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开学 院长放言全国第一
2009-09-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中大博雅学院举行开学典礼,院长甘阳称——

  “博雅学院不招小古董!”昨日,诞生于争议中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举行开学典礼,35名“博雅精英”正式入学。院长甘阳希望学生好动,“不做书呆子,不当小古董”。中大校方表示,博雅生是中大的一员,没有任何特权,而博雅学院也并非大学问家和大思想家的速成班,学生的一半时间将用来学习诗经、拉丁文等提升素质,另一半时间则用来阅读和实践,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寄望

  “博雅生也可能成亿万富翁”

  开学典礼上,中大副校长陈春声语重心长地发表讲话。他说:“你们(博雅新生)千万不要成为古板的家伙,不要因为学拉丁文、柏拉图就搞得很古板,搞什么‘柏拉图式的恋爱’。你们都是21世纪的年轻人,不要古板。”他表示,博雅学院并非大思想家和大学问家的速成班,学生学习经典,提升自身素质,将来也可能成为亿万富翁,成为大家口中的成功人士。

  对此,博雅学院院长甘阳深表赞同,他说自己喜欢好动的孩子,而不是书呆子,更不招“小古董”。

  博雅学院的新任教师、中大中文系“海归”副教授朱崇科也表示,博雅学院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更开阔的视野、学到更扎实的知识。“你们是博雅学院的第一届学生,在俗人看来,有小白鼠之嫌,但你们恰恰却是博雅学院历史的创造者。学有余力,挥洒激情,偶尔唱唱歌、逛逛街、交交朋友,你们要做‘高雅的人间烟火’。”

  学业

  “现在大学课太多,发神经”

  如何让博雅学院的学生既高雅又“食人间烟火”呢?甘阳告诉记者,诗经、柏拉图、拉丁文之类的博雅专业课程只占博雅课程的一半,学生大量课余时间将用于阅读和实践,因为博雅学院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英语阅读能力又是重中之重。“现在很多学生的英语四六级成绩非常好,但阅读能力完全不行,没有英语阅读能力的学生,英语是不过关的。”甘阳说。

  课外,博雅学院会鼓励学生组织乐队、进行乡村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旅行等,“现在的大学不是课太少,而是课太多了。有的学院一学期有十二三门甚至15门课,简直就是发神经!学生能学到什么东西?”甘阳表示,虽然无法将大学的各个专业都进行大调整,但博雅学院可以精简课程、培养学生个人修养,并提升学生的实践和阅读能力。

  师资

  计划聘请年轻副教授和名师

  这么“牛”的学生该由怎样“牛”的老师授课?谈及博雅学院的师资力量,甘阳说,目前主要采取“双聘制”,即聘请中大其他学院的教师到博雅学院上课,多为文史哲等相关院系的教授、副教授等,同时还会尽力聘请海内外进行博雅研究的名师。

  据悉,博雅学院有30个教师指标,即可以聘请30名教师。对此,甘阳“希望聘请年轻的副教授、讲师,因为他们有精力,更热忱”。甘阳也坦言,找到完全符合自己期望的教师其实并不容易。

  被称为“新左派”的甘阳是否会在聘请博雅学院教师的问题上区分“左右”?他说,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谈通识教育,从来没有引发意识形态争论,因为通识教育能提高大学教学质量这点从未被怀疑。因此,他在聘请教师的问题上更不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特权

  博雅生没有特权一房住四人

  一直被称为中大新生精英的博雅生们,会不会受到校方的特殊照顾而享有一定特权?甘阳和博雅生一致“SAY NO”。博雅新生表示,他们和大学城其他新生一样,都是住4人间宿舍,而且相对条件更差,没有独立卫生间。

  “我们女生现在住的是4人一间的本科学生宿舍,之前学院打算安排我们2人一间,但同学们都坚持不要,因为不想搞特权。”班长孙竞超告诉记者。而该院男生住在原人类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宿舍楼,宿舍没有空调,与其他新生待遇一样。

