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云南:2011年招收民航飞行学生实施办法
2010-11-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招飞计划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计划在云南省招收飞行学生40人,委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定向培养。

  二、组织实施

  2011年民航招飞工作在云南省招生考试院领导下,由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以下简称东航云南分公司)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自愿报考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的考生,由东航云南分公司按照飞行学生选拔条件对其进行预选初检、体格检查(含心理选拔)和民用航空背景调查。合格者根据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录取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学习,学成毕业后由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统一分配。

  三、招飞对象和选拔条件

  (一)招飞对象

  2011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普通高中毕业男生,年龄在16至20周岁之间(1991年9月1日以后至1995年8月31日以前出生)。

  (二)基本条件

  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报考条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志愿从事祖国民航事业;符合民用航空背景调查要求。

  (三)文化条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成绩(不考虑政策性加分)达到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的当年招飞录取最低控制线。

  (四)身体条件

  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适应飞行的心理素质,符合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医学标准,经民航局方体检鉴定机构体检合格。

  四、招飞程序

  包括宣传动员、报名推荐、预选初检、体检鉴定(含心理学测试)、民用航空背景调查、文化考试、招飞体检复查、录取和入校复查等工作。

  (一)宣传动员

  2011年民航招飞宣传动员工作于2010年12月开始,由各州、市招考办对学校进行宣传动员,各学校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学生报名。要切实做好工作部署,深入进行宣传动员。进一步加大招飞宣传力度,扩大招飞影响力,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为完成招飞任务、提高招飞质量打好基础。

  (二)报名推荐

  各中学应对照招飞条件,对考生的思想品德、现实表现、学习成绩、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审核,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学生报名。认真填写《报考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生名册》并加盖公章。名册一式两份,一份汇总至当地招考办,一份交予东航云南分公司招飞预选工作组。

  (三)预选初检

  东航云南分公司派出招飞预选工作组,在相关州、市设点进行招飞预选。考生持加盖学校公章的《报考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生名册》和身份证(或户口簿),参加预选。招飞预选组工作人员按规定对考生的政治、心理、学习成绩、身体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审查。预选合格者参加招飞体检。

  (四)体检鉴定(含心理学测试)

  预选合格者于2011年1月到民航昆明机场接受体检鉴定(含心理学测试)。招飞体检由具有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资格的航空人员体检鉴定机构负责,按照《民用航空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管理办法》(民航发〔2007〕37号)执行。体检实行单科单项淘汰制。对体检鉴定(含心理学测试)合格的学生进行民用航空背景调查。

  (五)民用航空背景调查

  民用航空背景调查(以下简称背景调查),是指为确定有关人员是否适合从事民用航空相关工作或是否可以单独进入民用机场控制区,而对其身份、经历、社会关系和现实表现等方面进行的调查。背景调查工作按照《民用航空背景调查规定》(民航发〔2007〕117号)执行。

  (六)文化考试

  报考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须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外语限考英语,在考生志愿表提前批志愿中填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同批志愿内不得兼报空军飞行院校飞行专业。

  (七)招飞体检复查

  高考结束后,考生还需接受招飞体检复查。招飞体检复查是在初检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录取前的医学观察,确定考生是否符合《民用航空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管理办法》(民航发〔2007〕37号)。身体状况不符合标准者不予录取。

  (八)录取

  飞行技术专业新生的录取在本科提前批次进行。对高考成绩达到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的招飞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学生,按照学生志愿和高考成绩,根据招生计划,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并签订《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飞行学员培训协议》

  (九)入校复查

  新生入校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按有关规定进行身体复查。复查合格者可注册取得学籍。

  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中国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飞行学员培训协议》自动终止。

  附件1:《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委托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收高中飞行学员简章》

