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省2011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即将开始
2010-12-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时间已确定,艺术类考生报名时间为2010年12月12日至16日,其他类别考生报名时间为2010年12月20日至27日。

  逾期不予补报。

  省招考办特别提示:

  一、2011年起我省高考报名使用身份证阅读器,考生需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请考生在报名前抓紧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二、考生报名须填写《2011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信息表》。今年的《报名信息表》中增加了高中学籍号和是否参加省体育优胜者统一测试两项新内容,考生要特别注意认真填写。

  三、在沈阳市和平、皇姑、沈河、大东、铁西五区报名的美术类考生交纳高考报名费的同时交纳美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费。

  普通高考报名对象和条件

  1.报考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健康;

  (4)户籍、学籍时间要求:从省外迁入的单人户口考生(含和非直系亲属户口在一起的考生)在辽宁省报名,要求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在辽宁省的户籍满三年、高中学籍为三年,其中是往届毕业生的还须具备辽宁省中学毕业证书;从省外迁入全家户口的考生(含和父亲或母亲一方户口在一起的考生)在辽宁省报名,要求户籍迁入时间须在辽宁省高考报名工作开始前;应届考生的辽宁省高中学籍要求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满一年,往届考生或社会青年须具备辽宁省中学毕业证书。现役军人子女以及特殊情况的考生在辽宁省报名,户籍、学籍未达到规定时限要求的,须经市招考办审核,报省招考办审批;

  (5)军队院校、公安院校的报考条件按军队院校或公安院校的招生简章执行;

  (6)报考少年班考生,先由招生学校预选后发给考生准考证,明确考试科目,并通告考生所在市、县(区)招考办,再由本人写出申请,经市、县(区)招考办审查合格后,方能在市招考办指定的地点报名及参加考试。申请报考少年班,必须是极少数智力超常、成绩优异且年龄在15周岁(含15周岁)以下的初、高中在校学生(不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

  (7)凡符合体育专业考试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体育专业。报名时须填报本人参加体育考试的专项,并打印在《2011年辽宁省体育类考生专业加试证》上,后期不得改动。体育类考生持体育类考生专业加试证、居民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到省招考办指定的地点参加体育专项测试。

  2.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符合上述条件,持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可参加高考报名。

  3.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报考内地普通高校,须到教育部联合招收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办理相关报名手续,参加教育部单独组织的联合招生考试。

  4.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在上一年度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

  (5)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普通高考报名办法

  1.报名地点:

  (1)考生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必须在其户口所在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报名并参加考试,才能享受相应的高考录取照顾政策,在其他地区报名、考试不享受此项高考录取照顾政策。

  (2)应届高中毕业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到县(区)招考办申请报名,户籍与学籍分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市、其学籍所在县(区)报名。应届双语考生可在学籍所在县(区)报名。经教育厅批准在全省范围内招生的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且户口未迁到学校所在地的应届毕业生,持户口本、学籍证明等证件可在户口所在地、也可在学籍所在地参加普通高考报名。

  (3)往届生(含社会人员)一律到户口所在县(区)招考办指定的地点申请报名。

  (4)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持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在各市指定地点报名。

  (5)长期在我省工作的外省职工及子女以及我省因上述原因在外省借读的考生,因我省实行分省命题,考试内容与其他省(市、区)不同,所以不能借考,必须回户口所在地报名。

  2.考生报名时必须交验的材料:

  (1)学历证件:应届高中毕业生持高中学籍证明(须注明考生在校的学籍注册时间),往届高中毕业生持高中毕业证书,其他考生持最后的学历证件或同等学力证明。

  (2)户籍证件:居民身份证(2011年起我省高考报名使用身份证阅读器,考生需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特殊原因未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考生也可持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报名。年龄在16周岁以下未发居民身份证的考生须持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证明),户口本(农村考生无户口本者持乡户籍管理部门的证明)。

