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2024年戏曲类专业省际联考政策问答
2023-12-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2024年,戏曲类专业招生考试采取什么方式进行?

答:2024年戏曲类专业招生考试采取省际联考方式进行,每个专业(剧种)只设一个组考高校。戏曲类专业实行省际联考后,招生高校不再组织其他考试。未参加省际联考的考生,不能参加戏曲类专业招生录取。

二、2024年,招收戏曲类专业的本科高校有哪些?

答:2024年,全国共有12所本科高校招收戏曲类专业考生,包括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辽宁大学、兰州文理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河南大学河南戏剧艺术学院(排名不分先后)。

三、戏曲类专业组考高校如何设置考试专业(剧种)?

答:中国戏曲学院负责戏曲导演,戏曲作曲,戏曲表演(京剧、昆曲、豫剧、蒲剧)、戏曲音乐的联考工作;浙江音乐学院负责戏曲表演(越剧)、戏曲音乐的联考工作;吉林艺术学院负责戏曲表演(吉剧)、戏曲音乐的联考工作;辽宁大学负责戏曲表演(东北地方戏表演)的联考工作;兰州文理学院负责戏曲表演(秦腔、陇剧)、戏曲音乐的联考工作;内蒙古艺术学院负责戏曲表演(二人台表演)的联考工作。

四、考生如何获取戏曲类专业高校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

答:考生可登录相关招生高校网站获取高校简章和招生计划,或通过电话咨询相关高校。

五、考生参加戏曲类专业省际联考需满足什么条件?是否需要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答:符合我省2024年高考报名条件且具有一定戏曲艺术基础者均可报考。报考戏曲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完成我省夏季高考报名并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六、考生参加戏曲类专业省际联考如何缴费?

答:考生按生源所在省(区、市)要求完成高考报名并缴纳高考报名费后,根据所报考专业(剧种),按相应组考高校要求完成戏曲类省际联考的专业考试报名并缴纳专业考试报名费。

七、戏曲类本科专业都有哪些?专业间是否允许兼考?

答: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实行省际联考的戏曲类本科专业包括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曲音乐)、表演(戏曲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曲导演)等。允许考生兼考不同专业或剧种方向。

八、2024年戏曲类省际联考何时组织?

答:2024年省际联考时间原则上安排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之间,各专业(剧种)具体考试时间以组考高校公布为准。

九、戏曲类专业省际联考各专业(剧种)考试具体科目要求和考试内容有哪些?

答:各专业(剧种)的科目和分值、内容和形式、考试要求、考查范围等具体信息详见《普通高等学校戏曲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际联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和《普通高等学校戏曲类本科专业省际联考考试说明》。各专业(剧种)报名考试相关要求详见各组考高校通知。

十、戏曲类省际联考成绩如何发布?考生如何查询?

答:戏曲类省际联考成绩由组考高校统一发布,成绩查询方式详见组考高校通知。

十一、参加戏曲类省际联考的考生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答:专业考试成绩合格的考生方可填报相关高校戏曲类专业志愿。省际联考的戏曲类专业安排在艺术类本科批和专科批2个批次录取,实行以院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考生每次填报1个院校志愿。具体政策见我院网站《关于印发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www.sdzk.cn/NewsInfo.aspx?NewsID=6386)。

十二、戏曲类省际联考如何录取?

