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2011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查询方式
2011-01-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网站在线查询方式

  考生可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广东教育考试服务网(网址:http://www.eesc.com.cn),或广东考试服务网(网址:http://www.5184.com)进行查询。

  二、96040电话查询方式:

  中国电信固定电话、CDMA手机或小灵通,中国联通手机及铁通固定电话用户,只需拨通96040(全省各地均可直拨,无需加区号),按9号键语音提示输入准考证号码(考生号)及出生年月,即可查询到我省2011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考生也可以提前拨打96040,按9号键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短信通知预定,下发短信免费。

  三、手机电话查询方式

  广东地区的中国移动用户直接拨打1259025679,根据语音提示操作即可查询成绩。

  四、短信查询方式 :

  (一)中国移动用户编写“GAA+12位准考证号+4位出生年月” (例如准考证号是000123456789,出生年月是92年6月,则发送:GAA0001234567899206,下同),联通及C网、小灵通用户编写“KAA+12位准考证号+4位出生年月”,发送至10622168,即可预定或查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二)广东地区的中国移动用户亦可编写短信息“123+12位准考证号+4位出生年月”发送至10629500;或编辑短信息“873+12位准考证号+4位出生年月”,发送至10623189,即可预定或查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热门院校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州市增城区
    学校简介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2000年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现名。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有广州和肇庆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0亩,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14000余人。校园布局大气舒朗,现代气息浓郁,体现“山水校园,文礼学府”的理念。愿景:倾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大学品牌,力争将学校建成一所学生满意、教工自豪、同行认可、社会尊重、政府放心、国内有美誉度与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应用型大学。使命:为学生成才和教工发展创造高增值价值,为城市繁荣和区域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校训:博学笃行,经世致用。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发展理念:规范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集群发展,创新发展。发展战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润校,特色名校。学校教学设施先进齐备,生活配套完善便利。建有实验(实训)室139个,多媒体教室145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67万元,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百万余册,是绿色、生态、人文的学习空间,也是以人为中心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文化传承中心;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体育馆,由综合训练馆、篮球馆、游泳馆组成,包括学生体质测试室、舞龙舞狮馆、武术馆、健身馆、舞蹈馆、有氧操馆、健美操馆、瑜伽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等18个附属场馆和标准攀岩场,馆外建有标准400米田径场、体育场、网球场和篮球场,共同构成一个功能齐全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是进行教学、健身、娱乐、休闲以及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等活动的理想场所,也是目前国内高校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体育馆之一;积极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校园宽带、无线网络、5G 信号全覆盖,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公寓空调凉爽,热水充足,直饮方便,宽带畅行,四人空间,独立床铺,是温馨的休息学习之地。立足大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站在新起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主动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对接国家、省市重大产业发展战略和珠三角主导、支柱、新兴产业链,设立有14个教学及科研单位;建设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产业等产业需求和人才需求高度匹配的九大应用型专业集群;开设了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的39个本科专业。“体育学”和“民商法学”获批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法学”“金融学”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高级英语”“管理学”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法学”获批省级重点专业、“金融学”获批省级特色专业;金融学、产品设计、法学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外语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获批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近年来先后有8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文体艺术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00余项;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学校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为主线,坚持不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助力学校建设高水平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现有教师630余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70余人。聘任了一批海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及课座教授,聘任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和“双师型”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全面实施 “双高”型教师引育计划、“双源双师双能”型师资建设计划、“双智”型教师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等。学校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发展进程,积极开拓国际化办学新格局。推进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国际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的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开展赴美带薪实习项目,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与澳大利亚国王学院、伦敦里士满美国国际大学、美国阿什兰大学合作开展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保荐项目。学校积极服务社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成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分会”“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孵化型基地: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治理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毽球训练基地”“广东省攀岩训练基地”,建有5个校级科研所,是广东省决策咨询会员单位。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联动发展,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毽球、武术、龙舟等传统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学校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声誉良好。先后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具竞争力独立学校奖”和“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佳就业服务奖”,连续七年被增城区人民政府授予“增城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校园绿化荣获“广州市花园式单位”称号。在中国校友网发布的2020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上,学校进入“区域一流独立学院”行列。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应用大学(独立学院)百强榜中,学校排名全国前列。2021年6月,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我校跻身全省本科院校上榜行列。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学校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战略主线,以“全面达到或超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要求”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主动融入国家、广东省、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需求,全面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速度、安全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21年12月)
