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省招委召开2023年高考中考工作推进视频调度会
2023-06-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5月31日,省招委召开2023年高考中考工作推进视频调度会。省招委副主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沈滔主持会议。

储常连充分肯定了高考中考前期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教育考试面临的特殊形势,从重视程度再提升、关键环节再落细、手机治理再严实、指挥体系再顺畅、疫情防控再精准、宣传引导再优化、考生服务再增温等7个方面对做好高考中考组考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

储常连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思维,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工作专班,健全工作和人员保障机制,切实扛稳考试安全主体责任。要坚持问题导向,用最细的筛子把组考全流程再筛一遍,查缺补漏,优化完善。要认真落实防范手机作弊各项要求,提醒考生不能携带手机进入考点,尽快完成智能安检门配备、安装、调试和检测、演练,确保手机“带不进”“用不了”、手机信号“传不出”。要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乙类乙管”等政策措施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预案,做好工作演练。要围绕考生“急难愁盼”,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环境综治、食宿卫生检查等工作,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

沈滔传达了教育部有关会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要求各地要抓好学习贯彻,在“规范”上下功夫,不折不扣执行考务规定和工作要求;在“尽责”上下功夫,压实考务工作人员责任,防止行为失范;在“协同”上下功夫,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主动而为、通力合作;在“宗旨”上下功夫,维护好考生正常、顺利参加考试的权益。

各市招委、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考务工作人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安庆市、阜阳市、马鞍山市、六安市招委主要负责同志就本地高考、中考准备情况作了发言。

