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机构及主检医师名单
2011-03-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的意见》(鄂教学[2004]4号)和《关于做好我省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鄂招办[2011]2号)文件精神,现将2011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机构及主检医师名单公布如下: 

市州
县(市区)
医院名称
主检医师
主检医师职称
武汉市
江岸区
武汉市第八医院南院
虞敏彪
副主任医师
江汉区
武汉市第十一医院
张  星
副主任医师
硚口区
武汉市普爱医院
王  颖
副主任医师
汉阳区
武汉市第五医院
王景洁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协和医院(西区)
柳  青
副主任医师
武昌区
武汉市第七医院
孙  杰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东湖医院
吴文竹
主任医师
青山区
武汉市第九医院
汪成岩
主任医师
洪山区
湖北省中医院体检中心
袁  萍
副主任医师
第三医院光谷关山院区保健科
周梓翔
主治医师
东西湖
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刘立新
副主任医师
汉南区
汉南区人民医院
孙水香
副主任医师
蔡甸区
武汉市第十三医院
邱海华
副主任医师
江夏区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门诊部
张雅芬
主任医师
黄陂区
黄陂区人民医院
赵  军
副主任医师
黄陂区中医医院
董泽浩
主任医师
新洲区
新洲区人民医院
黄长虹
副主任医师
黄石市
黄石市区
黄石市二医院
艾义明
主任医师
阳新县
阳新县人民医院
汪新华
主任医师
大冶市
大冶市中医院
姜荣才
主任医师
十堰市
十堰市区
十堰市人民医院
黄世生
副主任医师
十堰市太和医院
杨永森
主任医师
东风公司总医院
朱江
主任医师
郧  县
郧县人民医院
曹大虎
主任医师
郧西县
郧西县中医院
徐涛
副主任医师
竹山县
竹山县中医院
周永华
副主任医师
竹溪县
竹溪县人民医院
郑正富
副主任医师
房  县
房县人民医院
唐馨芬
主任医师
丹江口市
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任艳青
副主任医师
宜昌市
宜昌市城区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罗冬丽
主任医师
宜昌市中心医院
李稳慧
副主任医师
夷陵区
宜昌市夷陵医院体检中心
李守华
副主任医师
宜都市
宜都市一医院
方  旭
副主任医师
宜都市二医院
张晓斌
副主任医师
宜都市中医院
李光明
副主任医师
枝江市
枝江市人民医院
孙  勇
副院长
枝江市中医医院
李雪松
副院长
当阳市
当阳市人民医院
李  刚
副主任
远安县
远安县人民医院
肖献昌
副院长
兴山县
兴山县人民医院
路必顺
副主任医师
秭归县
县医疗中心
曾凡荣
副院长
长阳县
长阳县人民医院
郑全胜
主任医师
五峰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李天津
副院长
襄阳市
襄阳市区
襄阳市中医院
王晓东
主任医师
襄阳市铁路中心医院
陈越清
主任医师
襄阳市惠民医院
方国材
主任医师
襄州区
襄州区人民医院
刘清
主任医师
南漳县
南漳县人民医院
朱正永
主任医师
谷城县
谷城县中医院
陈  锋
副主任医师
保康县
保康县中医院
朱安纪
主任医师
老河口市
老河口市疾病控制中心
高靖民
主任医师
枣阳市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德清
副主任医师
宜城市
宜城市人民医院
陈耀华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
鄂州市
鄂州市中心医院
汪玉宝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二医院
黄桂英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三医院
徐祖斌
副主任医师
荆门市
荆门市区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明炜
主任医师
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曹平
主任医师
沙洋县
沙洋县人民医院
刘宗学
副主任医师
京山县
京山县人民医院
陈贞文
副主任医师
钟祥市
钟祥市人民医院
薛 晟
主任医师
孝感市
 
孝感市普通高校中专招生体检站
夏伟、赵之敬
主任医师
荆州市
沙市区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程骏章
主任医师
荆州区
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冯子明
副主任医师
江陵县
江陵县人民医院
李大登
副主任医师
公安县
公安县人民医院
刘春光
副主任医师
监利县
监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友新
副主任医师
监利县中医院
杨小光
副主任医师
监利县第二人民医院
朱章宝
副主任医师
监利县第三人民医院
袁有光
副主任医师
石首市
石首市人民医院
汪伏香
主任医师
洪湖市
洪湖市人民医院
肖坤成
主任医师
洪湖市
洪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吴炎华
副主任医师
松滋市
松滋市中医院
朱昌龄
副主任医师
黄冈市
黄州区
黄州区人民医院
陈小兵
副主任医师
团风县
团风县人民医院
郑勤
副主任医师
红安县
红安县人民医院
吴建平
副主任医师
罗田县
罗田县人民医院
刘强
副主任医师
英山县
英山县人民医院
张胜鹏
副主任医师
浠水县
浠水县人民医院
杨炎云
副主任医师
蕲春县
蕲春县疾病防控中心
周学明
副主任医师
黄梅县
黄梅县人民医院
王忠诚
副主任医师
麻城市
麻城市疾病防控中心
龚建平
副主任医师
武穴市
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
夏豪明
副主任医师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郑慧霞
主任医师
赤壁市
赤壁市人民医院
黄定祥
副主任医师
嘉鱼县
嘉鱼县人民医院
邓富平
副主任医师
通城县
通城县人民医院
熊松柏
副主任医师
崇阳县
崇阳县人民医院
李国维
副院长
通山县
通山县人民医院
朱澄昌
主任医师
恩施自治州
恩施市
恩施州中心医院
徐义山
主任医师
恩施市中心医院
郑华英
副主任医师
利川市
利川市人民医院
周学忠
主任医师
建始县
建始县人民医院
张殿文
副主任医师
巴东县
巴东县人民医院
谭德虎
主任医师
宣恩县
宣恩县民族医院
李劲松
副主任医师
咸丰县
咸丰县人民医院
张红艳
副主任医师
来凤县
来凤县人民医院
罗光明
副主任医师
鹤峰县
鹤峰县中心医院
骆渊海
副主任医师
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林区第一人民医院
段晋宁
副主任医师
随州市
随州市直
随州市中心医院
余慧
主任
广水市
广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应胜
主任
曾都县
随州市曾都医院
罗建华
副院长
随县
随州市曾都医院
罗建华
副院长
仙桃市
仙桃市
仙桃市体卫中心
夏戊生
主治医师
天门市
天门市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吴穷
副主任医师
潜江市
潜江市
潜江市中心医院
罗贤海
主任医师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是由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举办、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民办非营利性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职业学校。校内建有3A景区荆州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现有学生7800人(2021年9月)。学校围绕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智造服务业,开设有艺术工程类专业群、互联网+物联网类专业群、新能源汽车类专业群、经济管理类专业群、健康照护类专业群等5大专业群40多个专业。学校是全国唯一的手工技艺特色的高职学院,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文化和旅游部在学校设有国家级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12所高校为驻站共建单位。学校举办者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以职业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为主要业务的特色民营集团公司,以雄厚的财力人才和全新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艺术特色鲜明、湖北知名、全国有影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学校建有荆州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是荆州地区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基地,江汉平原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共享平台。已有20位国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签约入驻,相应建立了楚式漆器髹饰、楚式斫琴等20个项目的非遗展示、保护、传承、教学和生产的工作坊。