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重要提示
2021-12-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近日,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2022年体育单招考生指南》,部署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工作(以下简称“体育单招”),现就有关招生考试工作提示如下:

一、报名条件

1.符合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以下简称普通高考)报名条件,且已参加我省普通高考报名。

2.具备《管理办法》第三条所列项目二级(含)运动员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考生运动员技术等级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系统”公示的数据信息为准。

3.2022年报名考生的等级证书审批日期为:冬季项目为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夏季项目(含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项目,下同)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0日。

二、注册报名

1.考生可通过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www.ydyeducation.com)、“体教联盟APP”、招生院校官方网站,查询相关院校招生简章、录取原则、有关公示、体育专项考试安排、考生咨询和申诉渠道等信息。

2.报名地址: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或“体教联盟APP”中“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系统”(以下简称“体育单招系统”)。考生如具备所报考项目的多个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报名时应填报所有二级(含)运动员以上等级证书。《管理办法》第三条所列项目不得跨项报名。

3.注册: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体育单招系统”完成注册,校验运动员技术等级信息。

冬季项目注册时间为2021年12月1日12:00至12月30日12:00。

夏季项目注册时间为2022年2月7日12:00至3月7日12:00。

考生在注册过程中,如发现本人运动员技术等级信息有误,冬季项目报名考生应在2021年12月24日12:00前、夏季项目报名考生应在2022年3月3日12:00前联系等级证书授予单位进行信息更正。

4.报名:已完成注册的考生应通过“体育单招系统”签订《反兴奋剂承诺书》、填报志愿并缴纳考试费。考生完成缴费视为报名成功,完成缴费后,考生不得再对报名信息进行修改。

冬季项目报名时间为2021年12月22日12:00至12月31日12:00。

夏季项目报名时间为2022年3月1日12:00至3月10日12:00。

三、文化考试

1. 考生于2022年4月9日12:00后登录“体育单招系统”打印文化考试准考证。

2.体育单招文化考试时间:2022年4月16至17日;考试科目:语文、数学、政治、英语;考试分值:每科150分,总分600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答。文化考试具体时间如下:

3.我省2022年体育单招文化考试考点设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

4.考生可于2022年5月12日12:00后通过“体育单招系统”查询体育专项成绩,对成绩有疑议的考生可于5月12日12:00至13日12:00通过“体育单招系统”提交复核申请。成绩复核只对成绩是否存在加分错误、登记错误等情况进行复核,不对考生考试情况重新评价打分。

5.考生应及时关注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体教联盟APP” 、招生院校官方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体育总局根据工作需要,如若对相关时间等进行调整,请广大考生按照体育总局公布的内容为准。

四、体育专项考试

1.体育专项考试分项目采用全国统考和分区统考的模式进行,体育总局科教司委托有关院校组织实施。

2.体育专项考试将进行兴奋剂检查。兴奋剂违规的考生,视为考试作弊,取消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并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体育专项考试分项目全国统考和分区统考具体时间、地点,及体育专项考试成绩查询、复核等具体安排,请考生及时关注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体教联盟APP”、招生院校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招生院校。

五、注意事项

1.体育单招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一部分。考生应自觉遵守国家教育考试相关规定,对发现的违纪、作弊等行为,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33号令)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将根据《刑法》追究刑责。

2.按照《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考生若已报名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志愿并被录取,不得放弃录取资格,同时不再参加普通高考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录取”。