热门院校

  • 黄山健康职业学院黄山市休宁县
    学校简介  黄山健康职业学院是2020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医药卫生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坐落于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的黄山脚下的横江江畔,这里“孤鹜与晚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距离黄山市市府所在地屯溪,古徽州府府衙歙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享誉国内外的红茶之乡祁门等地,仅数十公里的路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长三角经济圈和杭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立足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助力新型社会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本着“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依托行业,面向健康事业”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笃学、仁爱、精诚”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三全育人,加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的培养,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院占地面积300余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8万平方米,二期续建22万平方米。现有专兼职教师205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比31.29%,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38.16%。设有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和中药学等六个专业。建有基础医学、护理、康复医学、中医养生保健以及中药学等校内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0万余册。同时,还建有黄山健康职业学院附属医院以及20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总投入3.8亿元,校园设施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教学楼、实训室、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学生公寓、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型运动场一应俱全。门前青山逶迤,碧水东流,空气清新宜人,自然环境十分幽雅,是广大莘莘学子读书学习的理想园地。  学院始终坚持“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正在积极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力争把学院建成办学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办学特色突出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卫生健康类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做出应尽的贡献。
  • 合肥学院合肥市巢湖市
    学校简介合肥学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1985年,学校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型高校之一。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门委员会副主席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15年10月30日,中德两国总理共同视察合肥学院,李克强总理指出:“合肥学院30年来的发展壮大是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赞合肥学院是“中德近30年合作的光辉典范”。李克强总理宣布在合肥学院建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202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合肥学院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合肥学院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学校一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1500亩,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4460人,专任教师1051人,校舍建筑面积68.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1.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9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45.51万册,电子图书156.72万册。现有11个二级学院,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7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经济工程专业相继获德国专业认证。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稳步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定位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学位教师35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458人,研究生导师231人、博士生导师6人,“双能型”教师570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合肥市拔尖人才119人。外籍教师中先后有4位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1位获安徽省政府“黄山友谊奖”,4位出席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学校荣誉教授。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人才培养模式从“八个转变”向产教深度融合发展。2016年,学校与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德国大陆集团合作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陆班”,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头版以《二次转型再出发,合肥学院探索国际双元制高等教育——培养善创新的卓越工程师》为题作专题报道。作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近五年,学生竞赛获国家级A类奖项129项,国际奖项17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1.6%。学校毕业生65%左右在安徽就业,50%左右在合肥就业,被誉为“合肥市工程师的摇篮”。学校《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评审为A等级,全省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4所高校获此等级。教育部《简报》专题推广合肥学院推进人才培养“八个转变”的做法。《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将我校经验总结为“安徽现象、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和需求。先后申报获批国内首个经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新工科专业,调整专业11个。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学院建设。加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4个高峰培育学科建设力度。现有科研平台49个,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含4个共建)。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承接了产学研合作项目629项,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达3.9057亿元。获国家授权专利867项,连续五年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发表SCI、SSCI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作为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首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学校建有“中国安徽—德国中心”和“中国合肥—韩国中心”,积极为对外交流合作和项目落户提供服务。已同德国等国及台湾地区的72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有4100余名学生赴国外友好学校学习,接收2100余名国外学生来校学习交流。202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21年,学校“双元制”高等教育已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与大众集团共建大众学院,持续打造“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合肥模式。与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从过去的单向留学发展到双向留学,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新阶段。与上海开放大学、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共建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学校在德国建有施特拉尔松德市孔子学院,德国总理默克尔亲自揭牌并为孔子学院成立三周年发来贺信。2000年以来,先后有500多个德国政府、社会团体、友好学校及企业代表团访问学校,累计承办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14届、“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8届、韩国语演讲大赛12届、“合肥学院杯”汉语演讲比赛4届。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建引领保障发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16年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十大工程”以来,体育艺术俱乐部改革在全省示范推广,顺利通过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期评估工作。2017年学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9年,先后入选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批试点建设高校、安徽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和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5年以来,学校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连续六年获评“优秀”等次。2021年11月
  • 学校简介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安徽省委宣传部,业务上接受安徽省教育厅指导,是中德两国政府在文化传媒领域合作创建的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全国“印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数字出版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及“全媒体采编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成为“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304人,专任教师239人,教授、副教授56人,博士、硕士150人,“双师型”教师89人,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才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近年来,教育教学能力稳步提升,获得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6个。学院现有8000余学生,设有机电信息系、新闻传播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6个教学机构及实验实训中心、图书信息中心2个教辅机构。学院坚持以服务宣传文化领域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需要为宗旨,紧扣专业对接产业(链)的专业建设思路,现开设有新闻出版、印刷包装、艺术设计、经济管理、影视表演、文化教育、智能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35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示范专业1个、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院级立项课程思政112门。面向新闻出版、新媒体技术、艺术设计、经济管理、印刷包装等行业和领域开设35个满足全产业链岗位(群)需求的专业,其中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包装策划与设计、印刷媒体技术等6个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版面编辑与校对、出版信息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技术4个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专业试点改革专业;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印刷媒体技术2个专业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骨干示范专业。学院建有工业设计、商业摄影、影视后期制作、财务链仿真、定格动画、跨媒体创意设计、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虚拟演播、数字音频、广告策划与制作、音视频综合等56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达3500余台(套)。学院藏有纸质图书29.02万册,电子图书291.3万册。多年来,学院秉承“厚德力行博学勤思”的校训,坚持内涵发展、特色立校、立足产业、面向市场的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通过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逐步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逐步发展为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教育培训基地。