  附件2:《报考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身体条件自荐标准》

  附件3:《报考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生名册》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地处素有“珠江之源、爨乡福地、文明之城”之称的千年名城——曲靖市,濒临浩瀚珠江,汇集乌蒙神秀。学校以“笃学敦行、修德砺能”为校训,以“大医、大学、大爱、大家”为校风,以“教真育爱、传智授业”为学风,以培养“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单位尽责、对患者尽心”的“四尽”医学人才为目标,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致力于为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产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曲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怀与支持下,在曲靖医专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特色办学日益彰显,办学层次与水平稳步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赢得了“医学育人,高职旗舰;天使摇篮,桃李芬芳”的美誉,现已发展成为云南医学高职院校的一面旗帜、“产学研用”一体的的重要平台,优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基地。文化厚重满载殊荣。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曲靖卫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曲靖市唯一的公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载春华秋实。学校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学校以“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突出特色、服务社会”为办学理念,现已成为省内专科医药类院校中唯一的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职高专院校;唯一的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唯一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唯一的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单位;唯一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研究中心推荐院校;唯一的省级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办学条件日趋完善。 学校现有麒麟校区、经开区校区两个教学区,总占地面积367亩,建筑面积11.14万平方米。目前,占地1500亩的马龙新校区已经开工建设。学校设有9个二级教学部门、“形态机能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等4个教科研机构,建有2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省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基地,有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0余家。师资队伍不断夯实。学校现有教职工458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191人,高级职称教师95人。专任教师267人,双师型教师183人,兼职教师107人。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第一届云岭技能工匠1人。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学校现有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等26 个专科专业,覆盖了医药卫生类中的 8 个专业类。初步形成了以医护、药学、医学技术、康养为优势特色的专业架构,以 8个省级重点特色和示范专业为引领重点打造了 4 个专业群。目前,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7个,省专业认证5星级专业1个。育人质量稳步提升。学校面向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在校生9600余人,普通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10000余人。近5年来,学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连续7年荣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自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地方输送了7万多名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历届校友中,涌现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陈金正、全国基层卫生技术标兵饶娅芬、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徐静、两次捐献骨髓干细胞的云南年度新闻人物毛金凤、云南省眼镜验光员技术状元适宏妹、云南省护理技能操作状元侯彩娥、云南省名中医王吉候、云南省医师奖获得者孙婧等大量优秀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科创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教师获批教育部课题2项、省部级及教育厅以上课题项目110项;发表论文共2548篇,获国家专利475项。学校教师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曲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曲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2020年学校获批成立云南省朱德全院士专家工作站、曲靖市杨明莹院士专家工作站、曲靖市陈明亮专家工作站3个专家工作站。“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云南省、曲靖市新发展目标、新发展定位,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良好机遇,以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全面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求真博爱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为己任,朝着建设“医教研协同、产学研用一体、特色鲜明、具有独特优势”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目标不懈努力、矢志奋进。在新时期新阶段,学校将不断推进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为高教强省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市盘龙区
    学校简介云南农业大学位于春城昆明,北依龙泉山、东傍盘龙江,毗邻著名风景名胜昆明黑龙潭公园,是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办学80多年来,学校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继往开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之精神,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国际上知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历史沿革学校创办于1938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建址昆明市呈贡县,1958年独立建成昆明农林学院,迁址昆明北郊黑龙潭,1962年滇南大学、滇西大学并入昆明农林学院,1969年搬迁至大理州宾川县,1970年迁至原曲靖地区寻甸县,1971年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1980年搬回昆明北郊黑龙潭。198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3年列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7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为优秀,2009年、2013年、2014年省委省政府依托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分别创办了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2013年,经科技部、教育部审核批准建设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办学条件云南农业大学办学84年来,一代代农大人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农大精神,情系稼穑、躬耕疆域、励精图治、矢志创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12月,全日制在校生3.3万余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1.1万余人,留学生200余人。学校有校本部和五华校区、普洱校区、西双版纳校区,占地面积3803亩,校舍面积68.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9亿元。学校图书馆是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成员单位,2014年获批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农学类),截止到2021年底馆藏纸电资源总量达300万余册,现有中外文数据库41个,已形成了以农为主,兼顾理、工、经、管、文的综合文献保障体系。学校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成效明显。