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重庆:农村专项计划助5368名学子升入本科院校
2018-08-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新华社重庆8月9日电(记者柯高阳)“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老师,这下终于如愿了!”今年高考录取季,重庆市永川区萱花中学高中毕业生陈晓青被“小学全科教师计划”录取,成为重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名师范生。受惠于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的专项招生计划,今年重庆市共有5368名和陈晓青一样的学子升入本科院校。

重庆市“小学全科教师计划”从2013年起实施,由重庆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5所高校为全市农村乡镇以下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全科教师,考生在本科提前批录取,执行本科二批控制分数线。2018年,重庆市共有1500名农村贫困生被“小学全科教师计划”录取,陈晓青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期间,陈晓青将享受学费、住宿费双免,每月还有生活费补助,毕业后将成为一名小学全科教师。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黄腾蛟介绍,农村学生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地方专项等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的招生计划也分别完成招录工作,以上五项计划共录取5368名学生进入本科院校学习。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4年,前身是重庆市团校,1987年成立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06年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秉承“明德笃学、求真强技”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培育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力提倡“向善向上、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创建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为目标,着力强化内涵建设,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推进学院提升质量、彰显特色、扩大影响。学院现有北碚、巴南两个校区,北碚校区坐落于重庆高新区歇马拓展园,巴南校区坐落于重庆高职城。学院现有校舍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拥有校内实习实训室59个,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基地63个,图书馆藏书40余万册;在校学生10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26人,“双师”型教师200余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设有经济管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健康医学院、航空与汽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二级教学单位,共有招生专业29个。学院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重点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平台,培养学生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工匠精神。积极拓展学生成长发展平台,现有青年志愿者协会、市民学校服务团、科创中心、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活动组织及社团24个,社团活动百花齐放,团学活动精彩纷呈,育人效益成效明显。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1854人次,参加国家级比赛136次,获得省(市)级及以上荣誉或奖项182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0%以上,培养了“重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重庆市优秀志愿者”“团的十七大代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学院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先后与京东方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华夏航空、华龙网等市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了航空学院、华龙网学院、医学院等二级企业(产业)学院,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有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遴选成为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培育建设单位、重庆文化产业孵化基地、重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青年干部培训基地、中泰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重庆市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重庆市旅游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等。
  •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巴南区
    学校简介抗战烽火淬炼,兵工血脉浸润。重庆理工大学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校溯源于1940年创办的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1950年后,学校先后更名为21兵工厂工业职业学校、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工业学校、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第一工业学校、重庆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制造工业学校、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7年,昆明仪器制造工业学校金属切削专业并入。1960年,升办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1999年,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 undefined学校坐落于中国直辖市重庆,共有花溪、两江、杨家坪等3个校区,其中,花溪校区位于巴南区,地处长江之滨,毗邻南山山脉,花溪河环校而过,蝴蝶山蜿蜒于内,环境优美,风光旖旎;两江校区位于渝北区,东临长江支流御林河,背依铁山山脉石壁山,坐落在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的先进制造产业带;杨家坪校区位于九龙坡区,地处商圈腹地,绿瓦楼古朴典雅、闹中取静,科技楼巍然挺立、领航创新。学校总占地面积2152亩,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团队设计的花溪主校区建筑群婉约典雅,景观山水交融,获得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被评为“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和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了理、工、文、管、经、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专业体系,是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拥有 “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14个,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 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目前,设有本科专业67个,其中,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特色专业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5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6个、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4个、应用转型试点专业3个、“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1个、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虚拟教研室试点2个、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2个、示范性未来技术学院立项1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约3万人,累计为社会输送10余万人才。学校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重庆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等荣誉。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有重庆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重庆市海智工作站等4个省部级人才平台。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重庆英才、重庆市两江学者、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聚集计划人选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293人次。拥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重庆市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6个、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2个。