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高考最低录取控制线出炉 文理分差距近十年最大
2014-06-2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5日下午,高考放榜。之后,省招委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划定了我省2014年高招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具体分数线详见表格)。与去年相比,在本科批次,今年的文科线大幅提升,理科线波动不大,即便如此,全省仍有46000多人上了本一线。

福建省高考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昨日出炉,今年最大的看点是:文史和理工类本一线的相差55分,本二线甚至差了74分,专科线则差了111分,创造了近十年之最。

今年文史类本一线是561分, 理工类是506分,两者相差55分。从本报掌握的数据来看,至少创了自2000年以来的纪录。以近十年数据分析,文史类和理工类的差距一般是在13分,最大的差距是2010年,也不过18分。本二线和专科线,文理的差距情况也大体如此。

从本报的分析看,之所以文史和理工录取线差距这么大,最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文史类今年的高考试卷“放水”——相对容易,考生分数普遍高,分数段考生密集;二是,这和理工类招生计划增多有关,从本报25日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本一批录取中,文史类录取率是11%,理工类是26%,理工类的录取率比文史类高了15个百分点;在本二批,理工类的录取率也比文史类高了17个百分点。用大白话说,今年当理工类的考生比较合算;三是,这可能和国家大力发展工科有关。

但是,奇怪的是,今年文史类的专科以上的录取率98%,高于理工类的96%,但专科的录取线仍然高了111分,这可能是验证今年的文科真是比较好考的又一例证。

今年文理“分差”这么高,是否也代表市场向教育发出的信号?例如国家对理工科的重视,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此外,文理录取线差距如此之大,是否会给今年高二学生文理分科的决定造成影响?

我们的建议是:文理分科,不仅要看市场风向,还要看考生的兴趣和学科优势。

【分析】

全省46000多人

上了本一线

每年的本一批招生院校,大多是“985”、“211”等重点院校。它们是考生和家长们心中的名校,今年全省共有46000多人获得了被本一批院校录取的机会。

今年理科共有37000多人上了本一线,文科的上线人数有8000多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上线的考生都能顺利被本一批的院校录取。按照本一批的招生计划来测算,全省26.4万名考生中,大约有15%以上的考生会进入本一批院校,如果院校在录取中追加计划的话,这个录取比例会更高一些。

理科最低166分

就有希望上大学

根据今年的高招规则,本一批院校原则上不降分录取,但本二批征求志愿录取后,线上生源不足的高校,可在线下20分以内,在征求志愿中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学校择优录取。高职(专科)批院校如果生源不足最多可降80分征求志愿录取。

从理论上来说,理科388分以上、文科462分以上的考生也有希望被本科院校录取;而理科166分以上的考生,文科277分以上的考生,都有希望被专科院校录取。

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从6月27日开始,网上志愿填报工作将展开。(记者 张珺 佘峥)