  • 学校简介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8月,前身是广东省体育运动学校,2003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前期隶属广东省体育局,2020年6月15日正式划转广东省教育厅。建校以来,培养和涌现出了冼东妹、傅海峰、江嘉良、孙彩云、董兆致等一大批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体育明星。办学理念 弘扬体育精神、勤学体育知识、精练体育技能。学院校训 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创新思维、精湛技能。占地及资产 学院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奥林匹克体育园区,占地面积174968平方米,建筑面积86444.8平方米,实有固定资产总值2.9亿元。目前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0个、校内实训室54个、校外实训基地125个、产学合作企业20家,在全省21个地级市设立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48个。图书馆藏书18.5万余册。人员情况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4107人,成人教育在读学员250余人。教职工263人,专任教师20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9人,博士以上学历学位7人),双师素质教师13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4%),聘请体育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等校外兼职教师135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省级劳动模范2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7人。机构设置 学院设有7个党政管理机构: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审计工作部)、组织宣传统战部(武装部)、学生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部、总务后勤部。7个教学机构:竞技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4个教辅机构:训练场馆中心、图书与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科技中心、医务所。3个广东省体育局下设挂靠单位(广东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广东省全民健身体能康复中心、广东省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明确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函》(粤机编办发〔2020〕396号),同意学院内设7个党政管理机构、7个教学机构、4个教辅机构。教学科研 学院目前开设运动训练、运动防护、体育艺术表演、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运营与管理、社会体育、休闲体育、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专业、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能训练10个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3个。其中,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顺利完成“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竞技体育专业、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为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运动训练专业实训基地、体育运营与管理实训基地、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实训基地、运动防护专业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建设项目;广东省全民健身公共实训中心、运动训练专业公共实训中心为广东省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项目。《运动防护》和《户外拓展指导与训练》两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广东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高职类在建项目。学院2012年以来承担教科研课题共13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14项、厅局级课题81项,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本。社会服务 继续教育学院建有“九大培训基地”(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国家级培训基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基地、广东省中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基地、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广东省羽毛球人才培养基地)、“两站”(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武汉体育学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两室”(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职业技能鉴定研究室)。截至2019年12月,面向体育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裁判员、退役运动员等高技能人才共举办了503期各类培训班,面向社会培训4万余人次,逾10万人日。办校成绩 广东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简称“鉴定站”)是全国第一所成立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自2005年建站以来,连续14年鉴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截止2019年底,鉴定站共对游泳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等)的13个项目开展了共计2237个批次的鉴定,鉴定人数为122052人次,为全省体育市场从业人员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搭建良好平台,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身权益。鉴定站目前共建有51家全省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实现培训网络全省覆盖。共培训各项目培训师800余名,国家级考评员160名,专家队伍日渐壮大。2012年,鉴定站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体育系统唯一一个示范站;201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4年以来,学院师生在全国体育高职院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保持团体全国前三的优异成绩。其中,2018-2019年我院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并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组织奖。2018年,根据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院毕业生平均薪酬4707元,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三名。近三年,学院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共逾百项,荣获国际级赛事一等奖21个,国家级赛事一等奖16个,省级赛事一等奖96个。2019年,我院在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在33所 B 类院校中排名第八,首次进入全省 B 类院校前十,创历史最好成绩。学院将依托行业优势,立足广东,辐射全国,面向行业,服务社会,紧紧围绕“体育职业教育、体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弘扬体育精神、服务体育行业、培养体育人才为特色,构建质量和技能并重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体育职业教育、体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共同促进、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国内一流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国体育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示范基地。
  • 学校简介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学校前身雷阳中学堂,1904年始设师范科,1935年成立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1978年更名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升格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2014年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办学声誉良好。在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历程中,学校肩负兴学育人的办学使命,坚持“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办学思路,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用人才,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学校是全国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2000年),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列入广东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和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7年被推选为广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2018年列入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校”“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广东省文明校园”等称号。学科专业体系完备。设有32个(含8个挂靠)二级学院,建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教育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3个(教育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现有本科专业7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32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师范专业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形成了门类齐全、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2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和化学)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专业认证,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汉语言文学和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汉语言文学和小学教育)、省级特色(重点)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4门。学校面向26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7000多人。办学资源丰富。校园占地面积2569亩(寸金校区1009亩,正在规划建设的湖光校区156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52.3万册,中外文纸质现期刊1395种,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60个,电子图书310.94万册,电子期刊5.07万种、130.14万册。获批“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有国家级基地2个(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师培基地4个和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1个。