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今年高考将不出难题怪题
2012-04-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南报网讯(记者 谈洁)我省今年的高考命题将不出难题怪题。今天下午,记者从2012年全省教育考试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省将妥善处理高校选拔与考生适应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命题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保持试题难度的相对稳定。

  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会上表示,我省将全力以赴打造“更高满意度的平安高考”,平稳有序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优质完成全省标准化考点建设工程。

  据介绍,我省高考将摒弃难题、怪题选拔人才的方式,妥善处理高校选拔与考生适应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命题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保持试题难度的相对稳定。

  同时我省今年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平稳有序推进各项招考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注册入学试点范围,吸收更多高校加入到注册入学的改革试点中来。

  沈健表示,我省高考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总体要求是平稳有序,目前省教育考试院正在认真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完善2008高考方案。不过据了解,这项微调将不会影响2012年的高考学生,同时完善的目标也将围绕社会对高考的满意度展开。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15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原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合并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隶属于省教育厅。学校前身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分别由省财政厅和省粮食局主管,先后创建于1964年和1979年。前者原名为淮阴地区会计职业学校,1965年,学校更名为淮阴地区会计中等专业学校。受文革冲击,1969年6月停办。1971年复校后相继更名为江苏省淮阴地区会计学校、七·二一财经大学、江苏淮阴地区财经学校、淮阴市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曾一度与江苏省银行学校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后者更名为江苏省淮阴粮食技工学校。1983年改名为江苏省淮阴粮食学校。1994年学校又更名为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56年来,学校为江苏省乃至全国财政、税务、金融、营销、法律、粮食、机械等部门和行业输送了近6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有很多校友已经成为主政一方的党政领导、成为行业和部门的领军人物、成为企业和系统内的精英与骨干。目前,学校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6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1.4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650人,国际留学生67人。学校教职工558人,专业技术人员42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95人,“双师”素质教师377人。具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8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江苏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科技副总”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5人,江苏省高职院校类产业教授8人,淮安市“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3人、第三次层次26人。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A类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骨干专业6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及重点专业13个,高等职业教育“百门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规划教材21部,省级精品教材、重点教材14部。国家和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8项,国家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平台)7个,省、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国家、省、市级培训服务基地12个。牵头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1个,主持教育部、财政部立项的高等职业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主持和制定全国财政行指委财务管理专业、全国统计行指委统计与大数据分析专业、全国粮指委粮食工程专业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验实训配置标准建设。学校设有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律与人文艺术学院、智能工程技术学院、物流与交通旅游学院、粮食与食品药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智慧商科综合实训中心、智能制造综合实训中心等12个教学单位,开设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法律事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与技术管理等33个专业。学校与南京审计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联合开展“4+0”应用本科专业,与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联合开展“3+2”本科分段培养,与南京财经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接本教育,与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合作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学校与韩国嘉泉大学、西班牙内布里哈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考文垂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院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组织400人次赴国境外开展培训、访问和研习。学校以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为主,打造中职、高职、本科教育纵向贯通,和普通教育横向融通的培养体系,坚持以实现“国内领先、省内同类院校位居前列的高水平特色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发展目标,秉承“厚德尚能、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努力学习、精益求精”的财院精神,全面深化服务主导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着力打造以“财经+”为底色,“技术素养+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彰显“价值引领,文化育人”办学特色。学校建有“周恩来文化馆”“淮商文化馆”“货币文化馆”“今世缘文化馆”“艺术文化馆”“物流文化馆”“汽车文化馆”“3D会计展示馆”“酒器艺术文化馆”“翔宇文化广场”“翔宇书斋”以及“清风苑”“清风亭”“清风墙”三位一体的廉洁教育基地。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淮安创业大学成功落户我校,并先后建成国内领先的智慧商科综合实训中心、智能制造综合实训中心、会计体验中心、翔宇思政体验中心、大学生素质定向拓展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及淮安市人才市场大中专院校分市场,切实为学生办实事,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学校有近千人次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国赛金奖5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我校牵头组建的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与企业共建成立了江苏财经吉利汽车、群汇知源、用友新道数智财务等产业学院,华为、十方通讯、学玛思等校企共建实验室,以及富士康、南通超达、鹏鼎控股等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合作育人管理、协同教学激励、产教融合评价、就业创业促进的共建模式。学校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江苏省高职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单位,先后举办江苏省高职高专会计骨干教师研修班、“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班、全国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国培项目),拥有淮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基地、江苏省饲料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粮油人才培训基地、淮安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淮安市财税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淮安市金融从业人员考试培训基地、淮安市人民调解员培训基地、淮安市创业培训基地。建校以来,学校相继以“优秀”格次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江苏省委教育工委高职高专基层党建考核,并荣获教育部示范性职业院校教育集团培育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结论有效试点院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园林式校园、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江苏省节水型高校、江苏省“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先进单位、江苏省对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是江苏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财政、金融、商业、统计、粮食、关务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职财经教育分会常务副主任单位,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会计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统计学会高职统计分会副会长单位、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2016)轮值主席单位。
  •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江宁区
    学校简介 南京医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医学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建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和康达学院连云港校区,校本部有教职工1900多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7人(含双聘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8人次。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其中,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学位授权点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三期)6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评A+等级,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获评B+等级,药学获评B等级;9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设有19个学院,拥有附属医院、区域医疗中心、教学医院、附属疾控中心等丰富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教学资源。设有25个本科专业,2个本硕博一贯制专业方向、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方向,在校学生总数近2万人。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校专业总数七成以上,5部教材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建有一大批国家级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学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广受社会各界的好评,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学校拥有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肿瘤个体化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30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和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建有省内唯一的省级卫生政策智库—健康江苏研究院。“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产生了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近年来,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各级政府,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学校聚焦一流医学教育、一流学科体系和一流办学条件,凝心聚力、统筹施策、开拓创新、改革攻坚,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
