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重庆: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考试说明
2020-09-2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1年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考试说明现已发布,这是准备参加高职分类考试考生复习备考的权威参考资料。今天为同学们带来考试说明的完整内容,识别科目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

热门院校

  •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市涪陵区
    学校简介办学历史悠久。长江师范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31年,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涪陵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基础条件优越。学校地处重庆市涪陵高新区,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占地1700余亩,系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馆藏载体文献1132万册(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亿元;现有21个二级教学院(部)、54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10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重庆市一流课程47门。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万余人,学历留学生200余人;已与11个国家和地区、32个国外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7人、副高职称376人、博士学位教师479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英才计划、重庆市巴渝学者等省部级人才80余人。有双聘院士2名、“巴渝海外引智计划”高级专家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15人。现有“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7个、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8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8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科研实力强劲。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19个,“十三五”期间获批国家自科基金43项、国家社科基金53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进入全国150强,连续5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居重庆前六名,2019年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突破。科研经费连续4年突破1亿元,近4年年师均科研经费15万元以上。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级以上政府成果奖20余项。社会声誉良好。学校师德纯正、学风浓厚,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由2017年全国445名跃升至2022年的306名,全国师范院校排名由全国82名跃升至45名,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名列第226位。常年新生报到率超过96%,平均年终就业率超过97%;学生考研录取人数每年在600人以上,占毕业生人数的12%。按照“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向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迈进!
  • 学校简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高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航天工业部“甲级优秀学校”◆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功勋著名高职院校”◆重庆市“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学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中央财政支持“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酒店管理实训基地”※重庆市财政支持“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重庆市财政支持“园林工程技术实训基地”★重庆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计算机类)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党政干部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培训点”★重庆市“数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学院现有江北校区、渝北校区、江津校区及在建中的两江新校区,共占地近1000亩,在校学生11000余人。学校下设航空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工程学院、航空与旅游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士官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有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空中乘务、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等38个专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技术为主,适应航天航空事业、国防事业和重庆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建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2个、重庆市高职教育特色专业2个、重庆市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5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等30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学校按照航天企业现代班组管理方法探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2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9人,其中全国职教先进个人1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贡献奖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国企贡献奖先进个人4人,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建成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7个,航天七院优秀班组6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专门为学校成立了包为民院士领先的学校发展建设咨询委员会。学校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聘请3名两院院士担任特聘教授,从航天军工企业和重庆地方企业聘请百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参与教学。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0余项,市级奖项2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对口率在80%以上。同时学校借助国防背景,向国防部队订单培养定向士官生,已与火箭军、海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开展合作,每年向部队输送600余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校企一体”的技术和人力优势,与航天航空军工企业、重庆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国防部队深入合作。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有16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市级实训基地2个。同时,学校积极承担企业和社会培训。学校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管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市党政干部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培训基地,累计为航天企业和重庆企事业单位培训一线职工和管理干部20万余人次。学校还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坚持为海外客户提供优质培训服务。近四十年的办学历程,谱写了学校灿烂的篇章:2015年还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2018年通过教育部验收;2016年学院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2017年,学院被中国宇航学会评选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2018年,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还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甲级优秀学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精神文明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重庆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重庆市“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先进单位”、重庆市“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学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面对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航天航空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学校乘势而上,制定了“一个目标、双区、双高、六大工程”的“1226”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将高质量推进新校区建设,着力打造人才特区,精准实施“强基、固本、造血、壮骨、塑形、增效”六大工程。到2030年,学校将全面建成办学理念先进、体制机制完善、培养质量优越、服务能力强劲、航天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本科院校。不忘初心担使命,只争朝夕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全体师生将继续发扬航天精神,奋力走好职业教育的长征路,为实现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市南岸区