学院依托中德合作项目优势,先后选派72人次教职工赴德国和新加坡等地进行长短期“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和专业进修,同时分批次从德国相关院校和企业聘请教授、专家指导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培训师资,培养了一批能够熟练运用“双元制”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的师资队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学融合、项目递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缩短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院坚持走外向型发展之路,与新闻、传媒、设计、印刷、包装类企事业单位开展密切合作,先后与省内外20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人才培训中心和教学实训基地。通过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教师、引入企业生产实际案例等方式,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经营生产深度融合。学院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印刷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近年来,学院在各类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共获得奖项1000余个,其中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学院还多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350多名毕业生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称号,一批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能发展”的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各条战线上,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学院紧跟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坚持就业导向,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秉承“以德立人、以质强校、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弘扬“厚德力行博学勤思”的校训精神,坚持“内涵发展、特色立校、立足产业、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省内一流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 学校简介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专科层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位于六安市正阳路1号。学校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城市建设学院(下设园林技术系、建筑技术系)、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下设机电技术系、汽车技术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下设电子技术系、信息技术系)、经济管理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会计系)、人文艺术学院(下设服装设计系、艺术设计系、文秘系)、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幼儿教育与旅游管理学院和思政部、基础部、中专部八个二级学院三部;教学、行政管理制度完善。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万㎡,总建筑面积29.82万㎡。建校以来,先后投资近3.2亿元,建成占地28万余㎡园林绿化区、12万余㎡自然水景区、2.4万余㎡的校园文化广场、8000㎡南大门广场,建有197865㎡的教学行政用房、14625㎡的一体化教室、86098㎡的实训场所、9300㎡的图书馆、15000㎡的体育馆、69405㎡的学生公寓、12173㎡的学生餐厅、11643㎡的大学生活动中心、2480座的水上演艺广场、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2个(一个为塑胶)和汽车驾驶实训场、水上高尔夫训练场、龙舟训练场等等。各类教学、生活、服务、活动设施完善,呈现了现代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的大学形象,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学校现有教职工461人(其中专任教师398人),高级职称15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7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00人)、双师素质教师270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模范教师2人,市级模范教师7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坛新秀27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全日制在校生一万多人。固定资产总值3.15亿元,拥有支撑所有专业群实践教学的十三大实训中心(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机电技术实训中心、建筑技术实训中心、园林技术实训中心、工商管理实训中心、旅游管理实训中心、财务管理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服装设计实训中心、电子技术实训中心、信息技术实训中心、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和英语教学网络中心),拥有各种实习实训室176个,省级示范性实验实训中心3个,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实训中心3个,校外实训基地119个,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14.02万元。图书馆藏书53..65万册,电子图书8427GB,各种专业期刊6243种,并拥有中国知网、超星数字、万方数据等网络文献资源。学校开设专业有: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会计、连锁经营管理、互联网金融、无人机技术、移动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文秘、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通信、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产品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学前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45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学校秉承"学以致用,惟志惟勤"的校训;明确了"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为先、特色竞争、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文化立校、开放活校、改革兴校、创新强校”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把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省内一流、全国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构建了"以校园文化为底色,以’3+3’课程模块为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形成了"播撒创新精神种子、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文化浸润、人格养成、能力固本、素质铸魂"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又有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精神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建设定位是: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规划,将专业与产业对接,以机械制造类、现代服务类、电子信息类、建筑类专业群建设为重点,带动其它专业建设,凸现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逐渐凝炼形成了"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勤恳奉献,团结奋进"的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精神, "忠诚事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教风和"忠诚廉洁,志勤兼备,好学敏求,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务院扶贫办批准建立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培训基地、省高师培训中心职教分中心、省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资格单位、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六安农民学院执行院长单位、六安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使得学校集普通高等教育、高级技能培训于一体,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并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校以来,全校上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多项工作特色明显,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在全省许多部门举办的检查、评估和竞赛中获奖,多项工作处于全省同类高校领先地位。教学工作方面,全面推进"3+3"课程模块教学,大力开展学习领域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并实施了教师准入制度,建立了教师的长效培养机制,荣获"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方面,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位"、"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后勤工作方面,荣获“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全省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级节水单位”、“安徽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安徽省高校餐饮行业先进集体";学校为“民生工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六安市直双拥先进单位”、“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六安市文明单位”、“六安市第三届文明单位”和“六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传习基地”;蒲公英支教团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和安徽省“十佳社团”。2010年学校在以"优秀"成绩通过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基础上,又被评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实现了省内一流的办学目标。2014年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高水平通过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成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同年又成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立项单位。今后,学校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以法治思维治校,以志勤文化立校,以开放理念活校,以改革精神兴校,以创新特色强校,为把学校建设成“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创业型高职院校而奋斗!
  • 学校简介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宝武马钢集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前身创建于1983年的马钢职工大学,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2009年8月,马钢为有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将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安徽马钢技师学院整合,成立马钢教育培训中心,整合后的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优化了教育资源,增强了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2010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了安徽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坐落在长三角地区风景秀丽的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市。学院占地330亩,现有南、北两个主功能校区,南校区为学历教育和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区,北校区为实习实训和公司操作维护人员培训区。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育教学与生活设施。建校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针,秉承“打造金色蓝领”的价值追求,以“崇德 尚能 笃学 践行”为校训,以新生人才培养基地、岗位赋能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办学定位,为马钢及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金色蓝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学院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具备冶金、机械、自控、电器、计算机、护理、经管等相关专业100多个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认定)资质。具备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CET-4、6)、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考点资格。学院与宝武集团、马钢公司下属多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2019年4月,协助马钢公司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推荐的国家首批24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2020年8月协助公司成功申报安徽省产教融合型建设培育企业。学院目前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高级工学历教育基地、安徽省中高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国家级)、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省第十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