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黑龙江: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通知
2009-11-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市(行署)、县(市、区)招考办,省农垦总局及各农垦分局招考办,省森工总局及各林管局招考办: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黑龙江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现就2010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户籍在我省的公民,可以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健康。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4)上一年度在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

(5)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在高级中等教育非应届毕业年份违规参加全国统考的应届毕业生。

(6)不符合黑招委联字〔2006〕1号文件中有关户籍、学籍规定的。

3.在我省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省公安厅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在居住地市级招考办报名。

二、报名时间、地点及办法

1.报名时间。艺术、体育类考生报名时间为2009年11月20日—12月5日。文史、理工类考生报名时间为2010年3月5日—3月25日。

2.报名手续。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治理异地招生行为的通知》(黑教基〔2008〕185号)文件规定,考生必须回户籍所在地或学籍所在学校报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凭户籍、二代身份证、应届毕业证明信原件由所在中学负责组织,到户籍所在市(行署)、县(市、区)招考办办理集体报名;往届生及其他考生凭户籍、二代身份证、毕业证书原件或单位介绍信到户籍所在市(行署)、县(市、区)招考办报名;在外市、县借读的考生,回学籍所在学校报名;补习生回户籍所在地报名;户籍在我省、就读在外省的应届考生除凭户籍、二代身份证、应届毕业证明信原件外,还须提供外省学业水平考试(或高中会考)管理机构提供的成绩证明和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评定)材料,到户籍所在市(行署)、县(市、区)招考办报名。参加报名的各类考生不得重复报名。

3.艺术类报名。2010年我省对省内普通高校美术类、音乐类、编导制作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类、舞蹈编导、舞蹈表演、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实行省统考。省外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美术类专业的可以承认我省统考成绩,也可以在我省统考合格考生中进行校考。省外普通高校本科艺术类招生我省统考以外其他专业的,可以承认我省统考成绩,也可以由院校组织专业课校考。参加院校专业课校考的考生无需参加我省(除美术类外)艺术类专业课统考。省外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和高职(专科)院校,必须承认我省艺术类统考成绩。

报考美术类或音乐类(此两类不得兼报)的考生可以兼报其他艺术类专业。

各专业考试科目如下:

美术类:色彩、素描、速写。

音乐类:①声乐表演专业:基本乐科(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演唱(民族、美声、通俗唱法)。②器乐表演专业:基本乐科(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器乐演奏(西洋管弦、民族管弦、键盘)。③音乐学专业:基本乐科(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演唱、器乐演奏。

编导制作类:朗读、演讲、影视分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类:朗读、演讲、主持。

舞蹈编导:形体与基本功测试、自备剧目表演、命题即自编舞。

舞蹈表演:形体与基本功测试、自备剧目表演、舞蹈表演。

学前教育:音乐特长、朗读与形体、简笔画。

艺术类考生参加高考报名后,方可参加艺术类专业课省统考和校考。

4.体育类报名。我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考试科目分为体能三项(100米、铅球、二级蛙跳)和专项。体能三项各占20分,专项占40分,总分为100分。

(1)体育术科专项考试为(男、女):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套路、滑冰(500米大道)、高山大回转滑雪、游泳(100米蝶泳、100米蛙泳、1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田径(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

(2)各专项的具体考试科目和评分标准于2009年11月15日前在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www.lzk.hl.cn)上公布,术科考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报考冰雪专项的术科考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4)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单独考试的考生与其他体育考生同一时间在户籍或学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报名。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可以兼报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报名号不变)。

5.其他报名

(1)报考空军飞行员、民航飞行员、少年班的考生,由所在县(市、区)招考办受理报名,与其他考生统一编排考场并参加考试。少年班考生的答卷不再邮寄给招生院校,全省统一评阅。

(2)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按文理报名)、艺术特长生(按文理报名)等单独考试的考生在户籍或学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报名。

(3)报考经教育部批准的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等招收视障、听障残疾考生,由招生学校单独组织考试,各市(行署)招考办受理报名后将名单报我办普招处。

6.报考费。凡是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交报名考试费150元。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另交术科报名考试费135元。报考艺术类省级统考专业的考生另交专业课报名费15元,每报考一科交考试费30元。



  

