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2019高考报名三大新规,下月14日起开始报名
2018-10-2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揭明玥通讯员沈考),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与去年相比,今年报名有三项新规:网报系统将自动比对考生学籍;首次接受港澳台考生报名;从2020年开始,在高中阶段户籍由外省转入我省集体户籍的考生,须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籍,并在我省实际就读三年,方可申请报名。

2019年我省普通高考,继续实行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系统网址:www.hbea.edu.cn 或 www.hbee.edu.cn。

报名时间与去年相同。11月14日至16日,普通高考艺术类考生网上报名;11月20日至30日,普通高考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和技能高考、高职单招考生网上报名。各地考生网上报名时间可能有小幅调整。

为严格报名资格,今年网上报名时,系统将自动通过大数据比对,审核考生中等教育学籍;学籍比对未通过的,系统会提示考生联系学籍管理部门解决,同时提醒教育考试机构再次审核考生的报名资格。

艺术、体育类考生中,报考美术与设计学类统考、体育素质测试的,在完成普通高考报名信息填写并成功提交后,还须通过网络支付平台缴纳专业考试费用。

2019年高考,我省首次接受港澳台考生报名。《通知》明确,持有公安机关签发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且在我省长期居住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可在我省申请报名,也可参加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报名,但二者只能任选其一。其中,后者请向设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咨询。

港澳台考生报名时,除要求提供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普通高中学籍档案等材料外,还需提交公安机关签发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其中,应届港澳台考生在学籍所在地报名,往届生在居住地教育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地报名。

