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复旦大学公布新版“博雅杯”招生细则
2010-09-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比往年提前了几个月,复旦“抢先”公布新一年的博雅杯招生细则。今年的“博雅杯”显然引起了更高关注度,其原因就在于陕西考生孙见坤与复旦失之交臂。记者发现,相比去年,新版招生细则显然活络了很多,为破格招收创造可能。

  新添教育部规定留出回旋余地

  作为2010年度复旦“博雅杯”全国征文大赛的一等奖得主,陕西考生孙见坤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可他却由于高考成绩低于当地一本线6分,最终没能“破格”成功。虽然有复旦8名教授联名举荐及校方招生许诺,但陕西省招办根据“章程”把关,认定其不能被复旦录取……

  昨天的发布会上,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介绍说,相比去年,校方在今年的注意事项中新添了“有关政策按照教育部办公厅教学厅(2008)16号文件执行”一条。而记者查询该文件也发现,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已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满三年的‘985工程’的高校,对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或在试点高校组织的测试中综合排名位居前列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入选考生,可自行确定高考成绩的要求。”

  这项新增条款是否与早前复旦与孙见坤的失之交臂有关?“自行确定高考成绩要求”是否为了避免再度痛失“人才”?复旦方面对此未作明确答复,有关负责人只表示此举可让复旦在自主招生方面有更大回旋余地。

  已录取考生平均低于复旦线20分

  记者了解到,通过“博雅杯”进入复旦大学的考生从2005年开始到2009年共77名,逐年递增。丁光宏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这些学生平均线低于当地的复旦线20分左右,最低的可能有40分以上,也有极个别同学高于了录取分数线。如果按照高考的方式来筛选这批同学,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将跟复旦大学无缘。不过,入学后,这批同学大多成绩优秀,平均绩点达到3.14,高于3.0的平均绩点。

  丁光宏介绍说,今年“博雅杯”的奖项设置和具体要求与往年相差不大。大奖赛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胜奖20名。根据往年的大奖赛设置情况,评选原则依旧延续宁缺毋滥,无论是特等奖还是一等奖,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准,宁可空缺。

  一旦抄袭立即取消获奖资格

  鉴于目前学术界的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复旦强调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作品,且文后务必附上助成征文完成的各类参考文献若干。该校表示,参赛获奖的文章,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一经发现抄袭,立即取消获奖资格。

  复旦招办主任丁光宏教授建议学生,为了避免写成亦步亦趋的内容概述,或议论空泛的读后感,最好能深入文本原意,结合特定的历史时地与当下的文化背景,做出既言之有物又见解独到的完美解读。(张贤贞)

