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破冰“一考定终身” “三位一体”招生综合评价模式解读
2011-03-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先有“北约”、“华约”、“卓约”上演自主招生的“三国演义”;后有“敢为天下先”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实践“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办学模式,今年的高考和招生吸引眼球无数。“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正式开始“破冰”。

  已平稳实施两年新课改高考制度的浙江省,今年则趁势“潜入深水区”。日前,省教育厅批复同意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两高校尝试深化完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案。与前述高校自主招生模式不同,根据方案,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两高校将首次试行“自主测试、参加高考、综合评价、提前录取”举措。其中浙江工业大学安排10个专业100名计划、杭州师范大学安排3个专业160名计划。也就是说,这260名学生入学,高考成绩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标准,综合成绩按“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20%+综合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30%+高考总分(折算成满分100分)×50%”计算形成。

  始于1977年的我国现行高考录取制度,利用“刚性”的分数和志愿,完成了几乎所有高校的人才选拔。在这种机制下,考生往往因一分之差,或是因为志愿填报不当,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

  方案推出,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反响。此次改革能否为现行高考制度注入活力?由绝对清晰的笔试变成相对模糊的面试,能否保证公平?本报独家专访了两大高校的招生负责人。

  结合高考的综合评价方式应是大学招考的方向

  问:这样的招生方式与普通招生方式的区别在哪里?您认为它是否代表了大学招生改革的方向?

  金晓明(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招生办主任):我省从2009年开始实行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即称为“新课改高考”),新课改高考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高校招生选拔实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虽然高校对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但录取还是主要以高考成绩为标准,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综合评价”。今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浙江工业大学将实施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案,实际上是对我省“新课改高考”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我们尝试把考生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统一选拔考试(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成绩,以综合成绩作为依据进行招生选拔录取。我认为,与普通招生录取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评价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它改变了以往只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高校招生录取评价方式,打破了“一考定终身”考试制度的弊端,意味着高校招生录取不仅要看考生的高考成绩,还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平时成绩。这不仅有利于选拔适合高校培养目标要求的学生,也有利于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高校招生制度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积极稳妥、渐进式地推进,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总结完善的过程。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以坚持公平、公正为前提,鉴于其公平性和权威性,目前还没有其他的遴选机制可以替代。因此,我个人认为,高考制度要改革,但必须坚持以公平公正为前提,在此前提下,改进评价方式和内容,使高考能够发挥它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作用,同时拓宽高校人才选拔的视野。而我校今年深化完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案,作为一种尝试,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出批评意见,以便更好地完善和改进高校招生制度。

  沈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办副主任):区别在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不以统一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而是把考生的中学学业水平测试、高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统一选拔考试三者折合成一个综合成绩,最后就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是我们学校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我省新课改高考方案的深入落实,旨在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这符合纲要中提出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精神。从而有利于选拔适合我们高校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也有利于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这也符合我省近年来推行的新课改高考方向,让受教育者以后能更加关注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也让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我想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这种选拔方式应该是今后招考的方向。

  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保证综合测试的科学与公正

  问:综合测试,也就是面试的成绩将占总分的30%,学校如何保障面试题目的科学合理与面试过程的公平公正?

  金晓明:我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案中,学校将自主进行综合测试,综合测试以面试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综合测试的成绩将占综合成绩的30%。为确保招生考试的顺利进行,学校将严格遵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招生考试的有关规定,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地开展工作。目前,学校已经成立了“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组建了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和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制订了各环节操作细则,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好各环节的保密工作。学校将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各项规定,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布招生章程和招生信息,严格公示制度。学校纪检部门将全程参与招生考试各个环节的监督,学校也欢迎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

  沈忠华:所有考试方式我们都是按照高考招生的统一要求进行,省考试院对我们也提了要求,要求我们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学校也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统筹整个招考过程,学校纪检部门全程监督综合测试的整个流程。我们与所有参与命题、审题、阅卷、考务等工作的老师都签定了保密协议,严格把关,并建立了回避制度,要求该公开的信息必须公开,该保密的信息必须保密,努力做到万无一失。对于综合测试题目,我们是组织有经验的出题专家,根据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命题的,主要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题目经过省内的专家审题,力求做到科学合理。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选择不同特质考生

