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2009年艺术类高招省统考发生五大变化
2008-12-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继2009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顺利结束之后,明年我省普通高招音乐、美术类专业招生工作意见随之出台。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明年我省普通高校音乐、美术类专业的招生考试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两个部分,其中专业考试包括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省统考”)和部分招生院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校考”)两种形式。考生所报考专业属于省统考涉及范围的,考生必须参加省统考。

与2008年相比,明年高招艺术类省统考发生五大变化,本报对此进行逐一解读。

变化一:不编制分省分专业计划新增三校

与今年不同,2009年新增浙江传媒学院(仅限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录音艺术等4个艺术类本科专业)、浙江理工大学(仅限艺术设计1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及内蒙古大学(仅限音乐表演、表演、音乐学等3个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可以不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与此同时,独立设置的中央戏剧学院等31所本科艺术院校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和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艺术类本科专业仍可不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非美术类本科专业也可不编制来源计划。

变化二:音乐类省统考初试所占比重加大

与今年不同,明年我省音乐类专业省统考初试所占比重将加大,即初试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20%提高到2009年的33%左右,复试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80%减少到2009年的67%左右。

明年,我省音乐类专业省统考初试、复试评分将采用综合评分制,总分为300分。其中初试的视唱和模唱占100分(带入复试计分),复试的演唱和器乐演奏占200分;虽然2008年音乐类专业省统考初试、复试评分也是采用综合评分制,但总分仅为100分。其中初试的视唱和模唱仅占20%(带入复试计分),复试的演唱和器乐演奏占80%。

变化三:其他音乐类取消空中乘务方向

明年我省普通高招艺术类省统考涉及到的专业类别包括音乐类、美术类、其他音乐类和其他美术类等。需要注意的是,明年其他音乐类专业取消了2008年设置的空中乘务方向。

据了解,明年音乐类专业省统考合格线定为60分,美术类专业省统考合格线定为180分。其他音乐类和其他美术类专业省统考合格线分别为:播音与主持艺术60分,舞蹈60分,服装与表演100分,音乐学(南音方向)60分,影视表演60分,艺术教育180分,书法120分,摄影180分。有关人士提醒,省统考合格线仅作为考生可以参加当年校考的依据,各类省统考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将由省招委会在公布各批次文考录取控制线时统一向社会公布。

变化四:专业初试和复试时间有所提前

与今年相比,明年高招艺术类专业省统考的初试和复试时间有所提前,各类省统考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音乐类:1月4日17时前报到,初试、复试从1月5日开始。需要注意的是,除钢琴外,音乐类其他乐器由考生自备;美术类:1月8日~9日每天14时前报到,1月10日初试(8时~11时考素描,11时30分~12时15分考速写,17时前在设点高校网站和省高招办网站公布参加复试考生名单),1月11日复试。需要注意的是,美术类所用绘画工具、颜料等由考生自备;其他音乐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月8日8时10分~17时报到,初试、复试从1月10日开始。舞蹈专业1月8日8时~17时报到,初试、复试从1月10日开始。服装表演专业1月13日确认,初试、复试从1月14日开始。音乐学(南音方向)和艺术教育专业1月12日报到,初试、复试定于1月13日~15日。影视表演1月13日和1月14日每天9时~11时报到,1月13日和1月14日上午初试,1月13日和1月14日13时~17时复试;其他美术类:书法专业和艺术教育专业1月12日报到,1月13日至15日初试、复试。摄影专业1月13日报到,1月14日初试、复试。

变化五:统考或校考合格方可填报相关院校

与2008年的规定略有不同,明年我省艺术类考生省统考成绩达到省定专业录取控制线或获得校考合格证(若招生学校在省级统考合格生源范围内再组织校考,则考生须在获得省级统考合格证的基础上再获得校考合格证),方可填报相关艺术院校(专业)志愿。考生省统考成绩未达到省定专业录取控制线,不得填报以省统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的艺术院校(专业)志愿。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省统考成绩未达到省定专业录取控制线或未获得校考合格证者,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本人报考类别直接填报相应的文史或理工类院校(专业)志愿。

相关链接>>>

艺术类专业招生日程安排看仔细

12月25日前,省高招办向社会公布各类省统考设点高校及报到地点,考生可向报名所在地高招办咨询,并按时前往相应考点报到。

12月29日至30日(正常上班时间),考生必须前往本人报考确认点所在县(市、区)高招办签领本人《音乐类专业准考证》或《美术类专业准考证》,并在专业准考证正面签名栏签上自己的姓名。

