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2010年体育第二批第一次征求志愿计划
2010-08-0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浙江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第二批第一次征求志愿计划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成立于2000年1月,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确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是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学院以近代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秉承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以“进德修业”为院训,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地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绍兴,坐落于市区镜湖科教园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约1100亩(含水面)。图书馆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藏书109.3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99万余册,与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共享《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40余个各类数据库,电子图书拥有量达到113万册。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2个,其中,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十二五”省级新兴特色专业3个,“十三五”省级特色专业1个。学院设有语言文学分院、经济管理分院、建筑工程分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分院、医药与健康分院、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梁柏台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分院、公共基础教育分院等9个分院,在校生10105人。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专兼职相结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20人,其中专任教师491人,外聘教师123人。专任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30.5%,拥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为81.06%。学院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围绕绍兴支柱、新兴产业,构建了10个“1+N”专业群,重点培育建设纺织服装创意设计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群、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群等4个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先后与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方测绘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绍兴分行、绍兴市中小企业纺织促进会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震元班”“南方测绘班”“BIM见习工程师班”“泰隆银行英才班”“新道云财务实验班”“新星师范班”“服装个性化智能定制工程师班”等7家以企业命名的特色班。校企合作建设“云财务智慧学习中心”和“腾讯云互联网智创学习空间”等2个创新空间,成立浙江省首家“腾讯云互联网学院”“哈工海渡机器人学院”,初步建成“广联达数字建筑学院”。与浙江图胜科技公司合作建设“东盟经济研究院”,与五洲新春等单位共建“长三角精密特种装备研究院”,与绍兴市委宣传部共建“绍兴市文化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合作平台和新型智库。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国际化教育特色。近年来先后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及马来西亚等15所高校(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选派师生赴国(境)外游学访问。积极搭建出国深造平台,开展与日本武藏浦和日本语学院的“名校升硕项目”,与韩国庆熙大学的“3.5+2.5”MBA项目,与马来西亚砂劳越大学、慧科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长短期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博士层次师资培养等项目合作,鼓励并支持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学院大力实施“全程育人”工程,以蔡元培“五育”理念为核心,以“吾育、吾展”书院、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推进第一、第二与第三课堂的融合,牢固树立“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关注学生所思、所忧、所盼,积极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成人、成长、成才”。近年来,学院办学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在武书连2019年全国262所独立学院排名中,学院综合实力排名位列第24名,全省21所独立学院第6名;其中,教师创新能力排名位列全国第5名。在2020中国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排名中,学院位列全国238所独立学院第13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用人单位回访满意度持续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五位。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是绍兴市第一个A类的大学生创业园(率先通过验收),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院也是省内独立学院中唯一一所入选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培训培训示范班承办高校(全省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10所)。大学生科技竞赛成绩保持全省独立学院前茅,特别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大学生力学竞赛、机器人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上优势明显。毕业生考研、考公、出国人数逐年提升,一批批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目前,学院正处于建设发展新阶段。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培育教学管理特色,全力拓展国际交流空间,支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朝着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独立学院的目标稳步前行!
  • 学校简介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前身是1910年处州知府萧文昭创办的处州种植学堂,2000年12月,由原浙江林业学校和浙江丽水商业学校合并升格组建而成。现为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省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2020年成功入选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林业技术、会计两个专业群入选浙江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A类)。学校本部占地470亩,开发区绿谷校区占地35亩,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教职工50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教师138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等高层次人才60余人。学校设有林业科技、建筑与设计、机电工程、会计、工商管理、旅游与贸易、继续教育(生态与经济)、马克思主义学院8个二级学院,31个专业。现有国家林草局重点建设专业1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省级双高专业群2个、优势专业4个、特色专业4个。2016年起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举办林学(林业技术)本科专业定向培养。专业建设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现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主编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45部。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现校内教学实训场所总面积11.26万平方米,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训基地318家,其中紧密型基地200余家。2019年启动中德办学、区校办学项目,与德国柏林职教集团、丽水经济开发区合作搭建了中德(丽水)职业教育基地、中德(丽水)教育工程师培训认证中心、中德(丽水)跨企业培训中心三大平台,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19个相关专业中推动42个“1+X”等级证书试点。丽水农民学院、丽水职业教育集团等平台助推地方支柱产业发展,与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合作共建“日本农村研究中心”、浙江发展规划研究院、市政府支持共建“浙江大花园建设研究院”,为丽水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学校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科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63项。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团干部、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等。学校2020年荣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自觉融入浙江“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毕业生质量为目标,以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保障,全面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 学校简介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创校之初即为我省商业教育之先驱,也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百余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商科办学传统,尤其是1998年从原商业部直属院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以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大学。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统计学、工商管理学科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名单。 学校由下沙、教工路和桐庐3个校区组成,占地182.67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380余人,副高职称650余人,博士113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高层次人才。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6800余人,各类研究生5100余人,留学生990余人,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2万余人。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7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9大门类。