建有省级教学平台14个,建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25个以及湛江市重点实验室4个。设有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国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6个、一般科研平台24个。师资队伍结构良好。现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570多名,博士学位教师530多名,双师双能型教师770多名。151人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32人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65人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48人被遴选为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9人被遴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30人被评为省级“强师工程”资助对象。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人才培养质量优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国家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省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厚的人文、科学与艺术素养,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以及学术科技、专业实验、师范生技能、体育竞技、外语口语、艺术表演和社会实践等竞赛活动中屡获殊荣。2018年,毕业生考研录取人数突破600人,考研录取率突破10%,考研录取率居省内高校前列。2019年,4名校友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仅有41名)。毕业生扎根粤西、挺进珠三角、深入全国各地就业,被国内主流媒体誉为“粤西过江龙”;援藏支教持续35年,毕业生被誉为“援藏良驹”。在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排在广东高校第18位。对外合作交流广泛。1998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培养培训长短期留学生800多人。同80多所高校、教育机构以及近30所中小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合作、教育培训、教师互聘和学生跨文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出国(境)开展学习交流、实习研修和社会实践活动。经教育部批准,与爱尔兰高威—梅努斯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与亚洲潜水联合会合作举办“亚洲潜水学院”;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举办以中国武术和体育康复保健为特色的孔子课堂,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并升格为“孔子学院”;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哲学研究院联合成立“中白哲学-文化研究中心”;正式加入了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和粤港澳高校联盟,并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加入了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连续十一年承办国台办重点项目“湛台大学生夏令营”。荣获“2019-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成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和“红树林研究院”。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驻地部队等紧密协同,在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法律与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拓展办学资源,不断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在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和“互联网+教育”战略部署,立足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动力,大力推进“新师范”“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兰艳泽、校长阳爱民。
  • 学校简介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始建于1999年6月,至今已有20余年办学历史。现有广州和云浮两个校区,广州校区坐落于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的广州增城区,与著名的北汽集团华南基地隔路相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云浮校区位于云浮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具有对接产业的天然优势。校园总占地面积938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5万多册。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设有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城建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国际贸易与外语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健康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9个二级学院,开设了涵盖工科、经管、文学、艺术、医学、教育等学科的42个专业。学校拥有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达35%以上,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占45%,双师型教师超过40%。聘请的行业资深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知名学者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学校实训室设备先进,建有新工科实验楼、大商科实验楼和公共基础实验楼,搭建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智能建造、大数据与智能计算、智慧物流等五大实验实训中心和大商科、数字媒体艺术两大公共实训中心。学校坚持秉承“厚德、务实、强能、创新”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学生成才为目标,构建了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哲学、工程、人工智能、商务、美育/艺术和体育六类课程教学改革为引领,首创了“四必二选”的“PAMEAP核心素养提升课程体系”,推行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学校主动对接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了电力与工业自动化、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大商科和艺术设计与传媒等五个重点专业群,累计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了4万余名高素质专业技能、技术人才。内涵建设初有成效,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重点实训基地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各类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78项。学校搭建了16个校内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每年举办专业技能节,近五年累计参赛学生超过12000人,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300多项,其中一等奖29项,二等奖83项。毕业生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近五年来学校平均就业率超过97%,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7%。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专业链主动对接产业链,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300余家,先后与阿里巴巴、比亚迪、神州光大、讯方、富士康、广汽、北汽集团等国内10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开设了“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实验班”等20余个特色班。学校重视科学研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打造“项目+平台+团队+成果”的科研战队模式,成立了云计算平台下大数据应用研究所等15个科研平台和智能制造、土木工程等9个创新团队。截至2019年6月,获得教育部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4项;教师公开发表论文52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86项,获得授权135项,其中实用新型授权专利71项。学校鼓励创新创业,创业学院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组建了100余名创业导师团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通识教育,面向精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精准培养;遴选了400余个项目团队入驻,成功孵化工商注册公司61家,创业园被授予“广州市众创空间”、“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广东省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单位”、““展翅计划”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广基地”等称号。近年来。学校获得诸多荣誉单位称号,2015年学校获评“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2016年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2014年学校获评“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8年学校获评“广州市众创空间”、2019年学校获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2020年学校获评“广州市院校就业创业e站”。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全球3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联系,现已与美国中西州立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14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了设立海外研习基地、联合培养、学分互认、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学校近年来不断进取,办学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办学单位”、“广东省十佳民办院校”、“最具品牌影响力高校”和“最具综合竞争力民办高校”称号等多项荣誉。2018年在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五名,在全国1386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第350名。2017年学校升本计划成功纳入广东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在升格本科的战略驱动下,学校二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规划了图书馆改造、实验室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办公环境改善和校园环境提升等工程项目74项,目前已全部进入验收使用阶段,为改善办学条件,达到升本硬件要求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乘着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东风,秉承“职教为根、学生为本、教师为重、质量为上”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市场、因材施教、职业为本”的办学方针和“根植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创业特色”的办学思路,以创新强校工程建设为抓手,以申办职业本科教育为动力,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上下合力,聚焦内涵,指向提质,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在落实推进上下功夫,扎实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华立人正鼓足干劲,向民办优质高职院校和百年名校的美好愿景奋力前行!
