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重庆:6月23日查成绩 26日开始填志愿
2013-06-0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6月5日,记者从市教育考试院获悉:广大考生可于6月23日查询2013年高考成绩,26日至28日为填报志愿时间。

  据悉,从6月23日开始,考生及家长可通过市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和重庆招考信息网()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24日可到各学校领取成绩表。考生如对成绩有疑问,可于6月24日下午16∶00前凭准考证号到区教育考试院办公室登记查分。

  26日上午9∶00至28日18∶00,考生可登录上述两个官方网站进行志愿填报。市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填报志愿的初始密码随准考证号提供,考生登录后必须更改密码并妥善保管。此外,市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不要到最后才“扎堆”填报志愿,以免网络拥堵错过志愿填报时间。(记者 李星婷)

热门院校

  • 重庆护理职业学院重庆市璧山区
    学校简介重庆护理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教育部代码:14576)设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民办非营利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额出资举办,位于重庆市璧山区来凤街道解放东路600号,毗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学院依山依水而建,空气清新宜人、景观优美雅致。位于重庆主城区——璧山区,东靠缙云山,南接长江,北拥嘉陵江,地处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第二国际机场腹地。学院占地287.95亩,校舍面积11万余平方米,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26万余册。学院现开设有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社区康复、中医康复技术、社会工作、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9个专业,面向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招生,目前在校生总数4655人。2021年7月,我院入选重庆市高水平建设项目,成为重庆市唯一的特色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凸显“从生命起点到终点”全生命周期的专业群育人优势。初步形成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核心的康复专业群,护理、助产专业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70余人,80%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或行业工作经历。“双师型”教师人数 154 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专任教师5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 89 人。拥有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教育部高等教育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委员、国家养老照护标准制作专家、国家护理标准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专科护理质控中心主任委员、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最美女教师等。重庆市十佳全能校医等为代表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始终致力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以综合素质为目标,教育教学能力为基础,专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师培养体系。自2018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家级、市级比赛中取得佳绩,其中国家级奖项38项,市级奖项195项。学院建有设备完善、种类齐全、能够充分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室和实训室。宽敞明亮的综合大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干净整洁的学生食堂,满足学生们的日常需求;配套齐全的学生公寓、体育馆、健身房等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有手术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急救护理实训室、模拟产房、PT实训室、OT实训室、康复保健实训室、中医综合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等近60间实训室。在硬件配备上,始终与时代共进步。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机构100余家,其中81所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及养老机构作为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我院获批为重庆市新职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对接产业(行业)开展社会培训46余项,开展义诊活动和健康宣教59余次,服务对象60000余人,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学院着力抓好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健康服务人才。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近3年来,学生荣获国家级奖项3项、市级奖项60项。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名列全市前茅,并屡创新高。毕业生因表现突出,多次收到实习机构和用人单位表扬信,育人成效先后被人民日报、重庆日报、华龙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重庆、服务基层、院校结合”的办学方针和“呵护健康、德高技强、仁爱奉献、传承南丁格尔精神”的办学理念,积极利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集团“1+4+17+5”的医疗、养护、教学等丰富资源,突出“校院”结合的办学特色,探索“医养教”深度融合模式,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和健康服务人才为主要任务,以临床护理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为特色,积极践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质量上乘、西部一流、辐射全国”的高素质的护理和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创建成为行业内有重要影响的优质高等护理和健康类职业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重庆健康职业学院重庆市大足区
    学校简介重庆健康职业学院(CHONGQING HEALTH COLLEGE)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部代码:14727),隶属于重庆市大足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学院位于“中国石刻之乡”“西部五金之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地——重庆市大足区。近邻渝蓉和潼荣高速,远靠成渝普线和高铁,多条干线公路环绕,交通十分便利。周边自然环境优美,距离世界文化遗产之地——大足石刻仅13公里。学院沐浴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东风,在原有重庆科技工程专修学院基础上设置重庆健康职业学院。学院占地面积500亩,办学规模5000~8000人,一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6.34万㎡,校舍按园林式、花园式布局。学院教学楼、公寓、食堂、室内活动室、办公楼、实训楼、科技信息中心、学生创业园、图书馆、篮球场、形体训练室、美术室、音乐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一应俱全。学院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资料10万册,建有现代化电子阅览室和图书借阅系统。现已配备专兼职教师共计85人,其中专任教师72名。“双师型”教师26名占总数的30%,副高以上职称11名占15.28%,研究生学历13名占总数的18.06%。至今已开设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社会体育、健康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老年保健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共11个专业。已购置各专业和公共教学所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00万元。目前校内实习实训场地0.3万㎡,已建成的实训室有基础护理实训室、人体解剖实训室、传统康复实训室、物理康复实训室、运动康复实训室、形体训练室、美术室、音乐室、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室实训、语音室、计算机室、物联网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及药品经营与管理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21个。自2022年起,举办方将继续投入7.8亿元,完成学院二期工程校舍建设,增加校舍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到2024年,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生均教学、实验、行政用房建筑面积20.4平方米。进一步调整优化校园空间,以中草药木本为主调,以集约组团为形式,以山泉河湖石为元素,以医药历史名人文化为延伸,建设校园大型主题雕塑及雕塑群。对原有校园绿化整体实施改造优化,打造国内首例以“海绵城市生态校园”为典范、以“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为特色的立体绿色生态共享校园。同时,学院计划每年投入专项经费100万元。狠抓科研团队平台建设,对接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合作办学的北京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将提供专业人才支持和就业岗位支持,通过与学院举办者的双方资源优势,结合“复康园”项目落地,定向输送健康类高职人才。全院教职员工秉承“博学敬业、健康至善”的校训,在理事会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强化大健康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在重庆市健康领域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大健康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早日把学院建成以大健康为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而不懈奋斗!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沙坪坝区
