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今日将迎高考志愿填报最高峰 考生需准备好《志愿预填表》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知道成绩后纠结了很长时间,特别是在选好专业还是好学校上……”昨天上午至7月4日,我省一、二批次考生正式填报志愿,相较于极少数考生的手忙脚乱,大多数考生在经过一次上机“演练”后已驾轻就熟。但在院校的选择上,不少临上阵的考生仍在做着最后的纠结。
昨天上午,记者探访了合肥六中志愿填报处,只有零星几位考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填报一、二本高考志愿。微机室的走廊前,张贴了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流程。
“今天上午来的考生还比较少,估计明后天将是志愿填报的最高峰。”据该处志愿填报指导教师王本圣介绍,合肥市区的考生这几天在各个学校内分批填报,但第一天就决定的考生不多,学校也尽量将志愿填报的时间安排在第二、三天。“也是为了给考生多预留点时间,让他们做好前期准备。”
虽然网上填报志愿已经不是第一年实行,但对于大多数“新手”来说,要走的流程依然要留心,因为志愿一旦提交,信息将无法更改。
填报现场,一位考生在扫描准考证后,登录“安徽省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网上填报系统”页面;在志愿填报教师的指导下,输入座位号、身份证号、密码和校验码登录;点击一本批次进入页面,并依次输入所要填报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并选择是否服从该院校专业调剂,最后确定信息提交。粗略计时,志愿填报完成并提交,这位考生用时不超过15分钟。
由于准备不足,现场仍有不少“马大哈”在填报志愿时显得手忙脚乱。采访中,一位考生正翻阅着报考指南现场找院校,身边并无事先准备的纸质版志愿表,而一旁的家长也急得满头大汗。
对此,工作人员也提醒接下来要填报的考生,在正式填报志愿之前,一定要先下载打印并填好《志愿预填表》,认真比对各校的往年录取线提前做好决定,以减少上机时间和失误的发生概率。“今天有好几个考生准备不足,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会造成误填。”
考生最好在规定时间内尽早填报志愿,切记不可掐点填报,以免网络繁忙导致提交失败。填报志愿提交保存完成后,考生可以重新登录系统查看已报志愿,登录的密码也要记牢;若遗忘密码,要及时携带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证件到当地招生部门办理密码重置手续。
此外,省考试院工作人员也提醒这些高分考生,虽然是平行志愿,但并不保证能规避投档和录取时的所有风险,在填报时可参考“A志愿冲一冲、中间的稳一稳、D志愿保一保”的原则。专业选择上,也不可太过冒进,可适当考虑专业服从。见习记者刘梅梅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淮北理工学院(前身是始建于2003年的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能源基地安徽省淮北市。校区位于淮北市杜集区高岳街道青年路8号,东临龙山路,西邻东山路,南临青年路,紧靠汽车北站,距淮北北站仅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校园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读书治学、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学校占地面积1003.51亩,规划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教学楼、艺术楼、体育馆、食堂、宿舍、实训楼等21万平方米校舍。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和体育文化等设施,已建有30多个装备先进、配套齐全、与工程实际接轨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包括VR+物流一体化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人工智能(智慧)教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琴房、舞蹈房、画室等。学生宿舍为4人间,配有空调、独立卫生间和冲凉房。学校面向淮北市和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以工学为主,文、经、管、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重点部署并加强工科专业建设。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工学院、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拥有20个本科专业,2021年招生专业11个。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专业为省级改革试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为省级一流品牌专业。近五年来,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200余人次获奖,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500余人次获奖。学生考研率保持在10%以上。展望未来,学校将紧抓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加大投入,提升质量,致力于将学校建成规模适当、办学条件比较完善、队伍优良、人才培养质量较高、以工科为主各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应用技术类研究开发有一定特色、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型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
学校简介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马鞍山市师范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以优秀等次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2016年相继获准立项建设“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3月以A档等次通过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中期检查。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着眼于“地方性、技能型、特色化”,实施“一体两翼”(高职教育与教师教育两翼并行发展)、“同城错位”(与马鞍山其他职业院校错位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明显,“全员育人、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完备,“集群发展、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全程实施、多样成才”的创新创业与就业教育特色彰显。经过60余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业已成为地方和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全日制在校生总数10845人,设有6个教学系部和12个行政教辅机构。开设专业47个,师范类专业9个、非师范(高职)类专业38个,分属11个大类(18个小类),其中省级特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占地面积18.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86.88万元,纸质图书46.26万册,电子图书4200GB。建有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09个,其中央财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3个,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2个。现有教职工311人,专任教师28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6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1人,中级职称教师1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18人,安徽省“双师型”教师139人。学校现有国家和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省级教坛新秀15人,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2个。学校持续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产合作,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软件与互联网学院、旅游学院、食品学院,持续探索政府指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的理事会办学模式。与马鞍山市下辖的三县三区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协议,与市信息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食品产业等8个产业行业形成“产教对接”关系。面向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紧缺岗位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业、休闲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社区服务业、物流商贸服务业、食品加工产业等)发展需要,分别集群建设教师教育、计算机与软件、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社区服务与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经济管理等7个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群和1个面向现代加工制造业的食品加工专业群;按照“专业集群、资源共享、调控灵活、集约发展”的思路,打造公共课程、教学团队、实习实训与实验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启动了马鞍山市同城职业院校之间专业群的跨校建设。学校荣膺全国先进师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第五至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安徽省首批创新创业学院、安徽省A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安徽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五年来,学校为安徽省输送毕业生9000余人,其中为马鞍山本地输送毕业生3500余人,主要服务于马鞍山市文化教育行业、现代服务行业、软件技术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学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2.16%,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学校矢志“两个建设”“美好师专”奋斗目标,深入推进内涵建设,着力突破瓶颈性、关键性问题,对标达标、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影响力,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早日建成一所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第三产业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