热门院校

  • 上海公安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公安学院是上海唯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公安高等院校,也是公安部设立的全国公安师资、外警、科技信息化、网络警察、警察心理等培训基地、实验中心和全国公安微课程研发中心,全国公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学院。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6月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警务学校,历经中央公安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公安学校、上海公安专科学校、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2017年6月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公安高等教育事业掀开升级发展新篇章。建校70多年来,在市公安局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与支持指导下,学院全面推进上海公安教育事业发展,为上海乃至全国公安政法系统培养输送了3.7万余名毕业生,培训在职民警34万余人次,被誉为申城“警察的摇篮、警官的熔炉”。当前,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海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全面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学院在此新时代大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作为办学治校总纲领和人才培养总遵循,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聚焦上海公安“争创世界一流的平安城市、建设世界一流的警务模式、塑造世界一流的警察形象”的目标和“忠诚铸魂、系统防控、厉行法治、固本强基”四项工程,秉持“托起公安工作明天”的办学使命和校训,瞄准建设特色性应用技术型公安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按照“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要求,坚持“科技+人力”,强化政治建警,依托智慧赋能,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内涵建设,完善轮训轮值,开展实战培训,推行双师制度,拓展服务辐射,着力建设与上海城市发展水平和上海公安工作现代化相匹配的一流公安本科高校,不断提升办学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服务支撑上海公安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学院主要承担全日制本科教育、全日制第二专科教育、在职民警培训,以及受公安部委派为境内外警方举办各类专业培训;同时,开展公安理论与实践研究,担负警务实战任务,并创办公民警校加强社会服务。学院占地面积721亩,分为浦东、闵行、宝山三个校区。院内建有一批实验实训中心和教学训练设施,院外在全市公安实战单位选建了17个智慧公安教学点和27个实训实习基地。学院开设治安学、侦查学、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以及治安管理(派出所勤务方向)、治安管理(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方向)、治安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方向)、治安管理(大数据应用方向)、治安管理(刑事侦查方向)、治安管理(经济犯罪侦查方向)、交通管理、刑事执行(监所管理方向)、刑事执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方向)、警务指挥与战术(特警方向)10个全日制第二专科专业(方向)。学院拥有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共享课程,以及一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官等。
  •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徐汇区
    学校简介上海音乐学院(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和孵化器,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杰出代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为国立音乐院,由蔡元培先生和萧友梅先生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创办,首任院长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以“援西立中,化用为体”办学理念,奠立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专业建制与学科体系。1956年起改用现名,为文化部直属重点院校,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市共建院校。2017年,被列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贝纹、孟波、钟望阳、杨进、江明惇、刘德玉、徐爱珠、张止静、董金平、桑秀藩、林在勇先后任党委书记,贺绿汀、桑桐、江明惇、杨立青、许舒亚、林在勇先后担任我院院长。现任党委书记徐旭、院长廖昌永。现设有作曲指挥系、音乐学系、管弦系、声乐歌剧系、钢琴系、民族音乐系、音乐教育系、音乐工程系、艺术管理系、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音乐戏剧系、数字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部等。现有全日制学生2841人,教职工517人,专任教师317人,留学生75人次,附中附小学生720人。办学九十四年来,上海音乐学院秉承“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的办学使命,恪守“和毅庄诚”的校训规范,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始终站在音乐艺术发展的前沿,创立并不断完善中国专业音乐艺术的教育体制与办学模式,担负起引领中国专业音乐发展方向的责任,积淀了宏阔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名师辈出,名作纷呈,培养了几代杰出的中国音乐领军人才,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和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院学科体系完备,是全国最早拥有“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专业音乐学院,形成了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应用“四轮驱动”的音乐学科综合体系。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院“音乐与舞蹈学”获A+评级,并列全国第一;“艺术学理论”获B+评级,排名全国前20%;“戏剧与影视学”获B评级,排名全国前30%。在2018年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院获评艺术(音乐)类A+。办学层次涵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设有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办有附中和附小,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小”一贯制艺术人才培养体制。我院坚持精品教育战略,坚持“重视基础、严格教学、精于实践”的教学传统,涌现了萧友梅、黄自、贺绿汀、谭抒真、卫仲乐、丁善德、钱仁康、马革顺、周小燕、胡登跳、高芝兰、桑桐、才旦卓玛、俞丽拿、廖昌永等中国几代卓越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表演艺术家以及教学名师,产出了一批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与全国通用专业教材,众多毕业生成为世界各大乐团与音乐机构的领军与骨干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以廖昌永、许舒亚、李坚、宋思衡、黄蒙拉、杨光、沈洋、孙颖迪、王之炅、王珏、于冠群、陈牧声、沈子钰等为代表的上音学子在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声乐大赛、贝藏松国际作曲比赛、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BBC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大提琴比赛、托蒂斯国际中提琴比赛等作曲、声乐、钢琴、弦乐等世界顶级赛事中屡屡收获大奖,为国争光。同时,上音师生屡获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奖、CCTV电视大赛、“五个一工程”等国内最高规格的音乐大奖。2018年,我院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547人获633项国内外奖项,其中获第一名奖项187项,问鼎多项世界顶尖音乐比赛。我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师生创作了一大批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音乐杰作:钢琴曲《牧童短笛》、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长征交响曲》、中胡与交响乐队《荒漠暮色》、艺术歌曲《致世博》……近年来,交响曲《丝路追梦》《炎黄颂》、歌剧《贺绿汀》、音乐剧《海上音》《梦临汤显祖》等原创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一批重大研究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立项,获省部级项目与奖励数十项。每年平均举办各类艺术实践与音乐会400余场,承办“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20多个国家的世界一流平台举办各类音乐会,唱响“中国声音”。