    学校简介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为国家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专业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优良校风,弘扬“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国际导向、外语共核、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开拓出一条“内涵发展,质量为先,中外合作,分类培养”的办学路径。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型外国语大学,具备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完备办学体系。学校还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创办了《外国语文》、《英语研究》等学术期刊。学校已成为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 历史沿革 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英文为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SISU)始建于1950年,是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成立的,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195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1951)、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1952)、西南俄文专科学校(1953)、四川外语学院(1959)五个阶段。2013年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校园环境 学校背靠歌乐,面临嘉陵,校园呈梯级向歌乐山延伸,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和重庆市著名的和谐生态型校园,是大山城中的迷你山城。 学科专业 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的办学体系,设有22个教学单位、1所附属中学和1所附属小学。学校开设有49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专业24个(22个外语语种),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本科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 学校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含二级学科13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含二级学科4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涵盖4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项目;有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12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项目特色专业、3个特色学科专业群。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现有全校教职工1372人,专任教师86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为50%,博士占比为38%。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6人,教育部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人次,重庆市巴渝学者、英才计划22人次,“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十佳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7人次,重庆市宣传文化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4人次,“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及“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39人次。现有全国一级学会、二级学会会长和副会长8人次。 科学研究 学校建有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备案基地、2个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学报《外国语文》是全国“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英语研究》是CSSCI来源集刊。学校成立了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重庆当代中国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院、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研究院、重庆市国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法治研究中心等应用型研究平台,产出了一批有价值、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学校是中国外语界面研究会、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等全国学会组织的二级学会会长单位。 国际合作 学校与3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及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建有中澳商务英语、中法物流管理等2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多哥洛美大学、美国俄亥俄州东部中央教育服务中心建有孔子学院3所,与厄瓜多尔思源中国语学校建有孔子课堂1所。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本硕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研合作、海外引智,年均接收各类国际学生400余人、长短期外专外教70余人,外派教师100余人、学生600余人。学校是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GAFSU)高校之一,法语国家大学协会(AUF)正式会员单位,与国外政府及教育机构合作设立歌德语言中心、塞万提斯语言中心、意大利语中心、俄语中心、白俄罗斯中心等涉外教育与文化交流机构。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71公顷,教学设施完备,有西南地区最完善的外语教学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笔译实验室、商务实战模拟实验室、传播技能综合实验室、中介语语料库实验室、重庆市外交外事实验中心等。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总量超过364万册,其中外文原版图书220409册。现有中外文纸质期刊3400余种,电子期刊41354种。近年来,我校积极引进包括中国期刊硕博论文数据库(CNKI)、超星发现系统、GALE参考工具书、PQDT学位论文等93个中外文数据库;自建了德语特色数据库、随书光盘发布系统数据库,构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社会服务 学校发挥外语优势和特色服务社会,为提升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水平、创造更好的开放经济环境、促进重庆产业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学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员之一,学校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重庆智博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等众多国际大型活动和重庆市外事活动提供接待、翻译、联络、协调、礼仪、向导等服务,受到国内外友人的一致好评。建校72年来,川外学子的足迹遍布全球,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重庆市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外交事业与文化传播、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展愿景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川外国语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科学研究实力、加大国际交流力度、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朝着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市永川区
    学校简介重庆文理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为渝西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 学校坐落在重庆市永川区,有红河、星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767亩,校舍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91.3万册(含电子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学校现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80余人、副高级职称人员近4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30余人;外籍教师(专家)20余人,外聘专家300余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万余人;来自俄罗斯、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留学生近50人;与市内外40余所高校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研究生累计500余名。2021年学校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农业硕士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英才•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百人计划”人选、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重庆市高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重庆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专家等省(市)级人才68人;建有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群体)8个、重庆市创新创业团队7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学校现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66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农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10个学科门类,拥有市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农林卓越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1个,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3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市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9个,市级特色专业10个,市级大数据智能类特色专业1个,市级教学团队8个,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6个,市级精品类课程29门,市级一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48门。学校围绕“建设应用型学科,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进行了一系列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新时期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走向”获教育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师范新升本院校的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用技能型卓越园林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卓越教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全国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受到教育部点名表扬。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市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成果奖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60项,市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50余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42项。学校成为全市6所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培育)之一,与重庆高新区、永川区、九龙坡区、荣昌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四川省内江市、宜宾市等建立了校地战略联盟,与百度、华为、腾讯、中软国际、东软国际等知名企业携手合作,着力共建中软智能工程学院、东软智能硬件学院、达瓦虚拟现实研究院等一批产业学院,共建20余个校企合作实验班。