学校简介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一所具有33年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位于淮南市国庆西路199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1200余亩(含山南新校区规划用地),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教职工4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120余人,正教授8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教坛新秀12人、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1个,淮南市“舜耕英才”2人,淮南市“文化名家”培养对象2人。馆藏图书32万册,中外文图书资料1000余种;实验仪器设备价值7000余万元。设置六系(机械与汽车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建筑与化学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三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二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工作部),开设73个专业,在校生近7000人。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发展“一专多能”,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突出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坚持创业教育,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办学特色,构建了“六个结合,全面渗透”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采取利用荷兰政府贷款等多种办法筹资7000万元,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建成了数控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动漫技术、工商与经贸、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中心。其中国家级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荷兰政府(EVD)援助亚洲项目1个。建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6个、实验室60多个。学校还建有实习工厂、驾驶培训学校。此外,学校还在近百家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先后与芜湖中集瑞江、南京苏宁云商集团、合肥京东方等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合作,丰富创新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构筑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开放式教育机制。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全日制大中专和本科助学毕业生近50000人,有五成以上成为企业骨干;三成以上成功创业。多个创业群体已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安徽各地崭露头角,10多人资产累计上亿元,20多人在5000万元以上,还有相当部分走上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学院在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荣膺两项“优秀”等级,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50强、首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普通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以及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普法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殊荣。(2021年5月6日发布)联系方式:地 址:安徽省淮南市国庆西路199号邮编:232007联系电话:0554-6807968传真:0554-6806278招办电话:0554-6808022(兼传真)、6808829电子信箱:gmzs@ahedu.gov.cn网 址:www.ahgmedu.cn
-
学校简介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是2000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安徽省首批高等专科职业院校之一,在原省司法学校、省警官学校和省政法干部学校基础上建立,行政上隶属于省司法厅领导,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指导,是全省唯一的司法警官类高职院校。学院位于合肥市风景秀丽的董铺湖畔,毗邻清溪公园和庐州公园景区。学院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94.57亩,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000余人,同时承担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万余名干警的警务培训、政治轮训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学院是首批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司法行政警察招录培养试点院校、全国司法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司法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获批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2020-2022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高职国培”单位、全省以及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省法治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省级培训基地,连续六届获省直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位于全国同行业院校前列。学院设有五系一院两部(法律一系、法律二系、警察系、公共管理系、信息管理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警体技能训练部、基础部),高职招生28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控专业7个、省级以上重点建设(示范、特色)专业9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3个。2022年起,与池州学院联合培养知识产权、网络工程2个专业本科生。学院在职在编教职工38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76人,双师型教师116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者174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16人、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2个。在职在编教师和管理干部均为人民警察身份,其中高级警官57人、中级警官163人。学院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参与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省部级精品课程83门。近五年,学院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3项,主持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各级各类研究项目201项,牵头建设司法部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学院主办的《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学院坚持“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需求”办学定位、学历教育与干部培训“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124”人才培养体系。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在省内外建立了80个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场所总数39个,校内实验实习场所面积达32537平方米,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验实训中心2个。“十三五”期间,在校学生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 个、二等奖 7个、三等奖4 个,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6 个、二等奖54 个、三等奖58个。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围绕“警”字特色,秉承“明德尚法,弘毅致远”校训,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模式。现有26个学生社团,其中学院国旗护卫队2次荣获安徽省高校“十佳学生社团”,法治宣传团荣获第四届省直机关大中专院校“十佳学生社团”。每年举办各类警务技能大赛、新生着装(警服)教育大会、警体运动会、模拟法庭大赛、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职场模拟招聘大赛、心理健康活动月等活动。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被誉为“当代福尔摩斯”的国际著名华裔刑事识别专家李昌钰博士两次应邀来院讲学,并受聘担任名誉教授;德国下萨克森州司法代表团、韩国韩瑞大学、加拿大司法代表团、瑞士联邦监狱管理人员培训中心代表团等先后来院访问交流。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获社会广泛认可,被誉为“法律人才苑圃、预备警官摇篮”。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建校以来向我省输送了各类人才6万多名,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我省公、检、法和监狱戒毒单位的中坚力量。毕业生中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和创业典型,其中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公安部二级英模余浩、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文博,全国模范检察官、“平安英雄”王敏,全国模范法官赵家忠,司法部一级英雄模范傅钧,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张磊、左成亮,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吴其祥,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监狱干警武玉东,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林娅,勇擒劫匪入选“中国好人”的郝飞飞、周坤,火海救人英雄李平,带领乡亲创业致富的大学生村官王继成,当选安徽“双创之星”的孙群等。面向未来,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领航、铸魂、聚力、赋能等十大工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积极服务支持我省“三地一区”建设,朝着更高水平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
-