  • 学校简介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16年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由原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和阜宁高等师范学校整合组建。学校肇端于1920年,在抗日烽火的洗礼中逐步成长,建国后不断发展壮大,2005、2007年,盐城鲁迅艺术学校(华中鲁艺传承校)、盐城建筑工程学校先后并入,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优秀人才辈出,先后为社会培养了近10万名优秀人才。学校位于盐城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现有学海路(南)、海洋路(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03亩,设学前教育学院一分院、学前教育学院二分院、鲁迅艺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城市管理学院6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0466人。学校共有38个专业,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旅游管理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六大专业群,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群为江苏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为江苏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培育点。2018年学校开始与南京晓庄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本科高校合作开展分段培养项目。2021年新增设小学教育、学前教育2个“七年贯通培养师范定向生”项目。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00多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486人,校内专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276人,有高级职称192人。拥有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5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4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形成了“明德 健行 思源 致远”的校训,以 “三品”(品格、品行、品味)大先生和“三心”(诚心、恒心、精心)大工匠的培养理念为引领,塑造具有“诚毅新美专”特质的幼专学子,构建了“德性为本、能力为重、实践为径、情志为翼”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学校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本、专科院校共同参加的长三角高校师范生和江苏省高校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在第十七届“挑战杯”江苏省选拔赛决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在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我校师生创作演出的大型民族音乐剧《华中鲁艺记》获2020年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戏剧展演活动一等奖。学校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学校”“盐城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人才培养基地。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学生、培塑高品格教师、推进高质量教育、服务高水平发展。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红色文化传承、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上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更高层次的地方应用型高校
  • 学校简介徐州工程学院坐落于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徐州。学校办学肇始于1959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校园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面积74.3万平方米。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教育、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19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2.23万人。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试点高校、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单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现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住建部认证专业2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牵头成立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入选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学生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3项,荣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亚洲区域银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等奖项,学校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第35位、江苏省第3位。学校师资队伍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0余人,博士学位440余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186人次;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创新团队、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教师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等荣誉。江苏省教育厅网站、《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学校创新能力持续攀升。拥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4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建有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统计研究基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省抗震防灾科普示范基地、省地震灾害工程防御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2019年以来获批国家基金项目30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学校牵头成立徐州智库联盟,建有淮海地区首家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学校交流合作纵深拓展。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大学、中国建设银行徐州分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东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16所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美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地区)的39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承担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入选江苏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获评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先进单位。学校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领跑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校园书店获评“江苏最美书店”。当前,徐州工程学院正全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凝心聚力,锐意创新,为早日建成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市虎丘区
    学校简介苏州科技大学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17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石湖、江枫、天平三个校区,主校区石湖校区毗邻石湖水,坐拥上方山,环境优美,风景迤逦。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2800余人,国际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档,“工程学”和“化学”学科跻身ESI前1%;6个学科入选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6个学科入选“十四五”省重点学科。64个本科专业中,1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8个专业通过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等一批名家名师;国家“杰青”获得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0余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在内的各类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400余人;省“双创团队”在内的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1支。 学校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包括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一等奖在内的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合唱)金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现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近五年,学生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特等奖提名、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国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等奖项4700余项。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毕业生。 学校现有包括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26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40余项;学术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5100余篇,专利1100余项。 学校先后编制200余个小城镇规划,完成苏浙皖地区1000余个乡村规划。参与大量地方环保政策的制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配合省市263行动计划,参与完成长三角场地的风险评估和修复等项目百余项,与佛山市南海区合作共建苏科大环境研究院,进行跨域技术输出,为珠三角探索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苏州乡村振兴研究院起草完成我国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全面服务支撑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发展智库获批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入选苏州市首批新型智库,并成为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8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自1993年以来每年承办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人力资源培训班,为1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00余名环保、能源和物流等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学校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高校。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3个,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重点项目1项,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1项,入选“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和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联盟”。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招生单位、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实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