  问:我们看到工大对于报考的学生做了一些特质的描述,特别强调“具有创新精神和培养潜质”,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金晓明:从高校人才选拔的角度来说,希望通过深化完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尝试,选拔到符合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学生,扩大招生的选择权。

  浙江工业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也是东部沿海地区唯一的省部共建高校,在浙江高等教育从教育大省向强省迈进的过程中,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浙江工业大学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追求卓越,培养精英”,是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孜孜以求和一直坚守的办学理念,而为浙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精英人才,这既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首先需要培养优质的人才。优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能够选拔到一批符合学校培养目标定位、素质全面、有创新精神和培养潜质的学生,从而更有效地与我校积极构建大众化背景下精英人才分类培养体系相衔接,更好地实现源头选拔与过程培养环节的无缝对接,为我们真正培养出一批引领、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探索出一条新路。

  问:杭师大采取的这种招生方式主要集中在教育和护理专业,主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采取这种方式招收的学生与普通高考招收的学生相比,您认为会有什么区别?

  沈忠华:这次我们推出的三个专业分别是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护理学专业,这三个专业都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专业。

  我们学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一直以来在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上比较有特色,小学教育是我们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又是国内最早开设本科的两所高校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很有优势。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把发展学前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学校在浙江省和杭州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护理学专业是一个老牌的专业,所在的护理学院前身是1917年的杭州护士学校,办学历史很长,专业建设非常成熟。另外,根据专业的要求,这几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相对也有所不同,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希望考生在艺术才能上有一定的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希望考生在书写等教师基本素质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护理学专业强调的是临床应变能力。考生的这些素质,在以往的高考录取方式中我们无法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我们今年在这三个专业中作一个尝试。与普通高考招收的学生相比,采用这样的招生方法招取的学生,一般来讲,在综合素质和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方面可能会好一些,因为它不单纯以统考分数作为唯一的选拔标准。

  高考在美国

  美国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但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SAT(学业能力评估考试)和ACT(美国大学测评系统),我们通常说的美国高考一般指的是SAT。目前SAT考试一年举行7次,考试时间3小时。

  在美国,参加SAT考试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何时参加全凭自愿。美国的高中学制是四年,即从9至12年级(15—18岁前)。毕业时“考”大学不是单凭“高考”的高分,而是靠这四年各科期评成绩的平均分必须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学和社区学院录取。所以在美国,凡是将来想申请上大学的高中学生,从跨入高中校门的第一个学期的第一门课开始,就拉开了“考”大学的序幕,一年可以考五六次,学生可以自行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与次数,直到取得自己满意的分数,然后选择其中一次最好的成绩来申请高校。

  美国高考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考查学生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较少考学科知识,而是更注重能力或智力方面的测试,如SAT、GRE等。

  美国高校录取采取“三合一”甚至可以说是多合一进行考核:考试分数(SAT、托福等)、高中平时成绩、综合素质(包括课外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公益义工、有偿工作等)。美国的年轻人知道他们不仅需要成绩,他们还需要同时具备其他条件。

  2011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方案(摘要)

  浙江工业大学

  招生计划:

  总计划数为100名,其中文科20名,理科80名。具体招生专业、计划数及报考相关专业的学业水平测试单科要求如下表:

  科类  招生专业       计划数    学业水平测试必须为A的科目

  文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      英语、数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10      语文、历史

  理科  化学工程与材料类   10      数学、化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10      数学、物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0      数学、物理

  软件工程       10      数学、物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      英语、数学

  工商管理类      10      英语、数学

  建筑学        10      数学、物理

  土木工程       10      数学、物理

  选拔程序

  1.书面评审:学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工作专家委员会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书面评审,根据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竞赛成绩以及中学阶段综合表现情况,确定我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通过书面评审的考生名单,通过书面评审的考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6倍。