获颁“湖北省人才创新创业平台”。2020年9月,占地1000亩、总投资12亿元的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新校区秉承“工匠小镇、非遗大学”的建校理念,通过“公共实训工程”“职教学府工程”“非遗保护工程”“千匠万徒工程”“产业孵化工程”和“游学接待工程”,建成“校、镇、产、创、文、旅、贸”一体化的综合体。学校依托湖北十八匠公司和荆楚非遗传承院,实行“职业教育+非遗传承+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坚守“立足荆州、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振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业,专注于培养高素质创意型技术技能人才,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世界手工非遗传承教育的知名学府。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打造“美而精”的特色大学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依托校内文化教研所——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的引领,融合文化技艺传承与专业技能教育,创新特色的办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定位“创意型传习大学”升级大学教育模式,以服务产业升级、引领中国创造为价值导向,打造一所世界一流、体现文化传承之美的创意型大学;整合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创业职教集团和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三方资源,融合产业、教育、科研领域的优势资源,打造一所引领产业发展、培养技艺精湛的创意型专才的特色大学。
  • 湖北美术学院武汉市江夏区
    学校简介湖北美术学院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学校前身是由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等创办于1920年的武昌美术学校。1923年,增设专门部本科,改校名为武昌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增设音乐学科,更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武昌艺专”)。1938年学校毁于日军轰炸后举校西迁,几经辗转宜都古老背、四川江津圣泉寺,择址四川江津德感坝五十三梯坚持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员回汉。1949年武昌艺专由中原大学接办,此后历经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以及湖北省教育学院艺术科、华中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绵延承续直至1958年的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1985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独立组建湖北美术学院。蔡元培先生曾为学校题词“推行美育”。学校办学期间一大批知名艺术家、教育家先后在校任教。作为中国近现代最早开办的艺术专门院校之一,我校是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发源地,百年办学之路,铸就了“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崇德、笃学、敏行、致美”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学校有藏龙岛和昙华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7万余平方米,其中昙华林校区近6万平方米,藏龙岛校区41万余平方米,现有在职教职工600余人,各学历层次在校生8000余人。目前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15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北产业教授”2人,特聘教授10人、客座(兼职)教授及高层次专门讲学人选260余人。学校有15个本科教学单位,27个本科专业,35个专业方向,涵盖美术学类、设计学类、艺术学理论类、戏剧与影视学类、教育学类、工商管理类、机械类和建筑学类8个专业类,形成了以艺术学学科门类专业为主,教育学、工学、管理学学科门类专业相互支撑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均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21年获批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设立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为全国首批设立该专业学位的32所院校之一。2010年起,学校与其他兄弟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个,近年来研究生获各类艺术创作与设计奖项500余项。2018年,我校被省政府列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美术学被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本科教学现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个,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1个,“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4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历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国赛银奖1项,铜奖1项,入选奖1项,并获批设立“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另建有省级“质量工程”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69项。学校本科教学实行1年通识艺术基础教育、3年不同专业(方向)教育的“1+3”视觉艺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设立“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提升计划”,实行“视觉艺术基础通识教育平台+跨学科(专业)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教育平台”的培养模式。学校现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1个;近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近5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30项;各类创作、设计获奖共计1000余项。在已举办过的三届 “中国美术奖”评选中,我校教师作品均获最高奖项,包括创作奖(全国美展)金奖2项,理论评论奖1项。155人次获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资助;100余件作品获全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资助。学校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十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23所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教师讲学、中青年教师访学、艺术家驻留、交换留学、短期游学、工作坊教学、国际展览等活动。经教育部批准,自2013年起,学校与韩国韩瑞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每年举办、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专业展、名家作品展、师生作品展等30余项。近年来,“名师丹青——“湖北三老”作品展”“学院的视野·2012年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展”“驱遣云烟到笔端——近代美术教育先驱贺良朴诞辰160周年特展”等8项馆藏展连续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大江·观澜——第二届昙华林国际版画邀请展”“‘东+西’国际设计周暨‘东+西’十周年特别展”“心智地图的异像——马库斯·吕佩尔茨在中国”和“俯仰天地——周韶华”双个展、“千年织锦 五彩经纬——土家织锦艺术展”等四项国际国内展览先后荣获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或提名;“寻找武汉记忆 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公共教育项目获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女红——从传统民间布艺到当代软雕塑艺术研究展”入选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初评)。