我院拥有一批集教学、表演、艺术科创为一体的创作中心、艺术中心、研究中心及表演团体等平台,拥有一个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音乐艺术》,一个中国音乐学科高地“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一个历史文献与档案收藏丰富的音乐图书馆,一个体制灵活的音乐研究所,一个不断推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东方乐器博物馆”,一个文化成果孵化和社会服务平台“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一座具有国际一流声学条件的专业歌剧院“上音歌剧院”。我院现为欧洲音乐学院联盟和环太平洋音乐学院联盟成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所世界顶尖或一流音乐院校签署合作办学战略协议,包括美国茱莉亚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并与其中11所院校开展深度校际合作,建立上音-英皇联合学院、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院、上音-汉堡高级表演人才培养机制、上音国际室内乐中心等。成功举办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第42届世界大会、第43届世界计算机音乐大会(ICMC)等国际音乐盛会。先后聘任著名作曲家盛宗亮、特里斯坦·米哈伊、谭盾、陈其钢、陈晓勇,指挥家西蒙·拉特、小泽征尔,小提琴家皮恩卡斯·祖克曼、伊扎克·帕尔曼、瓦汀·列宾、宓多里、宁峰,钢琴家莱昂·弗莱舍、傅聪,大提琴家马友友、米沙·麦斯基、秦立巍,声乐歌唱家芮妮·弗莱明等为我院荣誉教授、客席教授。2017年11月27日,我院联合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5所世界顶尖音乐艺术院校,与中国10所音乐学院共同发布《“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学科评估指标》,签署“卓越音乐教育·上海共识”,为全球音乐学科评估标准率先提供“中国方案”。当前,上海音乐学院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承接国家战略,担当文化使命,以“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为愿景,明确和坚守“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引领者,文化强国战略的支撑者,上海文化品牌的贡献者,长三角音乐联盟的引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标杆”的新时代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德艺双馨、红专兼备、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高等音乐人才,为早日全面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顶尖高等专业音乐学府而不断奋进!
  •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松江区
    学校简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办于2005年9月,是一所以国有投资为主体,同时吸纳部分社会力量和民营资金,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综合艺术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原名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从原来的复旦大学独立二级学院,转设为独立建制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董事会: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财务与资产中心、复旦大学、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报业集团、上海东方明珠房地产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等六家举办单位,以及上海东浩兰生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等八家出资单位组成,并于2017年末正式设立监事会。 学校位于上海市松江大学城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总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水系环绕、芳草如茵,小岛风情、绿树成林。美丽校园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派人文艺术氛围和青春气息。 截至目前,学校下设十个二级学院:视觉德稻设计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美术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流行音乐与舞蹈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行政机构设置:院务部、教务部、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科研部、继续教育部;三个业务中心:实训管理中心、图文信息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现有专任教师300余人,专任教授、副教授160余人,兼职教师480余人,名誉、客座、兼职教授80多位,在校学生总数4000余名。 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秉承“忠诚 卓越 创新 和谐”八字校训;借鉴国内外现代艺术学科的培养模式,借助百年名校、实力媒体、著名企业的鼎力支持;坚持“办学校不办学店”的原则;践行“需、学、研、产”一体化的办学道路;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精”的治学要求;确立“原创性、艺术性、实践性、前瞻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以及课程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将培养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作为学校的唯一宗旨。 现已开设 “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摄影”“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绘画”“雕塑”“公共艺术”“表演”“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化产业管理”“流行演唱”和“流行舞蹈”等共计19个艺术类和管理类专业,近40个专业(方向)。 学校和北京德稻教育机构开合作先河,共同打造国际艺术大师本科实验班。从2013年大师实验班首届招生以来,现已有11个专业方向30余个实验班。创新办学模式的探索成效显著,这一合作模式得到国家教育部首肯,2017年被列入“上海市综合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自2005年学校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教育家治校、教授治学、学校自主、学生自理”的特色办学方针,在艺术教育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明显的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瞩目。 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进入艺术类高考第一批次志愿独立自主招生行列; 2012年12月,正式成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2013年4月,学校经国家教育部严格考核、全国专家团高票通过,在上海的独立学院中首个成功转设,成为独立建制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2014年6月,荣列上海市教育混合所有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15年1月,学校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实训管理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5年4月,年轻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跃居QS全球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科第71名,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再次荣膺榜单,这一世界排名表明学校的主要学科已开始跃居国际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学校共有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艺术与科技专业)。 2018年12月,召开中国共产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校党委、纪委班子。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内涵发展,奋力争创一流,进一步加快学校迈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综合艺术院校的步伐,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 2009年拥有首届本科生毕业至今,历届毕业生的综合就业率均超过95%,学生自主创业率超过10%。历年来,新生报到率均高于98%。