2009年1月31日前,省统考设点高校在学校网站上公布考生省统考成绩及成绩分布情况,并发放省统考合格证书。

2009年1月31日至3月底,省统考未涉及到的专业院校自行组织校考。

2009年4月15日,校考院校网上公布考生校考成绩及成绩分布情况,并发放校考合格证书。

2009年6月7日至8日,考生参加文化统一考试。

2009年6月30日前,音乐、美术类考生填报艺术类院校(专业)升学志愿。

2009年7月上旬,音乐、美术类专业录取。(记者:许含宇)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11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一所全日制非营利性职业院校。学校由南安市属国有企业泉州市南翼置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南安市宏翔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举办。南翼集团作为南安市属国有企业,始终坚持城乡建设与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的定位,下辖有南安城建集团等16家子公司,总资产约220亿元,目前已形成以房地产开发、教育产业投资经营、港务码头建设经营、文旅项目开发经营、供应链金融、医疗康养产业投资运营、物业管理、城市综合开发等八大主要业务板块,可为学生提供广阔实习、实训平台及就业渠道。学校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著名侨乡南安市,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校区现有占地面积350多亩,已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实训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食堂、运动场等,教学设施设备完善,较好地满足师生教学生活需要。南翼集团将继续加大投入,按照一流校园标准和5000人在校生规模进行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条件,形成功能突出、实践研发基地定位明确的校园功能布局。学校紧密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设有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航空旅游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开设有空中乘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市政工程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等14个专科专业。办学以来,学校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润校”的办学思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四维一体的育人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展现出文明礼貌、勤奋好学、健康向上的学风校风。学校围绕国家经济转型、企业产业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不断夯实办学基础,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塑造专业品牌,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战略,致力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每个专业配备两名副高职称以上和企业技术骨干的专业带头人,以及多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学生不仅获得坚实的理论知识,还可得到丰富的实践训练。
  • 学校简介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7月,由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福州大学为主体举办,并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学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明德博学,臻于至善”的院训精神,围绕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提高服务区域、行业需求能力为引领,学院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三方面着力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大学建设基础,努力建设以工为主、有特色、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打造福建省工科人才培养的摇篮。学院现有16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在校生规模超过13000名。学院共享福州大学优质教师资源,构筑了“福大教师和自有教师为主力军,双师双能型教师为生力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学院倡导教师开展应用型科研,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师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近五年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1项。近五年,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余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百余项。目前,学院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群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重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省级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省级一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4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学院不断强化与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升合作办学层次。实行与美、德、加、英、日、澳等地13所高校学分互认、课程互认,共同实施“2+2”、“1+3”、“3+1+1”联合培养模式。闽台合作方面,与台湾4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深入开展教师访学、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同时,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平台,搭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邀请工程师和企业高管带项目进校授课实训;开展校军合作,与驻闽陆、海、空部队共建,进一步完善军训、军事理论、国防教育教学;推动校政、校地合作,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学院经常性邀请名师名家做客“至诚论坛”,推行“院长进至诚课堂”教学活动,力邀福州大学相关学院院长为至诚学生授课;注重各类学生社团培育,拥有学术理论、科学技术、文化体育、文学艺术等各类学生社团,以及计算机创新团队、机器人创新团队、电子设计团队等学科团队,推进校园高雅文化和校园自有文化品牌建设,造就文艺新星和多才学子。学院坚持为福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培养毕业生三万多名。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逐年稳步提升;越来越多毕业生不断探索自主创业之路,并取得良好的业绩。学院获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是福建省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学院杰出校友不断涌现,有校友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有校友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还有多名校友成功考取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生并顺利毕业等。学生在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内外机器人大赛、“蓝桥杯”、化工设计大赛、金相技能大赛等,连续多年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创新研发能力强,获国家专利(著作权)超30项。近年来,学院每年有100多名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著名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位居福建省独立学院及民办院校前茅。秉承福州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学院扎实推动内涵式发展,各项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称号。
  • 学校简介厦门理工学院位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学校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先后获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面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院、部。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会计、体育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6%,拥有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学校确立了“优势的工科、特色的文科、扎实的理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城乡建设与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8个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省级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21年3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校作为2021年度新增7所、中国内地333所高校之一,工程科学(Engineering)首次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的新突破。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中外合作、闽台合作等多种培养方式。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学校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自2017年以来,已获各类学生竞赛奖项近3000项,国家级奖项超过1000项,学生获奖人次达10000人次,连续三年全省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2021年分别发布的2015-2019年、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我校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200余项。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其中国家级6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71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3个,省级5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5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5项;国家级教材4部,省级教材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63项,省级713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09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特等奖培育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9项。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住建部专业评估,6个专业通过台湾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通过认证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心实施“阳光雨露计划”,开展“温情三部曲”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了以“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和“周末文化集市”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贯彻“守望相助”工作理念,搭建学生安全信息网络;深度开展“亲情教育”,积极引导“亲情体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科研平台建设扎实。