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统计学进入A类学科,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学科进入B类,评估结果位列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前列。农业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居前4‰。 学校拥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现设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6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慕课获评全国首届“最美慕课”。 学校拥有一批高层次科学研究平台: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3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基地,1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1个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3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省“一带一路”建设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A类),6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13个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同时还拥有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6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学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果突出,曾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浙江省重大战略决策,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落实高教强省战略,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战略合作,成立“之江大数据统计研究院”和“长三角(先行)法治研究院”。服务浙江“重要窗口”建设,成立重要窗口研究院。服务海洋和大健康发展战略,成立东海食品研究院。落实产教融合战略,以新机制建设泰隆金融学院、中国(杭州)跨境电商学院等。建成一批高水平智库,以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商研究院、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台湾研究院等为代表的重点研究基地和高层次科研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高端引领。指数研究团队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研发的20余个“国字头”指数被誉为经济风向标,7个指数由商务部“商务预报”权威发布。学校主办的浙商博物馆,连续承办五届“世界浙商文化论坛”,成为展示浙商成就、传播浙商文化、弘扬浙商精神的重要窗口。 学校主办的《商业经济与管理》和《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双双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四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分别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影响因子居全国前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是浙江省3个高校出版社之一。 学校是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2004年起,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项目管理硕士(MPM)。2008年,浙江工商大学法语联盟成立,是法国法语联盟在浙江省的唯一合作伙伴。2012年,学校与比利时西弗兰德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已成为比利时最大的汉语培训基地。2019年,学校发起并成立了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大学联盟(IUCoFSN)。2020年,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合作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为该领域国内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国际学生分别来自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与美、英、德、法、加、澳、新、日、韩等50多个国家的20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形式、跨层次的合作交流。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考察我校时提出:“浙江工商大学在浙江省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省政府一定会高度重视浙江工商大学的发展,希望浙江工商大学全体教职工要把握历史责任,把学校办好,使浙江工商大学成为一所在全国有位置,在全省很重要的学校。”学校将深入贯彻2004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我校时重要指示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一流”为引领,工商融合、文理融通,凝心聚力、锐意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努力建设立足浙江、服务国家、贡献人类的卓越大学。
  • 学校简介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宁波市政府直属的全日制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25年的宁波华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主动顺应区域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卫生健康双领域服务”办学定位,秉承“仁爱、健康”的校训精神,坚持“合力办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策略,秉持“以人为本、选择多样、仁术融合、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探索构建了“对接健康服务需求,促进产教融合;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促进课岗融合;对接职业素养要求,促进仁术融合”的“三对接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高素质”岗位胜任力强的技术技能型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现代化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和“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学校获批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下辖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双创”培育创建单位,1个项目获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传统美德优秀成果奖;2个党建品牌项目入围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示范群“双百示范”工程项目。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400余人,教职工422人,专任教师29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8%,“双师型”教师占83%,浙江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优秀教师3人,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委员12人。学校现有6个二级学院、1个附属口腔医院、2个附属中医院,开设护理、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助产、口腔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医学营养、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美容美体艺术、美容美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等19个招生专业,其中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组建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2个专业群,并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一老一小”专业全国引领优势,牵头编制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组织全国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贯标活动,牵头编制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及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规划教材;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主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2个;国家、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本,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18本;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4项。近六年来,全校共发表论文1200余篇,被SCI/SSCI/EI/CPCI收录68篇,被CSSCI收录3篇;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立项课题41项;获批省级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1个,并通过教育部认定;相关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10余次,其中获省委、省政府批示2次;获各级奖项151项;累计授权专利数174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仁爱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等特色,深入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学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下属的首批“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是浙江省“三全育人”(网络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入选省第二批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单位。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三项工作育人成效入选浙江省教育厅主编的《浙江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丛书》。学校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大发展、健康产业大繁荣的有利时机,积极创新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依托专业优势,率先成立区域卫生行业和健康服务行业两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立体推进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接区域新兴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与宁波市商贸委合作成立浙江省首家家政学院,与宁波市民政局合作成立国内首家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在市卫健委支持下成立宁波婴幼儿照护服务学院。通过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校推进的政校行企协同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搭建共赢互助的合作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合作。