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2012年普通高考(夏季)本科一批征集志愿成绩分段统计表(五分)
2012-07-1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热门院校

  •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临沂市河东区
    学校简介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实行山东省、临沂市两级管理,以临沂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8年8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始筹建临沂科技职业学院。2019年4月,破土动工,12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验收,创造了临沂速度、临沂质量,赢得省验收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20年3月,省政府批复学院成立,5月国家教育部备案。2021年1月,市委市政府将原临沂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整体并转学院,实现强强联合,对深化科教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体制,增添了新力量、丰富了新资源。学院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北面为北京东路,依靠规划建设的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和临沂艺术学校,学院东侧是学院教职工宿舍区。规划占地面积1218亩,建筑总面积58.4万㎡,计划投资32.4亿元。目前,累计已经投入23亿元,建成教学实训楼等建筑单体23栋。学院整体规划以龙山路为轴、东西对称布局,校园建筑物以红色为主体,大气沉稳而不失典雅活力,建筑物分散坐落,气势恢宏,如云雅致,花草树木组团点缀,河流景观湖贯穿其中,相互映衬、美美与共。根据功能需求,学院整体分为教学实训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后勤区、行政办公区、校内实习农场及融合发展区等“六大功能区”。学院规划设置6个系,计划建设49个专业,目前已设置现代农业技术、动物医学、环境工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宠物临床诊疗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药品经营与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跨境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包装工程技术、金属材料质量检测、早期教育、舞蹈表演、安全技术与管理等28个专业。去年招录2020级学生2139人,今年招录2021级新生4298人,在校生规模人数达到6437人,明年计划招生5000人,预计三年内在校生人数规模将超过1万人。学院现有教职工430余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84人、占比19.4%,中级职称117人、占比27%;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264人,占教职工总量的64 %。同时,聘任国家千、万人才计划高端人才、专家教授100多人做兼职教授,每个专业均配备“理+实”双带头人。先后购置1.5亿元的仪器设备图书,建设12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建成69个校外实习基地,投入70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实现省内首家校园5G和千兆无线网络全覆盖。学院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目前拥有知识产权155项、软件著作权65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26项,广大师生先后荣获省级比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9项,发表论文180篇,新申报国家专利17项、科研项目13项,参与起草“1+X”证书标准1项。特别是8月12日,省教育厅2021年科研课题83所高职共立项教研课题137项,我院入选3项,立项数进入全省前十。学院积极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成为临沂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公共实训基地、临沂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累计筹办培训项目39个,累计培训人员1.5万人次。学院承办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研究分会暨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第六次(2020年)工作年会,参与发起成立鲁南职教联盟,先后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校园,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职业院校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先进集体,被临沂市市总工会授予“临沂市五一劳动奖状”,被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百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学院实行“系部为主、学院为辅”的两级管理模式,建立“学院领导带班、系部值班、班主任跟班”的三级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工作例会制度、学生工作定期督查制度及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会课制度、学生干部例会制度等20余项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保证了学生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推动学生管理工作进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学院设立乡村振兴新媒体社团等10余个学生社团,举办演讲比赛、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共同成长、个性发展;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和必要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院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家庭等状况,及时提供资助管理或勤工助学,去年减免贫困生学费11.92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36.36万元,办理助学贷款45万元。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借助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临沂市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临沂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公共平台,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积极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为学生继续深造成长提供坚实保障。学院坚持把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高质量就业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电子商务产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学院等3个股份制二级学院,签订校企合作订单班12个,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10个,推进共建外派劳务基地、乡村振兴优质校等校政合作项目9个;先后与华为、京东、东软、临工、金锣、天元、鲁南制药等168家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14所高校、12个政府部门、3个县区和10个经济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106个。
  • 学校简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根据《公司法》规定设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公司唯一直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公司发展链、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建设的公司企业大学。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天下泉城济南,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学校如同翱翔苍穹的苍鹰,雄踞在这座城市的最高端——兴隆山脚下。  自1958年建校以来,公司是电力行业的龙头和主导企业,学校始终坚持“根植行业、深融企业、服务发展、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校训,按照“师资雄厚,装备一流,管理精益,特色鲜明”的发展定位,在辉煌的60多年办学历程中,探索开创了一条“行企校”一体化办学和学历教育、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三驾马车”并驱的创新发展之路。数十万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电力行业的各个岗位,成为光明的使者;无数有志青年在这里放飞人生梦想,为我国电力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公司、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先后多次来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极大促进了学校办学实力的显著提升,推动学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学校占地1860亩,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0.29亿元,图书80.6万册。学校荣膺“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第一名、“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等称号,连续9年蝉联“中国企业教育先进百强”。并先后荣获“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优秀校园文明单位”、“全国一流电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资源整合构筑“行企校”一体化办学新格局  学校诞生、发展、成长的历程,是公司坚持“科教兴企”战略、走创新发展之路的生动体现。  学校前身系始建于1958年6月的青岛动力专科学校,几经迁校易名。