现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风灾害与风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文创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35个,厦门市科研平台22个。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1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近2700余项,横向项目20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4个亿。“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127项,省市级重大项目19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项;新增省部级以上奖励4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及以上奖项9项;授权发明专利459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310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大学科技园,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了一批优质上市企业入园,园区产值超过2个亿。与翔业集团、盈趣科技、冠捷科技、宸鸿科技、玉晶光电、联芯电子、开发晶照明、麦克奥迪集团、ABB公司、好慷在家等在内的3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参与组建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并出任首任轮值主席院校。积极参与“山海协作”,与龙岩市、连城县相关单位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设立了“厦理工龙岩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驻地服务机构,为闽西南地区的科技企业、产业管理部门和工业园区提供科技服务;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与漳州诏安县建立校地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成立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触控产品检测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福建省时尚设计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积极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与中国航天集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冠捷显示器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多项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共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日本琉球大学、韩国全北大学等60多所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共建高端轴承研究中心、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实施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等。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综合改革、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根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显示,我校在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中进步明显,我校发展潜力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第6名。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排行结果,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1位,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年版)排行榜中位列第17位。根据上海软科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我校综合排名居于全国第256位,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排名第119位,在省内上榜院校中排名第7位。
  • 学校简介闽南理工学院创办于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1月,我校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省泉州市,坐落在台湾海峡西岸、滨海城市石狮宝盖山风景区,校园占地面积1100余亩,总建筑面积60万余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学校以“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为办学定位和“融入泉州、立足闽南、面向福建、辐射全国”为办学面向,学科专业定位为:以工为主,以理为基,经管文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现有光电与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经济学、商务英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资产评估、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阿拉伯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艺术教育等46个专业,形成理工、经管、服装艺术三大学科群和专业群。学校秉持创办人许景期董事长提出的“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保障并创造价值”的办学理念,培养面向基层的“能说、会做、好就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服务型人才。目前,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6个,省级应用型学科立项建设项目3个、培育项目1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学徒制项目1个,省级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等。学生踊跃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近三年来获得国家、省级各类奖项1500多项。学校长期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东北大学流程工业自动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柴天佑院士工作站”,与厦门大学签订《教育教学资源合作协议书》,与福州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学校自1998年办学以来,长期得到长春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惠州学院、闽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大力支持。同时,学校与国内260多家大、中型企业、单位签定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方针,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近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多次在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获“优秀”成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承办了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第九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绿色生态合作研讨会、福建省第二十次鼓岭科学会议、首届海丝建筑文化高端论坛等重要活动。已连续五年承办全国高校毕业生服装设计大赛总决赛。学校曾获省级文明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委,泉州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阳江畔,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的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凝炼了“精诚惠世”的校训精神,确立了“志诚业精、尚德崇医、技以载道、济世惠民”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多名大、中专实用型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才。学校创建于1934年,初名惠世高级护校。几经更名于1986年改为泉州卫生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验收,成为全国第三所、福建省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2015年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成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获批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A类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有洛江、惠安、北门街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138亩,建筑面积243355.44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82903.68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162.25万元,馆藏图书总量57.63万册。拥有7所附属医院(含直属1家)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教学实习医院、实习药企共279家。现有教职员工743人,专任教师521人,副高以上职称18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名,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4.04%。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公共部、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健康学院、口腔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等12个教学教辅院部、中心、馆。专业设置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等20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目前有全日制大专在校生9485人。成人教育设置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医药营销、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等10个专业,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9个专升本专业,在学函授学生1587人。学校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目前拥有1个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4个福建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二元制办学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3个国家骨干专业(群),9个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个省级产业融合示范专业点A类培育项目 ,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6个省级高职精品专业,9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3门省级高职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个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认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3个省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A类培育项目。1个国家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1个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建设项目,1个福建省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1个泉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学校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医学院校,为实现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目标而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