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整体办学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健康领域的探索与发展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承担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文件制定工作。学校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第一批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浙江省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宁波分中心、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宁波分中心、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学校宁波分校、宁波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宁波健康老年大学等,已逐步建设成为服务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老年人公益性终生教育基地,年社会培训10000余人次。作为省内唯一独立设置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学校办学近百年年来,累计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卫生健康事业输送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凭借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深受业界好评和欢迎。其中不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医学精英、医学院校校长、医院院长等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物,更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和职业能手。近年来,学生获全国性竞赛奖项100余项。毕业生考证率超过80%,其中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达98%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二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三年后就业竞争力始终居全省前五,专业就业相关度居全省前三;毕业生一年后职业稳定度居全省前四,离职率(最低)保持全省前四。学校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学校办学定位及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给予高度评价。行业指导办学经验被教育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通报》点名肯定,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典型推介,并被评为全国“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果”。在“金平果”2021年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有76.47%的专业排名位列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排名前20,其中言语听觉康复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位列第一。学校高校教学业绩考核上升到全省第16名(A等)。办学成果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国家级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数据更新时间:2022年3月28日)——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管理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康复治疗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分委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委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分委会委员单位地址:宁波市高教园区(南区)学府路51号邮编:315100Add: No.51,Xuefu Road,Yinzhou,Ningbo,315100 P.R.China电话(Tel):86-574-88126008;86-574-88126009传真(Fax):86-574-88126127网址(Web) :www.nchs.edu.cn
  • 学校简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94年,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是教育部批设的首批28所高职院校之一,整合了金华师范学校、义乌师范学校、金华卫生学校、金华农业学校、金华供销学校、浙江农机化学校等6所国家省部级重点中专的传统和资源,办学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金华府官立初级师范学堂,具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立足职业教育、不断传承创新,先后被列为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浙江省重点校和国家“双高”校A档建设单位(全国仅10所),在省内率先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入围全国高职“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教学资源、育人成效、实习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七个“50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入围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等全部四大榜单。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人才70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近年来,学校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0项、国家教学成果奖8项、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各1个,位列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榜单第三;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省部级近400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和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授权专利1976件,软件著作权342件,年科技服务到款近3000万元。学校与浙江省教科院联合成立“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是全省唯一依托高职院校设立的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聚焦职教研究,多次承担教育部、教育厅委托研究任务,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前言提供决策依据和研究参考,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40余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上刊发报道和署名文章50余篇,办学经验在各类全国性高端会议上作介绍发言30余次。学校紧密对接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和金华五大千亿产业,形成有效对接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以及现代农业、文教卫生的10大专业群,招生专业59个。其中国家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专业3个,四年制高职试点专业2个、本科教学点专业1个、联合专升本办学专业4个,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总数、获奖学生数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五轮总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一。学校先后获评国家级首批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奖数全国高职第一。学校现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100所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8000名左右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7%以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均超90分,涌现了一大批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的杰出校友。学校坚持开门办学、校企合作,创立“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实施“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建设“校企利益共同体”,近年来积极打造实体化、“产学研训创”一体化的“产教共同体”,通过政校行企专业共治、课程共建、师资共融、人才共育和评价共促,形成了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持续创新形成了“三引领、三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四方参与、四类评价”教学质量评价、“4+X”教师考核评价、“五纵五横”学生管理服务等“金职范式”。深度聚焦校企合作,打造产教融合高端平台,现建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首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浙中新能源汽车产教联盟等多项高端产教实体;同时,积极与华为技术、辉瑞制药等世界或国内500强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学校立足区域发展,发挥办学优势,不断深化校地合作,牵头成立金华市应急管理学院、退役军人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全天候、全领域、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武义县政府签约共建“武义学院”,挂牌设立武义县职校、婺城区九峰职校和磐安县职教中心等3所附属中职学校,形成区域职教集团,积极助力区域共同富裕。学校深化“培训+”模式,年社会培训30万余人·天,服务区域产业建设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先后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教育学院、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西昌民族幼专等20余所院校开展东西部对口协作交流,每年接待来校考察交流兄弟院校200余所。学校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成功入选WFCP世界职业教育院校联盟;先后招收6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留学生;成立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怀卡托国际学院(招生专业6个),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主动承担卢旺达政府委托培养学历留学生85人,并于2017年在卢旺达设立“金职院卢旺达穆桑泽国际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子商务两项专业教学标准通过卢旺达高等教育委员会(HEC)认证,纳入卢旺达教育资格框架体系(REQF),入选“未来非洲-中非职教合作计划”国家项目,成为全国首批“走出去”办学试点院校,不断推动职教理念和教学模式走进非洲。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连续三年蝉联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区域服务型高职的发展定位,高质量完成国家“双高”建设、高标准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高水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持续领跑高职教育,为省市两级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以高水平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努力成为展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