热门院校

  •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漳州市芗城区
    学校简介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前身是创办于1934年的福音医院护士学校,1985年更名为漳州卫生学校,200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升格为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2007年正式更名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是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学院坐落于风光绮丽、人文昌炽的滨海古城漳州,占地面积812亩,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一万余人,教职工470人,其中专任教师412人,博士13人、硕士283人,正高级职称20人、副高级职称123人,双师型专任教师占81%。现有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培养人选1人、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41人次、市级个人科技特派员39人次、省市团队科技特派员8个。拥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1个、省级高职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学院建有护理系、药学系、临床医学系、医学技术系、健康与保健系、口腔医学系、基础医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部和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等10个教学机构,围绕卫生健康产业,设有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7个专业群,以及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助产、中医学、针灸推拿、预防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卫生信息管理、运动防护、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智能医疗装备技术、药学、中药学、中药材生产与加工、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23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学和预防医学为国控专业,中药学专业群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群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学院是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护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分委会委员单位、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地、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单位,牵头制定助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16个实训基地覆盖所有专业,面积达91982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15亿元,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实习教学基地164家,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坚持“3333”办学定位,立足漳州、服务福建、面向全国,为医药、卫生、健康3个产业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形成以专科学历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和社会培训为辅的3个办学类型,培养理论够用、技能熟练、文化浸心的3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教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文化传承有效的3个发展目标。2021年,学院为社会输送适用型技术技能人才2958名,就业率98.11%以上,专业对口率92.91%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八十八载栉风沐雨,铸就大医精诚;八十八载春华秋实,喜看杏林芬芳。学院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五一先锋岗、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贡献奖、福建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学生资助宣传与育人工作优秀单位,连获十届福建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校园”,还是福建省平安校园、福建省紧缺人才(护理专业)培养培训基地、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红十字模范校、福建省首批遗体捐献接受单位、福建省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试点学校、福建省节水型学校。“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秉承“厚德、励志、笃学、尚能”的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围绕“12345”办学思路,继续打造特色鲜明的优质高职医学名校,努力成为福建省卫生健康职业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标杆。
  • 学校简介泉州师范学院坐落于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市。泉州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经济总量连续22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学校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属本科高校,由创办于1923年的泉州师范学校、1939年的南安师范学校、1951年的泉州教育学院和1958年的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1999年和200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两次莅校视察指导工作,并作出了“泉州师院发展方向是建设多学科的大学,目标很宏伟,这无疑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也符合福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要求”的重要指示。近百年办学历程筚路蓝缕,一甲子高等教育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泉师人秉承“善学如泉、正心至大”校训精神,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0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2年获批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2013年获批福建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以来,获批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高校,获批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资格。学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平安校园等一批高级别荣誉称号,蝉联七届省级文明学校(文明校园)。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有泉州主校区(校本部)和南安、鲤城2个分校区,共占地1815亩。下设二级学院17个,本科招生专业58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8万人。现有教职工14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台湾全职教师近20人。有国家级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人选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00多人,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9 个,福建省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学校坚守育人初心,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着力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先后获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专业和课程改革”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以及省级一流专业等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30余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通过行业类专业认证,小学教育、英语、音乐学等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培育基地。近3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1300余项。毕业生创业率和创业存活率实现“双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做特工科、做优人文社科,做精教师教育学科。拥有省级学科14个,其中音乐与舞蹈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教育学、光学工程、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获批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获批福建省重点学科。现有福建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入选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先后获批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验收,经教育部批准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坚持科研创新和学术繁荣发展,加强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水平。现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0个,入选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首批智库成员单位,建有国家语委科研中心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台盟中央闽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建华南地区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共建泉州师院-高科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环境监测与废弃物资源化联合实验室、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泉州师范学院南安科研工作站等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50项,其中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7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多项、其他类科研课题1200余项。“求索”讲坛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佳讲坛。学校坚持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发展道路,打造校地发展共同体。制定实施《泉州师范学院服务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8641”行动计划),建设8个哲学社科创新平台,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构建6个人才培训平台,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丰泽区、鲤城区、晋江市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附小、附中,共同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拓展4个国际交流平台,服务“海丝”先行区建设。建设10个科技创新平台,对接泉州传统、重化、高新三大产业板块,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共建泉州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东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共建高水平学科、平台及人才团队。