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12月6日河南各地2011年高考报名工作将陆续启动
2010-12-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河南日报报道: 从12月6日开始,我省各地2011年高考报名工作陆续启动。其中,普通高考信息采集时间为2010年12月6日至2011年1月10日,体育、艺术类报名时间全省统一定为2010年12月6日至14日。

  据悉,2011年普通高招仍实行网上报名。考生需按规定的时间带户口簿、二代正式身份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或学籍学历证明)等证件到户口所在县(市)招办确定的报名点报名。由于身份证采集使用二代正式身份证并读取芯片中的有关信息,未办理二代正式身份证的考生应提前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

  另外,非当地户口的考生,各县(市)招办、各高中学校不得接受其报名。对在本省内异地就读、确需在就读地报考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经就读地的县(市、区)招办核准其学籍,由负责学籍管理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具中学学籍证明,凭身份证、户口簿、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可在就读地报名。往届生一律回户口所在地报考。(记者 冯芸)

热门院校

  •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洛龙区
    学校简介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1952年创建于北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1958年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工、洛医、洛农合并组建河科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亲自为学校颁授校牌,并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和“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河科大精神,突出内涵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建设成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农、医、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名列第95位。学校目前拥有开元、西苑、景华、周山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 170万平方米。涵盖11 大学科门类,设有100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研究生授权类别。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2万余人、继续教育学生2.4万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50多人,其中双聘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中原学者、中原名师、省特聘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0多人。有11所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国家“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学校现有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成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28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39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1个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学校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连续获得全国高校第17位、27位等好成绩;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全国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保持在60-80位。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33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被全国轴承行业确定为人才培养和技术依托的仅有高校,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学校拥有7个国家级平台、83个省部级平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实现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零的突破;主持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在“柳叶刀”、《Nature》子刊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多篇;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70多项,主持获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400多项。学校依托重型装备、农业机械、轴承、齿轮、金属材料、汽车与新能源、农业、医疗等方面形成的学科、科技、人才优势,助力“高铁轴承”“国家重大工程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大国重器”的研发,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与俄、美、英、法、澳等国家200余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招收来自20个国家的学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科技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李克强总理对学校发展的殷切嘱托,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团结协作、共谋发展、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办好“四学之大学”(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崇尚学术的大学和具有一流学风的大学),全面加强 “双一流”建设,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光荣使命,为服务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郑州科技学院创建于1988年,2001年实施专科学历教育,200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接受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校三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5万余名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原则,构建了“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综合素质证”三证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学校有机械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土木建筑工程、车辆与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财经、外国语、艺术、音乐舞蹈、体育、马克思主义、基础部等17个二级学院(部)。学校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思考,按照“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合理布局专业结构,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经济、管理、艺术、文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学校在校生3.5万余人,总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纸质图书近300万册,电子图书82万多种。学校科研成果丰硕,科技创新卓有成效,围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实际,不断加大实践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搭建了由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科教中心、众创中心组成的四大实践平台。目前,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170余个,实训车间12个。学校与郑州航空港区、郑州经开区等地方政府及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在人才培训、科研服务等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在宇通客车、三全食品、中联重科等16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开办了“中联重科班”“赛腾工程师班”“JAVA/PHP工程师”等70个订单培养班,构建了“企业课程进校园”“企业讲师进课堂”的协同育人模式。学校被评为“郑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示范单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中国网等网站及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报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校”“中国就业质量十强民办大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毕业生就业评估优秀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美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17-2021连续五年在高校智库发布的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位。