1997年7月,学校与山东电力职工大学、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校整合重组,搬迁至济南现址,实现了山东电力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1999年4月,学校与原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合并重组,确立了校院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办学体制,实现了山东电力科技与教育资源的整合。2008年12月,公司以学校为依托,组建成立了国网技术学院;2009年11月,学校上划直属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承担起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2012年-2017年,学校先后设立成都、长春、西安、苏州、郑州等五家区域分院,及山西、湖北、天津、江西、丰满等五家合作基地,实现了公司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  以国际一流企业大学为发展目标,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发展方向,历经多次战略整合,学校与国网技术学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整体运作”,成功搭建了“行业-企业-学校”一体化的办学平台与体制,实现了学历教育、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三驾马车”并驱,打造成为了国家电力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起了电力行业大职业教育格局。  作为公司发展链、人力链、价值链的重要一环,作为公司重点建设的企业大学,学校与电网行业、各省电力企业建立“共同体”,实施“行企校”一体化办学。国家电网公司、各省电力公司、直属产业公司等行业、企业,为学校提供财力、物力、人力支撑;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和标准、生产性实训基地,共组专兼结合的“双栖型”教学团队,共同承担高职教育、新员工入职培训、高端技术技能培训,培养电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大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教学系部与专业培训部、教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学生学员管理组织体系的一体化,师资统筹培养、使用,设施统筹建设、使用。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产业链培训服务平台、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技能等级评价中心、知识集成中心;成为东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三峡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具有强电专业的大学师资培训基地、大学生分段联合培养基地,以及面向公司的“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服务规模大、范围广、效果好。2008年以来,培养学生2万多人、培训技术技能人才30万人、技能鉴定11万余人,大大提升了企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支撑了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电力行业快速发展。一流的专业与装备支撑特色办学  一流的企业大学,要有一流的专业与装备。  学校按照“对接产业、结构合理、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 基于发、输、变、配、供、用、调控、信通、建设等电力生产全过程,围绕学历教育与培训、技术服务并举,优化建设了热能与发电、输配电线路、电气运行、电气检修、电力营销、信息通讯等紧密对接电力能源产业的六大专业群。  依托电力行业企业,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基于现场工作过程,开发了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符合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的阶梯式课程体系。  按照“装备先进、技术一流、现场一致、适度超前”的原则,建成覆盖电力发、输、变、配、供、用、调控、信通、建设等全生产流程,与中国特高压、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及超超临界机组建设相适应的各类实训基地279个、工位8340个,包括全国首座实训220kV智能变电站、特高压变电站运维、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智能配网运检、智能微网控制、火电机组仿真等国际一流实训基地。建有全球能源互联网展示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设有山东电力焊工考核中心、山东省火力发供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山东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  建有公司网络大学及其运管中心,公司系统60多家单位全面上线运行,为公司员工终身学习、泛在学习、灵活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建有主干万兆、桌面百兆的高速、智能光纤校园网络,并以1000M带宽接入Internet及Cernet教育科研网。  学校建有现代化、智能化图书馆,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工程数据库一级中心,是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先进单位。专兼结合的“双栖型”师资队伍平添办学活力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着力打造了“德育辅导者、实操带领者、业务传授者、现场工作者”四者合一的“双栖”型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338人,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教师占43.8%,副高及以上职称占65.1%,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占47.3% 。每年从各电力企业选派技术能手、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专业领军人才等至少320人次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以1228人为骨干的兼职教师库。专兼结合师资互动,师资共培互用,既能开展学历教育也能做技术技能培训,既能在学校或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完成教研科研,指导学生、员工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又能对接企业技术、胜任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形成了“周期制”挂职锻炼、“洄游式”挂教授课机制。“行、企、校”共同体,建立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紧紧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经历、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建立了“双主体、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原则,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专业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联动、课程改革与产业技术进步联动、教学改革与生产真实应用联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企业用人评价联动。  推进了“四真一实”行动式课程教学模式。即:以学生学员为主体,以做为主,“做、教、学”一体,在“真环境”中做“真任务(项目)”,按照“真工艺”“实练实做”,让学生学员主动动起“手、嘴、脑”,做出“真产品”,直接获取现场工作经验,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公司新入职员工从2009年起,采用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2015年起,根据需求,学校每年为新疆、蒙东电力公司“定向”培养110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供用电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助力精准扶贫和一带一路,近年来又先后与北京、浙江,国网南瑞合作,共同培养电力人才。共同制定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过程共管,质量共控,将企业文化、职业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了企校双方在招工即招生和招生即招工培养制度上的一体化、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育人机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培养责任双主体、培养计划双方案、培养施教双导师,培养地点双场所、培养效果双认证等“五双”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了企校双方共同培养和共同评价的一体化。高技能高素养人才深受市场青睐  建立了“双主体、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四真一实”行动式课程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学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高举文化抓育人,重视学生个人特长、社团建设和专业技能活动的开展。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变电运行、电能计量等技能大赛与技术比武,增强学生技能。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和公司新入职员工,工程实践素质高,独立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在现场一线具有“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多年来一直保持了95%以上的高就业率,主要分布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广东核电公司、大唐电力公司、华能电力公司、山东钢铁公司、魏桥创业集团等大中型行业企业。实施科研促教强校战略,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  大力开展技术咨询、技术监督、新技术推广和技能鉴定等技术服务。  当前,公司事业的迅猛发展,为学校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将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大力推进现代高职教育,坚定不移地深化“行企校”一体化办学道路,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6年的济南私立惠鲁工商职业学校。