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海外留学人员先进工作集体”“全市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学校始终注重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首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端装备技术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45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及服务平台。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等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主导建设了我市首批五个新型高端研发机构之一的“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与检测产业技术研究院”,策划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庆数控机床研究院、新能源汽车智能检测与装备研究院等3个项目入驻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共建24个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累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40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4000余篇,Nature系列、Science系列、ESI高被引论文数量逐年上升;出版教材、著作400余部;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5项、公开专利100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奖励155项。学校办有6种中英文期刊,现已发展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EI收录期刊、ESCI收录期刊、SCIE收录期刊。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协同办学。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4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合作办学、科学研究、平台共建、教师研修、学生访学与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形式、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学校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与中芬应用科技大学校长联盟等国际联盟组织成员高校。学校接收来自世界20余个国家的短期学习及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来华留学生。学校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务实推进川渝高等教育领域合作。与江苏、浙江、河北、重庆所辖多个市(区)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与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兵器装备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通用、长安、华为、中兴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 八十余载风雨,八十余载辉煌。经过历代“重理工人”续力拼搏,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被誉为“重庆近年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最引人瞩目的高校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教育访谈录》一书中评价学校“抓住了强项、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放眼未来,玉汝于成。赓续首任校长李承干先生“值得吾人尽力而为者,唯有教育”的办学情怀、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作词的校歌中“工以建国、技以利工”的殷切期翼,学校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大学精神。目前,“重理工人”正秉承“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校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将学校全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 学校简介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11年,系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主管,是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现国家应急管理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西南地区第一所安全类高等职业院校。在学院发展历程中,得到温家宝、张德江、俞正声、韩正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他们或亲临学院视察调研、或对学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学院正在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现代应急管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着眼于服务国家“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应急管理格局和任务,以培养更多安全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努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秉承“修德强技、服务安全”校训,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发展、育才兴安”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安全+”的泛安全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围绕区域产业安全发展需要,设置安全监督管理系、网络与信息安全系、智能制造与工业安全系、建筑与环境安全系、工商管理系、思政部和通识教育教学部共5系2部教学单位,开设有安全技术与管理、应急救援技术、建筑消防技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业机器人技术等24个专业,在校生1.2万余人。
  • 学校简介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是三峡库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是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在GDI智库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中,2021年全国高职高专排名第55。重庆市万县卫生学校创建于1951年,重庆市万县中医药学校创建于1974年。2006年,两所中职院校合并升格设立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学校管理体制由万州区管理调整为重庆市教委管理,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成为重庆市优质院校。2019年,学校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坐落在万川毕汇的三峡库区腹心—重庆市万州区,历经70余年栉风沐雨,秉持“学则恒心,医则仁心”的校训,坚守“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改革创新、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恪守“立足三峡、辐射西部、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了“学惟真、行惟实、医惟仁”的校风、“引导向学之心,升华向善之志”的教风、“勤学、力行、诚信、担当”的学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一流医药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本部占地面积2071亩,校舍69.4万平方米(含在建校舍25余万平方米),拥有图书32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保持年递增1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家,开放病床2000余张,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教学医院11所。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中药研究所)、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部、公共基础部(体育工作部)9个教学院部,并单独设置了科技处(图书信息中心、外事办公室、工程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与质量管理办公室、校企(院)合作部3个教学科研机构。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 学生报到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五年来,获得国家级和行业各类技能大赛125项,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52项和三等奖47项,实现参赛项目项项获奖、参赛选手人人获奖。学校本部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00余人。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团队3个,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国家及重庆市级名老中医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2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1名、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重庆五一劳动奖章3人。学校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医疗设备应用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护理、助产、老年保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制药设备应用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制药技术、中药生产与加工、预防医学、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信息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等共34个专业。