学校现设22个学院,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884人,其中高级职称848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人选9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1人,有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人才10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云岭学者8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3人、云岭教学名师4人、首席技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42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16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79人、省创新人才共计8人。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云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人、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类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3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1人。专业学科学校现有8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9个、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20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3个。有农业、兽医、翻译、体育、风景园林、社会工作、生物与医药、资源环境、土木工程、林业、公共管理、工程管理1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外国留学生招生权。现有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7个;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观测试验站、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智库、研究基地等42个部省级科研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23个;国家种质资源库分库、云南省省级种质资源圃(库)等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28个,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学校还建有昆明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7个、校级科研平台38个。人才培养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创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融入国家战略,坚持以人才培养与社会融合的大系统育人理念为导向,以多样化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线,以知识、能力、素质为要素,以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培养质量标准为核心,以支撑引领云南现代农业发展为己任,培养了一批批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办学初期,农业教育家汤惠荪、农学家张海秋、育种学家诸宝楚、植物病理学家段永嘉、烟草学家徐天骝、生物统计学家昝维廉、园艺学家蔡克华等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先贤开创了边疆农大办学基业,先人风范激励着一代代学子践行“厚德博学、明理尚农”之校训。办学84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6万余名具有“科学情操、大地情怀、农民情结”的专业人才。其中,水稻育种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归侨邓友成,献身彝区五十年,育成“楚粳”系列水稻品种,推广面积占云南省中海拔地区水稻种植面积50%以上;烟草育种专家、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李永平,育成“云烟85”和“云烟87”品种,推广面积占2007年全国烟草种植面积的56.7%;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崔秀明,立足边疆苗岭壮乡,成为开创“三七之乡”支柱产业科技领军人;畜牧专家马崇文扎根基层第一线,成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功勋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李华春,为云南乃至全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动物疫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先进工作者胡明成,扎根昭通开展粮食作物科研与推广应用工作,支撑全市百万吨增产计划如期实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晋洪江,为金平县如期脱贫作出贡献;在大健康、生物科技、农业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干事创业的优秀企业家,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云南省农业高级技术人员80%以上、农业技术推广站(所)负责人80%以上、县乡主管农业的领导80%以上是我校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占25%以上,他们既熟悉少数民族文化、又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知识,扎根边疆民族地区孜孜以求,勤奋工作,为增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和深化学分制改革为契机,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构建了以农科为优势,农、工、经、管、理、文、法、教育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框架;适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质量课程体系,5门课程入选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6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成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33门、精品课程35门,建设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29门;近10年获国家级教学项目84项、省级教学项目124项,主编、副主编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220部;建设了课程开发系统、自主学习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科研基地、教学管理五大教学平台,产学研协同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26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6项;先后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14年在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名列前茅。科学研究学校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先后承担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欧盟项目、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3715多项,科研经费达16.5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奖励461项。其中,朱有勇院士团队创建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在《Nature》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达3.02亿亩,突破作物品种单一化种植重大难题,成为世界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典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励;李铮友教授等率先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并首先实现我国杂交粳稻“三系”配套,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创造了杂交粳稻单产1108.55千克的世界纪录,率领团队育成品种40多个,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盛军教授团队围绕茶叶等特色生物资源,通过建立茶树基因组数据库,系统阐释了茶树起源、演化以及茶树基因迁徙规律,阐明普洱茶降血脂、降血糖、减缓糖尿病并发症机理,开发普洱茶系列深加工产品,发掘辣木、铁皮石斛、玛咖等新资源,实现了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发展;魏红江教授团队构建基因编辑和体细胞克隆技术,与美国合作获得了世界第一批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失活克隆猪,并在《Science》上以封面文章发表,同时获得了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侏儒症等多种小型猪疾病模型。社会服务学校秉持社会服务甘于立地的理念,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兴边富民、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农业科技进藏区、校地校企合作、“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等农科教社会服务,取得明显成效。