  (3)报考少年班的考生持有关院校发给的准考证或同意报考的证明。

  (4)经考生本人签写的《201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生诚信高考承诺书》。

  四、报名资格审查办法

  为维护我省广大考生利益,今年将严格报名资格审查工作,严把报名资格审查关,实行考生户籍、学籍双认定的办法。严禁高考移民,严禁往届生按应届生报名,严禁应届生按往届生报名,严禁非应届在校生报名,严禁跨地区、跨类别重复报名。以虚假材料报名的考生,一经查实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给予取消考试和录取资格等处理,同时记入考生诚信电子档案。凡为组织、参与高考移民活动提供便利,伪造学籍、户籍的有关部门、学校和相关人员,将提交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纪、政纪严肃查处,触犯法律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原铁岭师范学校、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铁岭职工大学合并而来,从1949年建校至今已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学校原校址为银州区岭东街,2009年9月搬入现校区,校区占地面积507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多种类型和功能的实验室72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00万元。学校现有46个专业,涵盖了11个专业大类,23个专业类,设有管理学院、文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9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683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04人,其中专任教师398人;教授84人、副教授106人,具有硕士学位183人,博士学位2人。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全国教育科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创新型实训基地4个。学校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深度转型发展的基点,创新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以会计专业为核心的二级学院——“铁岭师专新道会计学院”;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为核心的二级学院——“铁岭师专达内信息学院”,努力实现人才供给侧与企业需求端的无缝对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承载着铁岭三百万人民的厚望,全校师生员工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修德、博学、勤奋、创新”校训,为实现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是由辽宁中医药大学于2001年7月创办,以培养中医药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杏林学院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继承发扬“勤奋务实”的优良校风,坚持“两优、两重、一适应”办学思路,突出中医药办学特色,因材施教,办学效果显著。杏林学院现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医药院校委员会”会长单位。学校先后荣获“沈阳市五四红旗团委”、“先进党支部”、“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2012年作为辽宁省独立学院代表荣获辽宁省五一奖章(个人),2016年承办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16年年会暨全国独立学院第十一次峰会。2017年10月与法国里昂大学承办中法文化交流活动,2014年12月和2018年10月两次承办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医药院校委员会年会,并成功当选“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医药院校委员会”会长单位,在国内独立学院中享有较好的声誉。杏林学院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学科基础,根据现代中医药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及方向,面向全国招生。学院目前设有中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药学等5个系,思政教研部、公共教学部等2部,分别开设: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中药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药事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专业。形成了以临床专业为主体,中西医结合、护理、药学、大健康与医药管理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特色教育的办学格局。杏林学院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采用新机制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具有正、副教授职称的教师达到60%,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杏林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各类教学改革,打造“金课”,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中医学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经选读》、《伤寒论》、《药理学》、《药用植物学》、《病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等7门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课程。近年来,学院荣获5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0项省级教学软件大赛奖项,主持了12项辽宁省教改课题,3位教授获得辽宁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并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坚持以德育人,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在国家、省市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杏林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国家、省市和校级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近三年医学类毕业生研究生平均录取率逐年增高,连续三年在辽宁省中医药类大学研究生考试中个人成绩名列前茅;2021年,我院医学类毕业生研究生考试再创新高,国家研究生考试通过率近30%,其中2016级中医学专业学生孙消、陈月月以414分的高分,位列辽宁中医药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考试初试第一名,成功考入两所大学,大批毕业生通过研究生教育进入省市级医院。近年来520余人次获得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创业大赛和辽宁省“创青春”大赛一、二、三等奖;千人次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励。2017年我院代表队在两百余家院校参赛队和五百余家医院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教育部组织的《黄帝内经》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受到了教育部、教指委和全国中医类医学院校及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同年的《学伤寒、背伤寒》大赛中,杏林代表队再创佳绩,获得了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近3年我院毕业生毕业率达到100%,学位获得率达到99%以上。大批毕业生被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高校录取,在全国22个城市拥有63个就业实习基地(医院)并不断拓展大健康行业实训项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并呈现多渠道就业。2014年我院与日本NPO国际医疗福祉人才育成机构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护理学专业国际化发展。2016年我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实施,2020年与全国22所基层医院建立乳腺、甲状腺专科联盟,使产学合作再上新台阶。2017年我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揭牌并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我院全面开展国际医疗福祉人才培养计划,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进行人才交流。针对公共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建立医疗大数据学院,全方位培养适应未来医疗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竭诚欢迎有志于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广大考生报考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共创明天的辉煌。2020年辽宁最低录取分数:文史类487分、理工类415分学院地址:沈阳市浑南区白塔街380-2号联系电话: 024─31679902、31679907、31679909、 31679912、18940289280、18940289299传 真:024─31679909、31679912网 址:http://www.lncmxl.edu.cn邮 编:110167腾 讯 QQ:975524688
