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今年高招计划录取率74% 专家:录取时会增加计划
2013-06-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日,《湖北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正式公布。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全国高校在我省共计划招收324618人,比去年减少5137人。这是2008年以来全国高校在鄂招生计划首次减少。

  今年各批次具体招生计划为:艺术、军事、师范类等提前批院校招收34740人;第一批本科院校招收31626人;第二批本科院校招收50234人;第三批本科院校招收46575人;第四批高职高专(一)招收37564人;第四批高职高专(二)招收105347人;招收中职毕业生的院校招收18532人。另外,我省今年针对28个贫困地区的学生实行定向招生,本科计划为427个,实行单设批次、单独划线。

  今年除“一本”批次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1971个、招收中职毕业生的院校招生计划有所增加外,其他各批次招生计划都有不同程度减少。据统计,我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438123人,比去年减少约1.9万人。这也是我省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五年下降。按此推算,我省今年计划录取率约74%。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今年全国高校在鄂招生计划有所减少,但这是在连续多年生源减少、计划持续增加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往年录取期间,不少高校都增加了在湖北的计划投放,实际录取率高于计划录取率。2012年,我省高招计划录取率约72%,而实际录取率约78%。因此,考生不用太担心。(记者 魏娜 通讯员沈考)

热门院校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市东西湖区
    学校简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历史底蕴深厚,发展稳中求快。学校的前身中原大学诞生于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是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一所“抗大式”的革命大学。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期间,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先后整合中南六省河南大学、中华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优质的财经、政法教育资源,荟萃大量学术造诣深厚、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于1953年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由司法部领导。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9月,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师中教授300余人、副教授560余人、博士生导师190余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名师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3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6人。近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稳定在全国高校前列、财经政法类高校第一的位次。近10年,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共计1300余项,产出科研成果14000余项。培养体系完备,教学质量优异。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来华留学生500余人次,继续教育学历学生650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5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个,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成立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牵头发起中国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并当选理事长单位。学校突出“融通性、创新型和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全国高校首设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通论3门必修课程,开设了商贸英语、法律英语、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课程,同时开设法学-经济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有力推动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人才培养特区文澜学院,在多个学院开设经济学、法学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建设成效明显。着力打造学术科研、创新创业、人文艺术、公益志愿等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历届毕业生均能实现充分就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责任意识强烈,社会服务深广。学校坚持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确立了“服务重大战略,聚焦优势领域,坚持开放协同,产出一流成果”的发展战略,在与财政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良性互动中,产出了一批财政改革、法治建设、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一流决策咨询成果,打造了一批高质量智库。现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委智库3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以及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联合组建的行业研究基地等20多个高水平学术平台。2016年,学校在中国智库索引发布的“211”高校智库MRPA测评综合分排序中以100分荣获第1名;2018年,学校5家智库入选“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入选数量和质量居全国高校第2名;目前,学校6家智库入选CTTI来源智库。积极开展社会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行学院,实现银校强强联手,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关系。承担全国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阅卷工作、全国司法考试阅卷工作、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相关工作。对外交流活跃,国际化水平高。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共建中意法学研究中心、中意学院,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上奥地利应用科技大学设立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研究院塞尔维亚分中心、奥地利分中心,与雷恩商学院共建中法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研究中心,与诺丁汉大学共建田野实验调查研究中心。积极支持教师深度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参与欧盟科研委“罗马法学家”(Scriptores iuris Romani)国际研究项目,多名教授担任财政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咨询专家。发起或加入多个区域大学联盟,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韩国东西大学分别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学位项目和本科教育项目。与格拉斯哥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合作开设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签署交换生协议,每年出国(境)学习学生人数近1200人次。获得国家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与美国石溪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来华博士留学生学术论坛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品牌活动。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学校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拥有图文藏书993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文献资源数据库81个、子库416个。会堂可与专业剧场媲美,运动场曾作为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和主赛场、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场。校园内绿树掩映、湖光潋滟,景色优美。  