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广东高校录取港生考虑增设面试 以保证生源质量
2011-09-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昨日采访了几所广东高校,绝大部分高校招生办负责人都表示,由于目前还未收到考试部门相关文件,所以对此还在观望中。不过,针对不少内地学生质疑会造成不公的问题,数所广东高校招生办负责人都表示,正在考虑在录取香港学生时增加面试环节,或增设其他“关卡”,保证吸收香港优质生源,也会控制对港招生规模,不会造成不公。

  暨大

  分数线逐年提高

  面试时要考外语

  其实在这之前,不少高校在招收港澳生时使用的政策就已近似于“免试”。目前,暨南大学、华侨大学都设有免试招生制,以会考或高考成绩直接取录港生,另外该两校连同中山大学,也设有独立招生试让港生报考。

  暨南大学是具有招收港澳生传统的广东名校。据了解,港生报考暨南大学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在香港上完高中后直接参加由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联合举办的两校连招考试;二是先到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读预科,再通过校内试升读暨大本科,而预科一般要读一年;另有部分港生是直接以其在香港高考的成绩报考暨大,则只需参加面试。

  暨大招生办副主任谢伟卡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校就单独面向港澳和海外招生,在考试方面也是自主命题。实际上,这几年来,暨大招收香港学生是越来越严格,命题考试的录取分数线明显提高。在2008年之前,香港学生入读暨大的本科总分分数线是300分,2009年就变成350分,现在对香港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也在350分以上。“有3000多人参加我们学校本科招生的考试,最终录取的还不到1000人,也就是说只有1/3被录取。若按这个比例看,我们对港生的录取率比很多广东省普通本科的录取率还低”,谢伟卡表示。

  另外,虽然暨大对部分报读香港学生实行“免试”,但谢伟卡介绍,虽然今年招收香港学生1100~1200人,但获得免试资格的香港学生所占比例很低,只有100多人。

  至于明年香港学生免试入读内地大学,暨大将如何应对,谢伟卡表示:“我们学校届时肯定会公布相关要求,对香港学生录取的要求不会特别低,目前已在研究和制定相关规定和要求。我们不会让香港学生以为以后免试了,想读就能进来读,我们一样会加强成绩的‘关卡’的。”具体来说,暨大届时会参考香港学生在港的公开考试成绩,“往年香港中学毕业生参加会考,今年香港中学实行新学制,到时也会有相关的中学文凭考试,这是我们录取港生的主要参考标准,我们会制定相关政策来认可港生在港的公开文凭考试成绩。”谢伟卡还补充道,除此以外,符合以上条件的香港学生还要经过暨南大学的面试才能确定入读,面试内容主要是考察港生的外语能力,以及在所报考的具体专业相关科目方面的素质。

  华工

  原来就有澳门保送生制度

  考虑增加面试环节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曾志新告诉记者,华工原来就有澳门生的保送制度,而近年来对香港学生也在逐步探索保送制度。曾志新表示,“在我的理解,所谓的免试入学,其实跟此前的保送生制度差不多。另外,港澳台学生免试入读内地高校也并不新鲜了,台湾学生早在去年起就可以申请免试入读内地普通高校。这实际上跟香港学生免试入学差异并不大。”

  曾志新透露,即使免试入学,校方在选拔香港学生时,还是会参考其在中学时的学习成绩,另外还会相应增加面试的项目。至于具体的实施方案,曾志新表示目前尚未接到相关通知,具体的实施办法会在稍后根据通知制定。

  广商

  录取时考虑

  高中阶段学习能力

  广东商学院主管招生的副校长于海峰告诉记者,该校今年招收了90多个香港学生,都是通过参加香港联考后填报广商,达到广商最低录取分数线方才入校的。他表示,目前广商对此还在观望之中,正在研讨针对香港学生免试入读内地大学的具体招生实施方法。“虽然是免试入学,但我们在录取时也会考虑香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我们可能还会增加面试环节。”