拥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6个国控专业,护理、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康复治疗技术、药学、药物制剂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8个市级骨干专业,临床医学、中医、中药、护理、医学技术5个一流专业群,形成了多专业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近年,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重庆三峡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施专本贯通分段培养,学校与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分别联合举办本科层次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专业。学校累计为三峡库区及西部农村基层培养医药卫生人才13万余名。涌现出全国及省市技术标兵等先进典型,2007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张琼仙获“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06级英语护理专业学生阙秋红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级中医学1班蓝巧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7级优秀毕业生余丝雨作为村医定向培养生,扎根陕西汉中大深沟村,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专业建设: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服务重庆“两地”“两高”发展目标,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大健康产业,适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拥有国家现代学徒制项目1项,教育部1+X制度试点2个,重庆市人社局新型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中医类和临床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1个,市级科普基地2个;联合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2门,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23门,教育部 “西南健康与旅游教育扶贫实验项目”之“三峡中医药产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规建中心验收。人才培养:2020年护理执助考试通过率为97.19%、临床59.75%,口腔63.16%,位居全国前列;中医执助考试通过率50.18%,位列高职高专第一,全国第三(含本科院校)。学生双证书获取率96%,社会用人满意度98%。毕业学生76%服务于基层一线医疗机构,兑现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育人宗旨,彰显了“领行业、重服务、促发展”的办学特色。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和市级教学成果奖、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建有三峡库区道地药材开发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3个;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4项;主持市级教改、社科、自科项目200余项,重大教改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CSCD及CSSCI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20余篇;主编全国医药卫生创新教材200余部;获国家专利200余项、德国专利4项。成功发现一种新的万寿竹属植物——南川万寿竹Disporum nanchuanense X.X.Zhu & S.R.Yi,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hytoKeys正式发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服务:积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指导等社会公共服务。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同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致力于实现川渝两地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融合式、一体化发展;牵头成立重庆三峡库区医教协同职业教育集团,促进学校与区域医药卫生行业学会、医院、企业、地方进行深层次的校政院(企)合作。积极承办职业培训、开展技能鉴定服务,完成工种技能鉴定。充分发挥3所直属附属医院医疗资源优势,为区域乡村医疗服务50万人次。面向区域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开展中药种植应用技术推广服务实施精准扶贫,指导12个区县,26家单位种植中药材1.2万亩,年产值1.5亿元,带动2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有力助推“和谐稳定新库区”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坚持“输出”与“引进”并举的合作原则,积极发挥我校中医药资源优势,建立重庆三峡国际中医药培训中心。学校是中泰职业教育联盟与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江苏-柏林)参与单位,是新加坡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全国仅有的9所参与院校之一。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TAFE职业技术学院为姐妹院校,与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已选派100余人赴海外交流、研修,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开展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推动与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2019年3月2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亲临学校考察,对学校扎根三峡、立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服务库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称“学校办得好、专业有特色、办学质量高”。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根本,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的育人目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发挥带动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 学校简介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肇始于1951年,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职业高校。学院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渝南大道1001号,占地6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完备,功能先进齐全,各类设备总值1.2亿元。培养的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已累计获得2金4银4优胜奖,位居全国前列。业设置对接市场。学院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按照 “专业对产业”、“智能+技能”办学思路,以服务高质量气工程、现代服务4个教学学院,基本形成以二产类专业为主,三产类专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353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5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技术能手7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1 人,全国职教先进个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教练6人。建有国家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2个。参加全国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得6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与长安汽车、美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140余家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每个专业至少有2–3个合作企业。通过订单培养、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的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打造智能舒适家居项目体验中心、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整车改装技术培训中心等实训基地40个。承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技能研究院,搭建技能合作、增进友谊桥梁。近年来,先与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学院签订国际交流合作协议,2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从2014年开始实施“优秀在校生出国留学项目”,累计送培学生赴英、澳等国家公费留学58人。 社会服务取得实效。举办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培养2年制企业工匠近万人;服务企业人才职业技能提升,定制化培训10万余人;承担大学生创业培训2万余人;组织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受益群众近万人;助脱贫攻坚,帮助家庭困难学生9800余人,面向失业人员、农民工、库区移民开展技能培训7万余人;选派骨干教师援藏支教、中层干部担任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以实际行动彰显学院社会责任与担当。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