答: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我省戏曲类文化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为普通类一段线的65%,专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为普通类二段线),依据考生志愿、省际联考专业成绩等择优录取。

如教育部等对相关工作有新的规定和要求,以最新文件为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素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称的中国最美海滨城市、中国最宜居城市——青岛,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成立的私立青岛商科职业学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矢志追求,2002年在山东省青岛商业学校和山东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基础上创办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是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青岛市首批品牌高职院校。学校顺利通过了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全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德育与校园文明建设评估,并取得了优秀等级。入选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青岛市文明校园”。学校明确“聚焦酒店业办专业”的思路,围绕酒店业产业链需求,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酒店业全科型专业链的目标。对接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等新旧动能转换10强产业,融入青岛市“956”产业新体系,构建了“1个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8个院级专业群”的专业群发展架构,形成了以住宿餐饮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线的专业群建设体系。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高职院校,设置有酒店管理学院、文旅学院、烹饪学院、酒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信息工程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等10个二级院部,开设有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等3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4000人。其中,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6个;专本贯通分段培养专业3个,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省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8个,牵头开发省级教学指导方案7个;青岛市高职重点建设专业6个;山东半岛专业办学联盟1个,青岛市中高职专业办学联盟2个。旅游专业大类办学实力连续六年排名省内高职第一。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职业素养过硬、职业技能扎实、职业发展持续”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绅士风度、淑女风范”的职业化人才。学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完善,坚持用中华美德引领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教育实践,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日常育人的过程中,增强人文情怀,拓展知识视野,塑造健康人格,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现代服务理念、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富含文化底蕴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重视学生技能培养,2012年以来,累计获得餐厅服务、烹饪、中英文导游、中餐宴会设计、西餐宴会设计、市场营销技能等国赛项目一等奖24个。近年来,学生整体就业率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超过了98%。学校坚持“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首批教师实践流动站、齐鲁技能大师工作站,现有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名,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9名,全国技术能手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青年技能名师4人,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青岛高校教学名师6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1人、青岛市劳动模范2人、青岛市会计领军人才1人。荣获2个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探索形成的“专业在前沿、行业有影响、国际可交流”双师队伍经验得到教育部官方网站报道。学校大力推进课程、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3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青岛市首批现代学徒制特色课程4门;拥有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教改立项33项;“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本,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实训室1个;拥有各类生产型实训室72个,覆盖了所有专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牵头成立了山东现代酒店业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共建了山东文旅产业学院、顺丰运营管理学院、舜和餐饮产业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与青岛文旅局共建了“青岛市旅游大数据中心”,牵头组建青岛市旅游智库,为区域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政行企校共建“山东省研学旅行研究院”,推进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良性互动。学校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形成“五重一促”信息化建设理念,有力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联通校内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等应用系统,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大幅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获评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两个项目入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果案例“,两个案例入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案例报告(2019)》。学校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大信息化全员培训,推进省、校两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牵头成立山东省职业院校“三教”改革联盟,举办有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建设有国家科技部“海斯曼”创客岛众创空间;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课题、山东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旅游局专项等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283项;与李沧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主开发《山东省社会导游员管理体系标准》《鲁菜标准化工艺流程》等行业标准和青岛市智慧旅游企业建设标准文件。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工作。学校举办中澳酒店管理专业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境外建有中国烹饪学院3所,是全国首批“中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项目院校、山东省首批留学生奖学金获批单位,目前招收韩国、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历留学生。与加拿大卡纳多学院、澳大利亚南澳TAFE学院、台湾高雄餐旅大学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院校、16个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师资交流、学生交流、境外实习、外籍教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等工作。2017年、2019年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8年、2019年被评为“亚太职业教育影响力50强”,荣获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卓越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坚持以“文化引领、品牌引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思路,以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为核心,以坚持文化育人为重点,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为目标,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凝练了以“崇德尚能、时尚真情”为内核、以“微笑文化”为外显的校园核心文化理念,确定了“勤、真、灵、雅”的校训、“爱心、实力、责任”的校风,打造和传播“微笑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生态。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山东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着七十余年的职教血脉,沐浴着新时代的浩荡春风。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酒店业全科型职业教育品牌奋勇前进,打造中国酒店业职业化人才的摇篮。