此外,在学校办学一百周年华诞,2020年学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世纪美育——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周年艺术文献作品展”,在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艺术区美术馆举办了“美在湖北——中国美术馆藏湖北艺术家作品展”,两项展览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湖北和武汉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积极强化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合作,在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学校先后承接中国驻乍得大使馆艺术品工程项目、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体育中心主场馆多项大型创作项目、湖北武汉、江西南昌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品项目、武汉园林博览会、北京大兴机场艺术墙等一大批艺术设计项目,获得多个相关领域重大奖项。学校连续六年获武汉地铁建设立功单位和先进单位称号,文化发展公司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状。昙华林艺术区被授予“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培训基地,常年开设湖北省、河南省多项美术教师专业培训、综合类高级研修班等项目,2019年承办“非洲青年设计师培训计划”项目培训。学校作为中国武汉工程设计联盟、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单位,积极参与武汉市文化艺术建设,为武汉成功申报和建设设计之都贡献着智力与艺术支持。2015年至今,学校连续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 荣誉称号。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武汉UNESCO设计之都的未来畅想,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在文化艺术中传承,在育人革新中发展。学校在“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对标高等艺术教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全面深化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着力推进多元视觉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改革,为建成“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高等美术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荆州理工职业学院于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座落在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以工学为主,涵盖经济、管理、艺术等专业大类。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校风严谨、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学校坚持“立足荆州、面向湖北、辐射全国、凸显理工、培育工匠”的办学定位,秉承“以人为本、注重质量、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励学、笃行、立业”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方向,狠抓内涵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并举之道,积极推动以“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努力创建数字理工、智慧理工和品质理工,致力于建设学生向往、社会需求、人民满意的“双高”院校(即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学校重点建设了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技术);1个教育部联合保监会、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江泰保险实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项目;3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光电技术应用、应用化工技术、保险);3个湖北省特色专业(光电技术应用、保险、汽车制造与装备技术);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湖北省普通高等学院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光电技术应用、应用化工技术);3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光电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技术、模具);2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应用化工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绿色照明示范基地;1个照明设计师人才培养基地;1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空军航管处无人机飞行基地,1个荆州市科普教育基地;1个荆州市创业示范基地;1个荆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荆州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个荆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质量发展为核心,坚持以系统推进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精神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三育工程”为抓手,牢固树立“聚焦内涵,聚焦学生,聚焦质量”的“三聚意识”,坚持“以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继续教育和中职教育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发展思路,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厚植内涵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努力实现办学效益提高、发展人气指数上扬、师生幸福指数上升的工作目标,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创办政行企校满意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秉承“三个一切”、“两个爱”及“三位一体”师生关系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全面且可持续发展,培养满足湖北省和荆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将坚持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为指引,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创新发展行动路线图相关工作要求,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以现代学徒制为模式,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为保障,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共同致力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内涵建设与发展,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为跻身全国前200强的“双高”院校(即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荆州理工,助你成功,高端就业,便捷升本!热诚欢迎广大有志青年积极报考!热诚欢迎广大有志青年积极报考!