  • 学校简介历史沿革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78年举办的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1983年举办的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01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21年,通过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并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区情况学校地处广州,现有五山、燕岭、海珠、龙洞、天平架和花都六个校区,校园总面积648.4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5.92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生15463人,全日制中职生8683人,成人教育在读学生3280人。学校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和广州地区“花园式单位”,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严谨、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168人,当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德育标兵、全国技术能手、广东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广东省优秀班主任、广东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广东省先进德育工作者、广东德育标兵、广东省技术能手,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百千万人才首批职教名师(烹饪专业)、广东省中小学培训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省级高技能型兼职教师等优秀人才,有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有省级专业领军人才5人、校内外专业带头人68人、教学科研骨干65人,45名教师被聘为各类专业委员会和行业专家。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的校训,坚持“善知善行、尚德尚艺、开放合作、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教师教育出精品、职业教育创品牌”的办学思路,通过“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成果作品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视野国际化”的教学“四化”改革,构建了“HAPPY+”双核协同(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获“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课程示范教学单位”。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探索出“以课程教学改革为依托推动作品化,以项目中心为依托实现产品化,以孵化基地为依托促进商品化”的“三品化”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实现了一部分学生的创业梦想。学校不断推进“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积极参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依托餐饮职教集团,开发的“粤菜制作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粤点制作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成功入选为教育部第四批1+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按照“校企(校)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立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聚焦商务服务、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打造了教师教育类、语言文化类、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财经商贸类、餐饮服务类等特色专业群。其中,玉器设计与工艺、表演艺术、商务英语、学前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现代文秘、小学教育等七个专业群被立项为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学校面向现代民生福祉,开设民政服务管理、养老服务、婚礼庆典等专业,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学校现有备案招生专业51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面向社会持续开课的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课程3门。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学成果展一等奖;2017年以来,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实训条件学校实训设备先进,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于2017年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认定为“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项目入选学校。建成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1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校级实训基地,拥有9个省级、9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5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实训室337间,专业实训工位数达14104个。实训设备和条件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社会服务学校是广东省高职教育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高职教育与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是广东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广东省学前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高等教育学会小学(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学校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联合培养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等本科专业学生,对口帮扶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四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在学前教育领域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广东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基地、广东省高职高专教师教育实训基地,多年来重点研发学前教育教师、紧缺学科教师、乡村教师等三类培训项目,形成师资培训特色,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作为中国烹饪协会会员单位、全国烘焙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等,牵头组建广东餐饮职教集团,建立广东“粤菜师傅”产业学院,多年来与企业开展行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交流,为行业企业研发新产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工作,在职业教育领域及餐饮行业中发挥影响力,荣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餐饮行业培养人才突出贡献单位”,被誉为我国烘焙行业的“黄埔军校”和“面包师的摇篮”。学校作为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外贸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及中职校专职委主任委员单位,多年来持续深化与外经贸专业协会、企业的合作,以“共育共建共成长”为目标培养财经商贸类人才,与广东省进出口商会、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组织开展外经贸类技能培训、考证培训,为“广东省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建设外经贸强省”服务,被誉为“广东省外经贸人才的摇篮”。学校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建立了首家“广东音乐展览馆”,成为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学校是广东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办公室的挂靠单位,承担全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指导和管理工作,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学校是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挂靠单位,承担全省学前教育教师和园长培训的研究、指导和管理服务等工作,推动广东省幼儿园教师(园长)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35所境外大学和教育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设了法语、韩语、英语等多语种社会培训,获“广东省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成为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法国研究中心获得教育部2017年“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备案,主动融入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数据截止到2021年9月1日)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