另外,2019年高考少年班考生报名步骤有所变化。考生需先由招生院校进行资格审查及预选,招生院校将预选通过的考生名册发函到省考试院,再组织考生网上报名。在我省招收的少年班有:清华大学数学英才班、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包括创新班)、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东南大学少年班。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教育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为支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湖北省首批“优师计划”主培学校和“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学校前身是1931年创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湖北省工业学校、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先后于2003年和2009年整体并入。2007年,在湖北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开创了省级教育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先例。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业务指导机构——湖北省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设在学校,在服务、引领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响应“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获批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湖北分中心。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创建“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与省体育局深度战略合作,打造体教融合“样板工程”。建校90年来,学校培养培训了3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起,学校先后与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校地处中国光谷核心区,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723亩,建筑面积49.02万平方米。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普通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万多人。现有教职工1246人,专任教师82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99人,99位教师受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以及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42人次。累计外聘高层次人才80人次。学校1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物理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专业均获有条件通过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现有24个以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基层教学组织、名师工作室,5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5个省级试点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59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名师课堂。获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举办行知实验班、复合型人才实验班、创新人才实验班等教学改革实验班,共建华为云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和先进储能材料科学与技术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为龙头,结合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生物工程、新材料工程、文化创意六大学科专业集群。现有教育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省级重点学科,湖北省太赫兹与光电子学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植物抗癌活性物质提纯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52项,获教育部、科技部、文旅部和国家民委及省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住建厅等省厅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版权等200余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19项。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每年选派大学生赴国外参加游学、交换生、社会实践项目或长、短期实习。学校是省教育厅指定的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派出高校,是国家汉办的优质生源学校,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到海外开展国际中文教育。近年来,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和“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学校将秉承“学高、身正、诚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正己达人、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二师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锚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致力于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国家需要、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 湖北美术学院武汉市江夏区
    学校简介湖北美术学院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学校前身是由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等创办于1920年的武昌美术学校。1923年,增设专门部本科,改校名为武昌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增设音乐学科,更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武昌艺专”)。1938年学校毁于日军轰炸后举校西迁,几经辗转宜都古老背、四川江津圣泉寺,择址四川江津德感坝五十三梯坚持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员回汉。1949年武昌艺专由中原大学接办,此后历经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以及湖北省教育学院艺术科、华中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绵延承续直至1958年的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1985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独立组建湖北美术学院。蔡元培先生曾为学校题词“推行美育”。学校办学期间一大批知名艺术家、教育家先后在校任教。作为中国近现代最早开办的艺术专门院校之一,我校是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发源地,百年办学之路,铸就了“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崇德、笃学、敏行、致美”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学校有藏龙岛和昙华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7万余平方米,其中昙华林校区近6万平方米,藏龙岛校区41万余平方米,现有在职教职工600余人,各学历层次在校生8000余人。目前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15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北产业教授”2人,特聘教授10人、客座(兼职)教授及高层次专门讲学人选260余人。学校有15个本科教学单位,27个本科专业,35个专业方向,涵盖美术学类、设计学类、艺术学理论类、戏剧与影视学类、教育学类、工商管理类、机械类和建筑学类8个专业类,形成了以艺术学学科门类专业为主,教育学、工学、管理学学科门类专业相互支撑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均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21年获批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设立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为全国首批设立该专业学位的32所院校之一。2010年起,学校与其他兄弟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个,近年来研究生获各类艺术创作与设计奖项500余项。2018年,我校被省政府列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美术学被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本科教学现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个,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1个,“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4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历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国赛银奖1项,铜奖1项,入选奖1项,并获批设立“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另建有省级“质量工程”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69项。学校本科教学实行1年通识艺术基础教育、3年不同专业(方向)教育的“1+3”视觉艺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设立“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提升计划”,实行“视觉艺术基础通识教育平台+跨学科(专业)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教育平台”的培养模式。学校现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1个;近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近5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30项;各类创作、设计获奖共计1000余项。在已举办过的三届 “中国美术奖”评选中,我校教师作品均获最高奖项,包括创作奖(全国美展)金奖2项,理论评论奖1项。155人次获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资助;100余件作品获全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资助。学校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十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23所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教师讲学、中青年教师访学、艺术家驻留、交换留学、短期游学、工作坊教学、国际展览等活动。