与昆明、普洱、文山、德宏、迪庆、大理等10余个州(市)及70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多年开展校地合作,大力扶持当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坚持“一流党建引领、农业科技支撑、决胜脱贫攻坚”的思路,持续开展驻村帮扶、产业帮扶、科技帮扶、教育帮扶、党建帮扶,助力定点帮扶县如期脱贫摘帽。发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级)、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云南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农科教相结合、校政企一体化的科技服务新模式,找准发力点,加强三农人才培养,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以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云农人”胸怀“三农”,把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写在了“云岭”大地,引领了地方产业发展。学校连续八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年度社会扶贫先进集体”。2018年,《厚植科技资源 助力产业扶贫》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个典型项目”。2019年朱有勇院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学校“三区”科技服务工作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2021年朱有勇院士和社会服务中心分别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育国际化学校坚持开改办学,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齐头并进,坚持“辐射周边,面向世界”,坚持“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科研、服务社会”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斯洛文尼亚等23个国家100多所海外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1年获教育厅批准,与荷兰劳伦斯坦大学开展“园林园艺”(“2+2”)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14年与胡弗汉顿大学开展“土木工程”(“4+0”)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5年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农林经济管理”(“3+1”)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987年开始,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等开展本、硕、博联合办学;长期与越南、泰国、缅甸各大学开展“2+1+1”联合培养越南语、泰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1997年获教育部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2014年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接收外国留学生院校。2008年,获批认定为“农业科技国际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获科技厅批准认定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人才交流与教育培训基地”,2012年获教育部和外交部批准,成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1982年开始聘请外籍教师和外国专家。1986年开始派出教师出国(境)进修、学习和交流。与云天化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协同国际育人”等项目,推动社会服务的国际化。先后主持GEF、EU、ADB、IRRI等资助的20余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Michael Augustine Fullen等3名外籍专家获云南省外国专家“彩云奖”,学校被授予“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和“云南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或奖项。精神文明学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抓实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激发全校师生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涌现出“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十大“三农”人物、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云南省兴滇人才、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省部级劳模等100余人。涌现出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1人,全国人大常委1人。培养出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全国大学生百名自强之星刘艳华、李顺成、焦萱、简安琪、王沙莎、郭佳丽、杨建陈、龙佳;“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龙佳;全国百名优秀大学生胡颖;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简安琪;全国百强学生社团、云南省青年文明号“社工之家”;东京奥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62公斤级8强、全国冠军龙佳;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马拉松比赛冠军韩桂明;首届全国城市电视台业余主持人大赛最佳主持人刘亚萍;全国新丝路杯模特大赛云南赛区冠军徐靖;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濮玉涛;云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喜超;“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高彦玉、简安琪、李朝、龙佳;大学生村官张学凤等优秀师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20次受到团中央表彰,校男子篮球代表队连续多年获云南省高校篮球比赛冠军,校女子足球队获云南省足球联赛冠军并入围全国女足乙级联赛。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德育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称号。
  • 学校简介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是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始建于1953年,201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云南交通技师学院办学基础上新组建“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办学。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构筑“大专+高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双证”培养模式,成为以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本部位于滇中国家级新区安宁市。学院占地1705亩,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设有汽车学院、公路学院、航空学院、航运学院、智慧交通学院、公共服务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处、基础教学部、体育部、汽车驾驶与安全教学部等12个教学部门;教职工近800人,在校生规模1.5万余人;目前“两院”常设专业40余个,覆盖汽车、公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服务等领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在全省高校和技工院校名列前茅;年均各类培训、考试和训练20余万人次。学院牢固树立为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培养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倡导“进校就是进厂,实训就是上班,培养职业素养,打造工匠精神”理念,坚持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建成汽车驾驶与安全教学部、安大汽修厂等4大教学生产实体,建成英茂安大上海大众、安大中机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多个校企合作股份公司,建有宝马、保时捷、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日产、德国博世等30多个校企合作培训中心。与云南合兴、云南风神等300余家汽车维修和相关服务企业建立不同层次合作关系。