦赛、世界杯短道速滑冠军李佳军,世锦赛、世界杯女子拳击冠军李金子,世锦赛女子散打冠军鄂美蝶、刘玲玲,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冠军宫金杰、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武大靖等一大批世界冠军,为国家赢得了殊荣。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连续八年获得“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国际交流日益活跃,近年来,连续举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先后与美国、韩国、日本、法国、中国台湾地区等一些国家和地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每年互派教师、学生开展访学和交流活动。“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步入新时代,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进入深化综合改革的战略转型期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吉林体育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吉林体育学院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 “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固校、文化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体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办学转型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新校区建设为突破口,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以体育为优势和特色的、以运动健康服务为核心的、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以及行业发展,具有“吉林体育学院特色、国内体育院校一流、世界竞技体育水平”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国标代码:14702)。学院地处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吉林省梅河口市,位于康美梅河口医疗健康中心大健康产业园区内,园区总占地面积622亩,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集医药商贸、医疗、教学、医养结合四大板块于一体,毗邻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海龙湖湿地公园,风景宜人。学院开设护理、助产、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9个医学卫生类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院与吉林医药学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联合培养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专业人才。学院校内实训有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医学技术实训中心、药学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和康复实训中心,现有实验实训室197间。配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仪器,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环境中巩固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实现个性成长;学院现有三甲级教学医院——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全国县域医院竞争力五十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国家示范卒中防治中心、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单位、吉林省产前筛查中心、吉林省癌痛规范化病房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来院调研时题词赞誉“梅河口市中心医院代表我国县域医院的最高水平”。学院秉承“明德、拓新、厚学、至善”的校训,依托梅河口市政府和广东省揭阳市国资委下设投资控股集团(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实施政、校、企、研一体化开放办学。学院以“一体系、两基地、三创新”为特色,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以“康美梅河口医疗健康中心”为基地,实行链条式、集团化发展。学院依托医药卫生健康行业、根植梅河口、面向省内外,借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以多样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传承技术技能为使命,不断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宜现代医药卫生与健康服务需求的新型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先进的办学模式:学院拥有校外实训基地数十家,能够满足学生的课间见习和实习,目前已经与省内外有关医疗机构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形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喜人局面。教学团队:学校现有教师中职称占比达53.8%;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44%;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比达51.7%;有教学医院兼职教师近百人。建立了省内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带头人团队。聘请了卫生行指委教授担任学校教学顾问。由医院主任医师、特色技术传承人、省市学科带头人等承担实训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无缝对接 。优良的教学设施:学院现有标准化教室、计算机教室、现代化语音教室,基础医学实验、医学技术实验、药学实验,护理实训实验室近200间,配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仪器。学校现有教学医院1所,其他校外实训基地数十家,能够满足学生的课间见习和实习。优美的校院环境:学院办学条件完备,拥有可以满足各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有满足学生多彩文化生活的体育馆、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设施;有供学生畅享知识海洋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餐饮、现代化公寓等。
  • 学校简介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是由通化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2021 年经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 由国家教育部备案,承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吉林省“一主六双”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一区一基地”规划的双核心建设,全面对接东北振兴战略。学院坐落于享有“中国医药城”“中国森林城市”“全国创新能力百强市”等荣誉盛名的红色康养之城——通化。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历经百年文化沉淀,人杰地灵,代有人才之楷模辈出,是求学成才,塑造品行,净化心灵的不二之选。本学院以原通化市卫生学校为筹建基础,规划占地面积 19.23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9.4 万平方米,有建设预留用地 10 万平方米,二期规划征迁用地 2.9 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2462 万元,全日制在校生规模 3000 人,以医药健康类专业教育为主,2021 年开始招生,首年开设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健康管理五个专业。随着办学发展,计划五年内面向大健康产业,逐步增设助产、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医学营养、中药学、药品质量与管理等 17 个相关专业。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专任教师 188 人,教辅教师 32 人,管理人员 54 人。大部分专任教师由原通化市卫生学校选调任职,具有多年的高职教学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学院设有现代化实验实训大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多功能教室、校园餐厅、学生公寓等办学用房,设置有标准 400 米跑道室外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校园监控实施全天候无死角监控,院内设有生命科学馆、中草药植物标本展厅、护理模拟病房、检验、病理、中医、生化、口腔等各学科教学实验室,办学场馆一应俱全。图书馆有各类藏书 6.3 万册,电子图书 5 万余册。
