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关于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公布的通告
2024-01-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已公布,请考生凭本人账号及密码,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数字服务大厅——高考高招——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省统考成绩查询”栏目中进行查询。

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省级统考成绩达到本科合格线的考生,请于17:00后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自行打印相应类别专业省级统考本科合格证。

艺术类其他类别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陆续有序发布,敬请耐心等待。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2024年1月15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福建警察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培养公安、司法警察为主的全日制警察本科院校。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8月的福建省警务干部学校,1950年更名为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1980年10月成立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1984年9月警校与干校分开办学。1984年10月在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创办福建公安专科学校。2000年4月,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和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福建警察学院。2010年10月,省委省政府调整福建警察学院、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办学体制,组建新的福建警察学院。学院主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首山路,另有荆溪校区、西二环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513亩,总建筑面积16.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7亿元。建有本科教学实验楼、警务综合实训楼、射击馆、体育馆、武术训练馆、田径场、驾驶训练场、心理训练场、游泳池、模拟法庭等实训场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53.2万册,电子图书38.7万册,纸质期刊315种,电子期刊7951种。现有教职工424人,其中专任教师284人(教授(正高)31人,副教授(副高)92人,讲师(中级)及以下161人;博士52人,硕士178人),另有兼职教官58人、驻校教官6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650人(其中公安类2335人、司法类331人、普通类1984人),年培训在职民警5000余人(次)。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公安学、公安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作战指挥学为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设有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监狱学、国内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工程、禁毒学、网络安全与执法、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等11个公安司法类本科专业,法学、行政管理、信息安全等3个普通类本科专业。其中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刑事科学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公安部重点专业建设点,侦查学、治安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犯罪侦查、监狱学为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点。教学成果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1个,省级网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人才模式培养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成立有社会安全大数据研究所、区域(福建)反恐研究中心、福建红色资源研究中心、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研究中心、中国东南部禁毒研究中心、漳州110暨警察文化研究中心、犯罪学研究所所等17个研究机构。其中,社会安全大数据研究所系福建省首批25个数字福建大数据研究所之一。学院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积极服务公安司法工作,服务社会,先后被确定为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中国东南部打击苯丙胺类毒品制贩活动(G75)项目培训中心”、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训练基地,福建省中级警官培训基地、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基地、国内安全保卫训练基地、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网络安全实训基地、经侦数据实战实验室、福建省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学院积极与国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关、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举办“国际警务实战论坛”,邀请国内外警学专家、学者和实战部门业务骨干来院讲学、交流和培训,为公安机关和学院师生开展高层次警务学术交流学习提供高端平台。2010年以来,学院积极承办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区18个国家外警培训班,多次出国执行援教任务,有力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学院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忠诚教育,深化“教、学、练、战一体化”改革,严格警务化管理,着力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办学以来,已为福建省政法机关培养输送毕业生3万多名,培训在职民警近12万人次。目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走上了公安政法战线的各级领导岗位,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鉴于学院在教学改革、警务实战训练、重大活动安保中的突出表现,公安部给学院记集体一等功4次、二等功2次。2009年以来,学院连续四届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福建省5A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新时代、新气象、新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福建警察学院牢牢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作为建警治警的总方略、办学治校的总纲领、人才培养的总指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法双修、文武兼备的专门人才,努力建设区位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应用型警察本科院校。
  •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州市闽侯县
    学校简介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公立全日制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是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单位。1958年,学校前身“福建艺术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杰地灵的三坊七巷诞生,1960年调整为“福建艺术学院”,2005年5月组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2008年通过教育部首轮人才培养评估,2016年通过第二轮评估。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寄语学校“八闽艺苑春常在,丰碑应树育花人”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六十余年来,为省内外文化艺术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原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陈玉峰,原全国政协委员、音乐教育家李未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何弦,著名钢琴教育家杨鸣、周铿,著名舞蹈编导范东凯、曾焕兴,著名影视编导夏蒙、著名歌唱家阮余群,戏曲表演“梅花奖”得主曾静萍、李敏、陈洪翔、周虹、陈琼等。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艺术表演、艺术创作”树品牌,以“非遗传承、产教融合”显特色,以优异的展演竞赛成绩展优势,以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立形象,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艺术院校,服务新时代新福建文旅强省建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2013年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授予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学校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首批试点高校之一。2019年学校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成员单位。2021年成为福建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21年4月被授予“第十四届福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11月被文旅部评选为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学校多次代表福建省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福迎八方》、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素质高颜值新福建”彩车游行表演等国家重大演出,受到文旅部、福建省委表扬。学校设有音乐系、美术系、舞蹈系、社会文化系、服装设计系、公共教学部、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艺系(筹)、艺术教育系(筹)等二级教学单位。开设音乐表演、作曲技术、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艺术(古琴艺术方向)、戏剧影视表演、戏曲表演、时尚表演与传播、艺术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艺术培训与管理方向)、茶艺与茶文化、播音与主持、影视编导、文物修复与保护、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设计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版型设计方向)、艺术设计、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书画艺术(绘画与策展方向)、书画艺术(书法与汉字艺术设计方向)、室内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陶瓷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品设计(漆艺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等25个高职专业(方向),以及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2个中职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800余人,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近年来,在校生参加重大赛事屡获佳绩,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桃李杯、华东六省专业舞蹈比赛等各类重大赛事中荣获奖项超过170项,其中国家级32项、省级143项。