热门院校

  •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市南岗区
    学校简介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07年,成为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海军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获批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是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140.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6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设有17个学院(系、部);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图书馆共有藏书733.77万册。   学校面向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以船舶与海洋装备、海洋信息、船舶动力、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智能科学5个学科群为牵引,打造特色、通用、基础学科相互支撑、优势互补、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三海一核”特色学科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1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一级重点学科11个。现有本科专业6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29个,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分别获得A+和A-等级,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全部进入全国前30%。   学校现有教职工2924人,其中专任教师189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190人。教师队伍中现有院士8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其他国家级人才39人;“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8个。   学校现有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万余人、博士研究生2900余人。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优秀学生典型不断涌现,自2016年起,1人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最美大学生”,4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3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重要奖项逾千项,“E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5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大学生创业联盟连续五年获“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2011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维持较高水平,连续15年位居黑龙江省榜首,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三海一核”主体领域及国家战略重要领域,近80%毕业生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半数以上毕业生在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就业。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40%。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3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工作一直是学校发展的先行力量,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曾摘取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减振降噪、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水下探测、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评估、高性能舰船设计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当前,学校是我国首座数值水池虚拟实验系统的联合牵头研制单位,是我国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两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智能船舶核心设计研发单位。为我国首条三体搜救艇、万吨集装箱船、豪华游轮、钻井平台等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技术支撑。在国内首次完成5艘UUV水声组网。学校研制的悟空号深潜器成功自主下潜至7709m,是目前我国自主下潜最深的无人无缆深潜器。学校研制深水高精度水下综合定位系统,保障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多次深潜任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研制新型水下无人潜器并列装部队,填补了我国水下无人作战装备空白,亮相装备发展成就展和国庆70周年阅兵,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作为第三方验证评估单位全过程支撑航母工程实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项目57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0余项。学校获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和首届“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奖”。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为首批14家国家认定的实验室,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对俄科技合作平台。牵头成立“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舰船动力”“先进海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获黑龙江省认定。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与包括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挪威科技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内的25个国家100余个单位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联合成立“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中英首个船海特色合作办学机构;与英国阿伯丁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乌克兰国立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高校,2017年以来学校先后成为“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居里夫人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获高教学会“全国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简称ICNAME),是“北极大学联盟”“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学校每年选送500名教师赴国(境)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900多名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每年接收1500名左右国际学生来校进修学习。   近70年来,学校坚持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培育的“哈军工”精神,形成了“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凝炼了“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形成了“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治学严谨、组织严密、要求严格”的教风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当前,学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及龙江振兴发展为使命,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及东北振兴的国家战略机遇,以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开启全面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新航程。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市香坊区
    学校简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经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4年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2018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下设16个学院、14个附属医院(4个直属)、1个中医药研究院、1个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26个教学医院和70个实习基地。设有27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法等5个学科门类。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31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36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28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69人、硕士研究生3175人、本科生14263人、专科生7人、留学生219人、预科生55人。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中药学、药物制剂和针灸推拿学)和首批第二类特色专业(中医学)建设点。中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实验技术等8个本科专业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护理学、药物制剂等10个本科专业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学科排名并列第一、中医学学科排名并列第四,成为全国获评“A+”学科的三所中医药院校之一。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9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有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6门、省精品课程22门;获首届国家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二等奖1部,首届省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特等奖1部、一等奖3部、二等奖3部;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学校两次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曾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教学实验中心为全国中医药院校首批确定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药博物馆被确定为黑龙江中医药博物馆,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被确定为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黑龙江分中心,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科技项目查新定点单位。