  • 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学校简介威海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原威海广播电视大学、威海教育学院和威海市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2004年5月,与威海市技术学院合并,实行一个学院两块牌子。学院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院占地3048亩,全日制在校生20683人,教职工1221人,长年聘请的合作企业兼职教师400多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3%,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全国技术能手2人,省首席技师5名,省技术能手4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名。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10个、骨干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品牌特色专业12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6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要求,以服务威海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全域威海;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对内放开搞活,对外开放办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定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为威海行业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示范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学院办学治校综合改革经验等先后4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栏目专题报道,产生广泛影响。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全域威海。坚持用优势专业对接优势产业、特色专业对接特色产业,以满足行业企业需要为导向,推动专业升级。建有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退役士兵技能教育培训定点机构等55个培训基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建有海大学院等3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另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了高新学院、新北洋学院等16个校企地合作二级学院。牵头组建了威海职业教育集团等10个职业教育联盟(集团)。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推行实训导向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基础课整合为1门,专业核心课压缩到6门以内,专业选修课拓展到全校。跨专业成立卓越学院,选聘校企高技能人才组建42个卓越工匠班,采用导师带徒模式培养大国工匠。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以强化协同创新为重点,坚持科研工作日常化、产品化、草根化,联合企业搞应用性技术研究。成立了唯智科技园,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合作共建了果品研究院威海分院,立项建设了1个山东省院士工作站、4个市级研发平台,把解决学校日常教学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参与企业真实的技术革新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战场。对内放开搞活,对外开放办学。推进“放管服”改革,编制下放事项清单,逐项推进流程再造。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成立了3个国际职教联盟组织,成功组织实施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国-乌克兰科技创新研究院威海分院落户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12345”精准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建有“非遗学院”“新闻学院”等6个跨专业书院。坚持“学校的一切资源都是教学资源”,扶持学生成立小微公司,把酒店、商场、咖啡厅等经营性资产全部交给学生运营。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引领发展。从严管党治党,推进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进“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大力推进党建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获评市级党建示范点单位、省教育系统和威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单位。
  • 学校简介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前身是淄博师范学校,创建于1951年,2000年原淄博师范学校与原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升格为全省第一所以培养培训小学幼儿教师为主的新型师专,2006年9月学校迁入现址。成立师专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山东、面向小学、面向幼儿园,培养培训小学全科教师和高素质幼儿教师,逐步形成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培养、分科主修、全程实践、一专多能”、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培养、学有专长、全程实践、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兼顾非师范类教育,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是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教育建设基地。学校占地1361亩,固定资产6.54亿元,建筑面积24.19万m²,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715万元,纸质图书94万册,校内实训室122个。学校设有10个教学院系,21个招生专业,目前在校生9397人。现有教职工577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5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62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3人,省级各类协会会员51人。学校校园生态优美,环境幽雅,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树木花草种类丰富。学校建有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另有校外实习基地130处。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建设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现有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1人,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31项。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课题220项,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13项。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学校参赛学生成绩优秀,共有41人获得一等奖;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发展快”。学校招生工作连续六年在全省专科院校中按最低投档分排序,录取线均位列全省第二位。学校先后与11个国家和国内15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其中与韩国湖原大学合作的学前教育专业已连续举办九年。新时代、新机遇、新发展,学校坚持固本强基、特色强校,努力做优做强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群,始终巩固提升发展“师范”这一根本;坚持全面建设、提质培优,对照本科院校设置标准,努力加强学科专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在发展中升本”的目标;坚持以生为本、质量立校,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建立完善各项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七园”建设、打造精品,积极推进文明校园、智慧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健康校园、艺术校园、平安校园建设,着力建设美丽淄师。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 烟台南山学院烟台市芝罘区