  “也许他们唯一的特权就是有最好的体育老师单独到南校区开课。”甘阳打趣道。原来,因为中大南校区主要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没有开设体育课和理科数学,学校将会专门为博雅班单独在南校区开设体育课,但数学课就“无能为力”了,他们只能跨校区选课并到大学城上课。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由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联席主席杨惠妍女士建立的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创办,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座落在环境优美的距离广州市半小时车程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清远市,校园占地300亩,教学设备设施完善,学习生活条件优越。碧桂园集团(世界500强企业)是学院人才培养的企业校园。集团拥有1300多名博士、近20万员工、2000多名企业培训认证星级讲师、60多家五星级酒店、2000多个主体项目,业务覆盖地产开发、建筑装饰、物业管理、酒店管理、长租公寓、产城发展、现代农业,以及智能机器人产业等众多领域,产业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实力强大。学院开设智能技术类、土木建筑类、管理服务类、教育艺术类等10个优势专业,在校生2000余人。随着碧桂园集团向智能化建造转型升级,学院将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融入各建筑类、管理类专业,实施原有专业的智能技术改造,旨在培养兼具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建筑类、管理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需求。学院确立“经济大潮中黄埔军校”的办学定位,明确“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聚焦培养目标对素质、知识与技术技能的要求,全力打造“会做人,会做事”“对人好,对社会好”的用人单位抢聘人才。学院通过资源共享、产教融合机制的创新突破,构建了“三段递进,校企共育”育人新模式。学院通过大思政改革,导师制育人,以及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学院2017-2021连续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近100%,毕业生一毕业即成为企业的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占比78%;毕业即月薪过万的优秀毕业生119人,占毕业生比例6.4%。学院设立“思源助学金”,坚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经过个人申请,学院审核认定,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无偿给予5000-8000元/学年不同程度的资助。
  • 广州华立学院广州市增城区
    学校简介广州华立学院(原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建于1999年,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独立学院,全面实施本科教育。2021年经教育部同意,转设为广州华立学院。学校现有广州增城和江门银湖湾两个校区,校园占地近2000亩,开设了37个本科专业,共有9个二级教学单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8300余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医、艺术、教育类、海洋类等学科协调发展,毕业生就业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校园环境:学校坐落于美丽的增江河畔,中西合璧的现代化建筑群,古今名人雕塑点缀屹立,人文气息浓厚。绿波荡漾的华立湖,连绵飘香的荔枝林,适合林中漫步的湖边绿道,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全部配有空调的宿舍、图书馆和教学楼,覆盖全校的Wifi,中西不同风味的餐厅,34个篮球场,2个田径场,20个羽毛球场,10个网球场,师生生活服务设施齐全。人才培养:学院围绕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设了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一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校外实践基地数量超过500家,覆盖了全校所有专业。现已形成以世界500强等大型、知名企业为龙头,行业50强等领先企业为主体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坚实平台。通过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大学生竞赛项目的开展,学生的实操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华立学子参加全国大学生各类专业竞赛获奖国家级超过100项,省级近500项。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国家级大学生A类竞赛“挑战杯”中,华立学子作品每年入围全省决赛,并获得金奖。成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外的一张“名片”,成果比肩公办高校,获奖数名列民办高校前茅。校园文化: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创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现有50多个学生社团,涵盖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同时设有钢琴、吉他、管弦乐等培养艺术和人文素养的音乐俱乐部,成为广大青年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马拉松、社团文化节、力学架构模型设计大赛、营销创业实践挑战赛、电子设计大赛、校园舞蹈大赛、十大歌手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多个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提升文化育人的效果,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成果荣誉:办学20年以来,学校始终以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应用型大学为办学定位,以打造“百年名校”为愿景,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累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3万余人。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获得“中国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广东十佳独立学院”“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广东当代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学校在“全国校友会独立学院排行榜”连续5年上升。2020年在《校友会独立学院排行榜》排名46位,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的“应用大学(独立学院)TOP100榜(2020)”榜单中排名第36名,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 学校简介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办学规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21个教学机构,开设本科招生专业30个,其中7个国家特色专业,16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日制本科生14100人,研究生7692人,留学生1012人。学科建设:学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9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临床医学入围ESI全球前1‰,ESI总体排名位居全国第52。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学校是国家13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高校。“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与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知名高校、医疗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中先后涌现出侯凡凡、夏照帆等多名两院院士。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临床医学通过率最高排名全国第4,中医学3次排名全国第1。2017年本科生获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8项,其中连续五届获创业计划大赛(“小挑”)国赛金奖7项;获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挑战杯”系列竞赛成绩多年来稳居全国医药类高校前两位。2015年以来,先后有2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6人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或提名。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39人次,省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54人次,其中: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15人,长江学者21人,国家杰青19人,国家特支计划12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国家“优青”13人。科学研究:学校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脑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9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8项,省部级一等奖55项,获国家科技奖数量位居广东省属高校第一。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牵头承担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1年获国家自然基金309项,立项数居全国独立医科院校第2位,连续6年跻身全国30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类项目,连续8年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综合评价得分位列全国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第1位。医疗实力:现有13所直属附属医院,共展开床位13000余张,年诊疗服务1500万余人次。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4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60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35个、广东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3个,建成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广东省口腔医学研究院。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南方医院牵头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科)诊疗中心,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中西医结合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更新时间:2021年10月)