  • 学校简介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学校坐落在古城辽阳,始建于1951年,有着70余年职业教育历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建设,现已成为辽宁省首批示范性职业院校,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院校,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高职院校,辽宁省兴辽卓越院校(A类)和兴辽卓越专业群(A类)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样板校、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现有南、北、西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8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6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4个。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17人,正高97人,副高237人,具有研究生学位379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9%。其中百千万层次人才31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8名,辽宁省教学名师7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8个。学校另有兼职教师298人,均为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和能工巧匠。近三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60余项,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获奖200余项。学校现有土木工程学院等12个二级教学单位和一所直属中等专业学校,设有土木建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财经管理、现代服务五大类39个专业。学校持续推进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省级品牌与示范专业、省重点建设对接产业集群及省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已形成标准化、系统化、规模化良好发展态势,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技术实训基地、辽宁省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和辽阳市再就业培训基地。学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凝塑职业教育品牌,打造职业教育专业特色,构建产学研训高效联动机制,提升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获批辽宁省新型高校智库—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智库;智造产业学院、信创产业学院获批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组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启程学院;牵头组建了辽宁信息技术、辽宁建筑设备和辽宁建筑装饰职业教育集团和六个地方校企联盟,牵头组建了辽宁省建筑工程技术类和建筑设计类两大专业协作体;建立了企业专家工作站14个、企业教师工作站22个,形成了多元化结构、多层次合作、多途径培养的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运维格局。学校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先后与马来西亚、德国、中国台湾等20余所大学缔结学术交流和深层次办学合作。与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合作,建成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为主体,以在马中资企业为支撑的东北第一家、马来西亚首家“鲁班工坊”。入选第四批中国—东盟特色合作项目,进入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打造了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地。面向未来,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征程上,学校将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上善建道,精技筑邦”为统领,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内涵发展战略,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动力,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为助力,以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为突破,凝神聚力,奋发图强,为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前身为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成立于2000年7月,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普通高校。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本科学校,现有在校本专科生13000余人。学校位于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坐落在浑南核心区由多所大学组成的大学城中,与沈阳科技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相拥为伴,与东北大学、沈阳体育学院、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科技馆、辽宁省博物馆为邻,处于沈阳新行政、文化区域的中心位置。这里交通便捷、设施完备,教育、文化氛围浓厚,给人以创新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之感。学校占地6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完备。这里有全部为多媒体教室的教学主楼业精楼,巍峨壮观;思成楼和科技楼,宽敞大气;留学生院和大学生活动中心遥相呼应;鲁班楼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地之一,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可以满足校内外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的需要。现代化弘德图书馆,临湖而建,现有藏书117.4万余册,电子书2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44种,电子期刊21551册。国际标准塑胶操场和室内运动场,设施俱全,学生学习生活方便舒适。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折合近700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近500人,自有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1.22%,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35.71%,“双师型”教师占22.65%,具有行业和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占43.06%。多人在国家、省、市等学术团体和评审机构担任职务,其中有辽宁省教学名师,行业知名专家。学校外聘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工程技术人才到校任教,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面向建筑、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主要产业,以工为主,管理、艺术、文学、经济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14个教学单位,设计、规划了以建筑与土木专业集群为“一体”,机械与自动化、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等专业集群为“一翼”,管理与经济、艺术与文学等专业集群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的专业布局,开设建筑学(五年制)、城乡规划(五年制)、风景园林、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智能建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造价、互联网金融、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网络与新媒体、时尚传播共32个本科专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工商企业管理、数控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工程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等10个高职专科专业,专业设置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的行业优势和特色。学校牢固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积极构建基于OBE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开展富有学校特色的“五实”教育。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200多家企业紧密合作办学,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就业基地。已有18届3万余名毕业生步入社会,他们以扎实的理论知识,纯熟的实践动手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名列省内院校前列,连续6年获得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城建学子凭借其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在企业中享有盛誉,学校已成为未来建筑工程师的摇篮。学校树立“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学生工作理念,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实施“一本两育”,即坚持学生为本,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工程”和“日常思想政治育人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工程”依托“一课五结合”教学模式,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构筑“大思政”格局;“日常思想政治育人工程”依托“1133”教育模式,营造“三全育人”良好氛围。通过“一本两育”,在潜移默化中将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服务基层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每一个方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建筑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设有人居环境设计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结构与工程材料研究所、室内环境质量研究所、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研究所、建筑信息技术研究所、工程机械应用技术研究所、工程造价研究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四技”服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与行业组织和企业在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格培训、人员互聘、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加入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等8个校企联盟,与联盟内高校、企业开展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增强服务城市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兴产业的能力。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异彩纷呈。学生每年都能够荣获国家、省、市以上各类奖项达200余项次。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包装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苏博特杯”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之星”大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工程能力训练大赛、大学生物流仿真运营设计大赛、辽宁省TI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意创业竞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环境保护科技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合作,先后与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英国兰开夏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签订合作项目。