    学校简介 烟台南山学院是由中国500强企业南山控股投资兴办,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山东省烟台龙口市。学校是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医学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院自建校以来,跨越多个发展阶段,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201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18年被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和“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开始与青岛科技大学、辽宁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1年获“中国民办教育百强”荣誉称号。 学校设有东海和南山两处校区。下设工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健康学院、音乐学院、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技术与培训学院11个二级学院,包含28个系(部、中心),拥有53个本科专业,42个专科专业。现有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立项建设团队2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2个、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个、烟台市工程实验室2个。设置有机械工程、电气信息、航空、化工、材料、纺织、健康、商科等14个实验实训中心,包含209个实验室。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南山控股“整合、优化、创新、突破、发展”十字方针,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以教研产一体化融合建设为抓手,推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各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东海校区正门一、鲜明的办学特色——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学校秉承“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办学理念,以大型企业集团南山控股和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形成了内涵突出特色鲜明的“12345”办学思路:围绕“一个”人才培养中心;狠抓教学、科研“两条”主线;大力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建设;坚持公益性、地方性、应用型、以工为主“四点”办学定位;全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企业产业发展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骨干培养一体化、科学研究与企业技术研发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实训平台建设与企业设备利用一体化等“五个一体化”工作。在“核心产业引领特色专业建设,特色专业支持核心产业升级”的发展道路上,学校围绕地方骨干产业,建设与发展相关专业,使产业链对接专业群。校风 校训二、优良的师资队伍——双高为主,专兼结合学校与南山控股联袂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凭借雄厚财力,全职引进大批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教学科研注入不竭动力。特邀著名院士、知名专家担任发展顾问,聘任高校博导、硕导担任学科带头人,铸就了一支以专家教授为引领,硕、博研究生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大力开展企业专家上讲台、大学教师下车间活动,建立一支既熟悉企业生产和高教规律,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教师队伍。近几年学校聘任100多名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我校双师型教师,向优质教育与先进产业互促互进的大格局快速前进。校长吴国华教授在双师型教师聘任仪式上讲话三、先进的教学设施——持续投入,打造高端学校拥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学文化设施。图书馆建筑面积近3.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00万余册。学校建有机械工程实训中心、电气信息实训中心、纺织工程综合实验室、商科实验实训中心、健康实验实训中心、化工实验实训中心,包含各类实验室200多个,极大满足了教学与学生实训需求。“烟台南山学院——南山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富元图书馆图书馆一角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四、广阔的发展前程——升学就业,齐头并进2021年,学校1014人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319人,考研录取率、录取人数实现了连续7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学校实现了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的大格局建设;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实习见习、联合科研等活动;与南山控股集团旗下40余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与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开展校企共建专业合作。每年进校招聘企业多达800余家。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0万余名。学生在南山轻合金厂实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实验五、丰富的第二课堂——斯文教化,文化育人学校现有校级专业类社团227个,校级综合类社团67个,二级学院社团25个。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竞赛、各种文体活动、讲座、艺术节系列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献爱心等公益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化发展。近三年,学生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荣誉奖励387项,其中国家级荣誉奖励44项。民族管弦乐团演出“金话筒”大学生主持人大赛六、完整的求学保障体系——奖助贷勤一体,爱心助学学校不断拓宽助学途径,逐步完善“奖、助、贷、勤”资助体系,每年发放奖、助学金约1200万元。特别设立董事长奖学金30万元,董事长助学金30万元。近三年,共有70余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800余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70余人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20余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790余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90余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累计有1万余人次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的各类奖助学金,帮助8000余名学生申请到生源地助学贷款。 七、骄人的办学业绩——凝心聚力,追求卓越作为全国最具贡献力和影响力的民办高校之一,烟台南山学院在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推进特色发展的历程中,不忘初心,载誉前行。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校企合作先进院校”“全国首批就业型大学”“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国家示范性民办高校建设研究基地”“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全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5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获批为山东省民办高校优质特色发展奖励扶持第一层次学校;2017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18年,被山东省人社厅评为“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与青岛科技大学、辽宁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7年至2020年,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烟台南山学院连续多年位列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第一。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推进特色发展,不忘初心,载誉前行当前,烟台南山学院顺应南山控股集团二次创业大潮,遵循“整合、优化、创新、突破、发展”十字方针,坚持“12345办学理念”,切实履行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不断书写永不褪色的创业初心;勇于创新改革,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和任务,学校将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为抓手,强化学科专业建设,推进校企一体化,向独具特色、国内一流的民办本科高校宏伟目标快速迈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继续奋斗!(2022年2月更新)学校具体地理位置及乘车线路:东海校区中国·山东省烟台龙口市东海旅游度假区大学路12号,乘公交车至黄城车站后,车站十字路口往西50米路北可乘坐7路或12路公交车至东海校区。南山校区中国·山东省烟台龙口市南山中路1号。乘公交车至黄城车站后,在车站十字路口往南50米路西可乘坐市内10路公交车至南山校区。
