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高考填报志愿最好一步到位 选择自己喜欢专业
2009-06-3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关于常规志愿

问:我的分数不够本一线,能不能填报本一常规志愿?

答:可以填报,但是,今年的录取顺序是,如果高校在常规录取未完成招生计划,要参与征求志愿。如果征求志愿录取后,仍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则将在征求志愿中有填报“愿意服从院校间调剂”的考生中进行调剂录取。如果调剂录取后,高校还未招满,则高校可以申请降分录取征求志愿有填报本校志愿的考生,降分限制在本一批下20分以内。投档时按1:1投档。如降分录取还未录满,还可在线下20分以内录取“愿意服从院校间调剂”的考生。

 

换句话说,如果不够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可以参加常规志愿填报,但是,在常规志愿录取中,没有降分的可能,不过,未被录取的考生(含线下20分考生,高职高专则可下降线下50分)都要积极填报。

关于提前批

问:本科提前批是什么意思?提前批不实行平行志愿,那是按什么原则录取?

答:本科提前批的学校,包括师范、军队院校、重点大学基地班等,在招生计划册已经分别列出。要注意的是,本科提前批包括本一、本二、本三院校,如果考生分数只够本二线,那就不要选择按本一录取的提前批学校,否则浪费志愿。

提前批是按志愿优先原则,例如,提前批在闽本一招生院校有8所,那么,录取时,就把第一志愿有报考这些院校的考生分别分到这8所中,每所院校再按考生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如果院校在第一志愿完成招生计划,就不会再去找参考志愿报考它的学生了,即使参考志愿报考它的学生的分数有可能比第一志愿报考它的学生的分数高,这就是志愿优先的意思。

问:没有被提前批录取,是否会影响下一批次录取?

答:高招录取是分批次进行的,顺序为本科提前批——本一——本二——本三——专科提前批——高职高专批,不可能出现前一批次录晚了而影响下一批次的录取,同一批次,如果被上一批录取了,也不会被下一批所录取。

关于平行志愿

问:平行志愿ABCD四所院校,如果没有被A录取,是否会影响BCD院校录取?

答:要分情况看,如果上了A的投档线,但是,因为分数过低(省外院校是以1:1.05录档,还会有5%考生会被退档)或不服从调剂而被退档,那么BCD志愿是无效;但是,如果考生分数根本够不上A的投档线,即没有投入A,那么,就会看考生的后续志愿。不过,不少省外院校都承诺,即使以1:1.05投档,只要考生服从专业调剂,都不会退档。

关于专业选择

问:既然现在大学转专业那么容易了,那么,专业选择是否不那么重要了?填报志愿时,是否可以选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先进学校门槛,反正到时还可以申请转专业。

答:的确,如今大学里转专业没有像过去那么难了,一般有三种渠道,一是大学是按大类招生,以后可以在大类的框架内转,二是通过第二学位学习,三是转专业。 但是,从本报收集到的信息看,考生还是不要把希望过多寄托在第二学位学习和转专业上,填报志愿,最好还是一步到位。

首先,并不是每所大学都有第二学位学习,其次,第二学位所要付出的精力,并不像学生们想像得那么简单,在不少大学,第二学位班的学生人数逐日减少,原因就在此。至于转专业,更是有风险,首先要看自己向往的专业能拿出多少名额,其次,还要看有多少同学在争取。转专业考试也并不像很多学校在招生章程里说的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从冷门专业转入热门专业,门槛更是高。