  此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山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都表示,由于目前还未收到相关文件,所以对此事还在观望之中,但也在研讨如何应对这一状况。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简称“南洋理工”。学校与广东科技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同属广东南博教育集团旗下高等院校,依托南博集团雄厚的办学实力与集团化办学优势,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学校坐落在有“广州后花园”之称的广州市从化区,其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广州校友为传承和发扬南洋公学“教育报国”精神于1984年创办的广州南洋自学辅导大学。学校以“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为愿景与使命,遵循“育人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制度治校”的办学理念,以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发展目标,立足广州,面向广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适应珠三角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基于跨界发展的“阶梯式、多平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技能突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校园办学条件全面优化学校设有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卫生健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八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2000多人,专任教师700多人,博硕占比60%,高级职称占比24%。教师队伍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广东省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校园占地511亩,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已建成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亿多元;建有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场)151个,其中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校内外实践基地15个;多媒体教室186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7213.88万多元,普通课室全部安装空调;图书馆面积1.3万平方米,纸质图书98.5万多册、电子图书41万册;拥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学生文体活动场馆;学生公寓全部装有空调、宽带,提供热水供应等,并在生活区建有商业一条街等生活配套设施。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学校专业设置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医、教、文、艺、经、管类专业协调发展,现有招生专业56个。拥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群1个、专业5个。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3项、市级奖项5项,其中《高职院校“技能优先,基础模块”教学改革研究》荣获2016年全国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十佳”案例奖,《“五维一体”思政工作模式》入选2019年广东高校党建“十佳创新案例”,《基于跨界的“阶梯式、多平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学校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市场导向,大力探索“产教跨界发展、校企精准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与美的集团、海尔集团等近60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含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59家);建立了不同专业订单特色班73个,基本实现专业全覆盖,形成了独具南洋理工特色的“订单模式”;与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共建卫生健康学院,与用友集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财务管理、会计专业,医教、校企共同培养卫生健康、云财务会计师等高级人才;广州亚乔汽车等企业在我校建立企业标准校内人才培养示范区,为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近年来,师生在国家、省级技能赛场上斩获佳绩,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网站设计开发大赛、全国跨境电商大赛、全国电子商务类三创大赛、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省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等赛事中成绩优异。学校在2020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了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并作为全省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代表广东省出征国赛。学生培养质量在广东省内企业和高职教育领域获得了高度认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报告,学校在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全省第二。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17年以来,学校教科研实力及社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先后有210多项科研项目获批立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纵向项目128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哲社规划基金、省级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省级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领域专项等一批高水平项目;2019、2020、2021连续三年在省级普通高校重点科研项目和平台中的立项数位居全省民办高职第一;拥有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级民办教育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学校牵头成立了五个产业子联盟,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至今共获省、市科协项目22项,开展科普及社会服务活动92项,连续八年七次荣获“广州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先进企事业科协”。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着力打造“思想道德好、实践技能高、综合素质高和就业质量高”即“一好三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民政部“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优秀服务品牌”单位,全国首届军事训练营“优秀组织单位”;作为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入选“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就业工作督查优秀等级”。学校还先后荣获“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民办学院”、“广东最具社会认可度学院”、“广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工作单位”、“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质量评价特色学校”、 “全国职业院校官微十强”等殊荣。在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学校位居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二名。广东省教育学会授予学校“广东当代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授予学校校长“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人物”。(数据更新于2022.3.29)
  • 学校简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广州市属普通高校,创办于1964年。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思路、优秀的师资队伍、优雅的校园环境、鲜明的高职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竞争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能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公办高校,近年来,在不断的改革、超越和发展中打下了稳固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知识、品格、才艺、技能四元并重的办学风格。以独特的思路和新颖的做法应对竞争,谋求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外语商贸学院、餐饮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在校高职生人数近8000人。外加三所附属中职学校和一个培训中心,组建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中职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两翼,在校学生规模超1.6万人,年培训超3万人次的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办学紧贴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专业错位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8.43%,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办学理念 坚持“立品、为学、禀艺、砺身”的校训,以“有教养、有本领”成全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幸福人生;以公平教育、尊重主体的原则指导人才培养工作,以学生为本,注重差异教育和个性化培养,把教育公平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培养目标 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直接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 学校以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按照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技术核心课程(专门化课程)、专业延伸与拓展课程的纵向逻辑构建课程体系,必修与选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体课堂与空中课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学习框架。教学方式 学校实施融“教、学、做、养”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推行由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学生工作实践证书构成的“三证书”制度和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教中学,学中做,在教、学、做中“养”,强化和落实学生素质养成和能力培养。师资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输送大批专业教师到国内外企业顶岗实践,选拔、引进具有企业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学工作,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校园管理 学校坚持“规则当家、数据说话”的管理理念,独创“质量、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关注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教工满意度,持续改善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管理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校园 学校历时十多年自主研发成功的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即“校园资源计划”)系统,功能覆盖校园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为教工和学生提供无时空阻隔的交流空间,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信息共享。