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学历教育新学费标准出炉
2014-11-1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新华网杭州11月13日电(记者 岳德亮)浙江省决定调整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学费标准,新标准将于2015年秋季招收的新生开始实施。学费调整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

浙江省物价局日前发布公告称,此次调整规范了学校和专业分类。公办普通高校按“浙江大学”“普通大学”“高职院校”三类制定学费标准;各类专业的学费标准,按照“艺术类专业”“工科类、医学类专业”“农林类专业”“其他专业”四类分别制定。

调整后,艺术类专业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均为每生每学年9000元;工科类、医学类专业浙江大学、普通大学(浙江大学以外的其他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分别为6000元、5500元、6600元;农林类专业浙江大学、普通大学、高职院校分别为5500元、5000元、6300元;其他专业浙江大学、普通大学、高职院校分别为5300元、4800元、6000元。

据了解,实行新标准后,公办普通高校可以在省定基准标准的基础上适当下浮;也可自主选择本校当年招生专业总数20%以内的专业,在基准标准的基础上按不超过15%上浮幅度自主制定具体标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浙江理工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因办学成绩卓著,被清政府御批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因时局动乱,学校几度易名、数迁校址,在风雨沧桑中生生不息、坚持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今天的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下设18个学院(教研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400余人。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8个,其中“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9个,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0个,“十三五”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5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7个、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1个、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联盟认证专业1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7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拥有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一流学科B类6个;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拥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7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其中2个省级“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众创空间。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拥有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国家一流课程,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7本“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49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28人,副高职称679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重点文化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达国家院士2人,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省特级专家4人,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3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人文社科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含重点资助)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人;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金沙学者。学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力,在众多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2016年至今获得省部级奖励194项。科技工作综合指标一直稳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155所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项,与毛里求斯大学、苏里南大学共建2所孔子学院,留学生教育迅速发展。有着125年办学历史的浙江理工大学,将继续秉承“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求是笃实”的校风,在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勇担新使命,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市上城区
    学校简介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办学近70年来,培养了大批文化艺术专门人才,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经批准增挂“浙江公共文化管理学院”办学牌子。学校是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浙江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基地、浙江省文明单位,也是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水平较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异,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唯一一家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职艺术院校,是《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表演艺术专业目录和配套专业简介、教学标准拟制工作的总领衔单位。学校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优质高职校”建设计划。2019年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020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占地230多亩,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设有戏曲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设计学院、手工艺学院、文化管理与教育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艺术学校(学院附中)4个教学单位,开设29个专业,戏曲表演专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戏曲表演、舞蹈表演、民族传统技艺专业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通过教育部验收),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和5个特色专业。戏曲表演专业群是国家高职“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舞蹈表演专业群是浙江省高职“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表演艺术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和影视多媒体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践教学基地,戏剧影视与舞台美术综合性实训基地、舞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非遗文化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音乐表演实训基地、影视科技实训基地为省级“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中专到高职的办学过程中名师荟萃,有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竹笛艺术大师赵松庭、音乐教育家周大风等,并常年聘请大批文化艺术名家来校任教。学校被誉为“明星摇篮”,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如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戏剧导演杨小青,央视主持人董卿,影视演员周迅,舞蹈家山翀,歌唱家钟丽燕,民族器乐名家詹永明、吴蛮,形象设计师毛戈平等。学校积极面向浙江建设全国文化发展示范区需要,秉承“大文化视野、特色化办学”理念和“求真 尚美 精艺 修为”校训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专业结构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度,着力建设表演艺术类、广播影视与艺术设计类、民族文化艺术与文化服务类、艺术特色教育类四大专业群,巩固深化“教学与舞台实践相融合,教学与创作研究相融合,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涵育相融合”办学特色,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力争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浙江加快文化浙江、诗画浙江建设,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培育更多“文化浙军”。