经过80多年的积淀,学校以“立德树人 兴商润民”为使命,以“创高职名校,施优教于民”为目标愿景,秉承 “尚德蕴能,日精日新”的校训,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软商硬做、冷链暖心,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A档)建设单位、国家优质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的优秀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学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2018、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全国高职院校就业质量50强”等称号。学校是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示范高校、山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基地,入选山东省理论宣讲基地、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19、2020连续两年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学校依托鲁商集团,建有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拥有山东省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云商务大数据工程中心、北方现代物流研究院、济南市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研机构。学校下设数字营销产业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产业学院、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冷链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学院、食品工业产业学院、现代金融产业学院、健康养老产业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信息技术系、应用电子系等12个二级院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教学部(语言文字办公室),设有福瑞达生物工程学院、冰轮工程学院、华为ICT学院等企业冠名学院,开设市场营销、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制冷与空调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金融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大数据与会计、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等56个专业。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等建设,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主持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获评首批服务贸易标准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推进计划试点院校;建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9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0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山东省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8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1门;省级思政课“金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4本;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教师1名;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教学名师8名、青年技能名师2名、优秀教师3名,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6个、山东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2名、山东省十佳辅导员3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齐鲁最美教师1名、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2名;2016年“互联网+水产品无水保活物流集成技术”项目在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学校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唯一的“最佳带动就业奖”,学校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银奖两项,“让机器人畅快奔跑-极创机器人底盘项目”荣获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金奖,另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银奖2项、铜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大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金牌累计数位列前茅。学校大学生棒球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乙B组冠军(高职组)。学校实施“名校名企育优生”战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多学期、职场化、协同式”、“双业融通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群为基础联合行业头部企业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构建了“1+1+N”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与京东、百度、海尔、海信、浪潮、重汽、华润、鲁商、华住、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校企合作关系;建有“浪潮产业学院”、“云智产业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在教材建设、课程置换、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学校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单位、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华职教社山东分社副主任单位、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会长单位。山东省商会、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山东省商业会计学会、山东省商业经济研究所、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等多个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挂靠学校。学校办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学校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澳大利亚、法国、泰国等设立8个海外办学项目,实现“中澳跨境电商学院”首次将山东优质职教资源向教育发达国家输出。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院校合作举办了金融服务与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等7个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开展教师互访研修活动。招收了来自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沿着“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方向继续努力奋斗,全力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 学校简介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前身是山东省旅游学校,1988年由国家旅游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1991年正式招生办学。2004年升格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教育厅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双重领导、以省文化和旅游厅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使命,以“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为校训,以建设“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国际化,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学院”为愿景,坚持“与行业接轨”的发展之路,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学校是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近两年,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融媒传播最具影响力高校等各级各类荣誉30余项。学校位于济南市章丘大学城,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占地近67.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5万余平方米,资产总值近5亿元。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齐全,建有综合实训楼、航空实训楼、四星级智慧化实习酒店、餐饮艺术教学中心、CLE国际共享智慧教室、迪士尼主题实训教室等70多个教学实训场所。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二级学院,将企业资金、文化、理念、技术、产品等引入校园,打造校园旅游生态,切实提高了学生职业竞争力。1991年招生办学以来,共培养毕业生近4万名,培训旅游业在职人员8万多人。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用人单位需求量与毕业生数量一直保持在5:1至8:1的比例,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海外就业率超过15%。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00余名,拥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成立了由80多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支持教师每年到企业调研挂职锻炼;学校定期选派教师赴英国、美国、德国、瑞士、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进修。同时,常年从美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聘请外教;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聘请行业精英为客座教授,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提升办学水平。学校紧扣行业需求,大力加强专业群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专业,积极发展新兴专业,形成了涵盖文化和旅游产业各主要领域的专业体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现设有饭店管理系、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工商管理系、航空服务系、营养与烹饪系、旅游外语系、艺术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开设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空中乘务、旅游英语、烹饪工艺与营养、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等27个专业。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任务,学院全体师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