学生职业实践型社团 学校组建的职业实践型社团是对应社会职业、链接人才培养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业实践平台,办公场地和设施完备,实施职业化和课程化管理,是学生校内职业实践和落实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主要成绩 ●主持全国1280余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开发建设工作● 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国家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单位● 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果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并被世界知名企业英特尔公司收入其案例库● 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总分全省第二名● 全国虚拟仿真软件竞赛一等奖(全省仅有三所高校)●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国赛一等奖● 西餐宴会服务国赛一等奖,实现广东省“零”的突破,并蝉联● CRP系统全国领先,自2010年起经教育部推荐已在全国80余所高职院推广应用,影响广泛● 获批试办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 广东省首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 认证院校● 餐饮管理专业获批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训中心”获教育部立项●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验收●“石油化工协同育人中心”项目成功入选省协同育人平台● 拥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一、二类品牌专业共7个● 商务英语专业被确立为2016年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五个专业成功入选广州市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学院建设单位● 广州市高职院校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创业平台获批立项● 2016-2017年度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未来构想——“一团三化”学校紧紧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围绕“一团三化”发展思路,积极打造职业与职工教育集团,以“信息化、国际化、协同化”三化集成、三管齐下,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道路,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新一轮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 学校简介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于1984年创办,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广州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钟南山担任名誉院长。学院现有番禺校区(毗邻广州大学城)、广州开发区产教融合基地、越秀花果山校区,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学院为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学院职教联盟牵头单位,拥有全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广东省大功率智能控制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高端电源系统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高职院校智能电气装备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高校大功率高可靠电能变换与控制科研创新团队、广州市高新技术专业继续教育基地、省、市认定的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广州市众创空间。学院立足服务广州开设科技及商贸两大板块,设有11个二级学院,七大专业群,开设27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4个,广东省重点(品牌)专业8个,市级特色(产业、校企合作示范)学院4个。学院在校全日制学生9000余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35.3%,硕士以上学位占79.6%,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院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砺学、修技、至善”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注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遵循创新发展、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科技助推产业,商贸服务经济”的发展路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发展,为区域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已达六万多人。学院现为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拥有教育部及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9个。深度对接属地、产业需求,构建“四元协同、五创并举”产业学院建设模式,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学院职教联盟,获得了国家省市、媒体等多方关注好评。学院大力实施创新强校工程,推进“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了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践基地13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7个。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校内外实训基地13个,近三年参加技能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00余项。学院立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与商贸两大板块,努力创建省内知名、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学院招生就业连续多年保持两旺,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8%,企业满意度超过95%,为培养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院有普通高考招生、学考招生、自主招生、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招生等四种招生类型,其中普高录取批次为第三批专科,面向理科、文科、美术类、音乐类、3+证书招生,欢迎广大高中、中职应往届毕业生踊跃报读!
  • 学校简介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15所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32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全学科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百强。学校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0个省(部)级重点专科,其中呼吸内科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科排名全国第二、胸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内科排名全国第六、精神医学专科排名全国第七。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战略,现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包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优秀教师;博士研究生导师68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79人。学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坚持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凸显责任担当和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法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占招生专业的半数以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全部招生专业。建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类课程102门,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含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3万余人。近五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6%,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7-2021年,学校承担了市(厅)级以上各类纵向科研课题2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在包括《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ell》《Lancet》在内的世界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0000余篇;1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科技成果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合作,是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与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朱尔斯·霍夫曼教授深入合作,建立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学校自2010年起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目前在校留学生285人,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25个国家。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确立了“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科研医疗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互动,并在抗击非典、亚运医疗服务、埃博拉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扎根广州,辐射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推进“学科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引领、创新发展”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2022年2月更新)
  • 学校简介“世界客都”梅州千百年文教史上首间公办高职院校—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以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学制三年(主要招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学院在梅州农业学校(梅州市理工学校)办学基础上,总用地面积达到640.88亩,包括“三大校区”(本部北区、东区、西区,城东校区,广梅产业园校区)总规划建筑面积29.93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1.2万人。学院设置农业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教育学院5个二级学院,计划开设45个专业;首届招生开设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数据技术、学前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等5个专业,2021年秋季开始招生,计划招生1000名学生。学院立足梅州,服务广东,辐射闽赣,打造一流高职院校,为服务梅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梅州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推动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三个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壮大特色现代农业),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进一步完善梅州教育结构,打通梅州中、高职连读渠道,扩大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升学空间。目前,办学历史悠久的梅州农业学校继续招生,充分利用教学、实训资源和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升学、就业途径和选择空间。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