学校现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中心1个、重点研究室3个、三级实验室10个;有黑龙江省工程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8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5个、校企合作工程技术中心2个;有科技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1个。现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曾先后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3829项,其中国家973项目及课题5项、863项目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64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8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学校培养的博士撰写的学位论文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获得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4.85亿元,有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超高分辨质谱仪等一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药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方剂配伍规律、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和中医药治疗内科、妇科、肾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国家重大疫情中西医结合救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院)是黑龙江省首家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的中医院,为全国首批现代化中医院建设单位。附属第三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原隶属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2018年12月转隶,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正在规划建设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第四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黑龙江省康复医院)原隶属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2019年6月转隶,是集公益性、综合性、示范性为一体的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正在着力打造以康复特色为引领的新型现代化中医医院。四所附属医院现有床位4500余张,有国家重点专科25个、省级重点专科31个,年均门诊量150万人次,树立了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旗帜,为保障龙江人民身体健康,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有教职工4044人(校本部845人),有专任教师1121人,博士生导师164人,硕士生导师610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3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6人,青年岐黄学者5人,龙江科技英才2人,龙江学者17人。学校启动实施“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拥有东北三省唯一一家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实验室),建立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材GAP中心,现为“省医药工业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以清河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为核心,规划建设的“中国北药园”项目,成功获批全国首届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学校连续两届获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成为全省唯一获聘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的省属本科高校。学校还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和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单位,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学校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历教育资格,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已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长期国际合作项目140项,接受国外来访学者500多人,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5000多人。学校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多次被教育部、国家汉办评为“先进孔子学院”,并成为全球首批“示范孔子学院”。学校创办“龙江中医讲坛”,多次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举办“中俄生物医药论坛”,并联合发起成立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组建中俄中西医结合学院,共同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全力打造中俄中西医结合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学校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作创办全球首家传统医学研究院;与美国中药联商会合作创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美国分校,成为全球首个在海外开设中药学学士学位课程的机构。学校还被确定为中国-匈牙利两国政府项目“中国-中东欧中医药中心”建设单位。学校秉承“勤奋、求真、博采、创新”的校训精神,以弘扬中医药精华,造福人类健康为己任,以大医精诚、止于至善为依归,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大学拼搏奋进!
  • 学校简介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系黑龙江省骨干高职学院,北大荒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荣获黑龙江省学生管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师德工作十佳单位、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评估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院坐落于哈尔滨市宾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毗邻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和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亿多元。建有标准化的体育馆、塑胶运动场和图书馆,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网络系统完善。自1965年建校迄今,为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护理分院、经济贸易系、动物科学系、农林系、建筑工程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等8个教学单位。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护理、市场营销、食品加工、园林技术、水利水电等48个专业。学院面向全国12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教职工456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00人(教授38人),博士3人,硕士12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学院系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黑龙江省重要的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坚持“校企融合、实践育人”的人才培育模式,秉持“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追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技能大赛,推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近几年,仅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在省内外各类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一等奖达34项。经过多年建设,实现了专业有特色,课程有精品,实习有基地,实训有企业,教师有专长,学生有技能。学院对毕业生实行“实训-就业-择业-创业”全程跟踪服务,与青岛海尔特种制冷电器有限公司、凯斯纽荷兰机械(哈尔滨)有限公司、好利来、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蓝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哈尔滨华天雨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医科大学学附属三院、黑龙江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天津港湾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索菲特大酒店、百世集团黑龙江分公司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基地。同时,学院注重高职和本科教育的衔接工作,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自学考试提高学历,也可在三年级时通过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接受大学本科教育,毕业获取本科院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切实提高学生学历层次。多年来,学院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抓在手上,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思政教育,成立了人文社科、公益志愿、学术科技、体育竞技、文化艺术等类别的共35个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校园文化生活精彩纷呈。对于家庭特困的学生,学院设立“绿色通道”,妥善安排入学,入学后为困难学生提供助学岗位,全力解决特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院按国家规定设立相应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院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全面打造和谐平安校园,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新百年、开启新征程。学院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明确办学方向,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职普融通教育。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同时,努力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积极对接北大荒发展战略,坚定信心、团结奋进,打牢北大荒人力资源梯队的根基,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 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市爱民区