与中化集团、中国石化、中国电信、绿地集团、安踏集团、百宏集团、盼盼食品、高科环保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共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植根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深入开展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等方面研究,服务泉州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泉州文化走向世界。深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海内外首创南音学科专业,开展南音发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福建省唯一入选高校),获批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南音新作《凤求凰》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一等奖(第一名),列入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名录(全国高校首次进入名录)。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深化校际交流合作,与70多所国(境)外高校缔结姐妹学校关系,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林肯大学等近十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师生交流、本硕连读等项目,与法国里昂商学院、泉州企业家联合会共同开展体育产业交流合作,与巴西沙滩足球协会合作推广足球教育培训和足球文化,与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合作开展传统音乐传承保护与研究;与元智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屏东大学等近十所台湾知名高校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每年选派500多名师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开展留学生教育,获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支持,招收来自俄罗斯、密克罗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近200人;成立国际海员培训中心,培训孟加拉、尼泊尔等沿线国家的船员。致力汉语国际推广,2005年成为福建省最早向菲律宾选派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的两所高校之一,2014年加入国侨办外派教师项目,共选派志愿者及外派教师近400人,分赴菲律宾、印尼等近十个国家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承办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及各类型语言文化推广活动,共培训来自东南亚和欧洲国家华裔学生1000余人。成为福建省委统战部遴选的第一所在疫情期间承担海外华文师资线上培训的高校,面向菲律宾和马来西亚160多所华校本土华文教师和管理者开展线上培训。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建设作出的“建设多学科大学”重要指示精神,学校制定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五个工程”建设,全面掀起“二次创业”新热潮,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奋勇前行。
  • 学校简介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区,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教育部评估,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大专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漳州市政府支持升本的高职院校。学院占地面积2000多亩;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师600多名,高级职称100多人,在校生13000多人。学院设有印刷传媒与艺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学院、护理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设44个专业。学院建有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校内外的100多个实训基地涵盖电子、机械、计算机、建筑工程、汽车、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印刷包装等专业,功能设备齐全,并能真实体现生产过程。多年来学院秉承以“教育家的理念治学,以企业家的理念治校”的思想,以“立德、践行、精技、拓新”为校训,以“八大创新”为核心,思而进取,创新自强,走出了一条以印刷为特色,以工科为重点,以全日制高等专科教育为主的多模式办学发展之路。学院近年来捷报频传,先后荣获 “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十大知名品牌院校”、“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先进单位”、“全国校企合作优秀学校”、“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示范基地”、“ 产学研协同创新先进单位”、“中国印刷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5A级平安校园”与“学校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学校、第45届和第46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中国集训基地、福建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福建省印刷包装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福建省包装印刷职教集团、福建省生产性实训基地、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福建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荣获获省级示范专业,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及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成果等,在教育教学、名师工程、优秀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获得诸多荣誉。学院以全日制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并输送优秀学生到本科院校就读,兼办各种形式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非学历教育。学院严格以教育部办学标准教学,实施校企一体,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培养优秀人才。自2017年起,学院一直在寻求适合办学发展的土地,通过多方探讨和论证,现已与南靖县人民政府签订《新校区项目协议书》。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位于靖城高新区迎宾西路,是漳州理工教育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城计划总投资50亿元(含配套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800亩,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9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0栋教学楼(其中有3栋是实验楼),1栋科研楼,1栋艺术楼,1栋图书馆和行政楼,12栋宿舍楼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等,同时可以容纳3万人进行上课。自2017年起,学院一直在寻求适合办学发展的土地,通过多方探讨和论证,现已与南靖县人民政府签订《新校区项目协议书》。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位于靖城高新区迎宾西路,是漳州理工教育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城计划总投资50亿元(含配套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800亩,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9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0栋教学楼(其中有3栋是实验楼),1栋科研楼,1栋艺术楼,1栋图书馆和行政楼,12栋宿舍楼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等,同时可以容纳3万人进行上课。
  • 学校简介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宁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闽东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学校溯源最早的前身校为创办于1934年的宁德市农业学校和创办于1939年的福安师范学校,已有88年深厚的办学历史积淀。1935年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老校长亲笔书写校训“实事求是·身体力行”,奠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曾培养出台湾茶叶之父吴振铎、全国茶树育种专家郭吉春等当代卓有建树的一大批专家学者、政界精英和教育工作者,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学校总占地面积523亩,设有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学院、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政部等8个二级学院(部)。开设了涵盖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文化教育等领域及新兴经济社会亟需的34个全日制专业、其中面向全日制招生的专业27个,23个成人教育专业,其中在招生的专业12个,截止2022年2月18日,在校生总数6051人;在编教职工313人,其中专任教师206人,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62人,拥有中国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个人奖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百名专业带头人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专业带头人赴海外访学研修3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人,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1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等。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还拥有7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专业、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4个省级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培育项目、10个省级“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中高职衔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项目等。2021年,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获批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A类),标志着学校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迈出扎实一步。学校突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成果突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验实训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现有87个校外实训基地,88个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6809万元。成立了新能源科技产业学院、青拓产业学院,获批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福建省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和省级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3个省级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学校突出服务社会,贡献能力持续提升。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两翼并重发展思路,紧密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站作用,开展高素质农民大专学历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形式多样的涉农培训及评茶员、育婴员、电工、车工等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主动对接宁德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开展职前教育、岗位技能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与企业联办冠名班、订单班,扩大“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招生规模,送教下厂,助力企业员工“学历+技能”双提升。