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2013年普通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院校名单
2013-03-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高校申请,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同意以下高校2013年开展普通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温州医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温州大学

  湖州师范学院

  宁波大红鹰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素有“浙江交通人才摇篮”美誉,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浙江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是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骨干建设优秀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试点院校。学校位于杭州市,集“西湖”“西溪”自然之灵秀,合现代化、职业化人文之特色,享有全国高职“魅力校园”、浙江省高校“美丽校园”称号。校园占地面积40.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79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1.6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7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82.8万册、电子图书2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9个。有教职员工650人,其中高级职称178人,在校学生10800余人。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名以及省部级以上人才60余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校设有路桥、汽车、海运、航空、轨道交通、智慧交通、运输管理、人文、士官、继续教育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航海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等30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开办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与宁波工程学院联合开办汽车服务工程、网络工程专升本专业。学校精准对接交通行业人才需求,集聚交通优质资源,实施“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牵头组建了浙江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创建了浙江省唯一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联手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浙江山太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物流管理、传感器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入选第一、第二批的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近年来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省部级以上获奖600余项,国家级竞赛获奖200余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学校聚焦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打造品牌专业。学校紧紧围绕服务教育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锚定全国首个“现代交通示范区”建设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构建了7个优势特色专业群,打造具有交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集群,形成了海、陆、空、轨道各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学校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点4个、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9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1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4个。学校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全国汽车服务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是全国路桥职业教育集团和航海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也是“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学校建有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授牌的古桥研究中心。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重视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学校拥有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部级行业研发中心1个、中小企业产品研发中心3个。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是省内唯一专门从事交通科学研究、交通科技开发、交通工程质量试验检测、工程技术咨询和交通新材料研发等服务的科研机构,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智慧公路工程研发中心,拥有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综合检测甲级等资质13项,是全省交通系统唯一进入浙江省高院公路工程检测鉴定对外委托机构名录的机构。近五年学校承接桥梁检测、通航评估、政策决策咨询等研究和技术服务项目770余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立项155项,制定行业标准10余项,累计科研技术服务到款总额7.36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项20项。学校建有国家海事局授权的海员专业技能培训资质、浙江海事局考试中心、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鉴定站、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一级评价机构、浙江省人力社保厅职业技能鉴定站、交通运输部民航局CCAR-147航空器维修技能培训基地等资质,近五年累计服务交通企事业单位3000余家,开展技术技能培训12.5万人次,培训量超过70万人日,各类培训累计到款达1.5亿元,成为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培训主要基地。社会培训服务品牌享誉全国,多次入选“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60强”。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荣获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学校主导组建了“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输出国际学生培养标准10个,建成海外“鲁班学校”4所、“丝路交通学院”2所,开展海外员工培训2800余人日,招收全日制学历留学生25人。学校汽车类专业率先引入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T-TEP,与十大汽车国际品牌开展国际化合作,是全国首批中德SGAVE项目五所试点院校之一,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示范学校称号。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开发”“援疆援藏”战略,开展教育帮扶。援助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陕西西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中西部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集中培训骨干教师32人次、专技人员35人次,送教上门、网络授课2125人次;连续三年在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招收1820名大学生,帮助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学生成长成才;连续六年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开展支教活动,授课学员4800余人日、技能培训500余人次、结对贫困学生100余户,有效提升了村民和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积极开展省内需加快发展地区结对帮扶活动,通过挂职、实物捐赠、技术培训、建立帮扶基地等方式助推景宁、龙泉、青田、山门、庆元、松阳、兰溪等地经济转型升级;开展农村公路线性设计和运维养护培训,助推四好农村路高水平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学校在巩固扶贫成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直接把社会服务功能延伸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学校以章程为统领,以基于ISO9000学校内部质量体系为基础,全面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充分发挥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持续运行基于ISO9000的学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有效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形成了融教育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学校质量文化。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质量文化培育与建设,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学校锚定“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彰显中国职教特色,创建世界水平学校”的建设目标,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养交通事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方针,坚持“依托交通、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秉承“励志力行”的校训精神,倡导“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努力成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领先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交通类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家经教育部批准引进世界百强优质高教资源的中外合作大学,颁发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相同的文凭。   宁波诺丁汉大学地处宁波市高教园区,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办。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家经教育部批准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办,使中国学生能以远低于海外的留学费用、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