    学校简介牡丹江医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普通本科医药院校,坐落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牡丹江市。学校历史溯源于1946年始建的牡丹江专区医院和1956年始建的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58年创建牡丹江医学院,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了校名。学校1958年开始本科教育,201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专家组给予了优秀评价。2010年被列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2012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5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在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获得了6年有效期,居地方医学院校领先水平。2016年在国家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2020年被选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学校长期坚持“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方向,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认可。“为农村培养乡土型医师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占地面积7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9亿元。学校本科招生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11677人。学校开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其中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是省级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制药工程四个专业列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学是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专业列为本科一表招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二级学科29个。基层实用型临床医学列为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项目——全省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基础医学、生物学等6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常见感染病》《灿烂的口腔》《机能学》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7门。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2821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具有高级职称人员88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912人。专任教师751人,正高级职称237人,副高级职称24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6.2%,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59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73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省领军人才梯队4个。我校教师获得首届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康复相关专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16项。学校现有肿瘤疾病防治、脑卒中防治等4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拥有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慢病与药物研究中心”、省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及省内唯一的省科技厅、牡丹江市政府、牡丹江医学院共建医药研发平台。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近五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双聘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科研项目117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立项8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980篇,在Cell Research、Cancer Cell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了多篇论著;主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116部;《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2.37万册,电子图书75.49万种,数据库15个,拥有性能先进的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有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等实践教学基地100家。附属红旗医院是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床位1600张。学校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秉承“立德立行、唯实唯新”的校训,弘扬“执着、爱校、求实、合作、创新、奉献”的牡医精神,坚持“人本、厚德、尚能、强技”的办学理念,突出“以德为先,注重人文,强化实践,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医学、药学等专业毕业生7万余人,大部分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人才源,为黑龙江省和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牡丹江市爱民区
    学校简介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黑龙江省蚕业学校、黑龙江省服务学校、牡丹江商业学校、黑龙江省财贸学校等历史沿革,在八易其名办学积淀的基础上,于2003年3月独立晋升为高职序列,主要从事高素质、高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兼具中职教育功能,是省内商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商科类高职院校。 在一个甲子发展历程中,学院依托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对俄贸易加工口岸等地缘优势,紧密围绕我省经济社会改革和财经商务领域人才培养需求开展办学,按照“立足地方、市场导向、集群发展、培育重点、打造特色”的思路,着力创建以财经商贸为主的“商”字号,以会计、市场营销等传统专业为主的“老”字号,以布局商科核心专业为特征的“原”字号和以新兴现代服务产业为引领的“新”字号办学品牌,取得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绩。现设有会计系、工商管理系、经济贸易系、机电工程系、旅游系、艺术系、信息工程系、基础教育部(下设思政理论课教学部、通识教研部、就业创业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外语教学部)等7系、5部共12个教学单位。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布局共开设22个专业,涵盖了以财经、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门类。学院是黑龙江省商务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基地,黑龙江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高水平骨干建设专业1个,“1+X”职业技能试点专业5个、等级证书8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210人,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5人,专业带头人3人,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31人,“双师素质”教师94人,具有注册资质教师5人次,硕士66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78项,31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104项科研成果荣获省市级优秀成果奖励。 学院坚持固本培元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统一、坚持立德树人与传承优秀文化相统一、坚持职业养成与终身发展能力相统一,通过“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岗位技能的全方位对接、综合人文素养的全方位覆盖、择业平台的全方位服务等“三个全方位”体系,积极推进复合型职业人才培养,累计已为社会输送近4万名毕业生。一批批政界娇子、商界精英、文人墨客和专家学者从这里成长,学院也被誉为“会计师的摇篮、商海精英的沃土、企业经理的基地”,并在中专时期被评为“全国省部级重点中专”。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不断推进实践育人的教学和环境改革。现有校内外实训、实习场所61个,建成创客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功能场所,入孵创业项目9个,其中汽车养护服务中心、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等大学生创业项目已挂牌面向社会服务,学生创业代表人物也分别荣获“黑龙江省年度大学生人物”和“牡丹江市创业之星”荣誉。同时,在近年各类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27项、省级荣誉95项,并连续代表黑龙江省在全国竞赛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人才培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检验。 在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学院坚持守初心促合作、广建言促融合,充分发挥商贸优质专业优势,以下企业、下乡镇、进农户等方式积极提供财税、营销、物流等咨询培训服务,并连续多年承担了牡丹江地区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职称考试、导游证考试、司法考试等社会性考试的考务工作,年均开展社会职业教育培训3000人次。目前,学院与修正药业集团、北京银建汽车公司、秦皇岛长城酒店、黑龙江东方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牡丹江大商集团、牡丹江好日子商贸有限公司、黑龙江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大庆福特汽车4S店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奠定了一条龙服务的良好基础。 伴随着育人成果的不断提升,学院在党风廉政建设、学生群团活动建设和安全校园建设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先后被授予 “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科研先进单位”“大中专学生就业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牡丹江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商苑先锋”党建品牌、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被授予“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奖”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学院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大发展、产业布局大繁荣的有利时机,积极创新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立足行业、服务地域,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整体办学实力的双提升,为实现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建设全省优秀的商科职业院校而不懈努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