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教育部公布高校新增专业名单,山东13所高校新增大数据专业
2019-04-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齐鲁晚报讯(记者 徐玉芹)3月29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据统计,普通高校此次新增2072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1831个新增备案专业和241个新增审批专业。新增专业中,热度最高的当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全国共196所高校新增了该专业,山东13所高校位列其中。

196所高校

争上大数据专业

统计发现,2018年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此次共有196所高校增开该专业。我省的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山东英才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山东女子学院13所高校今年新增了该专业。

事实上,该专业并非今年首次开设。今年以前,已经有三批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开设该专业。第一批获准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一共3所,分别是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南大学,获批时间是2016年2月。2017年3月,第二批32所高校获准开设该专业,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等。2018年3月,第三批共有250所高校获批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其中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等。我省共有13所高校进入第三批获批名单,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临沂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在内。

4批400多所高校“上马”大数据专业,社会真的需要如此多大数据人才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7年11月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大数据领域人才缺口高达150万,到2025年将达到200万。

未来五年时间,将有大量大数据人才走上社会,满足不同层次的产业需求。

人工智能类专业

大量“上马”

除大数据专业外,此次新增专业名单中,人工智能类专业格外引人瞩目。统计显示,此次新增备案专业中,101所高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96所高校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50所高校新增智能制造专业。新增审批专业中,35所高校获批人工智能专业。

此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的101所高校中,我省共有9所高校上榜,分别是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大学、青岛黄海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

96所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中,山东共有5所上榜,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烟台大学。

35所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中,山东只有山东大学上榜。全国其他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也普遍层次较高,比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38所高校成立了独立人工智能学院。

新增审批专业中,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热度仅次于人工智能,新增开设院校数量达到25所。我省高校共3所新上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分别是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大学。

17所高校撤销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教育部此次还撤销了一批高校的416个专业。统计发现,此次被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涉及17所高校。撤销数量排名第2到10位的专业依次是:教育技术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产品设计、公共事业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网络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业设计。