3.体育单招具体有关要求请查阅《管理办法》和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的《2022年体育单招考生指南》。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2021年12月15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汽车工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两院”或分别简称为“职业学院”、“技师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安徽省汽车工业技工学校,原由江汽集团出资举办,现划转合肥市人民政府举办。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打造汽车类职业教育品牌,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2007年安徽省汽车工业技工学校升格为安徽汽车工业技师学院。期间学校于2000年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成立合肥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JAC校区),开始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高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2010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三十多年来,两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才兼备、素质过硬、技术精良的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为宗旨,不断深化职教改革,不断创新教科研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已成为学历学制教育、职前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与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学院。两院坐落在综合实力居全国中西部之首的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合肥滨湖新区毗邻。花园式的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楼群以及高标准的配套设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两院以合肥产业升级及江汽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主要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控加工、广告设计与制作、商务礼仪、物流管理、仓储物流技术、幼儿教育、护理等专业。现有专业不仅覆盖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检测与维修、营销与服务等汽车行业产业链,而且在不断创新和拓展。其中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是省级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两院不断完善校内技能训练条件,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汽车营销、汽车维修、汽车整车装配、数控加工、计算机、物流、智能控制、电气控制、安全技术和形体训练等校内实训中心。同时建立了以江汽集团所属企业为主要实习场所的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两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已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业务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了具有企业特色、有效适用的核心课程。同时学院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素质教育和品格育成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思政教育体系,为立德树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院重视拓展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职业学院分别与澳大利亚国际工商学院合作办学和与合肥工业大学等开展成人本科学历教育。同时,职业学院还积极组织应届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鼓励学生进入全日制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技师学院不仅培养二年制中级技工、三年制高级技工、四年制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师,还鼓励在校生参加合肥工业大学等举办的学历教育。两院自成立以来,为安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批技术、管理、营销和制造等高技能人才。由于两院毕业生具有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等优势,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5%以上。2006年经安徽省劳动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008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2010年被授予国家级“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创新人才培训基地”; 2012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多次被评为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企业培训先进单位。新阶段,两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安徽“三个强省”以及“制造大省”、“技工大省”的重大战略需要,按照合肥市政府“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高水平建设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提升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精品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努力为广大学子做好服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更大的贡献。
  • 铜陵学院铜陵市铜官区
    学校简介铜陵学院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0年合并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和铜陵师范学校,2002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2015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5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9月获批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4月,“铜陵学院大学生创客空间”成功入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成为安徽省唯一依托高校运营的国家级众创空间。 学校坐落于皖江新兴工贸港口城市、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的铜陵市。现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各类校舍面积452003.2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1.78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会计学、创业学基础),3个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2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一流专业、1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铜陵学院学报》。现有专任教师919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88人,外聘教师227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1335人,成人教育在籍生768人。 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办学之路,深入推进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学校率先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理念,2008年,发起创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行知联盟),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的批示,《光明日报》等国家媒体评价“为新建院校谋求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深入推进“三进入三延伸”(企业进校园、企业家进课堂、科技攻关项目进学校;实验室延伸到企业、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教师培养延伸到社会)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作开设了华为、蓝盾、中鼎、金纬、招商信诺、速度中国、青鸟储备等特色冠名班,泰富、新能等创新创业特色班。建有GE Fanuc自动化集成、罗克韦尔DCS集散控制、博世力士乐气液电、用友新道仿真企业虚拟商业社会等一批实验实训中心,建成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4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 牢固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努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设“四个中心”(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政府决策咨询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四个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研究基地)。建立了大数据产业学院,拥有“工程液压机器人”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17个科研机构,建成“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智库、“面向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光电检测与智能装备”省级科研团队,初步形成了校地、校企、校校互利共赢、共生共育、共同发展的局面。 始终坚持文化育人,大力培育和弘扬以沈浩精神为内核、以铜文化为特征的校园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明德尚能、博学日新”校训,坚持把沈浩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建成了“沈浩之家”学生党员发展服务中心和“沈浩精神传承网”,进一步夯实沈浩精神传承基地建设。2021年,学校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办学声誉不断扩大,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招生分数线连续多年稳居安徽省同类院校前列,2021年,学校文、理科最低录取线分别超出安徽省控线32分、52分。