学院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专指委技工分指委主任单位,是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技工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学院被评定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入围世界银行云南职业教育发展项目;被选定为云南首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44届、45届、46届),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云南唯一汽车科技教育实践科普基地,省级校园创业平台,云南省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云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云南省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在行业主管部门支持下,成为云南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云南汽车维修人才、公路施工养护人才、内河航运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院先后获得“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今后工作中,学院将强力推进基础设施、专业、师资、实验实训等建设,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综合交通为主,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领先、辐射全国和南亚东南亚的双高院校和全国示范性技师学院。到十四五末期,具有应用型本科专业群,积极申报组建云南交通职业大学,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办学体制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属于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省交通运输厅主管,接受省教育厅业务管理,属于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二、办学方向1.办学定位:立足云南,面向全国,服务交通,辐射南亚东南亚。2.办学目标:云南顶尖,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3.办学理念:进校就是进厂,实训就是上班。4.办学精神:唯实维新、通达天下。5.学院校训:博学远志、技精业强。6.办学特色:依托行业,服务地方。7.规划目标:到2023年,力争进入全国“双高”行列。到2025年,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行列即云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在校生达到15000人。三、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构筑“大专+高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双证”培养模式,成为一所以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等职业院校。
  • 红河职业技术学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
    学校简介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2月24日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国家公办大学,红河州人民政府主办、业务接受云南省教育厅指导的高职学院。一、基本情况学院位于红河州州府所在地蒙自市红河州职教园区,校园占地545亩,校舍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建有综合大楼、图文中心、活动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教学楼、实训楼、体育馆、游泳馆、训练馆等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截止2021年底,学院共有在籍学生4126人。共有教职工122名,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2名,研究生学历教师97名,“双师型”教师48名,党员63名。学院目前开办12个专业,分别是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会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陶瓷设计与工艺、跨境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应急救援技术(消防)、医学美容技术。二、办学特色一是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初设之际,就制定了“明德至善 多元贯通”的校训、“笃志博文 德技双馨”的校风、“敬业厚生 品行双范”的教风、“乐学擅习 身心双健”的学风,建成“省内外有影响、云南有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院。二是办管分离,统一管理。2021年1月19日,红河州人民政府出台《关于红河州职教园区集中统一管理暂行办法》,学院按照“办管分离、中高一体、统分结合、协同配合、各记其功”的原则,下设12个二级学院,覆盖园区学校开设专业。三是中高职贯通,一盘棋发展。通过“3+2”分段培养的合作办学模式,与园区的州农校、州财校、州民族师范合作,发挥红职院办学优势,统筹引领全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使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红职院的专业设置尽可能对口衔接,打通中职到高职的“无障碍衔接”通道,打破生源保护壁垒,让园区和各县市职业中学的学生通过“3+2”、5年制大专、“职教高考”等方式进入红职院学习,整体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学历,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实现全州职业教育一盘棋思想。四是“专业群”建设,一体化办学。设立12个二级学院,每个二级学院对应一个专业群建设,中专、大专一体设计,优化师资、实训设备等资源配置,着力解决专业小、散、弱的问题,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推动专业群高质量发展。把专业建在产业上、企业里,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设立12个专业群,即学前教育专业群、紫陶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体育运动专业群、消防应急专业群、农林牧渔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群、交通运输专业群、汽车工程专业群、财经商贸专业群、公共服务专业群、大健康专业群。通过专业群建设,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及时应对产业调整快速化、生源类型多样化、学习需求个性化、教学边界模糊化等多重挑战。五是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与行业联合、与企业联盟、与园区联结,通过引企进教、引产入校,建设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实践专业(项)共建,推进工学一体、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技术人才。学院将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发展,努力构建起“纵向贯通”的学校体系和“横向融通”的办学体系,从而形成“一纵一横”、“多元联动”、“学培并举”的职业教育“区块链”,实现全州现代职业教育“一盘棋”发展,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提供人才支撑,在全州三个示范区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
  • 学校简介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在原云南省机械工业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和云南省机械技工学校(省级重点技校)的基础上组建的,以培养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建于1910年的省立工业学校,在历史变迁中虽几经更名,但一直秉承职业教育办学宗旨,学院是“云南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单位,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单位。学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曾经是昆明制造业聚居地,环境幽雅,交通便利,现有昆明及东川两个校区。教职工人数4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9000余人,占地面积623亩,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1681.66万元。学院紧密结合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和先进装备制造发展战略目标,设立5系2部共计41个高职专业,其中,数控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市场营销为省级重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紧跟云南社会发展需要,新增飞机机电维修、飞机部件修理、新能源汽车技术、航空电子电气技术、动车组检修、智能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机械工业技术能手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黄炎培杰出校长1人,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1人;云南省技术状元4人,云南省技术能手3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云南省黄炎培杰出校长1人,云南省黄炎培杰出教师2人,云南省教学名师5人,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云南省教育教学功勋奖1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昆明市名匠2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2人,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2人;云南省名师工作室3个,云南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昆明市名匠工作室2个。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