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专科(高职)一批第一次征集志愿投出10567人
2010-08-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0年8月9日,专科(高职)一批第一次征集志愿投档。本次征集志愿控制线与原先公布的2010年普通高校专科(高职)一批分数线相同。

  本次招生计划总计13328人。普通文理科9049人,其中文科2870人,理科6179人;艺术类4211人,其中艺术文3287人,艺术理924人;体育68人。

  本次共投出10567人。投档比例普通文理为1:1,艺术类、体育为1:1.5。普通文理科投出8327人,其中文科2647人,参与院校113所;理科5680人,参与院校140所。艺术类投出2204人,其中艺术文1779人,参与院校202所;艺术理425人,参与院校117所。体育投出36人,参与院校12所。

  第一次征集志愿投出后,尚有文科36所院校、理科36所院校、艺术文153所院校、艺术理76所院校、体育9所院校生源不满。

  专科(高职)一批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时间为8月9至10日。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将于8月11日8:00前向社会公布,进行第二次征集志愿,专科资格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仍然可以填报。8月11日8:00至18:00为考生填报第二次征集志愿时间。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始建于1950年,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1022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校内实验和实训室220个,校外实训基地365个,图书馆藏书159万册。学院现有教职工885人,专任教师683人,副高级及以上248人,博士12人、硕士432人。还有484名企业工程师、技师担任兼职教师。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能源与材料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金融会计学院、商学院、航空学院、航海学院、文化旅游与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医养健康国际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等14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院部。学院开设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13个专业集群,54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建有澳大利亚分校和泰国分校。学院现为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单位、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教学改革综合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德诺浩汽车人才师资培训基地、科技部三维CAD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工信部计算机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培训基地、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联盟副主席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高校、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船员培训基地、山东省创业创新学院、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高职高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天工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培训试点高校。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中国光伏农业高校创新奖、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省文化创意集市和创意空间试点校、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等荣誉。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招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近五年一次投档率都在99%左右,报到率均达到90%以上,招生规模连年扩大,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就业率达到98%以上,重点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2.7%。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奖200余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我院学生在全国或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90余项。近三年,学院共申报专利752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687项。累计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团队500余个,培养创新创业积极分子5650人,成功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129个,在孵创业项目71个,创意项目100余个。我院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大赛提报作品千余项,获奖301项。学院有10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课程获批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在四年一次的教学成果奖评选中,2018年我院荣获省教育厅和全国各行指委教学成果奖1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 山东大学济南市历城区
    学校简介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2017年顺利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120年来,山东大学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深入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踔厉奋发,薪火相传,积淀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培养了6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本科招生专业9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在校生近7万人,专任教师46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双聘)2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2人、长江青年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32人、青年拔尖人才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9人;国家级各类平台基地2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部委级平台5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多家直属附属医院;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充分肯定70年来《文史哲》编辑部在党的领导下,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为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作出的积极贡献,对办好《文史哲》杂志寄予殷切期望,对包括山东大学教师在内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了对山东大学的亲切关怀,全体山大人备受激励鼓舞、倍感责任重大。 新的征程上,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聚势谋远,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只争朝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七大战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山大力量!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济南市莱芜区
    学校简介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2000年10月由原莱芜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莱芜广播电视大学和莱芜师范学校组建而成。2012年,莱芜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学校。学校坚持以“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兴校”为办学方针,以“服务济南、辐射周边,工科为主、多科并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为办学定位,以“人人成才、人人就业”为人才培养目标。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4.6万人。学校占地1167亩,固定资产8.4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9亿元,馆藏图书101万册。现有教职员工780人,专任教师585人,博士、硕士502人,副高以上职称291人,教授、副教授269人(专任教师)。设有9个系、43个招生专业,面向13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3300余人。学校是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优秀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院校、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学院、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与德育工作双优学院。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全力加强内涵建设,在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坚持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后有3个党组织被授予“山东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有3个党支部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1个离退休党支部被授予“济南市作出突出成绩的离退休干部集体”。4人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1人获全市优秀理论教育者,1人被评为“泉城老干部志愿者之星”,1人被评为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担当作为好干部,4人被评为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出彩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学校连续两轮被评为“第一书记先进工作单位”,2人获济南市优秀第一书记,2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攻坚克难好干部”。学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思想引领、以文化人,加强学生思政教育,不断提升文化育人能力。建成了我市首家高职院校综合性党建思政教育阵地——“初心馆”和校园核心文化区——“明德园”,搭建了我省首家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云平台,设立了8个校外红色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了思政课VR实践教学中心,形成了课上课下、室内室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立体式、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新矩阵。先后有1人被授予“山东省高校思政课优秀骨干教师”称号,1人入选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名教师入选“山东高校专业宣讲团”首批专家,1人被评为济南市优秀思政课教师。学校积极创新与探索,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新路子,受到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牵头组建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创新联盟、机械行业i5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文物修复职业教育联盟等,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2个、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个。文物修复职业教育联盟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学校先后与中国重汽、中电科、青岛海尔等290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了泰山钢铁学院、美斯坦福学院、齐鲁工匠工坊等特色二级学院,与北京中职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全国首家长者福祉学院,全力打造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学校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育人质量持续提升,学校被评为全国混合式教学改革示范校、2019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大赛中共获奖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8项、二等奖52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92项、二等奖274项。学校通过实施“五小创新基金”和“万名大学生百个创新项目”工程等措施,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持续提升。在全省大学生科技节系列比赛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6项,在山东省互联网+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5项,在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在山东省“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各2项。学校以素质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高层次人才引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提升”四大工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现有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涌现出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2名山东省优秀教师,1名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5名山东省教学名师,3名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2名齐鲁首席技师,4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山东省劳动模范,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2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荣登“全国好人榜”,1人获“山东省最美劳动者”称号,2人获评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4个。