经教育部批准,自2013年起,学校与韩国韩瑞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每年举办、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专业展、名家作品展、师生作品展等30余项。近年来,“名师丹青——“湖北三老”作品展”“学院的视野·2012年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展”“驱遣云烟到笔端——近代美术教育先驱贺良朴诞辰160周年特展”等8项馆藏展连续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大江·观澜——第二届昙华林国际版画邀请展”“‘东+西’国际设计周暨‘东+西’十周年特别展”“心智地图的异像——马库斯·吕佩尔茨在中国”和“俯仰天地——周韶华”双个展、“千年织锦 五彩经纬——土家织锦艺术展”等四项国际国内展览先后荣获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或提名;“寻找武汉记忆 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公共教育项目获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女红——从传统民间布艺到当代软雕塑艺术研究展”入选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初评)。此外,在学校办学一百周年华诞,2020年学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世纪美育——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周年艺术文献作品展”,在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艺术区美术馆举办了“美在湖北——中国美术馆藏湖北艺术家作品展”,两项展览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湖北和武汉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积极强化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合作,在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学校先后承接中国驻乍得大使馆艺术品工程项目、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体育中心主场馆多项大型创作项目、湖北武汉、江西南昌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品项目、武汉园林博览会、北京大兴机场艺术墙等一大批艺术设计项目,获得多个相关领域重大奖项。学校连续六年获武汉地铁建设立功单位和先进单位称号,文化发展公司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状。昙华林艺术区被授予“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培训基地,常年开设湖北省、河南省多项美术教师专业培训、综合类高级研修班等项目,2019年承办“非洲青年设计师培训计划”项目培训。学校作为中国武汉工程设计联盟、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单位,积极参与武汉市文化艺术建设,为武汉成功申报和建设设计之都贡献着智力与艺术支持。2015年至今,学校连续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 荣誉称号。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武汉UNESCO设计之都的未来畅想,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在文化艺术中传承,在育人革新中发展。学校在“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对标高等艺术教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全面深化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着力推进多元视觉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改革,为建成“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高等美术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公立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文明单位,国家“双高计划”A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奖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单位”;全国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先进示范单位,中国职业教育与就业能力百强院校。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学生资助工作典型单位、平安校园;是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学生宿舍管理先进单位、绿化管理先进高校。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创建于1949年,位于闻名中外的教育之乡湖北省黄冈市,坐落在长江之滨、巴河之畔,占地面积1200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校园里树木苍翠、芳草怡人、鸟语花香,被省、市评为 “园林式校园”。学习条件优越。师生学习生活智慧化,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有生活服务系统、网上办事大厅、智慧教学中心等平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学校建有4门国家级、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500余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80%以上课程具备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拥有7个大型数字图书库,数字图书资源丰富。校内外实习实训现代化,学校建有3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8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黄冈大别山创业中心公共实训基地、1个公共技能实训基地(产教融合项目),校外实习基地426个;校内实训中心10个、实训室330间,附属医院1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点5个,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00%。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专任教师802人,其中,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名,省、市教学名师5人,教授、副教授356人,“双师素质”教师654人;常年聘请楚天技能名师34人、外籍教师8人、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600余名。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近5年,教师参加说课、信息化教学等比赛,21个团队荣获省级、13个团队荣获全国一、二等奖。专业特色突出。学校根据“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产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对接中国制造2025、对接长江经济带、对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等国家战略,优化专业建构,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开设了紧贴市场的普通全日制高职教育专业5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涉及文、理、工、农、医、经、管、艺等学科门类。学校主持2个,参与24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了32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工作出彩。学校现设10院、2部、2中心14个教学单位,全面灵活地实行“双境培养、双师执教、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教学成效卓著。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成绩独占鳌头。近年来,在湖北省举办的7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6次荣获总分第一名;700多人(次)荣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其中,一等奖近200人(次)。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学校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就业率连续18届超过98%。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企业招聘“首选十佳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出色。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创造性地将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时珍、李四光、闻一多等区域名人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高职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一主线四融合”校园文化育人模式。文化育人成效卓著,涌现出了“中国好人”余康颖等一批先进典型。学校“一主线四融合”文化育人等文化成果先后荣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优秀奖1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成果特别奖1项;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科研成果丰硕。学校教研科研氛围浓郁,近几年,获国家专利168项,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46项。承担教科研项目900多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部级326项,主持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3项、省科技厅攻关项目3项。教职工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800多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4部、湖北省规划教材1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000篇。学校自主研发的“春缈”等茶叶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和金奖,“世界绿茶评比”金奖。学校教师参与研发的《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性能道路建筑材料关键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社会服务优质。作为黄冈职教集团的领头羊,学校发挥人才技术优势,41名教师担任湖北省农业科技专家、黄冈市科技顾问。建立6个应用技术研究团队、10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团队、10个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团队、10个社会服务基地团队,深入十县市,提供实用技术咨询、培训、研发、推广等服务;与百村共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实施科技扶贫开发,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与千企合作,针对企业需求,开展订单教育、员工培训和横向项目研究。近5年,学校累计培训社会人员20余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150多项,促进了数万户致富,带动了区域经济大发展。学校先后荣获黄冈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基地、湖北省阳光工程先进单位。《人民日报》称赞学校育人“接地气”,扶贫“有底气”。忆往昔,守初心砥砺前行,一步一辉煌。展未来,学校将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秉持“崇德、强能、务实、创新”校训,弘扬“艰苦办学、勤俭建校、爱校如家、勇争一流”黄职精神,坚持“面向全国、扎根黄冈、服务黄冈、贡献黄冈”的新办学定位,树立“学生为本、质量为要、开放融合、需求导向”的办学理念,锚定“职教本科”新发展目标,建立“双轮驱动”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成世界水平、国内一流、老区标杆的高职院校。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市东西湖区