70多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累计40余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党政界、学术界和商界的中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 学校简介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地处“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武汉市,毗邻武汉·中国光谷,是华中地区的唯一一所生态类高校,培养美丽事业建设者的摇篮;是世界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单位、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也是湖北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湖北省优质高职院校、湖北省技能型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十大职业教育品牌、省级文明单位(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湖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占地面积729亩,校外实习基地1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4.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02亿元,图书馆藏书70万册。学校建有林业3S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处理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花艺设计、古建筑设计与施工、室内设计、木材工艺、家具制作、数媒设计、智慧旅游、财务云共享、京东电商生产性实训、信息安全、云计算、大数据、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等100多个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室和基地。学校建有智慧林业产业学院、湖北园林产教联合体、湖北殷祖园林古建产业学院、家居产业学院、新华三数字工匠示范学院等10余个“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院所,以及林业调查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创美装饰设计、非遗传承、生态旅游、佳影传媒等10余个工作室,并建有12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工654人,其中专任教师507人,有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人员178人,楚天技能名师16人,“双师”素质教师401人。教师中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有29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6人,享受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项津贴教师3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湖北省技术能手3人,湖北省技能大师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教学名师2人,荆楚好老师1人。近几年,学校教科研成果丰硕,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0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9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出版学术专著和国家规划教材500余部,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000余篇。学校现有生态环境学院、园林建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机电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中职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8院1部,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学校围绕生态文明,打造了“五美”专业群,即:“山水风光美”的林业技术专业群,“城乡环境美”的园林技术专业群,“居室艺术美”的室内设计专业群,“科技现代美”的林业智造专业群,“休闲生活美”的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群。开设了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土木建筑、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等11个大类共30余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全国职业院校林草类重点专业1个,湖北省林业职业教育品牌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楚天技能名师”设岗专业16个,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所(校)合作共建专业及实训室,与武汉林业集团、中铁五院、湖北殷祖古建、普邦园林、京东集团、远洲集团、新华三集团、芯慧联、木德木作家居、武汉一家一欧标等100多家大型企业深度合作,现共建有30个现代学徒制的订单班,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积极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依托校内“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省级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目前先后有70余家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创业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就业率达95%以上,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和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学校坚持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同时与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非全日制专升本学历培养,学生可同时获取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并授予学士学位。近几年,学校每年还有大批优秀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武汉纺织大学、江汉大学、武汉轻工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本科院校继续进行全日制学习深造。党的十九大提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坚持党建引领、思政铸魂,紧紧围绕“举生态旗、走绿色路、打林业牌、创特色校”的办学思路,践行“心修自然,强技养德”的校训,全面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深度融入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把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谱写新时代学校工作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3月)
  • 学校简介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技能人才教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职工教育优秀示范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于1955年,是教育部批准、交通部审核的公办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招商局集团举办的唯一一所高职类院校。学校入选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技能人才教育突出贡献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学校坐落在九省通衢、美丽的江城武汉,北临徐东商圈和长江二桥,南靠漫时区商圈和武昌区人民政府,西面武昌长江绿地商圈,是武汉一环核心中的核心。学校牢牢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规划,顺应航海、船舶制造、物流、高端旅游等行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国家招商局集团的战略布局和产业设置调整设置专业。目前开设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设计与制造、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新媒体技术等17个专科专业,建有GPS实验室、航运物流实验室、雷达模拟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及测量实验室、汽车工程、信息工程等43个校内专业实验室,157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轮机工程技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船舶工程技术等三个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是省级重点专业,《航海学》、《海上酒店基础》和《导游业务》等多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航海技术实验室、物流实验室、信息工程实验室、旅游实验室是高职高专重点建设实验室。学校充分依托“央企背景”的优势,大部分毕业生推荐至国家招商局集团内部就业。学校积极支持国家海军建设,依靠自身的专业优势,持续为海军输送优秀的士官生兵源。航海类毕业生遍及东海舰队、北海舰队。学校贯彻“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根据行业、企业实际需要调整教学计划,目前在电子商务、新媒体技术、物流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等专业,初步实现“入校即就业”、“半工半读”,初步达到学生教学、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的目标。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深造,与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署有自学考试衔接班办学协议。新生进校时就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关专业就读,利用周末时间开设相应的本科课程,并根据学生选择的本科专业开展对应的实习实践,对有需要的学生可加设学位英语及计算机课程,力争学生毕业时能够取得相关本科毕业证书。