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上获奖,在2015年“英国国际微电脑鼠大赛”中荣获冠军;仅在2021年各类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4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85项。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3.14%,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等知名媒体多次报道我校办学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走内涵建设、开放办学、合作育人、特色发展办学道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统筹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服务支撑“三地一区”建设。紧扣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契机,积极发展新经管、新工科、新文科专业,继续巩固和彰显财经教育优势,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 学校简介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是铜陵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院坚持立足铜陵、服务皖江、面向长三角的办学定位,把服务铜陵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立校之基、强校之要,以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体,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创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院成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全国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2021年获批与铜陵学院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学院占地1051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含在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9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5375人、联合培养本科生283人。在职教职工415人,其中博士生7人、高级职称116人、省级“双师型”教师182人,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等39人(个)。建有省内首家(地市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首家(地市级)创业学院,全国首家“三位一体”图书馆、安徽省首批对台交流基地。下设铜陵电大、管理系、经贸系、医学系、护理系、信息工程系、艺术传媒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基础部、思政部、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12个教学单位。高职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等38个专业,包括2个国家级专业、2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5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3个省级特色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形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康宁养护、文化创意、互联网+商贸”等五大专业群。电大开设本科专业52个、专科专业11个,连续8年荣获安徽电大“办学先进单位”称号。2020年全院学生在全国各类大赛上获奖6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1项,首次获得国赛A类赛事一等奖;在省级各类大赛中获奖96项,包括金奖1项、一等奖17项、优秀组织奖1项。2020年教育部权威数据显示学生满意度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7名。学院以党建为统领,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坚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巡视整改、高校党建“找抓提”专项行动、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筑牢建强思想阵地,使党的领导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着力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实施“1357”工程,教师“双带头人”全覆盖,深入构建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不断增强思政工作时代感、吸引力,学院成为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医学系、机械(电气工)程系成为试点系,获批2项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项目、6项省级思政项目,着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技能,学院团委是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学院以服务为使命,深化产教融合。坚持产业布局到哪里,专业就跟进到哪里,建立常态化走访调研产业企业的工作机制,持续扩大制造、电子、信息等工科专业招生规模,应用电子技术成为国家骨干专业,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成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2个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护理、电子商务、室内艺术设计、会计、动漫设计5个专业(群)成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方向,初步完成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等10个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审计学等3个专业与铜陵学院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首批遴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作为本科职业教育专业重点培育。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立足企业需求培养适配人才,持续深化招生就业联动、实训实习一体,校内建有一座总面积5万平米的综合实训中心和107个实验实训室,包括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6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室、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设备价值1.4亿元。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基地200多个,在铜陵市与铜陵有色、铜陵旭创、富乐德等30余家企业开展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学徒制、订单班培养等深度双元育人,25个专业进行20项1+X证书试点,在铜陵市建有1个国家重点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8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牵头成立铜陵市铜艺产业发展与教育联盟,建立铜陵市铜雕艺术研究院,已连续举办三届海峡两岸(铜陵)铜雕艺术大学生实训夏令营,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与本地铜艺企业开展“大国工匠”培养。学院成为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学院以师资为保障,打造德能“双师”。坚持“送、培、赛、训、带、引”六字方针,着力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双师”队伍,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纳入教师成长成才全周期、评价考核全过程。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全员轮训制度,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在企业实践1个月,在我市企业聘请200余位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拥有方少卿、倪莉莉、白瑰伟等3个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外科护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等2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群)、医学影像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等5个省级教学团队。近三年,学院引进专业技术人才58名,13名教师获省级重点人才项目支持,4名教师读博深造,2名教师成为省级技能大师、2名教师成为市级技能大师、1名教师成为江淮名匠、9名教师成为市社科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获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30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教师获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21项。2020年,在铜陵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学院获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2篇(全市共80篇论文获奖)。学院以质量为根本,提升育人水平。以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统领,全面实施“1+4”发展战略,整体推进“2592”工程。坚持招生培养就业创业统筹,近三年高职报到人数分别达3199人、3837人、5419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薪资收入和职业稳定性稳步提高,2015年以来累计8072名大学生通过创业培训,学生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0项,创业学院成为省级创业学院。坚持“三教改革”与项目建设统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全面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和课程标准化建设,推行青蓝工程,修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细则》,获批省级教材5个、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4个、教学示范课10门,立项教育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2项。2015年以来立项省级质量工程16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统筹,聚力服务铜陵人力资源提升,电大以学历继续教育为主体,不断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老年开放教育、社区教育和干部网络培训等,切实提升服务经济建设和市民终身学习的水平。护理院(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中心、铜陵市首批“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单位。培训部是人社部门批准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与多家省市级社会培训组织共建职业能力提升社会培训联盟,被授予铜陵市公共实训中心、铜陵市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铜陵市叉车考试站点,拥有技能培训鉴定项目70余项。近五年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年均规模超过27000人次。“十四五”时期是学院加快高质量发展、突破高层次办学、实现高水平服务的关键时期,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聚力“四创两高”,在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征程中,找准角色定位、发挥特色优势,全面建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 蚌埠学院蚌埠市龙子湖区