  • 烟台理工学院烟台市莱山区
    学校简介烟台理工学院原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该校创建于2003年,2021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15030人,其中本科生11687人、专科生3343人。2005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2006年在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1号令)落实情况的检查中得到专家一致好评;2012年顺利通过山东省独立学院综合检查和山东省学士学位授予考察评审。学校先后获“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与管理先进单位”“年度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年度招生宣传最具公信力高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烟台市“市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先后8次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2015年学校当选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学校东临黄海,西依青山,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是育人治校的理想场所。我校具有独立的、设施齐全的办学条件和完善的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已建成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餐厅等建筑;拥有多媒体教室、大型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各类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还有大学生文体中心及完备的体育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图书资料、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均能满足教学需求。现有馆藏纸质图书百余万册,收录电子图书370余万种。学校设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经济与金融、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日语、朝鲜语、商务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2021年新增机械电子工程、软件工程、药学、酒店管理、数字媒体艺术5个本科专业,共42个本科专业,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德合作办学)本科。至此,我校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开设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休闲服务与管理、商务英语、应用韩语、现代文秘共13个专科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经验、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特有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教学发展的引擎和教师成长的乐园,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方面发挥了特殊功能。现有教师82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8.1%,高级职称占比37.1%。拥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现有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7人。学校倡导校本教研,以教研促教改,教科研水平稳步提升,服务社会,服务地方能力加强。现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改项目11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省级优秀教材1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教材1门。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全国高校微课竞赛三等奖1项;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等7类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0项、省级三等奖7项、省级优秀奖20项;另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等奖项3项。科研方面获国家级立项1项、省部级15项、市厅级75项。建校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649篇,其中核心论文141篇、SCI21篇、EI15篇、CSSCI4篇、ISTP2篇、CPCI7篇;国家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出版编著137部。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师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基于职业胜任力目标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多元平台,构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近五年来,学校人才培养成果显著。近五年,有1331名学子考取了研究生,其中2021年考取研究生297人。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获得世界级一等奖1项,国家一等奖75项、国家二等奖263项、国家三等奖412项、国家优秀奖15项、国家优胜奖16项、省特等奖27项、省一等奖155项、省二等奖249项、省三等奖266项、省优秀奖52项、省优胜奖10项等,合计奖励1558项。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2021年4月成立了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院校研究所、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等机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定制、双师共导的深度合作办学新模式。成立校企协作理事会,以校企合作促就业促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与校外企业、研究所建立了152个成熟稳定的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试验园作为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融入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与新兴行业发展,为在校生提供“双创”平台,先后有71家学生创业项目入驻试验园,孵化30个项目注册成立公司。随着教育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加快了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步伐。2008年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获得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10年经国家外专局批准获得聘请外国专家资格;2017年成立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整合校内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工商管理国际班项目和留学生教育等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化发展空间。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8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在校生创造了到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专升本、本升硕等机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十四五”规划调研与制定为契机,全面加强顶层设计,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创新的视角,把握时代脉搏,探寻教育规律,力争把学校建成有灵魂、有温度、有责任、有特色的全国同类院校水平领先的地方性应用型创业型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