撤销的本科专业名单显示,山东大学此次也撤销了广告学、管理科学、图书馆学、教育学4个专业。青岛科技大学的生物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山东财经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山东工艺美院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也被撤销。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加强新设专业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合理控制招生规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不断提升专业内涵,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认证,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原济南纺织工业学校、济南市建筑工程学校、济南市财经学校、济南市公用事业学校、济南交通技师学院五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已走过57年的办学历程。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做有灵魂的工程教育”的办学定位,“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山东示范、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学院”的发展定位,面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黄河国家战略中心城市”的服务定位,励志耕耘,砥砺精进,不断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学院是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产教融合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校园等30余项国家级、省级称号。学院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38亿元。下设土木工程学院、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3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8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146574”党建工作体系,打造五大特色党建阵地,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架构“四课堂、五联动、多平台、四协同”大思政教育体系,全力推进“三全育人”。学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教育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示范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项荣誉称号,辅导员获教育部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入围奖1人,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华北赛区一等奖3项,省一等奖4项。聚焦产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紧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及济南市重点产业,着力打造智慧建造、智能制造、工程管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现代商贸服务、数字创意、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8个专业群,开设40个招生专业,其中2个“3+2”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精品课程2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1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25个,牵头开发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9本、编写国家职业标准9项、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5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内培外引,师资队伍建设量质双优。学院现有教职工675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的占75%,高级职称教师占50.7%,双师型教师占80%。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山东省教学团队7个、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个、名师工作室3个,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青年技能名师4人;济南市拔尖人才2人、领军人才3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高级人才61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5人。建有以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库,常年特聘100余位行业企业专家为学院顾问、产业教授。同频共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学院与十余家行业协会、二百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与华为、京东、天元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SAP公司、浪潮集团、中建公司等大型企业校企共建全国首家装配式建筑教学实训基地、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和装配式建筑施工体验式教育试点基地、通力电梯北方培训中心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219个,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183个。牵头成立全国工业互联网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济南市装配式建筑职教集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是国家5G综合应用示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校、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全域联动,创新创业教育全国典型。学院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完善治理架构,构建了深度融合的专创培养体系,形成了内融外协、全程帮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立山东创谷孵化基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入驻创业实体总数91个,创业有效带动就业。荣获教育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11项,第十三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等4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中央电视台《纪录东方》、中国教育电视台分别报道我院双创教育事迹,学院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众创空间、济南市创业孵化基地、泉城众创空间。学生荣获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1人、第五届“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2人。对标接轨,国际合作办学成效显著。学院发挥重点建设专业优势,构建了多国别、多专业、多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体系。开办中澳、中德4个合作办学项目,在泰国建设海外分校--海右国际学院,“中泰‘海右国际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2018-2020年)。与马来西亚6所高校开展“专升硕”联合培养,与国(境)外30余所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资企业联合建立海外人才培养基地,累计20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来校学习,学院连续三年蝉联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获评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面向区域,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学院现有国家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1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省级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及省市级建筑、交通、机电等岗位培训点,积极承担全国建筑门窗安装项目经理、二级建造师、出租车从业资格培训、驾驶员培训、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同时承担山东省春季高考服装专业技能考试、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师资培训、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任务。学院是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济南市职成教研究所、济南市就业指导中心挂靠我校。学院《对口帮扶莱芜区大王庄镇助推乡村振兴案例》写入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报告》,对口帮扶的黄鹿泉村被文旅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德能并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突出,69名同学入选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名单,入选人数全省前三。近三年学生获大赛国家级奖项508项、省级奖项514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水平、工作态度、政治素养满意度均在95%以上。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突出特点赢得社会高度认可,很多毕业生被中铁十四局、中建八局、山东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浪潮、中国重汽集团、青岛海尔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录用。学院获评山东最具行业影响力高职院校、山东最具网民口碑的高职院校、山东家长最喜爱的十大学院。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会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成为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典范”、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地方应用技术积累与转化的“中心”、引领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