  • 学校简介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以培养全日制大专生、培训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为主要任务的公办高等师范院校。学校现有杭州湾校区和宁波校区,占地面积518亩,全日制学生5595人。办学历史深厚。学校创办于1959年,前身是宁波市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宁波教育学院”,是宁波市最早的五所高校之一。2018年10月,杭州湾新校区启用。2019年5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改制设立为“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12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群顺利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产品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电子商务等13个专业,逐步形成“多群一链”的专业布局与学科建设。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是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学前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唯一一个市级教育类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宁波市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挂靠我校的独特优势,构建了学前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办学格局。师资队伍优良。学校强化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17人,其中专任教师23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175人,占75.11%,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82人,占35.19%,8人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专升本率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5位。多名学生代表浙江省参加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成绩稳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2021年师生作品荣获“挑战杯”全国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不断深化国际化教育合作,与美国威廉杰瑟普大学、泰国商会大学等13个国(境)外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与韩国东明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全方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社会服务广受赞誉。社会服务广受赞誉。学校积极履行“三中心”职能,统筹指导宁波市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十三五”期间,培训学员近10万人次,高质量完成新疆库车、四川省凉山州、吉林省延边州、贵州省黔西南州、浙江省丽水市、重庆市万州区、西藏比如县、青海天峻县等地教育扶贫工作,惠及当地教师300余万人次。2020年学校还获批成为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培项目承办院校,是浙江省唯一获批的高职院校。2022年成立宁波教育培训集团,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培训品牌。学校被宁波市委、市政府评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学校设有宁波教育评估研究院、宁教培训学校等社会服务部门,其中宁波教育评估研究院被市民政局授予“4A级社会组织”称号。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校积极推进校地共建和校企合作,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共建了全国第二家儿童研究院,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共建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全国第一家区域学习中心,与教育部民族发展中心共建全国第一家长三角地区民族教育协作重点研究基地,与上海师范大学签约共建卓越教师培训工作室、研究生培养基地。目前已建64家教学实践基地,24家幼儿园教师发展学校,设有附属幼儿园2个,全省五年一贯制合作教学点学校17所。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浙江,服务长三角,贡献“一带一路”,构建“一核两双九大行动计划”新一轮创业蓝图,努力把学校创建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卓越师范院校,成为浙江省优质幼师培养摇篮。
  • 学校简介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坐落于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县市、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浙江省诸暨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前身为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是2000年由浙江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前身)创办, 2011年浙江农林大学与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与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2013年9月整体从浙江省临安市迁址到诸暨市办学。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北邻杭州,东接绍兴,南连义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沪昆高铁,杭金衢、诸永和绍诸高速贯穿全境,钱塘江支流浦阳江流通全域。诸暨是一座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的人文之城,是一座环境优美、青山绿水的旅游之城,是一座民殷商富、开放创新的经济之城,是一座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和谐之城,是“枫桥经验”发源地、是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县市、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素有“耕读传家”之风,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非常适合办大学。学院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城北教育园区,占地面积542.5亩。校园大气厚重、传承文脉、平中现奇、彰显特色。校舍建筑总面积32.6万平方米,总投资15.6亿元;其中,暨阳体育中心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集篮球馆、游泳馆、网球馆为一体,能承担国际性体育赛事;图书馆总建设面积2.8万平方米,能馆藏150万册图书资料,现有纸质藏书90余万册;教室安装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可同时容纳16000名学生上课;实验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779.24万元,建有完善的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训平台,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设备设施先进。学院按照教育部“依托母体、相对独立、规范管理”的办学原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下设办公室、组织人事部、教务部、科研管理部、社会合作部、计划财务部、学工部▪团委、公共保障部8个职能部门,工程技术学院、园林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生物环境学院、体育军训部7个教学单位及实验教学中心、图书馆、体育中心3个教学辅助单位。设有3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理、工、农、管、艺等八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学生826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968人,研究生24人,成教学生268人。学院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工商管理)、省级新兴特色专业3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十三五”特色专业2个(园林、会计学),省一流专业4个(园林、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按照“求真敬业、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实现了学生自主选课程、选进程、选教师的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设创业实验班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特色班,突出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业人才。学院坚持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拥有一支德才兼备、专业素养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539人,专任教师419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124人,占比29.59%,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2.36%,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57%。拥有共享院士2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151人才”5人,浙江省领军人才培养计划5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3人,浙江省万名好党员1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浙江省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1人,绍兴市最美教师1人,绍兴市拔尖人才1人,绍兴市“330海外英才计划”1人,绍兴市“名士之乡”英才计划4人,暨阳“533英才计划”5人,学院领军人才4人、暨阳学者4人。学院坚持把科研创新作为强校之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6项国家级奖项(国家级二等奖4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153项省部级奖项;发表科研论文127篇,授权专利56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424篇(第一单位334篇),其中SCI 一区TOP论文6篇(第一单位2篇),二区论文20篇(第一单位9篇),一级期刊21篇(第一单位11篇),核心期刊102篇(第一单位69篇);出版学术著作24部(其中第一单位17部);授权专利93项;软件著作权3项;咨询报告获批3项。 