  • 学校简介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前身为1984年5月建立的河南省劳改劳教工作干部学校,后相继更名为河南省劳改警察学校、河南省司法警官学校,2001年4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中心校区在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金水东路166号),是以高等司法警官职业教育为主,多种专业教育并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隶属于河南省司法厅,业务受省教育厅指导。学院设置监所管理系、法律系、信息技术系、警察学系、司法行政管理系、基础部、警体部、警察技术实验中心等教学机构,开设有社区矫正、信息安全与管理、司法警务、行政执行、司法信息技术、刑事侦查技术、刑事执行、警察管理、司法鉴定技术、法律文秘、法律事务、社会工作、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7个专业。其中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行政执行等3个专业为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建校以来,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河南司法行政系统培养输送数万名专业人才。校园占地580亩,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历史沿革1984年5月,成立河南省劳改劳教工作干部学校。1986年12月,更名为河南省劳改警察学校。1992年10月,更名为河南省司法警官学校。1997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998年5月,被司法部确认为司法部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5月,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0年6月,司法部将学院纳入全国司法警官学院重点建设规划。2001年4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06年11月,通过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良好等级。2010年8月,被司法部确认为首批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实验院校。2013年11月,通过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3月,被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司法厅授予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6年1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司法厅批准为“依法治校示范校”。2017年4月,荣获“河南综合实力20强领军高校”。2017年,被河南省总工会评为第十六届“河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18年3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学校。2018年4月,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2019年4月,被河南省公安厅评为“2018年全省高校维稳安保工作先进单位”。在2019年度黄河教育奖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的高校”。办学条件系部设置截至2018年,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下设8个教学系(部),18个招生专业。序号系部专业名称修业年限(年)性质1监所管理系刑事执行3专科2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3专科3会计3专科4心理咨询3专科5法律系法律事务3专科6信息技术系信息安全与管理3专科7司法信息安全3专科8司法信息技术3专科9计算机应用技术3专科10警察学系国内安全保卫3专科11司法警务3专科12刑事侦查技术3专科13警察管理3专科14司法鉴定技术3专科15司法行政管理系社区矫正3专科16行政执行3专科17法律文秘3专科18社会工作3专科19基础部20警体部21警察技术实验中心师资力量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229人,教授14人,副教授5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95人,具有高级职称和硕博学位的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0%、43.7%,实验实训指导教师45人,“双师型”教师57人,有12位教师被省教育厅授予学术技术带头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和河南省优秀教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学院还聘有46名校外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兼任学院教学工作。教学设施主要教学设施有教学楼、培训楼、图书馆、实验实训楼、综合运动场、射击馆、警体馆、游泳馆、餐厅、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师生生活服务中心等。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车辆驾驶训练场;有汽车、枪械、散打练功等完善、配套的警用训练器材;有计算机、语音、刑事照相、痕迹检验、心理咨询与测试、财会、模拟法庭、虚拟仿真训练等实验、实训场所。为培养预备警官健全的体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开设枪械、散打、格斗等课程,配备完整的警用训练器材。教学建设截至2018年,学院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2个。刑事执行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刑事执行、法律事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评审,被确定为省级骨干专业立项建设。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警察管理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8个。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门,河南省精品开放课程1门,司法部部级精品课程1门,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优秀课程1门,参与建设国家资源共享课程1门。法律事务专业实训基地为河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司法鉴定技术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省级骨干实训基地。学术研究科研成果截至2018年,学院教师共主编、参编教材248部,其中司法部试点改革教材2部,全国司法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省重点教材8部。出版专著28部,发表各种学术论文近800篇,其中获奖论文160篇,承担完成各类科研课题24项,获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140项,省部级以上98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公开出版发行的《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在河南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中,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特色期刊,在全国高职高专“三优”评比中,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为我院和其他院校师生、司法行政干警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提供了重要阵地。2016年、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类一级期刊。学术资源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64万册,电子阅览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校园网覆盖学校各部门,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满足各类信息化教育教学需要。学院不断改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学院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化管理和能力,打造智慧化校园。学院领导2019年9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领导如下表:党委书记黄富献党委副书记、院长袁理政党委副书记文松山、李杉、李春青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峰、李玉成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贾江文化传统校训:笃学、致用、忠诚、重法校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教风:崇教、勤学、自强、创新学风:尊师、勤学、自强、创新校园环境学院坐落于学术气氛浓厚、自然风光旖旎的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占地面积580亩,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主要设施有教学楼、培训楼、图书馆、实验实训楼、司法鉴定中心、射击馆、警体馆、游泳馆、餐厅、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等。配套齐全的设施,可同时满足近万名学生的学习、实验实训及工作生活需要。学院荣誉学院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市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人事厅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培训考核点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校园网建设示范单位,并荣立司法部集体一等功。