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2015学业水平测试 侧重考查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
2014-12-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我省201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俗称“小高考”)考试时间和说明已确定公布,具体为:2014年12月20—22日,信息技术考试;2015年3月28—29日,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等必修科目考试。

与往年相比,明年“小高考”在命题指导思想、测试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测试方式等方面与往年变化不大,只是部分科目的考点数量、要求有调整,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强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我省明年“小高考”报名人数大幅下降。截止目前。全省共有382571人报名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比去年同期的414618人减少了32047人,减幅为7.73%。其中,高二考生338824人,高三考生43747人。全省6门必修科目报考总人次为1596230人次,比去年的1714730人次减少了118500人次,减幅为6.91%。从考生结构看,今年报考地理的考生最多,达到了307257人,其余依次为政治290378人,化学285124人,生物271977人,历史261951人,物理179543人。全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报名考生人数为344346人,比去年的378862人减少了34516人,减幅为9.11%。(记者杨丽)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9月,校名为“泰县农业中等技术学校”。1959年1月更名为“泰州市农业专科学校”;1961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泰州畜牧兽医学校”;1995年4月更名为“江苏省畜牧兽医学校”;2001年6月独立升格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3月更名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学校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我国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坐落在中共中央前总书记、原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出生地——江苏省泰州市,也是世界知名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乡。2001年6月,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首轮评估;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项目验收;2018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成为江苏省8所卓越高职院校之一。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2016年3月20日,汪洋同志来校视察,对学院服务“三农”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166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439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6.06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7亿元,已经形成以凤凰路校区为主体、以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和江苏中药科技园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办学格局;建有“四区四基地”产教深度融合育人平台,拥有国家实训基地3个和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科研平台21个、36个院内实训基地和7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拥有国家级水禽基因库、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创新团队和省协同创新(工程技术)中心的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校秉承“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63年来,坚守“农”,紧扣“牧”,紧盯“特”,紧抓“新”,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农牧专业特色优势更加凸显。围绕农牧产业链设置33个专业,与常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办“4+0”、“3+2”本科专业5个,牵头制订了国家高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专业目录和教学标准,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动物药学等10个专业领先全国,建有“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央财支持建设专业4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江苏省品牌专业4个,江苏省特色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7个,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主持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3个、涉农专业和涉农学生比例均超70%,是东南沿海地区乃至我国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唯一以培养农牧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政策激励、外引内培、优化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显著提高。现有专任教师62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75人,教授62人(二级教授6人、三级教授4人),正高职称教师数量在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名列前茅,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1.99%、“双师”素质教师占91.33%。获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1人,省水禽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和岗位科学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0人,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1名、第三层次24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60人、全国农业职教名师9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1人、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我院人才竞争力在江苏高职院校排名第三,学院荣获“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称号。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科研促校”的发展理念,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将“科研”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实践了“工学研融合、产教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赢得全国职教界广泛赞誉。近五年来,获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40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自主创业率5%以上,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4项,获省级优秀论文32项、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1项,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近三年科研课题到账经费达9990.74万元,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项目、农业部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国家种粮大省资助项目等重大项目,江苏省现代农业重大项目、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主持并获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2个。学校拥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创新团队负责人、基地主任共8名,依托产业技术体系培育推广畜禽新品种4个、养殖新技术新模式20余项,对接帮扶300多家企业、100多个科技示范村,培育科技示范户2000多户、科技示范带动户8000户,培训各类人员达11万人次。学校充分发挥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优势,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2015年以来,连续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为带动全国现代农业特别是现代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百强示范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大典型案例”,作为高职院校唯一代表在第二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上作经验交流。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国际化步伐持续加快。与58所国外高校、办学机构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培训和教师互换、学生互换、联合办学、科研合作、留学生培养等合作。2012年以来,招收培养了来自24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684名,目前在籍留学生136人,学历留学生人数位列江苏省高职院校之首。建有省级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8门,引进了畜牧兽医、园林园艺等专业原版外文教材17部,与30余家境外企业建立起校企合作关系,“助企出海”中非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培养项目获农业农村部立项,安哥拉海外分院正式挂牌成立。牵头成立了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并当选联盟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入选“农业部首批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获评省“留学江苏培育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的高职院校,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度、2020年度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等荣誉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党对学院工作的领导权,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依托农业职业教育和倾情服务“三农”两个抓手;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着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红色精神的弘扬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旋律的唱响者,将教师锻造成为绿色教育的提供者、绿色科技的推行者、绿色文化的引领者,将学生培养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学校简介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台湾知名人士热忱投资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办学十七年,学校秉承“诚正、弘毅、奋进、创新”的校训,以“成就学生未来,助力区域发展,增进两岸交流”为教育使命,以“学生热爱、企业追求、BOSS摇篮”为教育愿景,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业界乐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教育目标,崇尚“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先后荣获 “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自主试点学校”、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苏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民办高校党建考核优秀单位”、“江苏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 “江苏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立项建设单位”、“全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典型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首批 ‘1+X’证书试点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单位”等殊荣。 ★独特的区位优势 学院位于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与昆山高新集团实施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占地面积696亩。东接上海,西邻苏州,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捷。区域内拥有台资企业4800多家。“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极为旺盛,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合理的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学院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点,以打造品牌骨干专业为思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方向,构建了“以应用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设有工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现代服务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28个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实现了学院专业群与地区产业链的深度对接,形成了多方参与,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机电一体化技术、酒店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一批省级示范高职院重点专业特色鲜明,社会美誉度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四个专业在江苏省高职院校率先开展国际工程(IEET)教育专业认证并获得通过。 ★优良的教学团队 学院积极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入台湾高校、科研机构及知名企业的优秀师资、科研人才,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创造尊师重教的环境,凝聚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升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00余人, “双师型”教师达80%,形成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紧贴岗位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建设富有特色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行业通用课程、通识基础课程体系。