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贵州:军队、国防生、公安类院校6月30日22时前可补报志愿
2013-07-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贵州省2013年6月26日—28日高考志愿填报后,经统计,部分军队、国防生、公安类院校存在报考生源面试比例不足现象。为确保完成招生任务, 6月29日22时至6月30日22时还可网上补报志愿。

  本次补报本科设置两个志愿,作为考生提前批本科第三、四志愿,专科设置一个志愿,作为考生提前批专科第二志愿。补报志愿结束后,按规定确定面试、体检(军检)、体能测试考生名单,并及时通知广大考生。

  录取时,按照面试、体检(军检)、体能测试、政审合格考生名单,根据考生志愿先后顺序(即6月26日—28日填报的志愿在先,6月29日—30日填报的志愿在后),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学校择优录取。

  贵州省2013年高考军队、国防生、公安类院校补报志愿面试缺额数统计详见本网站“阳光平台”和“普通高考信息”栏目。

热门院校

  • 贵州理工学院贵阳市观山湖区
    学校简介贵州理工学院于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是应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在原贵州工业大学校址设立的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等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0年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贵州省贵阳市,现在两个校区办学,老校区位于贵阳西南阿哈湖畔,占地866.7亩,新校区位于贵安新区大学城博士路,占地约1757亩,规划建筑面积66.9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新校区二三期工程建设。学校设置机械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19个学院,逐步形成“重工厚理、强管兴文、交叉融合、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8个,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联合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获批国家“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等8个专业获批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化学工艺。 学校现有教职工916人。正高职称100人,副高职称295人,博士学历教师24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近30人;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共5人。 学校“资源勘查工程教师团队”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航空轻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果酒酿造工程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能源化学转化新材料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入选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重金属原位调控与生态修复创新团队、智能优化与数据挖掘创新团队,隐伏矿床勘测团队等3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贵州省绿色过程工程人才基地和贵州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才基地被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为省级人才基地。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8个。其中: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磷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岩溶工程地质与隐伏矿产资源特色重点实验室等贵州省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4个;流程性工业新过程工程研究中心、氟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6个,以及国家级健康智造众创空间、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贵州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分别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联合共建贵州磷石膏研究院、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贵阳市铝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镁及镁合金国际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等9个技术创新平台。 建校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01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34部,主编与参编各类教材38部,主持研制国际ISO标准2项,主持和参与研制起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多项,获各类知识产权581项,实现知识产权转化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16项。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3054人,包括来自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23个国家的留学生。2018年以来,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各类奖项166项,省级各类奖项327项。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分别与省交通运输厅、中航贵飞、阿里巴巴等开展联合办学。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平台框架下,学校于2017年7月发起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学校成立的“易班发展中心”成为贵州总站。 面向未来,贵州理工学院将持续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主动服务贵州省关于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决策部署,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贵州新型工业化为己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人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学治校,以严谨求实的校风教书育人,努力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
  • 学校简介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3月成立,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贵州省商务厅。学院是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中专--贵州省电子商务学校(原贵州省商业学校)的基础上,与贵州省物资学校合并创建而来,办学史可追溯到1947年。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财经、商贸、信息、艺术、服务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高职(专科)教育为主,同时兼招中职学生。学院现有清镇、花果园、二戈寨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71.15亩。目前下设7个系(部),开办有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室内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营销、数字媒体艺术、财务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33个专业,办学规模达到10582人;现有教职工486人,专任教师304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20%,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37%。学院建有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信息技术、文教体育“六大”实训基地49个实训室,1个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中心,设有“贵州省第3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全国电子商务师考点”,具备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资质。学院是“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牵头领办有“贵州省商贸职教集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继续抢抓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机遇,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积极构建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加快发展,突出特色,推动跨越,为建成区域特色、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取我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名,是2001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新机制独立本科学院。学院充分依托母体学校--贵州中医药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着重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医药高级人才,面向全国招生,在2005年教育部专项检查中,学院成为贵州省唯一获得良好评价的独立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以“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为办学宗旨,形成了以医学为学科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院拥有教职工400余人,专任教师242人,教师队伍中教授(含其他正高级职称)66人,副教授(含其他副高级职称)95人;拥有博士学位27人,硕士学位16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8.5%。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时代、新目标、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师生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努力践行“博学多闻 精勤济世”校训,积极营造“求实、勤奋、进取、创新、报国”优良校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早日将学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综合性独立本科院校。
  • 贵阳学院贵阳市南明区
    学校简介贵阳学院是由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贵阳市金筑大学于 2004 年合并组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2009年,由李端棻先生1902年倡导创办的贵阳师范学校并入贵阳学院。学校201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接受教育部审核评估,2018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自主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坐落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校园规划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10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计200余万种,数据库资源52个。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含1个继续教育学院)、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食品科学与工程),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教育学、国际商务和体育学)。现有47个本科招生专业,有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专业5个。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印度、老挝等国的留学生,硕士研究生219人。学校毕业生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的特色明显。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省内同类本科院校平均值。毕业生在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城镇社区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占比逐年上升,在贵阳贵安就业人数占全省就业比例60%左右。学校现有教职工 973人,专任教师736人,其中博士学位人数204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全体专任教师比例27.72%。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管专家4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8人、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4人、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8人(其中百层次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1人、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4人、市管专家9人。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社科联“十大创新团队”1个、省“学术先锋号”团队1个。学校拥有“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5个;有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6个;有省级产学研基地6个;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有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2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有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教师发展中心1个、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泰国加拉信大学、台湾地区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70 余所境外高校达成教育交流与办学合作协议,已经建立起了交换生、语言生和学历生三个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留学生国别已涵盖来自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的二十余个国家。依据学校总体办学定位,学校办学总目标定位为:按照“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面向贵州省、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科技创新研究,弘扬地方文化传承创新,把贵阳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类型定位为:应用型;办学层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稳步开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学科专业定位为:构建以服务贵州省、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点产业为重点的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建设形成以数字科技为主线,以工学、理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为主导,艺术学、管理学、人文学科(哲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贵阳贵安,面向贵州省,辐射西部乃至全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人才培养总目标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 学校简介贵州医科大学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首任院长是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中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教授,在他的带领下,杨崇瑞、朱章赓、汤佩松、贾魁、杨济时、刘维德、洪谦、林绍文、侯宝璋、张孝骞、郭秉宽、王季午、朱懋根、李瑞麟、李漪、王志均等大批学术造诣精湛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国立贵阳医学院,使其被誉为当时的“小协和”,开创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195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并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65年将“贵阳医学院中医系”划离另行组建“贵阳中医学院”;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868亩,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9所,非临床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32个。拥有多个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9个,省部级平台45个。学校设有教学单位20个,本科专业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一流学科4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201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支持下开办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班——“协和班”,在贵州省率先举办临床医学精英班。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689人(其中研究生3123人、留学生180人),学校已为社会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7.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8500余人)。学校在职在岗职工2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7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14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贵州省“十百千人才计划”十层次人才1人、百层次人才8人、贵州省“百千人才引进计划”百人领军人才5人、千人创新创业人才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0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4人。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项4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最高科技奖1项、省科技奖一等奖6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97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52项,立项数逐年递增,由2016年的48项增长到2021年的98项,在地方病研究、中药民族药研发、组织工程干细胞生物医药研究、病原生物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特色明显。学校充分发挥教、研、医优势,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建立了省内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在紧急医学救援、疑难危重患者救治、药物临床试验、公众健康素养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方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始终坚持“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秉承“大医精诚”的贵医精神,立足贵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建成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一流的百年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