  2.综合测试:通过书面评审的考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综合测试,综合测试采用面试方式进行,以考察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成绩满分为100分。综合测试结束后,确定入围考生名单,考生可通过学校招生网查询综合测试成绩。

  3.入围考生名单在学校招生网上进行公示,并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报名时间:3月10日至3月25日

  综合测试时间:3月26日至27日

  杭州师范大学

  招生计划:

  小学教育专业40名;学前教育专业40名;护理学专业80名。

  报名时间:

  2011年3月14日至3月25日

  综合测试程序

  (一)初审

  1.中学推荐的考生可直接参加我校举行的综合测试。

  2.个人自荐的考生我校将成立专家评审组对考生报名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参加综合测试的考生名单。

  3.初审通过的考生名单将于2011年4月4日在杭州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上公布。

  (二)网上确认

  通过初审的考生登录杭州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点击“综合评价招生网上报名”,根据网上提示的“网上确认流程”进行网上确认、缴费、打印准考证,用A4纸张打印。网上确认截止时间为2011年4月10日。考生凭本人身份证、准考证才能参加综合测试。

  (三)综合测试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1年4月16至17日

  地点: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也是浙江省唯一一所主要面向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93年创办的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创办初期主要开展残疾人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1998年5月,学校开始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填补了浙江省特殊教育普通中专教育的空白。2000年起,学校先后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是全国残联系统学校实施高等教育的范例。2001年12月,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教育部备案,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正式建立。学院拥有小和山、天城路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77亩,总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开设工艺美术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电子商务、中西面点工艺、康复治疗技术(推拿方向)、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师范类)、特殊教育(手语翻译)等6个高职专业(8个方向)。2021年,学校新增茶艺与茶文化、民族传统技艺、学前教育(师范类)3个专业,其中特殊教育专业群成功进入浙江省双高专业群行列,成为特殊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领跑者。此外,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视觉传达设计、康复治疗学(推拿)本科专业。目前,学校已逐步形成全日制高职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类型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成为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截至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524人,残疾学生1534人,班级88个,盲、聋、肢体残疾学生约占60.8%;在校教职工213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5%,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在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和接受职业培训的残疾人,一律免收学费、住宿费和培训费,同时还享受国家和学校的奖助学金政策。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坚持以实现“做专做强、彰显特色、共享融合、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为己任,已培养了上万名残疾学生,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自强模范、最美浙江人——红十字感动人物、全省技术能手、聋人画家、残奥会冠军等优秀人才。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
  • 学校简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机电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学校坚持“开放、合作、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实、求精、求新”的校训。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育部53所“国家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院校之一。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实习管理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育人成效50强”。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学院;2016年,获评首届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院奖和“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2018年,荣获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高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金奖。2019年,获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前十)。学校有滨江和海宁两个校区,占地918亩,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91人,教职工800余人,专任教师500余人,其中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60余人,正高职称50余人、副高职称136人,双师素质比例90.4%。目前,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优秀教师2名,国家级技术能手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3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浙江省151第二层次2名、第三层次15名,各项人才队伍标志性成果名列全国示范性高职前列。学校具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科研与技术服务、生产”五位一体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25个,各类实训室266个。拥有“国家级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智能制造及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浙江智造’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另有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基地、3D打印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等6个浙江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1亿元。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自动化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学院、数字商贸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增材制造学院、智慧交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教学部门;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28个专业,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有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建设专业6个、教育部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类2个、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7个、特色专业5个。学院实施“二三+X”制人才培养模式,即“技术技能双层次人才培养;鼓励各专业分方向对准X个核心岗位,实施“3X5”课程体系,取得与岗位核心能力相配套的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注重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权,目前学校共有80个专业方向。有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目前,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5项。学校把“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学生的技术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坚持以赛促练,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各类奖项450余项。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学校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汽车曲轴随动磨削机床及其相关工艺(国家863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五轴联动数控卷簧机研制》等一批产业化项目,《热流道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环保型抗氧化铜基复合触头材料的研制及其产业化》获浙江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基于激光干涉计量法的水凝胶聚合过程的监测》,(一种高精度失真度测量仪的研制》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三等等奖项。《高精度中小型SLM工艺与装备研发及应用》被立项为2019年度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应用-环境感知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应用》被立项为2021年度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学校已累计授权专利3164项,其中发明专利135项。