60年的风雨,60年的磨砺,60年的薪火相传,航院人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央企背景、立足湖北、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力争建设为人民和社会满意的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 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 全国最具实力民办高校◆ 品牌实力民办高校◆ 实力标杆民办高校◆ 国际化办学典范高校◆ 国际化特色典范高校◆ 湖北省首批应用型试点高校◆ 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湖北省科技厅“大学生校园科技孵化器”◆ 湖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单位◆ 湖北省“平安校园”◆ 湖北省“普通专升本”举办高校◆ 湖北省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湖北省征兵工作突出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创办于2004年2月,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转制并更名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14年9月,学校成为湖北省首批应用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武汉市江夏区风景怡人的青龙山麓,毗邻中国光谷,占地面积逾千亩,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求学深造理想之地。学校按照服务地方经济和市场需求的思路进行学科专业布局,设有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开设有48个本科专业和12个专科专业,涵盖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信息与工程类、经济与管理类、艺术与传媒类为主体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现有17000余名学生,拥有一支业务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聘请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以建设国内知名、湖北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多学科大学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坚持走“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四育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和“导师制”全员育人模式,通过本硕直通培养计划、海外课堂、联合国人口基金“一带一路”青年领导力项目、跨国公司实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培育国际化办学特色,打造“四化”志愿服务体系和“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工作,持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获多项教育部、湖北省教学平台、一流专业建设立项,教科研成果丰硕,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学校坚持“一训四风”建设,秉承“立德 博学 笃行 创新”的校训精神,积极培育“团结、勤奋、求实、卓越”的优良校风;积极倡导“爱生、乐教、严谨、求真”的高尚教风;积极创建“尊师、勤学、立志、有为”的良好学风;积极营造“诚信、守纪、实干、奉献”的务实作风,为学校立心,为师生铸魂,共同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学校致力于融入行业、融入社会、融入国际,支持更多学生成人成才、牵手世界名校,努力将学校建设成绿色校园、宜居校园、智慧校园、创业乐园,让学生认可,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
  • 学校简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教育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为支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湖北省首批“优师计划”主培学校和“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学校前身是1931年创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湖北省工业学校、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先后于2003年和2009年整体并入。2007年,在湖北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开创了省级教育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先例。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业务指导机构——湖北省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设在学校,在服务、引领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响应“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获批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湖北分中心。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创建“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与省体育局深度战略合作,打造体教融合“样板工程”。建校90年来,学校培养培训了3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起,学校先后与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校地处中国光谷核心区,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723亩,建筑面积49.02万平方米。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普通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万多人。现有教职工1246人,专任教师82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99人,99位教师受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以及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42人次。累计外聘高层次人才80人次。学校1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物理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专业均获有条件通过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现有24个以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基层教学组织、名师工作室,5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5个省级试点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59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名师课堂。获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举办行知实验班、复合型人才实验班、创新人才实验班等教学改革实验班,共建华为云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和先进储能材料科学与技术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为龙头,结合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生物工程、新材料工程、文化创意六大学科专业集群。现有教育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省级重点学科,湖北省太赫兹与光电子学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植物抗癌活性物质提纯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52项,获教育部、科技部、文旅部和国家民委及省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住建厅等省厅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版权等200余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19项。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每年选派大学生赴国外参加游学、交换生、社会实践项目或长、短期实习。学校是省教育厅指定的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派出高校,是国家汉办的优质生源学校,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到海外开展国际中文教育。近年来,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和“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学校将秉承“学高、身正、诚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正己达人、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二师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锚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致力于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国家需要、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