  •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潍坊市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鲁控教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潍坊市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全省首所公办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也是一所全日制的化工特色高职院校。一、体制特色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是由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公司于2003年创建、潍坊市人民政府2017年承接续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1978年创办的齐鲁石化公司职工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技工学校。2020年在潍坊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山东省教育厅大力支持下,山东化工职业学院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职业教育“三大转变”,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汇聚政企优势资源,在省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推进会上,促成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鲁控教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省属国企)、潍坊市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市属国企)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成功引入社会出资18亿元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所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公办高职院校,打造了政企联合办学的典范,为公办高职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实践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提供了先行先试经验。二、发展现状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探索创新公办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2020年步入“万人高校”行列,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相继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性品牌专业”,成为“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研教合作中心”“中化弘润石化公司职工培训基地”“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等产教融合单位。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专(兼)职教师500余名,其中硕、博以上学历231人,高级职称的教师70余人。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五年高职学院等8个教学单位(其中国凯航空学院、五年高职学院是校企探索建立的混合制二级学院),共开设了应用化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等28个专业,其中化工技术专业群入选山东省品牌专业群。立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1项,部省共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课题2项,教师在省级教学能力大赛等比赛中获奖10余项,学生在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奖百余项。学生毕业颁发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国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后可选择走“专科-本科-硕士”升学渠道,也可以选择走工匠型人才发展道路。学校享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享受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国家资助政策,并设有勤工助学岗位。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高质量办学发展,引入国企投资建设的新校区一期工程将于2022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建成后的新校区占地110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是集教育教学、社会培训、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数字校园。将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等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校,全面深化改革,注重职业教育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近5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化工专业人才需求十分旺盛,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根据全国高职院校就业质量报告薪酬统计,学校毕业生薪酬水平在全国已公布的203所院校中排名14,基本实现了高质量就业、优质就业。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已成为省内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 学校简介青岛滨海学院始建于1992年,2005年成为山东省首批(两所)民办本科高校,2009年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19年与青岛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设立文理基础学院、大专文理基础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教育学部、艺术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财经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开设49个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医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700余人,外籍留学生近100人。 .屡开先河 理念先进学校秉承“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办学宗旨,以“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坚持“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育人理念、“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做事准则和“严、精、实”做事标准。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山东省首批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建设高校和山东省民办高校优质特色发展项目支持计划高校;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典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研究改革试点院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文明校园、企校合作先进单位。 硬件齐全 条件优越学校位于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依山傍海,宜学宜居,距火车站15分钟车程。占地1200余亩,建筑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2亿元,总资产50亿余元(不含附属三甲医院);现有图书馆4座,纸质藏书249.5万余册,电子图书140余万种(16TB),阅览室座位7200余个;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17873个、200座以上学术报告厅6个、1600座礼堂1个;建有15个实践教学中心,11个校企一体的校内“学产研一条龙”实体和27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内含1.35万平方米的母婴护理实训中心、4.3万平方米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五星级珠山大饭店)、青岛市建设标准最高的精准医学与保健研究中心、1.4万平方米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有综合运动场、四季游泳馆、体育馆等运动场地46个;校园有人工湖4个、200米长人工河一条。人工河系龙舟赛道,宜训时节,人工河上,拱桥联通东西,彩舟穿梭南北,近岸风摆秀荷,岸边人柳相依;校园绿植品类近200种,花应四季,校园如画。2020年,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占地226亩的三甲标准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军民融合医院)已试营开诊;总投资15亿元,占地300余亩的大珠山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 .师资优良 质量为本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56人,其中高级职称543人,博士、硕士学位者1266人,硕博教师占教师总数86.95%,另有外籍教师10人。有山东省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山东省青创人才团队3个,校企联合高水平应用研发团队4个;国家级、省级名师、优秀教师12人,市级名师10人。有教育部综合改革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等省部级重点专业16个。建成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28门,山东省在线开放课程52门,校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群)131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43门。在山东省青教赛中,连续七届获23个一、二、三等奖。翟艺老师入围全国青教赛,获三等奖,并获省教育系统“五一劳动奖章”。刘庆施老师在首届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中,获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累计培养12万余名合格毕业生。据山东省人社厅2009年以来的通报,学校毕业生正式就业率始终位列全省本科高校前茅,2013年为全省58所本科高校第一名;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 2009年,青岛市政府首次评选十佳大学生创业明星,3名滨海学院毕业生当选,以后每届评选,滨海学子均榜上有名。学生考研报考录取率连续6年突破45%,清华大学等名校录取率达35%。 .以德树人 锤炼技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校“立德树人经验与启示”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推介;创立学分学绩制,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与学习年限,修满规定学分学绩可提前毕业;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打造了机电工程、土木工程、广电传媒、医学护理、学前教育、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动漫艺术等“学产研”教学实体;注重通识教育,强化人文基础与外语听说等公共技能训练,提升办公做事能力;倡导人人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培养一种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表达与美化生活能力;学校多措增强学生体能;大一学生学会游泳,自主研发体能测试系统赋予学生体能测试自主自由权,让学生主动乐动,整体体质比高中时期有较高提升。