  • 学校简介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9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广东交通学校、广东省航运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省教育厅主管、行业特色鲜明、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迄今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学院坚持立足交通、服务粤港澳经济与社会发展,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4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2016年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6-2019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2018年获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院校”;2019年获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示范单位、广东交通教育科技先进单位、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基地等光荣称号。学院扎根南粤大地,服务“一带一路”,目前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现有49个专业,涵盖土木工程、汽车机械、船舶驾驶、轨道交通、智能交通、运输管理、机电设备、电子信息、商贸等领域,形成了“公路、水路、轨道三路引领,机电信息、经济管理两翼发展”的专业整体布局。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拥有“十三五”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院校骨干专业14个,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6个,广东省品牌专业16个(其中一类3个、二类13个),曾获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专业2个,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4个,“3+2”中高协同培养专业25个,“3+2”“2+2”“4+0”等高本协同培养专业14个;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拥有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3个、省级5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3门,曾获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拥有216个设备先进的一体化多功能校内实训教学场所,51个政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582家紧密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其中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基地(或公共实训中心)4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7个;在产教融合方面,建有产业学院4个、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基地项目——现代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共6 个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设备值5000余万元,协同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成功立项广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师资队伍方面,高级职称占比超34%,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84%,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拥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5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全国物流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6人、省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在科技服务方面,建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团队)9个,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授权知识产权654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主编专业标准、行业规范5部,发表SCI/EI等收录及核心期刊论文160篇;在学生竞赛方面,学生获挑战杯、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各类学生竞赛国家级奖项233项、省级奖项1000余项。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良的教学质量以及深厚的行业产业背景吸引了广大考生,成为众多考生首选报考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通道顺畅,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学院贯彻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始终立足交通、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开展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考试等多种类社会服务项目,形成了以交通行业特色的系列培训为主线、经管机电信息系列培训同步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近三年,学院面向行业和社会共培训和鉴定各类人员8万多人次,组织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约15万人次。学院秉承“求是、笃实、创新、立业”的校训精神,坚持“内涵发展、质量立校,开放融合、服务兴校”的办学理念,主动服务“交通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需求。全力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类型特色、行业领先、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中实现新的跨越。 2021年9月
  •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清远市清新区
    学校简介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是一所培养现代财经商贸类高技能人才的省属公办职业院校,隶属广东省教育厅。学院以“明德精业,乐学笃行”为校训,以“全心全意服务学生,尽职尽责奉献社会”为办学宗旨,以“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为办学理念,弘扬“厚人文、立品行、重技能”的校风、“平等待人、真心爱人、用心育人”的教风和“勤思、多练、善用”的学风。 创建于1973年的广东省财政学校(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财经类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四十多年来,学校不断开拓前进,创新发展,先后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学校致力于服务财税、金融领域等部门和行业,注重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技能,突出以财务、会计等财经类专业为重点的办学特色,塑造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为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支撑。为响应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适应学校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2012年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项会议,上级部门高度重视,把科学谋划财校高质量发展提上议事日程,同年省教育厅召开进驻省级职业教育基地院校工作会议,初步明确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作为首批进驻省职教城筹建新校区的院校之一。2013年省教育厅向省政府呈报筹设请示,明确提出省财政厅筹建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事宜。2014年,省财政厅授权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与清远市土地开发土地储备局签订用地框架协议书,标志着学校筹建选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筹设广东财贸职业学院,2019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2021年9月9日,正式宣布学校干部任职,配齐以袁本新同志为党委书记、张晓燕同志为院长的学校领导班子,学校发展从此驶入速度快、质量高的快车道。 学院南北校区占地约95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34.4477万平方米,已建成面积140000平方米(北校区一期约100000平方米,南校区40000平方米)。南校区地处广州白云区南岭西路,北校区位于清远市清城区金鸡岩风景区-省职教基地,北校区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已竣工和二期工程先行区即将投入使用,可满足2021级新生入学后共8000余名师生的教研、生活需求。北校区第二期后行区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按计划2021年年底全部项目竣工后,可容纳学生13500人。 学院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学制为三年制。主要招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在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办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科研技术服务等。学院逐步打造成为立足广东,辐射华南、示范全国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基础,适应相关财会事务、经济贸易、资产评估等行业、企业以及县(区)、乡镇财税、经贸、金融等工作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实用人才,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和招聘引进,组成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年龄结构优良、职称和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60余人,专任教师255人,其中,中、副高职称以上的42人,占16.86%;中级职称75人,占29.41%;“双师型”专任教师68人,占26.67%;研究生178人,占63.11%。 学院开办初期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财务会计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金融投资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目前根据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和社会财经商贸类行业企业实际需求,构建具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征、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凸显文、经、管相结合的现代服务业特色专业(群)布局,根据教育部最新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调整和新开设部分专业。学校目前设有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大数据与会计、金融科技应用、资产评估与管理、财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前教育共20个专业,计划五年内建立8个二级学院40个专业。 建校初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初见成效。2020年12月4日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群”被审核通过为第一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该专业群以财务管理专业为核心,协同会计信息管理、投资与理财、互联网金融、资产评估等专业共同组建而成,为社会培养“精财务、善理财、通金融、会评估、能创新”的高素质财经人才。经过一年建设,成果颇丰,高质素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全面提升,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深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全面彰显。 学校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7月16日,我校与联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建新IT产业学院正式签约,双方将在共同开设社会化服务、共建高水平的教学资源、产教融合一体化的产教协同平台、1+X的实践教学基地、高水平双师队伍、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中心、实习就业合作生态等几方面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成为行业新标杆。阿里巴巴与我校共同打造“面向粤北、辐射广东的数字商业产业人才培养生态圈”,双方已达成了合作框架,并于近期推进合作框架的签订,同时推动具体合作方案的出台。 学院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科学发展”为工作思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项目建设规律,坚持依法依规、有力有序,统筹推进、全面建设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客观要求,努力建设高水平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