  • 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定海区
    学校简介浙江海洋大学是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2000年之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油化工学校和舟山商业学校等学校(单位)相继并(进)入,2016年更为现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两次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坚持海岛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学校继续走艰苦奋斗之路,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办出特色,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学校现有新城和定海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总占地面积2608亩(其中海域使用面积720亩),校舍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纸质图书20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超过4.9亿元。设有10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置4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8个。拥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4094人;教职工1409人,其中专任教师99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4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192人。拥有双聘院士10人,国家级人才50余人;省级人才90余人;省级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0个。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教学成果曾获国家二等奖1项,近5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学校是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高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共建)以及国内首个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实验基地,是海洋类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共建)。近5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70余项、省部级奖3350余项。学校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被列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年均超过1.3亿元;主持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重要社会力量奖85项。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养殖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2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8个中外合作科研平台。建有西轩渔业科技岛,拥有“浙海科1号”和“浙渔科2号”两艘科考船,其中“浙海科1号”进入国家海洋科学考察船序列。出版《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设有国家海洋出版社浙江分社。学校以社会服务为载体,确立了充分依托学校特色学科优势、面向关联产业的“浙江海洋大学+市内、市外+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校地合作发展新模式,形成了具有浙江海洋大学特色的社会服务新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整体水平。近年来,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入参与“水产品精深加工”“机器换人、智能制造”“野生大黄鱼资源重建”“化工园区大气污染控制”等产业提升重大工程。与地方共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大学科技园、定海研究院、普陀研究院等一批地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决策咨询机构,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集体奖”等荣誉称号。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深化与国(境)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与科研合作。与国(境)外5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设立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6个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及多个双硕士项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双学士项目,海洋科学本科专业为浙江省首批国际化专业。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培养资格单位、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单位、“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7+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设有省内唯一的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俄语等级考试点。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紧密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发展需要,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为战略目标,努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研发平台、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园区、海洋科技引智载体和海洋人文社科研究中心,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具有深邃涵养、勇立潮头海洋品格的一代英才。党委书记:严小军校  长:陈建孟地  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邮  编:316022电  话:0580-2550008传  真:0580-2551319 网  址:www.zjou.edu.cn电子邮箱:zjhyxy@zjou.edu.cn招生咨询专线:0580-2550022
  • 温州商学院温州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温州商学院是浙南闽北赣东唯一一所商科类本科院校,坐落于永嘉学派发源地、中国民营经济先行地——温州。学校南依“玄门圣山”大罗山,北邻“浙南威尼斯”三垟湿地,距机场和动车站均仅半小时车程。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央视热播剧《温州三家人》等剧组曾来校取景拍戏。学校肇始于1999年创办的温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2005年合并成立独立学院——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谷超豪亲笔题写校名,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孙义燧担任名誉院长。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浙江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成功转设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温州商学院。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教授担任校长。学校获批列入浙江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荣获温州市“推进温州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浙江省4A等级平安校园等称号。学校充分发挥“精干、高效、灵活、务实”的民办机制优势,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平安发展,以传承和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为己任,赓续“经世致用”永嘉学派思想,秉承“砥志砺行、与时竞进”校训精神,践行“成长会做人,成才会做事”育人理念,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全国,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商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辨识度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办学之路。2019年至2022年,在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上,学校连续四年位列中国一流民办大学、择校顺序双第一。学校下设金融贸易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共有21个本科专业和10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5000余人,形成了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为主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和设计学协调发展的专业集群。