    学校简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历史底蕴深厚,发展稳中求快。学校的前身中原大学诞生于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是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一所“抗大式”的革命大学。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期间,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先后整合中南六省河南大学、中华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优质的财经、政法教育资源,荟萃大量学术造诣深厚、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于1953年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由司法部领导。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9月,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师中教授300余人、副教授560余人、博士生导师190余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名师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3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6人。近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稳定在全国高校前列、财经政法类高校第一的位次。近10年,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共计1300余项,产出科研成果14000余项。培养体系完备,教学质量优异。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来华留学生500余人次,继续教育学历学生650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5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个,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成立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牵头发起中国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并当选理事长单位。学校突出“融通性、创新型和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全国高校首设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通论3门必修课程,开设了商贸英语、法律英语、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课程,同时开设法学-经济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有力推动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人才培养特区文澜学院,在多个学院开设经济学、法学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建设成效明显。着力打造学术科研、创新创业、人文艺术、公益志愿等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历届毕业生均能实现充分就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责任意识强烈,社会服务深广。学校坚持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确立了“服务重大战略,聚焦优势领域,坚持开放协同,产出一流成果”的发展战略,在与财政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良性互动中,产出了一批财政改革、法治建设、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一流决策咨询成果,打造了一批高质量智库。现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委智库3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以及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联合组建的行业研究基地等20多个高水平学术平台。2016年,学校在中国智库索引发布的“211”高校智库MRPA测评综合分排序中以100分荣获第1名;2018年,学校5家智库入选“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入选数量和质量居全国高校第2名;目前,学校6家智库入选CTTI来源智库。积极开展社会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行学院,实现银校强强联手,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关系。承担全国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阅卷工作、全国司法考试阅卷工作、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相关工作。对外交流活跃,国际化水平高。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共建中意法学研究中心、中意学院,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上奥地利应用科技大学设立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研究院塞尔维亚分中心、奥地利分中心,与雷恩商学院共建中法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研究中心,与诺丁汉大学共建田野实验调查研究中心。积极支持教师深度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参与欧盟科研委“罗马法学家”(Scriptores iuris Romani)国际研究项目,多名教授担任财政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咨询专家。发起或加入多个区域大学联盟,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韩国东西大学分别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学位项目和本科教育项目。与格拉斯哥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合作开设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签署交换生协议,每年出国(境)学习学生人数近1200人次。获得国家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与美国石溪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来华博士留学生学术论坛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品牌活动。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学校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拥有图文藏书993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文献资源数据库81个、子库416个。会堂可与专业剧场媲美,运动场曾作为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和主赛场、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场。校园内绿树掩映、湖光潋滟,景色优美。  70多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累计40余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党政界、学术界和商界的中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 学校简介湖北师范大学是以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建设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高校。办学底蕴深: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黄石分院,2016年更名为湖北师范大学,较早开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省属重点高校之一,是湖北省高等师范教育的骨干力量,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学科实力强:覆盖九大学科门类,建有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学是湖北省一流建设学科,学校是湖北省“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优势专业多:开设72个本科专业,其中28个师范类专业(19个专业教资国考免试),建有26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综改试点专业,12个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和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师资水平高:专任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52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00多人,省级重点联系专家56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27人,外聘外聘院士专家等兼职教授200多人,教师们立德树人,爱生如子,学术造诣深。学习氛围浓:校园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精彩纷呈、活力十足,学生自主学习场所设施完备,涵养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健康为本、创新为魂”的优良校风学风,学风建设在全省高校匿名抽查评比中排名第二。国际交流广:与海外40多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美国著名高校开展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奥斯特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下设八所孔子课堂,获评为全球优秀孔子学院,学生出国机会多。培养质量好:坚持“以本为本”,实施本科教育“八大行动计划”,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个性化需求,持续推动培养模式改革和课堂革命,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每年学生竞赛获国家级奖项300多项、省级1000多项。就业前景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2%以上,年底就业率98%,教育行业就业占比60%以上,其中40%以上考取事业编制,多个专业考研录取率超过50%。建校以来培养毕业生11万余人,大多数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型、领导型人才。地理区位优:学校位于中三角城市集群和长江经济带枢纽城市黄石市中心城区,日常生活和交通极为便利,校园背靠省级森林公园,坐拥青山湖公园,襟江带湖、含山蓄水,是湖北省山水园林校园和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