学校简介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安徽省教育厅归口管理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建于1935年的安徽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先后历经了芜湖电力学校、芜湖电机制造学校、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等,并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1972年,改属安徽省机械厅领导,更名为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基础上成立安徽机电学院,现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1986年,安徽机电学院迁出,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归属省机械厅领导。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独立升格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迄今为止,已拥有87年的办学历史。2019年,学校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学校建设基础上,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被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列入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名单。2021年,为加快创建职业本科学校,在安徽省教育厅、芜湖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在芜湖市繁昌区建设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繁昌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1049亩,预计于2024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雨耕勤作,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秉承“修德、练技、立业、报国”的校训精神,坚守“立德树人、培育匠才、创新求实、服务社会”的办学使命,坚持“地方性、行业类、技能型、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全力建设“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机械行业“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全国心理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等荣誉称号。在安徽省内,学校是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首批绿色学校、首批创业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线上教学示范校、第一届文明校园、就业先进单位(标兵)、劳动竞赛先进集体、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委”、高职发展标杆校、高职扩招标杆校、技能大赛标杆校。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航空与材料学院、互联网与通信学院、汽车与轨道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教学单位。目前各类在校学生12000余人,开设招生专业45个,覆盖安徽省汽车制造、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等主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8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教育部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1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全国机械行业骨干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高水平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骨干专业1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有28个专业获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0.4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74.09%,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82.52%。学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346人,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个人典型案例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级教学团队24个,省级高校教学名师14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20人,省级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省级科教文卫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技术能手3人,江淮工匠2名。学校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将办学经费向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倾斜,逐年加大对教学、实习实训、科研等仪器设备的投入。现建有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建有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9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建有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芜湖市创业富民孵化基地各1个,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职业教育基地、芜湖铁画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各1个。建有设备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室)166个,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同时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8家。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2.06万元。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个;累计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1200余项,其中省级及以上项目60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编著、编写各类学术专著、著作、教材100余部;累计授权专利1200余件,连续多年入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学校坚持以赛促教,学生竞赛成绩持续保持省内领先水平。多次成功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相关赛项,5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十三五”期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累计获得一等奖54项、二等奖72项、三等奖 57项。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学生多次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等A类赛事中摘金夺银,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金奖1项,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奖500余项。学校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水平不断提升。先后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知名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加拿大圣劳伦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中加班”,联合培养学生155名;累计招收(含预录取)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多国留学生48名。学校通过实施“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多举措服务埃夫特智能装备、奇瑞汽车等区域头部企业“走出去”。学校开展的对台交流项目入选教育部对台交流项目以及安徽省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学校是安徽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芜湖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芜湖市企业员工在岗定点培训机构。近年来,学校利用各类办学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培训与服务,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向社会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向企业在岗职工、社会下岗人员开展多工种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特种作业操作培训;面向区域企事业单位开展教育培训、政策建议、决策咨询、技术策划、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等多类服务项目。学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定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学校开展的“特种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知识培训项目”获批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学校是芜湖市首批高校人才工作站,连续多次荣获省级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标兵单位)。多年来,学校新生报考第一志愿上线率、新生报到率和最低录取分数线均处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达8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8%以上。先后涌现了天泽精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全国“第五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及“十大操作技术能手”徐本盛,中国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舒云峰,上海市“高技能人才”王从信,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劳动模范”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飞,安徽省“技术能手”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川,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谭言松,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王德伟,安徽省“双创之星”杨杰、徐文杰、骆鹏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典型。随着学校办学质量、办学品质的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成果逐步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新华网、中国新闻社、“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安徽青年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先后对学校进行宣传报道,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创建为目标,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新时代美好安徽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