已有44项发明专利、283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及软件著作权成功完成技术成果转让。学校建有教育部“中小企业车间智能化改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交通运输部“国家级轨道交通行业研发中心(杭州)”。培育“高端数控装备创新团队”、“协同控制与工业网络技术创新团队”、“机电一体化设备研发”、“柔性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团队”、“成型技术与智能控制创新团队”、“大数据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等18支科技创新团队。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努力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和社会培训。是全省最大职教师培训基地,电力行业许可培训项目门类最全培训单位。2012年,“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协作联盟”、“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职工教育分会”秘书处设在我院,教育部批准我校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6年,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不仅开展电工、车工等职业(工种)的初、中、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鉴定,同时还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西门子数控系统、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数控技术、心理咨询师等各类培训。近五年来,培训83136人、鉴定(考核)61606人次;承办世界技能大赛邀请赛、国家级和省级等各级各类技能大赛89次270余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素质教育,打造“风雅机电”文化育人模式,建成“双休日工程”、“金石文化”等2个浙江省级校园文化品牌,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学校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向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奋进。
  • 杭州医学院杭州市滨江区
    学校简介杭州医学院坐落于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医学院校,也是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唯一一所直属的医学本科高校。历史沿革:杭州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5年的浙江省立女子产科学校,历经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浙江省卫生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2016年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至今已有90多年办学历史,是省内开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及健康产业相关专业最多的医学院校之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8年的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历经浙江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科学院、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研究院等,1987年更名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公益类综合性医药卫生科研机构。2019年,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与原杭州医学院整体合并组建新杭州医学院。办学条件:现有临安、滨江、黄龙三个校区和青山湖科创中心。学校占地754亩,校舍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1亿元,建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全文资源等20余种国内外权威专业数据库;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浙江省人民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13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两百家。 师资队伍: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0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5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36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等13人,全国、全国科技系统、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4人,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8人。学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共9928人。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卫生、药学、生物与医药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建有临床护理学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省级一流学科(B类);微创外科、生物医药等2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病原分子生物学、劳动卫生学、药学等17个厅局级重点学科(支撑学科、创新学科)。开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学等21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十三五特色专业2个。人才培养: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甘于奉献、广受赞誉的杰出校友。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日趋广泛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近三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95%以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排名中连续三年名列前三。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建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和安全性评价、医学生物工程疫苗研究开发、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胃肠病学、肿瘤分子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研究、内分泌腺体疾病诊治研究、生物标志物与体外诊断转化),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消化道肿瘤诊疗与药物研发、新型疫苗),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国家食药局药物GLP中心、国家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毒种保存中心、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中心、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等18个科技服务平台。近五年(2017−2021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7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38项,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励23项,国家授权专利510项,在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年均公开发表论文超过500篇。公开出版发行《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浙江实用医学》《浙江医学教育》等学术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南威尔士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罗马尼亚瓦西里戈迪什西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推动学生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搭建教师海外进修平台,引进来自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外籍专家教授,促进学校师资国际化发展;不断深化与世界卫生组织、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国际组织和世界知名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签署了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合作备忘录,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发展目标: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杭州医学院正紧紧围绕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理念、求真博爱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建设医教研协同、产学研用一体、特色鲜明、具有独特优势的高水平应用型医科大学为目标,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杭医力量。