学校育人成效显著、科研成果丰硕,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Founded in September, 2005, Shanghai Institute of Visual Arts is a university offering undergraduate programs distinctive for art nature. Mainly invested 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t is also sponsored by other social capital. It was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in its initial stage. After eight years of development, it became independent of Fudan University in April, 2013 with the ratific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the list issued by QS in April 2015, Shanghai Institute of Visual Art ranked between 51st and 100th in terms of Art and Design. Since 2009 when we had the first batch of graduates, our employment rate has been above 95% in succession, 10% of the graduates choosing to establish their own business. In recent years, more than 98% new-enrolled students have come to campus for registration. Our students have put on an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he competitions in a variety of subjec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主体搬迁临港新城(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学校成功举行110年校庆系列活动。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9个本科专业。拥有16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港航物流学科保持全球领先。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2019年,年度科技总经费达到4亿元,获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亚洲邮轮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设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理学院(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等二级办学部门。在26900余名学生中,有本科生16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7200余人,留学生近600名。在13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9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69.2%。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逾17万毕业生,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学校2013年成立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和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将自贸区建设与供应链研究有机结合,以提升自贸区产业链建设水平,促进自贸区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型发展,同时推动政府监管职能的转变。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采取国际上先进的商学院运作模式,与全球优秀教育机构资源共享,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航运金融教育品牌,构筑具有影响力的航运高端人才输出基地。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海事大学、虹口区人民政府等2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心挂靠上海海事大学,是国际航运业发展的研究和咨询机构,为政府和国内外企业与航运机构等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是上海市教委首批建立的“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之一。 2014年,市教委将该平台挂牌为“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学校与海外100余所姐妹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学生交换等。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挪威船级社等国际知名航运组织/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自2010年起开设“国际班”,邀请美国、韩国、波兰、俄罗斯、德国等国家航海院校的学生来校学习“航海技术”“航运管理”等专业。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项目,并开始在非洲招生,这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第一个颁发中国高校本科文凭的海外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 学校简介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3年,由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等六个统战系统的社会团体及民主党派共同开办的民办公益性高职院校。市首批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民办非营利高职院校之一(1999年),市首批依法自主招生的高校之一(2005年)。2014年7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更改为现名。现有嘉定、青浦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2.44万平方米;教学院系设有4个二级学院、3系1部;招生专业30余个,已形成“以工为主、文商两翼、并举发展”的专业布局;现有在校生6500多名,教职工445人,专任教师329人。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占79%以上、硕士以上占65%以上、高级职称占21%以上、中级职称占38%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39%;历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6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学校现有纸质图书48万多册,3个数据库,2668台教学用计算机,116个网络多媒体教室;已建立93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90个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017多万元。学校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上海市十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并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7年5月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单位”;信息公开工作在2015—2016年度市属高职高专21所院校中脱颖而出,位居前三名;2016—2017年度被评为优秀单位;2017年12月学校首次被评为“2016—2017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2017年度高校治安安全示范点”;2017年获得中国技能大赛——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星光计划”第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2019年4月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校园”;2019年,荣获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区组织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从2013年至2020年连续九年荣获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在高职教育国际化特色、智慧型校园建设、产教融合、探索实践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及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四有”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色鲜明的办学思路,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学校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形成“理想素养有境界,知识技能有特点,创新创业有实践,终身发展有潜力”的新型工商“四有”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探索与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以“建设成若干专业成为市级重点、若干专业特色鲜明的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上海市示范性特色民办高职院校”为目标;坚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不求做大、但求做精”的办学定位;坚持公益办学,办学之路,秉承“诚信办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持续开展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重点建设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餐饮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 )”,形成了以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珠宝与艺术设计、现代服务、大数据与商务管理、学前教育等 7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群。学科专业设置涵盖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近年来,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工商“四有”人才,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先后与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台湾地区30余所院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备忘录或协议书,开展多项师生交流;已有近三百人次教师和管理干部赴海外培训考察、近六百名学生到国外参加专升本、“三明治”培养等学习和实习;学校已获得聘请海外教师的资格,并已聘请了海外名师来校任教。 