    学校简介蚌埠学院是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三所学校合并组建的——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至今已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升本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四大压力”和“六大差距”,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凝心聚力打基础,科学谋划解难题,凝练了“笃学、重行、修德、立才”的校训,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通过了安徽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现了学校管理体制由“省市共建、市管为主”向“省市共建、省管为主”的转变。学校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现有大学城和张公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48亩(含在征土地157.5亩),建筑面积31.3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4.49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57782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038万元、信息化设备资产总值1295万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196.92万册,其中馆藏纸质图书127.08万册。公开出版《蚌埠学院学报》。学校注重改善生师比结构。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192人,其中本科生12532人,专科生1660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2798人。现有教职工889人,其中专任教师65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专任教师179人,硕士学位以上专任教师46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2人次。学校着力加强教学管理。现设有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体育教学部等13个教学单位。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47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专业25个,占53.2%。学校高度重视开放办学。积极吸纳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美国、爱尔兰、韩国、泰国、意大利等国家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生联合培养、互派教师教学培训、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首批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立项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系诞生于1907年的阜阳师范传习所,1914年更名为安徽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4年重组为安徽省立颍州师范学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阜阳师范学校,2015年2月成功实现办学层次升格,并正式更名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里是阜阳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也是皖北基础教育的摇篮。学校坐落在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皖北重镇——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著名的文化精英管子、老子、庄子,曹操、曹丕、曹植,欧阳修、苏轼、曾巩等赋予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学校地处阜阳职教园区核心区,毗邻古颍州西湖、阜阳高铁西站、皖北地区4C级机场,环境怡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学校占地1313亩(含岳家湖新校区 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9.42万平方米,建有学前教育实训室、教师技能训练中心等实验实训室。图书馆藏纸质图书3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各类学术期刊300多种。有附属幼儿园1所,校外教育实习基地51个,建有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市级培训中心1个。学校依托百余年办学积淀和幼儿、小学教育专业优势,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立足皖北、面向全省、服务长三角,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幼儿师专”目标定位,努力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凝练专业特色,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近年来,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深入的改革与建设,使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基本形成了既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够体现学校特色,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独具特色的专业体系,自2015年升格以来,学校现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文综、理综)、语文教育、科学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英语、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早期教育等招生专业(方向)12个。学校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出台《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规划(2019-2021)》《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色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批准学前教育、体育教育、科学教育、美术教育等4个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4412人,共有教师266人,其中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69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37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模范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拔尖人才20余人,聘有客座教授24人,建设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5个。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7项,承担省级质量工程4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出版学术专著和主编教材112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办学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生近年参加各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累计100余项,其中在省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总数居参赛高职高专院校前列。在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连续四年(2016-2019)获得一等奖;在安徽省职业院校(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年(2017-2018)获得一等奖;学前教育专业2018年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摘得团体三等奖;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高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片段教学竞赛观摩活动中获得1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在2018年“李斯特纪念奖”香港总决赛获优秀奖;在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获3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在安徽省第十三、十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分获银奖和金奖。学校坚持内涵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扩大交流合作。开展校校合作,先后与韩国中部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师生交流、教师培训等方面有了新拓展。与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亳州幼儿师范学校、肥西师范学校等学校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学校对外影响日益扩大。深化校地合作,与阜阳市教育局合作成立阜阳市教师发展学院,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职后继续教育,年培训万余人次。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树人,行为师表”校训,坚守“为幼为小,为师为范”办学理念,着眼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抢抓国家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机遇,按照“双高”标准,全面实施“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发展战略,为实现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幼儿师专的建设目标而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