定期举行课堂教学观摩、“精彩一课”示范课堂、校级教学大赛、微课竞赛、授课质量星级评定、学生教学成效评价等教学活动,促进全体教师课堂教学和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四年一次的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创建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专班、校企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台商企业技术骨干的摇篮。先后与3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80多家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与6家知名企业集团分别共建企业学院;与昆山高新集团深度合作,共建(两岸)科教创新基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精英高技能人才,促进教育、科技与产业发展;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合作项目,为学生搭建了专本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直通立交桥。每年有数百名学子通过“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等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发展,组织师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教学竞赛和技能大赛,并取得骄人成绩。 ★优秀的合作交流平台 学院融合两岸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充分利用台湾教育优势资源,与台湾成功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台湾中卫发展中心、昆山工研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两岸众多知名企业,共建了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与台湾知名高校、两岸台资企业成立“登云两岸产学合作联盟”,辅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互联网+”等产业技术创新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了两岸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创新链的衔接,形成了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发展格局。圆满承办了首届海峡两岸(江苏)技能邀请赛,成功举办了“登云两岸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讨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等活动,为大学生和企业职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培训服务,实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共赢,推进两岸教育界、产业界交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优异的就创业质量 学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就创业服务体系,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满足学生学业和就业发展需求,提升创业就业能力。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就创业基地120多家,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就业率98%以上,工作半年后岗位晋升率达54%,毕业生对就业工作满意度达96.65%。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涌现了一批就业创业能手。 ★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院紧扣时代主旋律,夯实教书育人主阵地,创新文化育人多渠道。做好“人文素养”讲座和非常零距离访谈,做美《登云学工》杂志,做强专业技能大赛和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心理健康教育和资助育人服务体系完善;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公寓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静美丽,学习生活便利温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情操得到全面、系统、多层次发展。 ★宏伟的发展蓝图 立足现实、聚焦江苏,着眼长远、面向长三角,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明晰“十四五”战略定位和路线图,实施“特色品牌强校”战略,聚焦品牌形象,以优良的品牌形象奠定学院的社会声誉,加快形成学院核心竞争力;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支撑,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成效;聚焦区校合作创新发展,不断打造科创高地,在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聚焦文化传承创新,通过积累文化高地,增强职业教育精神对社会的辐射引领作用;聚焦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新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为打造具有双高质量和水平的省内知名、海峡两岸有影响的特色登云、品牌登云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地处上方山北麓、石湖之滨,是一所实力突出、特色鲜明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办学始于1961年成立的苏州商业学校和1984年创建的苏州丝绸工业学校,2003年,两校合并成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占地面积820亩,建筑面积近27万平方米,设置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拥有在校生11117人。学校立足“聚焦智慧企业,聚力智慧服务,成就智慧人生”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有效,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学校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学校现有电子商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智慧物联网应用技术等8个专业群、共39个专业。拥有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教材1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1+X”证书试点项目5个,国家规划教材28部,央财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6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10项,省级重点教材13部。学校实施“百名博士”“百名技师”引才计划,推进“成大”名师工程,完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51人,专任教师427名,其中博士7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3%。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新一届全国行指委委员3人;拥有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教学名师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1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1人;获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学校与地区智慧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落实校企“双元”育人。牵头的江苏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获得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立项培育。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3个,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二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地市级以上科技平台12个。学校致力素养本位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使每一名学子拥有适合的教育。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2项,省赛一等奖8项;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19项;获“挑战杯”竞赛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9项;获毕业设计(论文)省级一等奖9项、团队优秀15项;2020年学生专转本录取人数占毕业生人数36.9%,年终就业率为97.79%。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实施“551”发展规划,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全国“双高计划”职业院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教样板而努力奋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
    学校简介2012年9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文设立苏州校区,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人民大学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是面向华东地区的教学科研基地;是面向国际、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和培养高端人才的实验基地;是优势学科的拓展与提升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作为苏州校区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苏州校区的总体战略规划、重大事项决策和学校对苏州校区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协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任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副校长伊志宏、校长助理杨伟国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 学校简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坐落在扬州市扬子津科教园区,学校占地总面积1027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校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郁,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在2019年、2020年、2021年江苏省属普通高职院校综合考核中,均位列第一等次,在2020年度普通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与扬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支持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学院(部),开设有47个专业,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5000余人,其中与本科高校联合招收培养本科生558人,外国留学生370余人。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江苏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学校现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平台)5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4个、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点1个;有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品牌(骨干)专业5个,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1门。学校先后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和“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学校与南京工程学院、盐城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4+0”和“3+2”)。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3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8.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6人(含在读);拥有一批省“六大人才高峰”、省“333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等高层次人才,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7个。学校始终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秉持“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的育人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航”育人模式。近五年来,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累计获得省级以上一等奖99项。2018—2021年,学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6项、最佳带动就业奖1项(金奖数量位列全国高职院校首位),是全国唯一蝉联四届大赛金奖的高职院校。学校坚持服务发展合作共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中石化、中核建、上海大众等大型国有企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三菱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扬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陵经济开发区等诸多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保持着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建有500余家优质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019)》显示,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3,自身发展满意度位列第2,其中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位列第3,母校推荐度位列第6。学校多次获评“江苏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聚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留学生教育,是江苏省首批“留学江苏培育学校”;建有省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项目2个、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1个,是“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单位、教育部金砖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牵头单位和教育部“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计划”院校。诚以求真、行以致远。学校将继续秉承“厚德强能、笃学创新”的校训,以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全力推进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新扬工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的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