其次,转专业后,所面临的学习困难也必须充分考虑,由于有的课程要补修,从目前看,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精力一边学,一边补,只好留级。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临床医学、卫生管理类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12年的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看护学校,是中国首批注册的护士学校之一,2005年由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学校1954年开办药学和医学检验专业,是福建省最早的药学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基地;1986年在全省医药卫生院校中率先开设医学影像专业;是全国首批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4所高职院校之一。2021年6月,成功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计划(A类)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内设机构26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14个,教学机构9个,教辅机构3个。现有专任教师490人,高级职称170人,博士22人(含在读6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和省级教学名师3名。2位教师荣获“清海杯—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位博士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9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专业带头人海外访学研修资助人选,11人入选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人选。近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团体奖项33项、个人奖项39项。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案例1个(全省3所高职院校之一),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5名,全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324人,专业26个,覆盖医学及医药相关专业,形成了医、药、护、技、管5个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与5所中职学校开展7个专业联合办学,与福建医科大学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3个专业高职本科贯通人才培养项目,构建起“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纵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4个专业列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2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助产、中药等6个专业列入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母婴与老年健康照护、临床医学、药学和医学技术等4个专业群获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等4个专业列入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护理、眼视光技术等2个专业列入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药学专业获批全国首批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眼视光技术、中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方向)等4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药学、中药、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6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获批老年照护等13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项目,中药炮制工等10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种。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2个、福建省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践基地181个,其中附属医院4个(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建瓯市立医院、武夷山市立医院);教学医院36个(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南平市第一医院、宁德市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龙岩市第二医院、龙海市第一医院、沙县总医院等)。学校是承担福建省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牵头组建福建健康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并获评福建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创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合作共建模式,与行业部门、龙头医院、知名企业联合办学,建立了26个“厂中校”,举办校院(企)合作班、现代学徒制班、二元制人才培养技术改革试点班,联影医学影像产业学院获批福建省第三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学校设有3个研究中心(现代养生保健产品研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延续护理福建省高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1个研究室(福建省中医药有效成分分析与生物活性评价研究室)。近年来,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8项;研发国家3类新药伏立诺他原料及其胶囊制剂;研制福建省地方标准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荣获福建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学校牵头成立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集团, 设有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和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获批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高校和培养基地、福建省继续教育示范教学站点培育项目单位、福建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老年大学建设项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开发基地、福建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福建省医疗护理员培训中心和福建省药师协会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面授机构。面向基层、社区和企业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培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护理急救和健康养生等技术培训项目,年培训约3万人次。学校与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在国内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经济学校等省内外院校结为友好合作伙伴学校;在国(境)外与美国、日本、菲律宾、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境)外1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举办首个中外护理教育合作项目。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业精德诚”校训精神,为福建省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表彰,蝉联省级文明校园,获授省直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安全标准化提升工程一级达标学校、平安先行学校、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州市福清市
    学校简介福建技术师范学院(Fujian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是经教育部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在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基础上设置的公办本科高校。学校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要、学做合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主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师资,是福建省唯一一所定位培养职教师资的高校。学校位于福建东部沿海,坐落在千年古邑、新兴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全国著名侨乡——福清市区,是福建省第一届、第二届“文明校园”。学校入选福建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目前有基地校福建理工学校等,与福清市人民政府、厦门市教育局、三明市教育局合作共建附属职校3所、附属中学1所、附属小学1所。学校规模:现有五马山校区和石竹山校区,校园占地近800亩。设有12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含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硕士生联培项目,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9000人。办学条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1.5万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种类丰富,生均图书158册。拥有各类省级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中心),挂牌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职业素养能力培训项目教学基地、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53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71人,占81.9%;高级职称227人,占50.1%。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思政杰青”、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特殊支持“双百计划”高层次人才以及“闽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科学研究:建有省“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科技创新平台、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以及福州市专家工作站、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研究机构,设有日本研究中心、中印尼产业合作研究中心、黄檗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院、华侨华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工艺美术研究院等。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项目126项,政府企事业委托项目447项,获得授权专利350余件。就业创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年均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5%以上。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福州市众创空间。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校园文化:建有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讲坛、福建省“百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交流平台“百人讲坛”,成立全省高校唯一一支大学生马术队,设有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击剑分会等,形成书香校园、我享创业、香樟夜话等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等知名人士作客学校各类讲坛并指导工作。开放办学: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围绕中印尼“两国双园”产业需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学校开放办学格局。先后与包括印尼、日本、泰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师生互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学校具备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资质,已招收国际学生。社会服务:立足闽东南,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与工业园区、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合作共建5个现代产业学院、4个产业研究院。牵头成立了任永久理事长单位的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
