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省招办就高考录取数据错误向考生致歉
2009-07-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日17时许,陆续有考生向省招生办和各高校反映,高考录取查询的有关网站和电信查询及发布的部分录取数据有误。(广东)省招办经过核实,确认是由于数据交接操作失误造成部分数据不准确,已及时收回有关数据并作出更正,重新发布时间为7月11日20时。

  省招生办表示,考生的录取信息以正式录取通知书为准,考生若有疑问,可向各市招生办查询。省招生办向考生表示歉意,并承诺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录取数据准确无误。

  中山大学校方介绍,昨日出现的误差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其档案正在中大进行预录,却被通知其已经被其他院校录取;二是一些未达到中大出档线的考生被通知已被中大录取。对此中大副校长陈春声表示,中大在广东省的出档线仍是文科628分,理科625分。中大将在今天结束录取工作,将有关数据提交考试院考核,录取结果最快也要明天才能查询。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正式录取结束后,中大将及时在本科招生网上开通录取结果查询通道(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网址)。

  中大

  追加近400招生名额

  本报讯(记者徐静 通讯员王丽霞、张淼) 广东省高考录取工作昨日继续进行,记者从中山大学了解到,该校今年报考火爆,追加近400招生计划。

  记者从中大了解到,中大今年录取最高分文科663,理科674;文科平均分是638,理科平均分是639;文科最低分是628,理科最低分是625。根据生源及特殊类考生出档情况,中大在广东共计追加了近400个计划。

  广外

  三大原因导致断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志愿文理分别断档88人和107人,成为省内院校中的最大冷门。广外招生办有关负责人认为有三大原因。首先,今年广外在广东增加近500个招生计划,这在近一两年的本科院校招生中算较大规模的扩招;其次,今年广外12个小语种专业首次放在本科提前批招生,吸引了大部分优秀考生报考。“这部分考生在提前批报了广外,很可能就在第一批不选择广外了,这也影响了第一批的招生。”;再次,该负责人表示,很多考生推测去年广外分数不高,今年可能多人报考,会导致分数线增高,结果部分考生反倒不敢报考。

  (记者徐静 通讯员王丽霞、张淼)

  汕大

  不太可能降分录取

  汕头大学招生办主任曾锐介绍,从10日晚上第一次投档情况来看,今年汕大高招录取创下近年来的最好成绩,第一志愿率大幅提高。最热门的专业都在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满。而目前剩余约200个招生计划,预计第二志愿就能全部录满,且分数将高于第一志愿。去年文科个别专业降分录取的异常情况,今年将不会出现。

  (记者徐静 通讯员王丽霞、张淼)

  华工

  华南理工大学招办主任曾志新介绍,华工在广东计划招生3500人左右,而达到一本线第一志愿报华工的考生近6000人,招录比达到1.9:1,创历史新高。今年首推的5个创新班受考生热捧,录取平均分都在630分以上。省内录取昨日结束,估计考生今日可查询录取结果。

  (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孙宏志、龚华萍)