  • 学校简介  湖北工程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市,距武汉市区50公里,乘孝汉城铁至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8分钟、至汉口28分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943年创办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师范学校、孝感大学、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1986年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中农学院孝感分院)合并,1999年建设部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又名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00年3月更名为孝感学院,2011 年12月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  学校秉承“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坚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已成为涵盖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0大学科门类的应用型大学,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建设高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首批湖北省 2011计划高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首批“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首届“湖北省文明校园”。  学校校园占地1748亩,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3亿元,馆藏图书252万册。设有18个教学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828人,其中研究生学位677人、高级职务356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教学团队3个,楚天学者14人,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26人;聘请10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荣誉)教授。《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中华孝文化研究”为教育部名栏。  学校不断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坚持优先发展工学,打造农学、理学比较优势,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建有新型生物质基材料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教育学、植物学等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2个。本科专业66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入选 “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个,入选“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3个。  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3个。现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精品课程20门。近5年,我校荣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5项;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近600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广告艺术、智能汽车、数据挖掘、大学英语等重大竞赛中屡获全国最高奖;学生考研上线率18%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75年来,共为社会培养13万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  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协同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湖北省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个、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实习基地1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其他湖北省创新基地4个。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3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7项,授权专利415件。学校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居全国高校第228位。大力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与孝感市等地方政府开展校地合作共建,积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学校开放办学全方位推进,合作育人成效显著。加强校校合作,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湖北大学全程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一大批大型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共建了260个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基地 ,建成国家和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5个。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美等国10余所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面向10余个国家招收留学生,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分别联合举办土木工程、金融工程本科国际合作教育办学项目,教师出国培训研修、学生海外游学交流日益频繁。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新型工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 武汉文理学院武汉市黄陂区
    学校简介2020年4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转设为武汉文理学院。学校系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武汉市长江新城,汉口北大道胜海大道1号。自2002年创建以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于2008年就已突破万人。学校设有40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其中,既有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专业,又有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还开设国际交流班,与英国考文垂大学、韩国大真大学等合作培养人才。学校现有教师54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54人。教师中不乏国际健美大师、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秘书科学联盟副主席等专家学者,也有“985”高校博士,美、英、法、德、澳、韩等国留学教师和资深外教。学校还聘请了李京文等知名学者为首席教授。学校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大力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区域高水平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校已与学大教育集团、武汉会议中心等知名企业成功合作,在部分专业开展定向培养。2015年以来,学校还依托投资方的产业背景,与武汉市汉阳医院等多家医疗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对报考我校医学专业学生实行“全订单式”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实习-就业”一站式求学目标。自2016年起,学校在金融学等4个专业创办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突出专业深造和高质量就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分级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成效。“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作为一所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我们热忱欢迎志存高远的莘莘学子加入我们的行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