  • 学校简介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浙江省较早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之一,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学校以“守正创新”为校训,秉持“教育为人生奠基,办改变人一生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以“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为人才培养理念,遵循“品性为根,技术技能为用”的育人方针,立德树人,追求“办品质之学”,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示范性基地、浙江省普通高校首批示范性创业学院、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校园占地面积512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毕业生起薪等核心指标分别列全省高职院校第3位、第6位、第10位。学校设有信息工程学院、范蠡商学院、机电工程与交通学院、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医学院、阳明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现代住建、轨道交通、文化创意、健康医养、学前教育等8个专业群38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入选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优势(特色)专业9个、省重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学校以学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业贯通”为人才培养特色,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卓有成效。现有浙江省通用砂浆研究院、浙江省建筑业现代化绍兴产业学院、越城区公共实训基地、绍兴市数字改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绍兴市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会、绍兴市跨境电子商务学院、绍兴市通用机器人应用中心、绍兴市协同智造促进中心、绍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联盟、绍兴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基地、绍兴市农村文化礼堂培训基地、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基地、绍兴市红十字会参与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国家级试点)、绍兴市养老与家政产业学院、越医文化传承实践基地等22个研究机构与社会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校企合作多元化、精准化,在信息技术、机器换人、电商换市、智能制造、文创旅游、建筑砂浆、海绵城市、健康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和服务成效显著。学校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研发出版的《中国教育地图集》,刘延东作序,袁贵仁批示,2010年获中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2018年学校发明专利数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43位、全省第9位。学校加强党的领导,注重文化育人,引导学生多样成才。2个党建特色项目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双百示范”工程,2个党支部获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总支获评“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围绕核心价值观,倡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创设“和畅书吧”“永和研吧”等文化活动载体,系统实施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工程、技能精英培养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和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了“综合素质”与“技术技能”并重、德技并修的育人体系。学校青年志愿者总队获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机电学院团委践行“工匠精神”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团委荣获“浙江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成绩突出团委”荣誉称号。“行知会计学社”“青藤书堂社”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称号。校舞蹈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表演和创作一等奖。校男篮获2019年CUBA二级联赛全国总决赛第七名。学校崇尚“技术改变生活”。2018年学科技能竞赛成绩排行全国高职院校第18位、全省第2位。2019年获“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国赛一等奖。“大学生程序设计”(ACM)竞赛为全省唯一获得“九连金”的高职院校。学校为全省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学生创业率居全省高校前列。经学校孵化,学生成功创办企业290家,其中资产超千万企业42家。学生创业典型获评“浙江教育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省“创业明星”和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
  • 学校简介绍兴文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全日制综合性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1996年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与绍兴高等专科学校等合并建立绍兴文理学院。2000年绍兴卫生学校、上虞师范学校、绍兴市城乡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并入。2005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拥有本部(风则江、南山)、兰亭、上虞等校区,占地面积2217.73亩,总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6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4.3万册,电子图书约128.35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期刊214.48万册,数据库51个。设有16个二级学院。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万余人。另有独立学院(元培学院)和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3个,涵盖九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重点(优势、特色)专业23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省级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2个。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学校是“全国优秀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第二批示范点项目学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院校”“浙江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浙江省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浙江省重点建设教师培养基地”“浙江省首批高校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浙江省高校外国留学生书法教育基地”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基地”“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风则江大讲堂”、毕业生“爱心承诺”、“卓越奖学金”评选是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品牌,书院制改革和文明寝室建设两次获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实践类成果一等奖。大学生学科竞赛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总成绩排名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近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毕业一年后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重心、科学研究为支撑,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省一流学科(B类)6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传承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智库、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国际合作研究基地、省科技创新平台(合作)、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各1个。合作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5个,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书法基地,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合作成立浙江技术转移中心,实现技术转移中心全市辖区全覆盖,主动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近五年,学校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59项,其中国家级96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6项,发表SCI、SSCI、EI、一级及以上论文、出版专著1588篇(部)。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5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500余人。拥有“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学术终身成就奖(Hans Cloos Medal)”获得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省部级人才29人。有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合作)1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7人。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开展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24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拥有来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资格,共有来自40余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硕士专业课程。实施优势教育项目输出战略,在9个国家设立海外“兰亭书法学堂”。 当前,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持“崇尚学术、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修德求真”的校训,坚持质量为重、人才为本、特色为上、协同为要的发展方针,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应用型建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地方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优化治理结构,培育办学特色,拓展校园空间,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努力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