还积极与韩国、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的高校建立联系,积极推进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宽国际交流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加多元化学习环境。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除了对其开展汉语、中国文化、专业课程教学外,还建立了中外学生合作学习模式,促进中外学子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创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学习氛围。2017年,校党委被命名为沈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2018年,校党委被中共沈阳市委授予“沈阳市先进党组织”称号,是当年唯一一所获此荣誉的民办高校党委。同年学校党委被中共沈阳市委教科工委授予“先进党委”称号。学校近年来先后获得辽宁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沈阳市先进团委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七年获得沈阳市“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多名教师先后获得沈阳高校“优秀教师”、沈阳市委教科工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沈阳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业精弘德,学勤出新”的校训精神,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三大发展战略,以“奉献国家,服务社会,发展学生,造福教师”为教育使命,坚持办大众教育,育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立足辽沈,辐射全国,重点服务城市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兴产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专业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建筑产业服务,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和沈阳主导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服务,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学校简介锦州医科大学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前身为1946年在吉林省洮南市成立的辽吉军区卫生学校。1949年迁址辽宁省锦州市,1958年成立锦州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辽宁医学院。2007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经过75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多门类、多层次、多种办学形式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总占地面积994987.60㎡。有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国际教育3种办学类别;有医学、工学、农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有25个本科专业。学校1984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9年获得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现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与暨南大学、苏州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联办博士点,聘任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1人。学校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成果丰硕。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3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与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2个。学校顺应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于1991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改革,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成功范例,开创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的局面,受到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高度重视,被教育部批准为“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式改革计划项目”。该项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学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早,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承担的“稻田皮炎的病因和防治研究”项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贡献奖;在“地甲病”和“地克病”的病因和病理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卫生部乙级科学技术成果,为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成为全国“地甲病”和“地克病”研究中心;“磁性树脂根管充填材料及技术的研究”,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填补了当时的国内空白。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走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医药科技发展道路,成功孵化出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国高等医学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学校现获批建设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3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学校获批辽宁省重点学科4个。基础医学学科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学科。学校主办了《锦州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中国医师能力评价》三种刊物。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135人,其中本科生8074人。现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2020年生源位次排名继续提升,省内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五年制医学骨干专业生源位于全省前20%;7省市提档分数高于一本控制线,9个省市提档分数高于控制线100分以上。学校1997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来华留学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授课资质院校”,2014年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等院校”,2015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院校”,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生源国总量达到75个,在校留学生达1061人,2020年软科发布留学生比例排名位居全国第八名,国际化教育水平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学校现有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96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附属第一医院是辽西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辽宁省三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附属第二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口腔全科)、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专业护士培训临床实践基地、辽宁省口腔医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辽宁省口腔健康教育科普基地、辽西地区口腔疾病诊治中心,被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授予“健康口腔推广基地”“临床技能培训基地”。附属第三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辽宁省职工工伤康复中心、辽宁省糖尿病防治辽西分中心、辽宁省糖尿病眼病防治辽西分中心,2020年获得锦州首张互联网医院牌照,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和“5G”应用,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诊治。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培养出 “辽宁名医”8名,“辽宁青年名医”11名,“辽宁名中医”“辽宁青年名中医”各1名,为锦州建设辽西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文明校园”“花园式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中国民主同盟先进集体”“中国民主同盟先进基层组织”“辽宁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育人工作凸显社会效果,涌现出丁慧、翟桂兰、关有良以及“动车救人团队”“科普救人团队”“电梯间救人团队”等见义勇为、抢救人民生命于危难的先进典型,“锦州医大好人辈出”现象示范和引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由附属第一、第三医院组成的锦州医科大学医疗队140余人,驰援武汉、大连、锦州新冠肺炎救治中心,特别是奋战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的111名医疗队员,英勇事迹被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多名同志获得国务院和卫生系统表彰,“锦州医科大学多措并举,立德树人显成效”在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上刊发。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攀升,达到历史新高。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学科强校、人才兴校、作风正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勤俭办学、克难攻坚”的优良传统,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振奋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奋力开启学校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