  南方医科大学

  热门专业不像往年扎堆

  记者昨日从南方医科大学招生办获悉,近七成上线考生均能被其报考的第一、第二专业录取。另外,凡上线考生第一志愿报考该校且服从专业调剂的都能被录取。

  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彭成华介绍,与往年考生扎堆热门专业的情形相比,今年考生填报志愿趋于合理。今年,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录取比例为5:1,而往年均在15:1左右。(记者徐静 通讯员王丽霞、张淼)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3年5月,由广东省行政管理干部学院和南方成人经贸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公办省属全日制高职院校,2020年6月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主要承担国民教育系列高职教育任务,同时兼办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地处广州市花都区,毗邻圆玄道观、洪秀全故居等著名旅游景点,有广清高速路、机场高速路与广州市区相连,距广州市中心区仅需40分钟车程。学院校园环境清新优美,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规范,师资力量雄厚,生活设施齐全,是青年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选择。学院现设有公共管理系、经济贸易系、经济管理系、法律系、电子信息系、外语系、中文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公共课教研部等九个系(部)。开设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市场营销、法律事务、法律文秘、商务英语、电子商务、文秘、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23个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学院拥有一支300多人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尹继卫教授、刘绍春副教授等被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聘任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拥有3名“南粤优秀教师”,聘有外籍教师多人。学院持之以恒不断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是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具有鲜明特色的“1+1+X”(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管理能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职业岗位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电子商务专业获批广东省重点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获批省级品牌专业;法律事务专业(安保方向)获得中韩合作办学资质。二是加强课程建设,建设有院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等16门、“互联网+精品课”11门、“混合教改+精品课”22门;公开出版高职教育教材33本。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校内外实习实训软硬件设施,“面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专业大类公共实训中心”获得省教育厅立项并取得重大建设进展;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3家,其中4家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创设省级职业资格鉴定点,考核职业技能30余种;推进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建有8个协同创新中心、6个协同育人平台。四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近年来,获得广东省各个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立项20项;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省级教改项目14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7项。五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建设了“创业一条街”、“双创楼”等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个。学院重视科研工作。设有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行政职业教育研究所、国学研究所、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澳门法研究所和安保(保全)法律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和横向委托课题120余项,公开出版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获各级政府和学术团体优秀科研成果奖。学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和合作,开展赴芬兰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与行动导向教学培训项目;院长尹继卫教授受聘为中德职教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与澳门法学研究生协会合作开展澳门法研究,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的特色品牌。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办学成绩突出,品牌效应凸显。学院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实验校,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文科类混合教学模式探索》项目被中央电教馆选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典型案例。学院是教育部委托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简介”编制院校,教育部委托的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2016版研发单位,是教育部与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合作建设的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理事单位、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是全省高职院校首家“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首批“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仿真实验室”的首创者。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校园综合治理评估等专项评估中均取得良好成绩。为使学生获得继续教育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机会,学院已和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联合开办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沟通班(专升本),为学生开辟了进一步深造的途径。为扎实推进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每年都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并开展一系列就业推荐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信息。我院学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实现招生就业“进出两旺”。展望未来,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决心、有信心,带领全院师生员工朝着创建省内一流、国内优质、具有鲜明“行政”特色的文科综合类高职院校的目标奋进!
  • 学校简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普通高等公办全日制专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叶剑英元帅在兼任华南垦殖局局长期间创办的华南垦殖干部学校,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东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开始举办大专学历教育,1989年经农业部批准挂牌“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1993年易名为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转制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立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依托农垦、面向广东,辐射全国,服务农垦产业转型升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服务定位,围绕“国内一流、世界水平、凸显热带农业产业特色、树立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稳规模、提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农工商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荣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教学资源”等三个全国50强。2021年,高职院校“创新强校”考核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名,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被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入选《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6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三大榜单。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创新型)示范基地”、“BTEC大中华区优秀示范中心”、“广东省高校十大校园文化品牌”等称号;先后成立“广东农垦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广东农垦综合类职业农工培训基地”、“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等。 学校现有广州天河和增城两个校区,热带农林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以及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辅培训机构,设有热带作物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校开设49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8个,包括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大数据与会计、商务英语、现代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省高水平专业群7个,省级品牌专业16个,名列全省前列,其中一类品牌专业有作物生产技术、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二类品牌专业有会计、食品加工技术、商务英语、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酒店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园林技术、国际金融、汽车营销与服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产品艺术设计;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4个,包括大数据与审计、旅游英语、现代文秘、动漫制作技术;并开设省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3个,1+X证书试点43个,与本科院校合作协同育人专业项目11个。 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学校教学资源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国家级5门、省级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全国职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10个,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设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7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2个;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1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3个。 师资业务水平高。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5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珠江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巾帼女标兵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省级教学名师9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名,“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南粤优秀教师16名,省级青年教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4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兼职教师43名。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成绩优异,历年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02项,多次全省排名第一。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万多人,在校生规模居全省职业院校前列,招生范围遍及广东、湖南、新疆、江西、广西、河南、海南、贵州、甘肃、山西、四川、云南等12个省(区),考生报考踊跃,生源优势持续领跑。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酬稳居全省前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学校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农垦精神薪火,创办校内各类学生刊物8种,成立各类学生社团48个,定期举办科技学术节、文化艺术节、创意比赛、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21年全校师生各类竞赛共取得省级以上奖励近300项;教师在省教学能力比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和微课大赛中荣获奖项93项;一等奖数量及获奖总数均居全省第一;立项课题211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9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3位。 学校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工作,与英国、德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台开展长期合作,引进中英合作项目,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BTEC教育中心;输出与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为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企业院校开发了多门课程;承担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援外官员培训项目,为22个国家近千名官员提供了培训。 展望未来,学校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政校行企协同,积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水平、凸显热带农业产业特色、彰显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高职院校,成为中国及世界热带农业经济发展“智库”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示范者和“走出去”发展的引领者、展示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重要窗口。(数据更新至2022年2月)