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现代产业学院获批重庆市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含培育),人工智能学院获批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与阿里云、重庆京东方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建集团、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等300余家行业企业或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集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基础扎实、技能过硬、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2012-2013年度,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4年获批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为首批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6年,学校荣获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称号。2017年,学校获批重庆市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基地。2018年,学校百川兴邦众创空间成功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021年,学校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为重庆市首批6所环高校创新生态圈之一。学校紧密结合重庆市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化工制药、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重点打造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特色植物研究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究院等新型研究院所。目前,学校拥有“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创新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特色植物产业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7个市级科研平台。近5年,学校科研项目持续增长,累计获得国家级项目80余项;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50项,获得省级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获得授权专利90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数量大幅增加,高水平学术论文达到1800余篇,李洪雷博士、徐志刚博士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Cell》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刘嘉教授发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的研究论文进入农业科学领域全球ESI1%行列。学校利用国家级众创空间及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E5抗抑制剂国际一类新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FDA临床批文,并以3000万元成功转化;纳米银线系列专利、脱毒生姜连作技术、猕猴桃良种脱毒工厂育苗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成果正在进行转化和推广应用;抗癌新药PZ-1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一类药物临床试验批件。主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重庆高教研究》和《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其中,《重庆高教研究》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20)、WAJCI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统计源期刊、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来源期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俄罗斯、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30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先后开展了师生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来华留学等项目。目前,重点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威尔明顿分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2+2”本科生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与俄罗斯克麦罗沃州内库兹巴斯国立技术大学签署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与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开展师生交流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与马来西亚泰莱大学、思特雅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本升硕项目。“中俄科教合作交流平台”获批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立项。近年来,学校每年有1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资助。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重庆文理新药创新团队”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ED和肺动脉高压一类新药开发”项目代表重庆夺得了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第一名。2016年,大尺寸柔性触控项目荣获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创新赛)第一名;柔性触控团队、3D喷墨印刷电子团队分别获得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全国总决赛、先进制造行业全国总决赛第三名;新型环保材料创新团队获得2015年度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2017年,柔性触摸显示项目荣获首届中国意大利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名。2021年,国产大飞机用隔音隔热超细玻璃纤维棉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实现重庆市属本科高校获国家金奖零的突破;获得全国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学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首批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教育网络示范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全方位改革、多角度创新、超常规发展的模式被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誉为“文理现象”,《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专题报道了我校转型发展成绩。历经40余年的不懈追求和跨越发展,年轻而蓬勃发展的重庆文理学院正秉承“进德修业、博文达理”的校训,大力实施“创新开放、顶天立地”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应用型深度转型发展,努力创建区域性、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红河校区: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大道319号 星湖校区:重庆市永川卫星湖文化旅游区 邮编:402160 电话:023-49891910 传真:023-49891917 网址:www.cqwu.edu.cn
  • 学校简介为支撑和服务现代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铁道交通和智慧交通的发展,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于2010年全资举办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学校旨在为现代交通运输行业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是重庆市唯一由国有重点企业全资举办的高职学校,唯一由市交通局重点支持的交通运输类高职学校,唯一以城市轨道交通、铁道交通、智慧交通为主体的交通运输类高职学校,唯一由市政府确立实施“铁路就业脱贫”项目的高职学校。学校位于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现开设专业35个,其中,轨道、铁道类专业(方向)21个,建成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1个,重庆市级骨干专业3个、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承担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3个,获批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双基地”项目2个,获批重庆市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3个。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8000余人,年招生计划3000余人。建校10年来,培养全日制学历教育毕业生20000余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100余人,毕业生60%以上入职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人力资源支撑。学校始终遵循现代职业教育规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内涵指标持续向好。2015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亲临学校视察,对校企合作办学成果予以充分肯定。2017年,“校企合作创建先进智能城轨交通综合实训基地,提升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能力”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学校牵头组建的西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被认定为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2020年,学校举办方——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以举办职业教育的卓越成绩被市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遴选为重庆市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名单。学校是重庆市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高职学校、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21年,学校被重庆市教委、市财政局认定为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并被遴选为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培育单位,其中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和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两个专业群被遴选为重庆市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根据学校“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和“双高计划”建设方案,到2025年,学校将建成具有鲜明国企办职教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交通运输类高职学校,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铁道交通、智慧交通行业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把学校建成交通运输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本科层次职业高等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