近年来,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项。学校立足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现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建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9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4门。建有教育部“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23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90个。牵头开发了3个专业的省级教学指导方案。学校聚焦应用研发,积极搭建平台,研发成果丰硕,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建有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粉末冶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江河湿地生态研究院,5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碳化钛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市级科研平台。近几年共承担省、市科研项目376项,累计争取科研经费近4600万元。有1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已成功转化并投入生产。共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山东省社科成果奖9项,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45项。共获得国家专利830项,其中发明专利119项,市级专利奖5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发布的“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专利转让排名,学校实现专利转让率19%,全国第一。学校不断拓宽服务渠道,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评测基地、全国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智能制造职业技能评价考试站、机械行业能力评价考试站、山东省文保类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济南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济南市技能培训机构等,每年开展各类社会培训近4万人日,完成职业技能考核3000余人次。成功申报为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已获批37个1+X证书,参与试点学生4000余人。近年来,学校先后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项,技术服务到款420万元,技术服务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1560万元。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合作。与德国、朝鲜、泰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中德汽车、中美护理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引进国际课程30门,国际证照2个。成立了中泰国际教育学院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海外分校,共同制定并发布了中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才培养方案,输出课程16门,2门课程获泰国教育部认证,是省内首家获得认证的高职院校。2021年牵头成立了东南亚职业教育境外办学联盟,校企携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联盟案例入选亚洲教育论坛2021职业院校对外合作与交流优秀案例。与新优曼宁(山东)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谋划,精准发力,立足济南,服务全省,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为我市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 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学校简介威海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原威海广播电视大学、威海教育学院和威海市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2004年5月,与威海市技术学院合并,实行一个学院两块牌子。学院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院占地3048亩,全日制在校生20683人,教职工1221人,长年聘请的合作企业兼职教师400多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3%,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全国技术能手2人,省首席技师5名,省技术能手4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名。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10个、骨干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品牌特色专业12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6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要求,以服务威海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全域威海;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对内放开搞活,对外开放办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定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为威海行业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示范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学院办学治校综合改革经验等先后4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栏目专题报道,产生广泛影响。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全域威海。坚持用优势专业对接优势产业、特色专业对接特色产业,以满足行业企业需要为导向,推动专业升级。建有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退役士兵技能教育培训定点机构等55个培训基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建有海大学院等3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另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了高新学院、新北洋学院等16个校企地合作二级学院。牵头组建了威海职业教育集团等10个职业教育联盟(集团)。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推行实训导向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基础课整合为1门,专业核心课压缩到6门以内,专业选修课拓展到全校。跨专业成立卓越学院,选聘校企高技能人才组建42个卓越工匠班,采用导师带徒模式培养大国工匠。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以强化协同创新为重点,坚持科研工作日常化、产品化、草根化,联合企业搞应用性技术研究。成立了唯智科技园,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合作共建了果品研究院威海分院,立项建设了1个山东省院士工作站、4个市级研发平台,把解决学校日常教学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参与企业真实的技术革新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战场。对内放开搞活,对外开放办学。推进“放管服”改革,编制下放事项清单,逐项推进流程再造。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成立了3个国际职教联盟组织,成功组织实施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国-乌克兰科技创新研究院威海分院落户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12345”精准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建有“非遗学院”“新闻学院”等6个跨专业书院。坚持“学校的一切资源都是教学资源”,扶持学生成立小微公司,把酒店、商场、咖啡厅等经营性资产全部交给学生运营。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引领发展。从严管党治党,推进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进“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大力推进党建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获评市级党建示范点单位、省教育系统和威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单位。
  • 枣庄学院枣庄市
    学校简介枣庄学院是山东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1971年建立的枣庄市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枣庄学院,2012年枣庄师范学校(前身为1908年创建的实业中学)并入我校。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姚建铨教授任名誉校长。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精神,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聚焦立德树人,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现有市中、新城两个校区,市中校区占地1142亩,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新城校区占地188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1亿元,实验教学中心2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450余万册。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0余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专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和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30余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1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2个,现有普通本科专业65个,专科专业18个,形成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建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98个。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年在国际国内创新创业大赛、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000余项。近三届毕业生硕士研究生考取率在37%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以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显著。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全面改革试验学校、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先后引进了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等7个产教融合促进项目,以此为依托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ICT产业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数字媒体产业学院、现代健康产业学院、锂电产业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了涵盖文理工管艺、功能完备的产教融合平台。2018年以来,先后承办了全国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经验交流会、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山东省新时代应用型大学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论坛,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山东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院校““山东最具行业影响力本科院校”等称号。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建有山东省微纳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山东省石榴资源综合开发工程实验室、山东省智慧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省低维量子传感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石榴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危险化学品)、中国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70余个。学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天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曲阜师范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科研课题360余项、企事业委托科研课题15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800余篇,其中高水科研论文1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8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地厅级400余项。学校积极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枣庄市及地方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110余个。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来自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等17个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64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分互认、学生互换、学历留学生教育等项目。学校与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及南非高教部合作开展了“实习+实训”留学生培训项目。有来自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萨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学历留学生在校进行为期四年的本科阶段学习。学校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联合建设了世界展陈面积最大的世界语博物馆,2019年获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学校连年获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枣庄市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