  • 学校简介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其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2021年7月,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与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实施集团办学,原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的编制、人、财、物等并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至此,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拥有了两个校区:天河校区、海珠校区。天河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广汕一路297号,地铁上盖,毗邻华南植物园;海珠校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赤沙路15号,交通便捷,与广东财经大学一墙之隔。学校是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文明单位”、广州市“花园式单位”、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广东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广东省林学会理事长单位、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修复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理事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750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博士47人,副高以上职称189人。学校下设生态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园艺与食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海洋与渔业学院、海洋工程学院、航海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设有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广告艺术设计、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物联网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跨境电子商务、水产养殖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航海技术等47个专业,在校生12000余人。学校是广东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该集团由广东省各林业研究所、森林公园、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及相关企业等20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目前,学校拥有近100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占地68亩的多功能综合实训中心已投入使用,可同时满足1000多人开展实习实训教学,将打造成具有显著生态特色的国际交流平台。占地1600亩的粤西林果教学实训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可有效解决学校30个专业、10000名学生的实习实训瓶颈问题,成为农林类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典范。学校新建教学楼已完成建设,可同时容纳5000名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办学以来,学校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始终坚持社会主乂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林业生态特色,服务生态产业发展,聚焦生态林业、生态园艺业、生态海洋业、生态服务业,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硏究成果日趋丰硕,社会声誉持续提高,文化传承创新扎实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逐步拓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风起扬帆时,能者立潮头。目前,学校正乘势而上,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优势,加大创新步伐,壮大办学规模,走特色发展之路,行开放办学之策,全力建设省内有名气、国内有特色、业内一流的生态品牌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6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合作双方共同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6年至2020年,学校先后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发扬“敢为天下先”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为三大核心战略,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双轮驱动,深入推进落实“省市共建”、“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各项任务,以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选准方向、抓好重点,创新机制,加快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人数近1.8万人,录取分数、投档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1个二级学院(教学部)。(一)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学校积极融入到区域创新驱动战略中,集中优势资源,凝练特色与优势,以目标导向推进学科建设落地生效,“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省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工、管为主干,工、管、经、理、文、法、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学校现有41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法学和产品设计”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应用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18个专业为广东省优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4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二)不断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教育”的“三阶段培养、多路径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能力导向,评价牵引,融合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科特色和数字经济特色鲜明。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等立项,省级及以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省级专项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3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8项和省级“质量工程”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80余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创新强校工程”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位。2019年和2021年分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形成和搭建了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创业种子基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和实践平台。近年来,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3项、省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4项、省级铜奖18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50余项,省级300项,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等竞赛奖项千余项。我校进入《2017-2021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竞赛榜单(前20)》,全国排名第7,广东省第一;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100)》中,全国排名第49,广东省第四。学校早在2009年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2015年,又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再次通过复评获得该称号。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广东省高等院校前列。2012年起,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已累计招收研究生243人,156人顺利毕业。一批教师作为主导师在电子科技大学招收研究生。2015年3月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落户我校,已招收227人,毕业99人。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获得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奖项千余项。美育成绩突出,原创舞蹈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奖项,并多次登上央视舞台。(三)高水平的自有师资队伍学校目前教职工1000余人,建有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自有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教师占比约40%,拥有一批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拔尖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同时,学校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近年来,学校以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成功双聘一批国家级人才,全职引进一批博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内培养,师资数量和高级职称晋升人数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四)积极融入地方产业的协同创新学校瞄准国家与地方重大产业需求,积极融入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省市共建以来,我校共承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1200余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目前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实验室、1个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学科技园(省级)、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市级科研平台,以及一批地方智库平台。2020年12月,我校大学科技园被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为中山市首家大学科技园,也是省内同类院校首家大学科技园。学校逐步构建了“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创新格局,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布局的重大研究领域,围绕产业需求及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承担产学研项目700余项,合作企业超过300家,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到校科研经费稳步提升。多项科研成果被评价为“国内领先”,一批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山市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励,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我校被广东省科技厅评定为“2019年广东省创新券优秀服务机构”,是省内唯一入选高校。(五)广泛的对外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意、日等国家和地区多所著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注重开拓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境外高校进行进修、合作研究;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到我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学校现有联合培养、暑假海外学期、交换交流生项目、境外短期带薪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合作项目四大类共30项。(六)优越的求学环境学校坐落于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城区中心地段的莲峰山上,校园环境清幽,书香浓郁,被誉为“城市中央的花园大学”。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达270万册;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间;建设有高标准学生公寓及食堂,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设施完善的体育馆、运动场及优雅的校园景观,为学生提供了潜心求学的良好环境。经过36年的办学,学校屡获殊荣,已经成为中国独立学院中的佼佼者。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立潮头。学校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创办于2011年2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和粵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学校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风景区东侧,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758亩,基础设施完备,是读书治学、修心养性的圣地。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大城市的区位优势,立足广州、面向湾区、服务都市产业及社会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以真.实求知,以善.美修行”校训,注重职业道德养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致力打造“省内优质,国内知名”的综合性职业院校。 学校下设信息工程学院、建筑艺术传媒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智能机电学院、医药健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共理论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和1个思政课教学部,并成立了广州智能建筑产业学院、应急管理技术学院等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学校拥有一支由教授、博士等组成的“双师型”专任教学团队,以及一批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开设软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室内设计、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护理等社会紧缺及新兴专业40多个,在校生1万余人。 学校先后与南方航空集团、美的集团、京东集团、广州地铁集团、广电城市服务集团、中科雅图、棒谷科技、东莞力合双清创新基地和肇庆高新区社保局等合作共建了20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创设了新闻社、醒狮社、书法协会等45个学生社团,营造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累计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2万人,先后获得“广东省当代优秀民办高校”、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男子丙组冠军”;会计专业荣获 “2017- 2018年度广东省院校特色专业”等。 学校坚持打造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的指导下,在广东省应急产业协会、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构建应急救援体系平台、组建专家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政产学研精密结合、主动服务社会等措施,我校致力打造应急救援人才培养的“东华范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应急救援专业人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