  • 学校简介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省财政拨款一级预算单位,隶属于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张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3年5月,在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工业学校和山东冶金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升格组建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学校为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教育部国家级数字化校园样板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山东省首批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学分制试点高职院校。学校坐落于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邻齐国故都,西接“大染坊”故址,南望蒲松龄故居,北濒王渔洋故里,现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85余万册,在校生14600余人。学校下设冶金与汽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与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教育与艺术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对接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按照做精做特“冶金类特色专业群”,做优做强“现代制造类关联类特色群”,带动发展“现代服务类专业群”的建设思路,优化布局,打造特色,形成了以工为主,冶金类、制造类、控制类、信息类、财贸类、建筑类、汽车类、艺术类等8大专业群、45个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建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9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6个、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企校共建紧缺工科专业2个、省级其他校企合作专业7个。实训设施先进。学校建有国内先进的钢铁生产和轧钢生产工艺等模拟仿真生产实训基地、中德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和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实训(实验)场所182个(合并为52个校内实训中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2761个;现有山东钢铁、青岛钢铁、南京钢铁、德国巴登钢铁等国内外大型企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8个,有效保证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需求。教学资源丰富。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推广5G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搭建了“清华在线”“超星尔雅”“精品资源共享课”“移动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等教学平台。拥有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文献1000余种,尔雅通识慕课22门,收录学校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案例试题等教学资源13TB。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与中钢协、东北大学、山钢集团等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企业远程实景传输20个点,搭建共享远程共享教育资源在线平台3个,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59部。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校内专任教师521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8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优秀教师2人、青年技能名师3人,山东省名师工作室2个;教育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6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企业兼职教师库500余人。管理成效显著。学校围绕“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目标,全面推进“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大学章程、完善议事规则、实施院系二级管理、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构建了现代大学的治理架构,教职员工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是山东省首批学分制试点单位,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冶金高校学科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师生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教学、实践、支持”三位一体的双创教学平台。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十大重点建设项目2个;主持教育部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项目2个;主持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9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奖项32个、省赛二等奖以上奖项54个;学生参加其他各类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200余项。优质就业省内领先。学校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以冶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累计为行业和区域输送了高职技术技能人才10余万人,济钢、莱钢、青钢等企业中30%以上的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技能专家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设立“山钢班”、“青钢班”、“新华医疗”等企业冠名订单班60余个;毕业生连续五年综合就业率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实现了由“好就业”向“就好业”的转变。“出口畅”带来“进口旺”,学校的招生形势逐年看好,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报到率稳步在90%以上,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学研融合发展。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强化高水平科研人才和科研团队建设,吸引社会科研力量合作,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依托“钢铁材料绿色制备联合实验室”“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和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应用技术开发中心”“山东省材料工程研发中心”“山东钢铁产业研究院”“山东钢铁产业技术研究院”“教育部‘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等共建共享研发平台,承担各类横向课题研究132项,校城融合成果转化项目20余项,学校人才、设备等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技术服务潜能得到有效释放。国际交流深入合作。学校围绕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队伍的目标,先后与德国、美国、 新加坡、 巴基斯坦、泰国等12个国家26所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千余万元,共建了中德智能制造中心、德国西门子先进自动化示范实训中心等;先后有60余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和交流访问。牵头成立“山东省与巴基斯坦交流合作研究中心”,申报的“中国-刚果金职业技术学院迪兹瓦校区”被教育厅认定为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与巴基斯坦无限工程学院互设海外实训基地。钢•铁•火特色文化。学校与冶金行业血脉相连,先进的钢铁企业文化为打造校园文化、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沃土。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践行文化育人理念,突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了“笃实求真明理出新”的校训、“好学力行 兼容合作”的校风、“爱生乐教 因才导学”的教风、“学始于专 功成于韧”的学风,精心打造了具有典型冶金特色的“钢的意志、铁的纪律、火的热情”的特色校园文化,提高了师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的文化品味、树立了学校的良好形象, 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