  • 长春人文学院长春市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学校简介长春人文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历经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两个办学阶段。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更名为长春人文学院,至今已有33年的办学历史。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穆树源教授为董事长,博士生导师王之虹为副董事长、博士生导师吕英华教授为校长,付宏政研究员为党委书记。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和双阳校区,占地面积5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12个基层学院,4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2009年起,先后与东北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校本科生12314人。学校坚持以建成国内一所具有特色的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为发展目标,坚持“成功教育”理念,其核心是立德树人,人人皆能成功,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独立思想、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以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勤奋开拓自强育才”的校训精神。学校坚持专家办学,教授治校,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主体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教师733人,其中专任教师691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54人,副高级职称的213人;博士119人,硕士442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5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81%。在教师队伍中,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编导、国家一级演员、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突贡中青年人才、吉林省新世纪人才、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等。有3人荣获“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称号,1人荣获“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人文社科)优秀人才”称号;全校有27名博士生导师,有31名教师被聘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一批外籍教师常年在校任教。学校坚持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成果丰厚。2017年获批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同时获批4个立项建设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6个优势特色学科。2018年12月,福祉学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为服务国家和吉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学校不断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形成了7个学科专业群。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省一流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数量逐年递增。近5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7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39项。连续6年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国赛、省赛中共斩获43个奖项。在全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排行榜中,有3个专业全国排名第一,6星级专业1个;18个专业位列全国前10名,有25个专业全省排名第一。学校科研实力明显增强,走在了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1315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译著等各类著作36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8项,获批省部级课题232项。获批实用新型等专利70项,软件著作权46项。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学校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把国家发展需要作为历史使命,首开中国福祉教育先河。2008年中国社会化养老东北教育基地落户学校。2010年率先在全国成立福祉学院,开设福祉方向本科教育,投资修建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福祉实验大楼;学校制订了《创建福祉事业规划纲要》,构建了福祉本科教育、福祉研究、社会化养老实训基地、福祉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社会化养老培训中心和文化传播“六位一体”的养老事业模式。2019年,社会工作专业纳入国家“双万计划”被评为吉林省一流本科教育专业;“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同年9月,全国首家“护理与照护教育实践基地”在学校设立,在解决老年健康与护理照护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和关键性步伐。2020年,学校参与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实施计划,依托智慧康养创新实验室的5G传输技术,承担“吉林省(通化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云平台”重点专项与建设。目前,学校已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福祉养老事业发展的“智囊团”“思想库”和“人才输送基地”,初步形成了“医养结合”“医护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格局,走在了全国高等教育健康福祉人才培养领域前列。“福祉学”已经成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是全省唯一承担“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项目的民办高校。学校从办学之初,就高举国际化办学旗帜,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合作办学,不断扩大合作交流渠道,先后与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新西兰、意大利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采取“3+1”“2+2”等方式联合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优秀毕业生可以在国外“本硕连读”。学校还引进国外名校的先进教育思想和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高水平外籍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先后聘请外籍教师 150 人次,一批外籍教师荣获吉林省“长白山友谊奖”和“优秀外国专家”称号。作为吉林省仅有的具有出国留学服务资格的民办高校,学校坚持以对外汉语教育为主的外国留学生教育,形成了培训特色。2009年以来,每年都有一批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学校的教学科研融入了国际化教育元素,在国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每年有千余名学生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励。涌现出奥运会和亚运会志愿者、“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吉林省百优大学生”“吉林省最美抗疫志愿者”“吉林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吉林好人”“长春好人”“长春市文明大学生”等一批大学生典型。2018年,两名学生代表吉林省首次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比赛获前10名,并入选国家集训队。2006年以来,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一直位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08年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执导《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祖国》的2008届毕业生文牧野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著名青年电影导演。媒体广泛报道的全国百优志愿者、2012届毕业生梁钶事迹产生强烈社会反响。志愿援藏的2017届毕业生于洋当选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建校33年来,有44000余名学子毕业走出校园,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为学者、教师、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者、企事业单位优秀管理者。学校全面建设硕果盈枝。2005年,荣获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颁发的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2011年,参加全省社会组织综合评估,名列最高等级5A级社会组织榜首;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07—2010年,被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2年被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2011年以来学校一直被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学校党委先后3次被评为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9月,学校被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模范集体”。2018-2020年,学校连续多年荣获长春市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学校被认定为“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原创话剧《郑德荣》被评为“全国民办学校首批党建特色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在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连续多年位居东北地区前列,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校创始人、董事长穆树源教授先后荣获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授予的“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个人”、中国老教授协会授予的“开拓进取为人师表先进个人”称号;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省创业先锋”“吉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标兵”“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面对学校转设更名的新机遇,2021年,学校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开启“第三次创业”的新征程,全校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力争在30年内,把学校建成一流民办的东北人文福祉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