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突出技能培养的鲜明特色。学校建有教育部认定的“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移动互联网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市政府资助的“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与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校内实训场所9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3个,获批4个校企合作(技师学院)项目。学校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高职办学模式。与上汽集团、央企大唐集团、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思科公司、上海豫园珠宝时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吴德昇文化艺术中心、上海会展协会、北京国际会展中心等知名企业和行业加强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学业与未来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强与嘉定职教集团和嘉定区内上百家企业合作,在提升学校为嘉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大量的机会,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注重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交替,而且还加强了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融合。学校开设了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证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择业竞争能力。教育教学成果斐然,各级各类竞赛成绩突出。学校目前参与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2项、拥有上海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2 项、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1门;市级及国家级教育教学优秀奖8个;市级教学团队5个、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个、上海市首席技师工作室2个;教职工共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其中核心4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31本(其中主编“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本);市级以上科研立项70余项。近三年,学校师生参加各项赛事获奖数居同类院校之首。荣获市级以上组织奖、团体奖等各类奖项近80余项;市级以上各等级奖项300多人次。2019年,“物联网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决赛分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17个竞赛项目中获得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25人次,5个团体一等奖和1个团体二等奖等好成绩,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四大品牌”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操作与示教”项目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上海选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华为杯”网络技术大赛中,大唐信息技术学院参赛学生几乎包揽头几项大奖,成绩斐然,其中1人获得特等奖、2人获得一等奖;第21届FHC国际烹饪烘焙艺术比赛中获得5银一铜;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珠宝系谢建维同学参加“珠宝加工”赛项,顺利进入中国集训队。2020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拔赛中,“商务软件解决方案”“珠宝加工”“CAD机械设计”“烹饪”等项目分别获得3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7人进入上海集训队,学校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团体银奖;2020年学校获“四大品牌”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团体银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上海选拔赛(高职组)”获得特等奖和“‘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总决赛(高职组)”中获得三等奖;上海市第八届“中华杯”车联网系统集成与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竞赛和网络系统管理竞赛中,1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得二等奖,3人获得三等奖,学校获得团体奖;上海市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中,我校获得高职组团体一等奖;第八届“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我校中式烹饪分别获得一等奖和创意奖;第22届FHC国际烹饪烘焙艺术比赛中获得2金牌1银牌3铜牌。2021年,“景格杯”第二届汽车技术虚拟仿真竞赛中,汽车系参赛学生成绩斐然,其中6人获得特等奖、1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2021Hotelex“明日之星”厨师大赛华东赛区中获得团体赛铜奖;2021年上海市第9届星光计划技能大赛物联网应用技术、商务软件解决方案、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系统管理、珠宝加工、汽车电子技术6个赛项获得一等奖;移动应用开发、数控铣获得二等奖;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数控车获得三等奖。其中物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珠宝玉石鉴定三个项目代表上海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别是2021年在32个省市611所高校30974名选手参加的“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意节”,我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同台竞技,艺术设计系学生林欣雨在“创意工艺类”中荣获一等奖,也是创意节比赛中全国唯一一所获得一等奖的高职院校。在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在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龙文化全能赛中荣获三等奖,在上海市学校共青团“四史”学习教育微团课大赛荣获“三等奖”。加强就创业指导与宣传工作,确保较高的就业率和签约率。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一直保持在全市高校前列。在今年疫情导致行业经济下滑、企业用工减少的情况下,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7.78%,签约率95.50%,位于全市高校前列。学校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工作,在培养过程中,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三年的学习生涯中,通过各院系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面对全校学生开展咨询服务活动,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求职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增长板、补短板,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始终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在今年的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学校自2016年成立创新创业中心以来,创新创业中心从创业指导服务升级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服务,每年设立创新创业基金50万、创新创业奖学金,并面向全校大二学生开设《创新思维与创业教育》必修课,2020年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推动下,全校申报专业创新工作室30个,开设专业创新选修课30余门,大力推动全校师生专业创新的新思维。学校不仅开展理论教学也非常重视实践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依托嘉定区就业促进中心、外冈镇人民政府支持及资源共享,已成功举办5届“创飞扬”创意创业集市,并募集善款25万余元,捐于云南楚雄扶贫基金会、嘉定区慈善基金会;“工商杯”创新创业大赛已举办9届,孵化落地项目20余个;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过国赛铜奖1个,入围奖1个,上海市金奖4个,银奖2个,铜奖13个,优胜奖21个,并连续2年获优秀组织奖;第五届“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1个;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上海市金奖1个,银奖1个,全国银奖1个,并获优秀组织奖。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