  • 学校简介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学校任教。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学校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一大批高级别荣誉称号。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9个(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专业77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3万多人,各类研究生8千多人。校本部拥有1839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3.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3.62%;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7项。26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流本科课程53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项目)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17个师范专业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9个、高原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106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20多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5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超500项,其他各类课题37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9项,2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围绕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学校充分发挥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50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学校现有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学院,6个本科层次、1个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印尼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菲律宾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海外华文教育初具规模、特色彰显,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等26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计19批981人(次),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习近平等中央领导访问印尼期间与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亲切交流。学校主办多种学术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教育部名栏建设学报、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总量近400万册,电子图书近300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校园网络设备完善、应用广泛,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拥有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完备,较好满足各类赛事、训练、健身运动的需求。设有附中、附小、实验幼儿园等附属学校,附中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走过114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师范大学,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正朝着加快建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全国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集美大学厦门市集美区
    学校简介集美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迄今已有103年历史。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学校于1996年成立校董会,习近平、贺国强、陈明义、卢展工、黄小晶等担任过校董会主席,现任校董会主席为汪毅夫,现任校董会顾问为贾庆林、陈永栽。1999年至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先后7次到学校指导工作并提出系列重要指示,为集美大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未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设有20个学院,在校生285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26000多人,研究生2300多人,国际学生近200人。现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其中10名院士(全职2名)在内的国家级人才29人次、省部级人才177人次。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8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1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航海、水产等面向海洋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航海教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的教学实习船“育德”轮总载重达6.4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2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9个。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包括原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9项。学校长期注重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与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与全球100余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国际航标协会(IALA)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获批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迄今已培养近5000名毕业生;创新性开展校企“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已完成首届非洲(安哥拉)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是经教育部批准较早具有招收台港澳、华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之一,是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和福建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招生单位、福建省及集美区台湾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内地双向交流计划”资助单位,是福建省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占地面积2344亩,校舍面积约103万平方米,校园建筑特色鲜明,有8栋嘉庚建筑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新校区建筑群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学校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24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650余种,电子图书1000万多册,电子期刊1万余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60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
  •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福州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溯源于1881年创建的“英华书院”(俗称“英华斋”),迄今已有141年的办学历史,在学院百余年的教育史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在辛亥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社会影响的前国民主席林森、爱国华侨黄乃裳等一批杰出人才出自英华,为中国革命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共福州地委第一任书记方尔灏等40位革命烈士也来自英华,而当代“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动力学家沈元、数学家陈景润、工程地质水文环境专家卢耀如等16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以及社会科学界泰斗陈岱孙、王铁崖、高放等一大批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也都在英华求学,英华盛名享誉八阙,为现代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英华被誉为是福州的“教育名片”。学院校区占地约240亩,规划建设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坐落于福建省会福州后花园—闽侯荆溪, 闽侯荆溪背靠鼓楼区,紧邻福州软件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高速路、三环路、地铁5号线、公交33路、38路直达市区,交通便捷。校内教学、实训、体育运动场所、师生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教学、生活和工作条件良好。学院现设有教育与外语系、医疗护理系、信息技术系、艺术建筑系、经济管理系、思政课教研部和公共基础部等教学单位,拥有一支知识渊博,实践出众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一支经验丰富、理念创新的“学者型”管理团队。学院专业门类齐全,前景远大。主要招生的专业有教育类、医药卫生类、计算机类、土木工程类、美术与设计类、旅游服务类、财经管理类、商贸管理类、体育类等专业。优势专业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护理、助产、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建筑室内设计、艺术设计、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等。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使命,秉承“尔乃世之光”校训,实施“品牌办学”战略,确立“技高品端”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打通学生就业创业渠道。目前,学院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中软国际、福光集团、福建八闽学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紧密合作,成立产业学院,并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开展“培养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每年举办大型校园供需见面会,提供岗位1000余个,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名列前茅。同时,我院为优秀学生搭建专升本平台,且专升本上线率高。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