2015年3月,被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司法厅授予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6年1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司法厅批准为“依法治校示范校”。2017年4月,荣获“河南综合实力20强领军高校”。2017年,被河南省总工会评为第十六届“河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18年3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学校。2018年4月,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2019年4月,被河南省公安厅评为“2018年全省高校维稳安保工作先进单位”。在2019年度黄河教育奖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的高校”。建校35年来,我院共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31000余人,为司法行政系统培训干警38000人次。毕业生中有1人被追认为烈士并被追记个人一等功,3人被河南省政法委、郑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4人荣立二等功,224人荣立三等功,2800人次受到各种嘉奖和表扬。历届毕业生中,已有40%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为所在单位骨干。
  •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市平顶山市新城区
    学校简介河南省平顶山市别名“鹰城”,建市于西周应国遗址之上,究其起源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豫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坐落在古应国遗址(滍阳)西面,位于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长安大道西段,在几千年璀璨文化的熏陶中,传承着中国传统经典的艺术文化;在几十年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中,延续着平顶山新生蓬勃的建设力量。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的平顶山市师范学校。1978年,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平顶山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1980年12月改为平顶山市教师进修学院,1986年3月更名为平顶山教育学院,至此,学校整体架构初现规模。2003年9月至2009年12月,平顶山教育学院先后整合平顶山市师范学校和平顶山市文化艺术学校,在办学标准、管理服务、教科研工作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18年3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命名为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目前,学校共有两个校区(新校区和园丁校区),总占地面积5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学校学科齐全,设有中文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计算机系、教育系等16个教学系(部),61个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3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9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0余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市级拔尖人才9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省教育厅批准命名的河南省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立项建设单位1个。教师团队科研成果丰硕,学术能力不断增强,近五年来,共出版专著83部,发表论文649篇,其中核心期刊133篇。有省级科研课题42项、省级科研成果34项,市级科研课题265项、市级科研成果151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所获荣誉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2157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000余人)。近年来,在全校师生的不断努力下,在校学生共获得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一等奖295个、二等奖266个、三等奖197个,其中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13个。教师获得各级教学技能大赛奖励150人次,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677个。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百佳艺术类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河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高校安全维稳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教学改革学校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书证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制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2020年,学校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并获得了考核站点资格。其中,计算机系、美术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和财经系等11个专业被列为试点专业。2020年,学生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高达84%。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初现成效。学校与河南新文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产教融合科技有限公司(云时代)、上海琴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友坚力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君勋如舞国际贸易公司、宁波鲜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涵盖计算机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机电工程系、教育系、财经系和中文系等教学系部的24个专业,在校生达2796人。2021年1月,计算机系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师生提供培训及华为终端服务门店岗位学习、实践机会,全面培养华为全场景智能终端服务人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岗位能力,达到学生就业率90%以上的高标准,成为学校特色办学成果之一。社会贡献在60余载的办学岁月中,学校承载历史使命,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先后培养中小学幼儿园师资3.1万余人、大专毕业生3.5万余人、中师中专毕业生1.2万余名,被称为鹰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阵地”,中小学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被认定为平顶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平顶山市初中校长培训基undefined地、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为了促进平顶山市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学校领衔成立平顶山市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加大与幼儿教学、研究机构的联系。借助学校专业的优势,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促进和繁荣地方文艺事业的重大使命,连续十余年参与市春节联欢晚会,积极响应全市大型文艺活动。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地方文化的建设,领衔成立“平顶山大香山文化研究会”“平顶山市尧文化与尧山旅游研究中心”,凝心聚智,为平顶山市旅游事业发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撑,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也因自身的广泛影响而获得“影响鹰城市民生活100品牌”的荣誉称号。发展目标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的办学发展之路,围绕地方产业着力打造契合需要的特色专业群,突出办学的“服务性”。按照“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思路,不断丰富专业建设内涵,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打造一流学科专业;按照“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技能突出、专兼结合”的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一流师资队伍;按照“以人为本、生态绿色、开放智慧共享”的校园建设思路,建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安全舒适、具有特色”的省内一流现代化校园。