获批宁德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福建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学校突出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成效显著。我校的省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电设备及绿色冶金新材料加工)获批为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与福安市人民政府在铁湖机电配套工业园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公共平台”,构建起闽东最大的“政产学研用”社会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专业群建设和技术培训服务“四位一体”的目标,成为政产学研用结合的一大亮点,真正把职业教育触角延伸到工业园区。同时学校先后获“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福建省众创空间”“宁德市大学生创业园”等5个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成为了省内为数不多的集5个重要创新创业平台于一体的高职院校。学校突出内涵发展,办学成绩硕果累累。先后荣获“省级第一届文明校园”“宁德市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校团委获得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2016年1月被遴选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的建设院校,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与整改回访检查,为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赢得了机遇。2020年获批宁德市对台交流基地,2021年获批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青拓产业学院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助力闽东乡村振兴》入选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全省高职院校唯一一个)并被推荐参评全国第三届省属高等院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新能源科技产业学院入选福建省第三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举办宁德时代新能源、宁德新能源冠名班,成立“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青拓产业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科技产业学院”“闽东乡村振兴研究院”,构建农商旅一体化乡村振兴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主动引入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拓集团,采取“1+1+N”模式探索实践校校企协同育人,开启宁德校校企三方跨省深度合作的先河。2021年《畲汉融合,助力闽东偏远乡村振兴,提升高职院校服务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能力》《融入宁德四大产业,推动多元主体办学,创新制造类“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分别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近年来,学校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同时还获得第五、六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连续多年荣获“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二、三等奖,各类技能大赛累计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57项、优秀奖75项。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创业大赛三等奖2次,省级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秉承“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校训、“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教风、“乐学上进、善用擅技”的学风和“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牢牢树立服务宁德产业发展、服务宁德劳动就业、服务宁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本地生源率60%,毕业生留宁就业率60%”的两个目标,将学校办成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培养高素质、品学兼优人才的大学;源源不断输送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文化共融发展的大学。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贯彻“攻坚梦顶新校区、建设美丽新宁职”部署,力争办学规模、空间布局、内涵建设的结构与质量更加合理,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多样,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较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升级转型需要,办学治校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以工为主,依托区域产业,服务转型升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厚德强技,五园一体”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由闽江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两所公立高校合作举办(办学许可证编号:GOV35AUA03INR20170936N),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担任省长期间,积极推动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友好省州关系的背景下成立的,前身是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实际已有22年中外合作办学历史。2017年1月,学校获教育部批复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更名为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是全国3所高职高专层次独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获评福建省唯一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入选福建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办学思想:遵循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并兼任学校举办方闽江学院前身原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习总书记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思想,中外合作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办学宗旨:立足福建、融汇中西、注重质量、突出应用。办学定位:建设成为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国际化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引进借鉴澳洲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福建、福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同类专业水准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目前开设涵盖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等多个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新工科”“新商科”专业,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实行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引入澳洲百年历史的TAFE教育以及墨尔本理工学院先进的课程体系,结合国内实际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副学士学位教育及澳洲专科Diploma教育。达到双方院校毕业条件的学生可获得中澳双证书——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大专毕业证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副学士学位或澳洲专科(Diploma)证书。学校拥有一支中外教相结合的 “双语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实施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学管理,建立内部审查、校外评估、国外监控的多元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并接受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QSA) 、澳大利亚技术质量保障局(ASQA)的评估并监督。22年办学,中澳高校协同建立“专科+副学士+学士”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逐步形成了“一强化、二融合、三培养、四通道”的办学特色,即学生持续三年强化以EAP为核心的福墨英语教育;构建“通专融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中方、外方和企业三方共育人才;学生培养以就业创业为主,同时也为学生打通国内专升本、出国直升和海外留学的深造途径。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效。尤其是2017年获批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以来,学校进一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学水平持续“提质”“增效”。相继获国家级骨干专业及生产性实训基地、省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1+X”证书制度试点等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和质量工程30余项;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9—2021年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行榜,学校连续三年蝉联毕业生就业质量全国第一,社会声誉进一步提高。学校不断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至今已有69所国外大学来校教育交流140批次,交流访问次数457人次;50所国内大学来访交流学习49批次,交流访问次数226人次;构建福墨国际教育联盟,与83所国外大学和海外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欢迎学生前往继续深造。办学至今,学校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7000多人。通过国际化的培养,专科层次入学的学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95%左右,在学校的鼓励、支持与帮助下,多名毕业生成功实现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近四年专升本录取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60%,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成功帮助1000多名学生前往国外大学继续深造,出国学生中大部分已取得海外硕士学位,获得良好发展。2008级校友许胜民,通过学校国际化的培养,赴澳大利亚继续深造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在新加坡管理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澳期间,我校2001级毕业生现任塔斯马尼亚州中华商会会长的徐哲受邀参加国宴。目前,学校已成为福建省合作办学规模最大、成建制赴海外深造学生数最多的中外合作院校。在22年中外合作办学基础上,学校将坚守职业教育的初心,持续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资源,探索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成为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努力建成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国际化高等职业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