学院着眼长远,坚持内涵为重、服务地方的发展使命,制定全方位、高层次的战略规划,深化与地方战略合作,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建立了由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校地互动合作联盟,构建了强校融诸的发展理念。学院每年与诸暨市联合发布年度校地合作项目清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二级学院+乡镇(街道)”(1+N)校地合作模式,互动融合,实现共同发展。针对地方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先后成立中国大唐袜艺学院、中国珍珠学院两大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校政行企合作新路径,产业学院模式和成果被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学院建有3900平方米的产学研中心,拥有中国香榧研究院暨国家林业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研究与发展中心、生命科学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诸暨创新发展研究院、陶朱商学院、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研究中心、大唐产学研基地、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色彩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数字枫桥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双碳研究院等14个产学研机构。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与美国、英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个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6个学生互换项目、8个交换生、交流生项目、11个硕士研究项目。近年来,学院与诸暨市在境外投资企业积极对接,确定了“招生-实习-就业”留学生联合培养模式,并探索建立丝路学院。学院全力推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社区化管理,注重学风建设,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有国家奖学金、暨阳英才奖学金、校外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素质奖励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目前,学院正处于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学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国家乡村振兴、高等教育强省等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抓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等关键,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汇聚全球诸暨乡贤力量,沿着“特色立院、创业兴院、创新强院、服务名院”的发展道路不断奋进。
  • 学校简介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唯一、全国极少专注“数字安防”领域人才培养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浙江省公安厅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共同发起,于2013年开始筹建,2016年去筹正式建校。近年来,学校始终秉持“崇德尚能 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秉承“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全力推进赶超跨越发展,顺利通过浙江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验收,成为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试点高职院校,入选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荣获浙江省征兵工作成绩突出高校、浙江省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现有本部校区和滨海校区。本部校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背靠华亭山脉,毗邻温州动车南站,邻近温州轻轨S1线;规划占地总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1亿元。滨海校区位于东海之滨(龙湾区滨海二十三路与金海一道交叉口东侧),校园与温州理工大学、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共用、共享,环境幽雅,设施齐全,是一所集事业、人文、生活为一体的生态化校园。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412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21.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84.5%;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15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1.7万册,电子图书40万种;现有在校生8900人。学校深化创新“政校行企”四元协同、“德技知行”四维互嵌的数字安防类人才培养体系和“准警务化”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狠抓“教、学、做、训”四个环节,重视“双创”教育、校企联合培养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优秀人格品质、优秀团队意识等养成,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成功培育国家奖学金特别奖获得者,2016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在武书连2021升学率排行榜专升本比例排名全省第8。特别是双创教育方面,2021年在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中金奖和获奖总数均居全省高职第一,毕业生首次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称号,学校作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学校坚持智能为核,以“新技术”为支撑,以“大安防”为特色,形成了人工智能(智慧安防)、应急安全技术、创意设计、智能装备、数字商贸等五大专业群,设有安全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应急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智能安防学院、社科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教学单位,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安全智能监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24个专业,成功培育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3个、温州市级重点(特色)专业2个、温州市级重点(特色)专业群3个;建成实训基地(室)71个,其中拥有浙江省商用密码人才实训基地等省市级实训基地3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学校发挥数字化技术专业优势,学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保持了快速增强的良好态势。近两年,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128项,到款额1388万元;获市厅级及以上项目立项91项;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一区2篇;获授权国家各类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86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特别是,积极落实省市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以“立地式”科研服务地方发展,以空间治理和城市安全为主攻方向,搭建了浙南物联网产业学院、温州市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温州市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学院、温州应急管理学院、温州市退役军人学院、紫光芯云学院(与紫光集团共建的混合所有制学院)、数字孪生安全城市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承接了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温州节点建设、三维虚拟城市建设、天地空一体化态势感知场景建设、“三位一体”智农共富平台(数字乡村大脑)、智安医院出入安全防控数字化管理平台、智慧防疫平台等省市县数字化项目40余项,参与的温州市空间治理和城市安全数字化领域数字化改革项目占比达60%以上,为“平安浙江”建设贡献了安防力量。学校坚持加强党建引领,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思政教育全域化大格局,深化清廉校园建设,成功培育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和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个、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培养出省市“两优一先”、担当作为书记等荣誉获得者4人,校团委荣获“温州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强化校园安全建设,建校以来一直保持着安全事故和意识形态领域政治性事件“零发生”的良好态势,超预期通过省等级平安校园创建考评,获得专家组一致好评,并被推荐为4A级平安校园。面对当前我国加大“平安中国”建设和安防产业发展力度的背景下,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抢抓机遇,以“十年事业五年干”的劲头,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千亩万人大学规模,力争跻身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行列,成为安防职教领域的头部院校,全力向建成一所省内有地位、国内有特色的一流的人民满意的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进发。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