  • 福建商学院福州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福建商学院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商”为名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6年晚清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和闽籍民主革命家黄乃裳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现有鼓楼、连江、马尾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历经百年春秋,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十多万名商贸类专业人才,为福建省经贸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校友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重要职务,一大批校友创办的大中型商贸企业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学校社会声誉斐然,被誉为“闽商摇篮”“外贸摇篮”。习近平同志曾为学校校庆发来贺信。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7年,获国务院侨办批准为“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项目高校。2018年、2021年连续获批福建省第一届、第二届文明校园。学校坚持以商为本,聚焦新商科,统领学院归建、学科凝练和专业设置。现有国际经贸学院、金融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财务管理、商务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会计学等31个本科专业,开设国际商务、国际金融、旅游管理等37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管、经、工、文、艺等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含双肩)512人,高级职称261人,占比50.98%。博士、硕士学位438人,占比85.55%。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读书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在福建省高校大学生本科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历届知识竞赛中均有斩获,荣获团体一等奖 1 次、三等奖 2 次,个人一等奖2 人次、三等奖4人次,成为学校一面红色旗帜。“政治经济学讲坛”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佳讲坛”。加快培育独具特色的福商文化与人文精神,现有福商广场、书香广场、青年广场、财经历史文化长廊、校训墙、百子踪瓷、福商物语、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文化场馆。“闽商文化教育基地”入选第三批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是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和学科技能竞赛,荣获各类创新创业类和学科技能竞赛奖项418项(国家级98项,省级320项)。男子气排球队获“中国大学生气排球锦标赛”亚军,男子足球队获“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福建赛区亚军,代表队获全国啦啦操联赛集体花球校园示范套路、双人街舞自选动作双料第一。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坚持内涵发展,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项;国务院侨办“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项目1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培育项目2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其中线下一流课程13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本科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个,一般项目9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4项;省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项;省级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1项;省级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以上教师教学竞赛获奖6项。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鼓励二级学院深度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一对一”设立新型产业学院,构建闽商人才供需结合的命运共同体。联合中华老字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福州聚春园集团,设立文化+技艺的聚春园烹饪学院。联合全国会展业龙头企业--福建荟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实战化的荟源会展产业学院。联合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以协同培养保险行业的高端特色人才为目标,成立人寿保险产业学院。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发挥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福州自贸区及毗邻台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努力绘就国际化开放式合作办学新蓝图。长期作为“福建省邀请外国人来华科教文体单位信誉等级良好单位”,与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中德”“中澳”“中加”等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拉曼大学、澳大利亚国际酒店管理学院、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签订互免学费交换生计划;招收首届巴布亚新几内亚留学生。多次受邀出席论坛并作国际化办学报告。面向未来,走过115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商学院,正坚守初心,坚定不移地传承和弘扬百年优良办学传统,按照“新大学、精学科、特专业”建设思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力推进“质量革命”,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闽商人才培养、闽商文化传承、闽商智力服务的区域知名商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泉州市泉港区
    学校简介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地处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市市区,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西湖公园相隔咫尺。学校建设园林式校园,四季飘香,开窗即景,古树名木随处可见,校园绿化率70%以上,是泉州市最美庭院绿化单位。学校坚持“面向产业、服务地方”,以工为主,工、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开设32个本科专业;设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学院及通识教育中心,并成立人工智能、ICT、智能制造等3个产业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3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2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发展理念,秉承“知行合一”校训,全面强化三全育人,着力构筑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第六届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第二届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福建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建设单位等荣誉。获得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取得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特色学科、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双一流”专业、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双创教改试点专业、“双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一批省级以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成果。学校强化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用,建有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福建应用中心、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福建应用技术研究院、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卢秉恒院士工作站、4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个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建成包括中央财政、省财政支持、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泉州市产业实训基地、泉州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等多个实验实训基地,及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批教学实验室;建有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示范点、福建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泉州市众创空间。此外,还与德国博世力士乐、费斯托集团、西门子、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177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牵头组建了泉州市信息、机械、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泉州市智能制造职业院校联盟。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目前已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实现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引进和共享优质国际教育教学资源。与美国宾州滑石大学合作开展“中美4+0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软件工程专业)”;与美国、乌克兰、匈牙利的多所高校开通学分互认、本硕连读和“国际本升硕绿色通道”等合作项目。与德国莱法州教育学院共建“中德(福建)教育合作与发展中心”,推动中德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产教融合及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是教育部备案的优质省级师资培训基地。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成长在泉州的文化沃土上,洋溢着泉州的蓬勃朝气,承载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命。学校将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 学校简介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由南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为建阳师范学校、南平经济贸易学校和南平业余大学。现为福建省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南平市文明校园和南平市平安单位。学院设立教育系、设计系、管理系、信息系、食品系等5个系、30个专业,现有在校生8803人,教职工223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5个,校内实训基地14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比25.6%,研究生或硕士占比61.6%,双师素质占比52.2%,共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省级优秀教师6人。学院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以上。学院不断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技能大赛获国家奖项2项,省级奖项130余项。大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2021年荣获福建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3个,第四届“创响福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福建省众创空间”。学院坚持“服务需求、人人成才、融合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发扬“躬耕力行、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学院精神,秉承“笃行善思,致用创新”的校训,对接南平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聚焦南平“3+4+5”产业集群和“五个一”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将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闽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闽北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高地,闽北职业培训的高地,科技服务闽北乡村振兴基地,闽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闽北职业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的办学定位,创新产教融合办学机制,组建了喜马拉雅产业学院、元力产业学院、圣农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了一大批闽北产业需求、企业满意、岗位胜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开展应用技术创新和职业培训,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学院致力于服务闽北乡村振兴,率先成立建瓯市、松溪县两个乡村振兴学院,组建了乡村振兴学院专家服务团,积极选派100余人次科技特派员参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企业技术革新、农村合作社技术指导、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提升,成为科技服务闽北乡村振兴基地,深受社会广泛好评。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