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上,学校将以提质培优项目建设为突破,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增强内涵建设,紧抓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教改革,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双高”标准建设为抓手,继续推进优化1+X证书制度,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示范性企业实践流动站,推动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全面推动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和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能力比赛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公开制度。学校将以人才兴校和围绕洛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为契机,谋划职教本科专业,深入推进校园建设和专业建设,全力打造适应平顶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有现代办学理念、基础扎实的职业教育新高地,为我市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奋力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建设新胜利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厚植4000年古应国文化传统,秉持60年学校发展核心理念,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指导,以“十四五”规划蓝图为方向,以建设“特色鲜明、业内认可、省内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为发展愿景,紧跟国家职教政策要求,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乘风破浪,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 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市
    学校简介平顶山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城区白龟湖畔、国鼎山上,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平顶山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10月的平顶山师范学校。1977年8月经批准在平顶山市师范学校附设大专班,于1984年改为平顶山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河南省关于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部署要求,坚定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是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平顶山学院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在一代代学院人的不懈努力中,逐渐形成了“严谨求实,和谐自强”的优良校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奉献”的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目前学校正在加快推进省示范校二期(2021-2025年)建设。学校现有湖滨和崇文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4.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5亿元,馆藏图书296.8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1000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3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学位)教师11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16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1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4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聘请包括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领军人才在内的一批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学校建有体育训练馆、音乐厅、演播厅等,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等应用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有5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文、医、教、经、法、艺等九个学科门类。重点建设电气信息类、化工环境类、经济管理类、文化创意类、教师教育类、医疗卫生类六大学科专业群。获批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1门省级一流课程等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0余个。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化学工程、生态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态经济型木本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科技型创新团队;学校是中国北方陶瓷产品设计师培训基地、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全媒体科普传播中心创作基地。学校围绕行业、企业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与平高集团等联合开展高压智能电器研发,涌现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中石油陕西长庆油田、平高集团、美国伊顿电气、皖电东送等国内外企业及重大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研发的IST-701无线放电定位系统,功能替代了进口产品。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开发的变电站接地网多通道检测系统,使变电站接地网腐蚀检测的效率提升10倍以上,实现了非开挖而进行接地网腐蚀支路的精准定位,使变电站接地网腐蚀检测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中国林科院、河南省林业厅三方共建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建有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公益性项目试验基地,加入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资助的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省、市级重大项目,为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出版系列著作,拍摄高水平影视作品,与地方主流媒体合作开办电视栏目等,对区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陶瓷研究所承担的唐代花釉瓷复仿制作技术项目,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唐代花釉瓷制作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此基础上,鲁山县建立了鲁山花瓷产业园。出版“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20世纪中国陶瓷雕塑大全》,全集共12卷,收录了20世纪大陆及台湾地区各瓷区代表性窑口的4000余件作品,对20世纪中国陶瓷雕塑的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填补了中国陶瓷雕塑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学校舞龙舞狮和柔力球两个特色项目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荣获金奖,龙狮队先后受邀赴韩国、意大利进行文化交流,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关注和报道。学校雅乐团在第五届北京传统音乐节上再现了古应国宫廷礼乐文化,受到海内外同行瞩目。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英国、美国、西班牙等30余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西班牙马拉加大学合作举办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与韩国庆云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获批河南省第一家以西班牙语为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平顶山学院西班牙语中心”。与平顶山市政府、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大河网、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等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了8个产业学院,建成了全国首家鲲鹏产业学院,尼龙新材料学院获批河南省首批省级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与河南省信访局、平顶山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合作共建了河南人民信访与社会问题研究院、平顶山市文化产业研究院等新型智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等各类大学生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0多项。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应用技术类型十佳示范高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努力践行“崇德尚能、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