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紧密对接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有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温州研究基地、温州市“两个健康”研究院、温州市“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2019年位居“独立学院转设高校科研综合竞争指数”全国第一。课题成果多次获中央、省、市领导批示肯定,其中《中国地区金融风险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宏观调控理论创新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两个健康”研究院主导制定的“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价指标”成为浙江省地方标准。学校还建有全国首个“亲清政商学堂”、温州乡学院、大罗山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等人才培训基地,为省内外部门及行业培训各类人才,在社会上具有较高影响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最优服务学生大学”品牌,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个人志向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实行自主选择专业、课程、老师、寝室和学习进程,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升学有机会、谋生有本领、人人能出彩,为今后拥有富裕幸福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信网开展的浙江省高校学生满意度测评中,我校在全省107所高校中名列前茅、民办本科高校排名第一。学校扎根得天独厚的温州创业热土,始终坚持打造创业教育办学特色,把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深化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改革,率先建立创业经营决策仿真实验室“温商梦工厂”,推出V创经营决策实训课程,开设创业管理本科专业。通过创设真实的商业环境、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平台,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誉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温商院样板”,吸引了越来越多有志创业的莘莘学子慕名报考。学校致力于国际合作,拓宽海外升学渠道,立足生源特点启动“菁英计划”项目,成就学生留学梦想,实现华丽转身,已有2000多名学生通过“菁英班”赴世界名校深造,涉及100多所海外院校,其中近千名学生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QS排名前100位名校。2019年雅思考试机构浙南地区官方考点落户我校。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21年,学校开全国高校之先河,注资上亿元为教职工提供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不断提升教职工幸福感、获得感。如今,全校师生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助力温州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奋力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民办大学,为浙江打造“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
  • 杭州医学院杭州市滨江区
    学校简介杭州医学院坐落于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医学院校,也是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唯一一所直属的医学本科高校。历史沿革:杭州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5年的浙江省立女子产科学校,历经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浙江省卫生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2016年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至今已有90多年办学历史,是省内开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及健康产业相关专业最多的医学院校之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8年的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历经浙江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科学院、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研究院等,1987年更名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公益类综合性医药卫生科研机构。2019年,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与原杭州医学院整体合并组建新杭州医学院。办学条件:现有临安、滨江、黄龙三个校区和青山湖科创中心。学校占地754亩,校舍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1亿元,建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全文资源等20余种国内外权威专业数据库;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浙江省人民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13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两百家。 师资队伍: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0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5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36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等13人,全国、全国科技系统、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4人,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8人。学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共9928人。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卫生、药学、生物与医药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建有临床护理学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省级一流学科(B类);微创外科、生物医药等2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病原分子生物学、劳动卫生学、药学等17个厅局级重点学科(支撑学科、创新学科)。开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学等21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十三五特色专业2个。人才培养: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甘于奉献、广受赞誉的杰出校友。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日趋广泛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近三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95%以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排名中连续三年名列前三。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建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和安全性评价、医学生物工程疫苗研究开发、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胃肠病学、肿瘤分子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研究、内分泌腺体疾病诊治研究、生物标志物与体外诊断转化),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消化道肿瘤诊疗与药物研发、新型疫苗),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国家食药局药物GLP中心、国家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毒种保存中心、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中心、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等18个科技服务平台。近五年(2017−2021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7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38项,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励23项,国家授权专利510项,在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年均公开发表论文超过500篇。公开出版发行《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浙江实用医学》《浙江医学教育》等学术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南威尔士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罗马尼亚瓦西里戈迪什西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推动学生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搭建教师海外进修平台,引进来自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外籍专家教授,促进学校师资国际化发展;不断深化与世界卫生组织、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国际组织和世界知名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签署了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合作备忘录,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发展目标: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杭州医学院正紧紧围绕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理念、求真博爱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建设医教研协同、产学研用一体、特色鲜明、具有独特优势的高水平应用型医科大学为目标,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杭医力量。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