学校设有青岛市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山东省创客之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助推校企合作育人;学校为全国英语四六级、HSK中国汉语水平等多种国家等级考试考点,校内可直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开放办学 留学便捷学校坚持“教育开放活校强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实施开放办学提升工程,先后与30多个国家与地区(含中国台湾)的120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交流合作,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法国南锡商学院、加拿大萨省大学等院校开展师生交流、合作办学、课程合作项目,构建了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中国师生出国(境)进修和深造、外籍师生来华工作和留学提供了便利,先后聘请260多名国(境)外专家来校授课,派遣60多名教师赴外访学,向合作国际高校派出学生2500多名,选派近百名汉语志愿者赴外工作;累计接收近30个国家长期留学生1700多名。 .奖贷勤助 寒子无忧学校大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信用助学贷款及学校奖学金、助学金、校企合作奖学金等。学校为特困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2021年度,资助总金额4363.5235万元,学生8549人次,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3.43%。其中,2021年11月,学校增设由爱心企业全额资助的自立自强基金,为首批110名学生颁发了40万元奖助学金,这样的奖助将连续颁发三年,总计120万元。学校是山东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御时代长风 承神圣使命当前,站在中国特色新时代历史起跑线,学校以“创民办清华”为宏伟蓝图,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至2022年建校30周年,综合实力在省内本科院校中达到中等以上水平,成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和全国民办高校名校;第二步,至2042年建校50周年,成为国内一流名牌民办大学和全国知名高校;第三步,成为中国“民办清华”,向百年名校迈进,以责任和担当承负起应有的时代使命。
  • 学校简介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3 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公益性办学宗旨。秉承“文明、博学、实践、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驱动,坚持“行校共建、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化开放城市—青岛。现占地93.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5.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700.68万元。建有校内实验室129个、实习场所4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5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4.27万册,电子图书130万册,纸质期刊636种,电子期刊22.13万册。校园网出口带宽5,310兆,网络接入信息点数8,160个,建成了万兆骨干链路、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学校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现开设本科专业34个,在校生折合15322.8人,其中本科生9,810人,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建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4个;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进入B类专业3个,在山东省19所上榜民办本科高校中列第3位。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662人,外聘教师230人,折合教师 781.5人,生师比19.61: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497人,占比75.08%;“双师双能型”教师263人,占比39.73%;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青岛市教学名师5人。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确立了“一个目标、二个模式、三全育人、四教四成、五育并举”的“一二三四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对接地方产业行业,实施行校共建,发挥恒星集团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实践了具有恒星特色的“工学交替、实岗实践”的教学模式。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教融合和智慧学习工场的创新模式共同研究与实践;学校承担省市级及以上教改研究项目4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双创平台,建成“恒星智岭”国家级众创空间双创基地;注重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构建了统筹领导、逐级落实、协同合作的校院两级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学生承担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项目27项,在大学生双创大赛中获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26项。学校鼓励开展应用研究,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激励和支持教师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服务、科技研发和科研创新,引导教师把创新过程、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升本以来,承担省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21项、横向科研课题46项,发表研究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专利类授权110件。学校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十几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莱姆顿学院、美国凯特琳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等16个国家6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项目,积极利用国际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始终视质量为生命。围绕教学中心,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500余人,发展学生党员243人;获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文体竞赛奖883项、发表论文 46 篇、获专利授权 15 项;升本以来,生源质量连年提高,2021年山东省普通类考生高考成绩超本科资格线20分以上的生源占比60.94%,录取平均分超生 源省份本科资格线20分以上的省份占半数以上,全校一志愿录取率90.1%;2021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为89.8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胜任度“较强”与“非常强”的评价占比为81.16%。近年来,学校获“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道德讲堂示范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十大改革创新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多次被中国商报、齐鲁晚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中国教育报分别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立德树人守初心 德能双修育人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力求让学生更满意》为题连续报道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
  •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青岛市胶州市
    学校简介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简称“青工职院”,2019年在整合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资源基础上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是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青岛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位于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目前占地509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目前有教职工229人,在校生3737人。学院设有智能制造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海洋财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依托区域发展开设药品生物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移动通信技术(5G方向)、软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业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等28个专业,拥有轨道交通、智能制造、数控、模具、机电、机械、汽修、焊接、海洋生物等九大现代化标准实训中心。各实训中心均按照企业生产车间标准建造,设备总价值近1.5亿元。学院定位于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和青岛市“十五个”攻势、十三条产业链发展需要,重点围绕现代制造业,着力打造能够支撑青岛市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专业体系,与青岛市工业发展同步同频。依托青岛市产业规划和布局,以培养海洋生物及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交通运输、高端服务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学院依托现有的实训设备,深化产教融合,多种途径开展校企合作,与华为集团、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青软集团等知名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学院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前为1+X证书试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管理中心和试点院校。学院以“先进、独特、速度、活力”的思想为引领,以“先进性、先锋性”为发展理念,践行“知行有度、刻意求工”校训,突出工科职教特色,协同推进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明确以培养“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为育人目标,打造“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导师、创业导师”为一体的“四师型教师”。初步规划2023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0000人。到2025年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于一体多元办学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打造成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摇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品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