    学校简介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文为主的多科性地方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始建于1954年,历经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重庆教育学院三个时期。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重庆教育学院基础上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做精做优师范教育、做特做强非师范教育,积极培育“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努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教育融合发展,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和重庆市战略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定位。经过不懈努力,学校与教育部规建中心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儿童研究院”,是“‘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部“云数融合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首批文明校园和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学校现有学府大道和南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9亿元,9个实验实训中心下辖各类实验实训室94个,截至2020年底,拥有图书资源总量198.35万册以及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的各种数字资源。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地方,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围绕重庆教育、信息、商贸、文化、健康等五大重点产业服务领域进行布局,现有37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围绕教育服务、健康服务、营商服务三大领域,构建“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特色专业集群,大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相互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已获批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点3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4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重庆市本科特色专业6个。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生命线,不断深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师范与非师范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校政企协同、一二三课堂协同的“一中心两融合两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等12门,市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755项,其中国家级684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高于重庆市本科平均水平。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改建以来,学校引培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31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比47.54%;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7.96%;双师型教师占比23.77%。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重庆市优秀女园丁1人、巴渝学者讲座教授2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域)1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依托自身办学资源禀赋及社会发展需求,以教育学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为抓手,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聚焦“服务0~12岁儿童成长”,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获教育部批复建设“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共建全国首个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儿童成长的综合科研平台——儿童研究院,建设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及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功能性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儿童大数据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和启智众创空间等一批重庆市政府、市教委、市发改委和市科技局等研究开发平台。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75项;公开出版专著、编著、译著10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24篇;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7个。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合作育人局面深度拓展。以推进产教融合为牵引,通过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等方式合作育人,积极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先后建成中兴通讯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与凤凰传媒、中兴通讯、东方宇新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国境外80多所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开展了交流合作,建成国际学院,引进美国、英国、西班牙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与313家地方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67年来,学校形成“锲而不舍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和“负重自强创新求真”的校风品格,培育出“正德厚生·博学善教”“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优良教风和学风。面向新时代,学校将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力度,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将学校建成重庆有地位、西部有影响、全国有个性的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
  • 重庆健康职业学院重庆市大足区
    学校简介重庆健康职业学院(CHONGQING HEALTH COLLEGE)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部代码:14727),隶属于重庆市大足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学院位于“中国石刻之乡”“西部五金之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地——重庆市大足区。近邻渝蓉和潼荣高速,远靠成渝普线和高铁,多条干线公路环绕,交通十分便利。周边自然环境优美,距离世界文化遗产之地——大足石刻仅13公里。学院沐浴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东风,在原有重庆科技工程专修学院基础上设置重庆健康职业学院。学院占地面积500亩,办学规模5000~8000人,一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6.34万㎡,校舍按园林式、花园式布局。学院教学楼、公寓、食堂、室内活动室、办公楼、实训楼、科技信息中心、学生创业园、图书馆、篮球场、形体训练室、美术室、音乐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一应俱全。学院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资料10万册,建有现代化电子阅览室和图书借阅系统。现已配备专兼职教师共计85人,其中专任教师72名。“双师型”教师26名占总数的30%,副高以上职称11名占15.28%,研究生学历13名占总数的18.06%。至今已开设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社会体育、健康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老年保健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共11个专业。已购置各专业和公共教学所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00万元。目前校内实习实训场地0.3万㎡,已建成的实训室有基础护理实训室、人体解剖实训室、传统康复实训室、物理康复实训室、运动康复实训室、形体训练室、美术室、音乐室、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室实训、语音室、计算机室、物联网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及药品经营与管理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21个。自2022年起,举办方将继续投入7.8亿元,完成学院二期工程校舍建设,增加校舍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到2024年,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生均教学、实验、行政用房建筑面积20.4平方米。进一步调整优化校园空间,以中草药木本为主调,以集约组团为形式,以山泉河湖石为元素,以医药历史名人文化为延伸,建设校园大型主题雕塑及雕塑群。对原有校园绿化整体实施改造优化,打造国内首例以“海绵城市生态校园”为典范、以“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为特色的立体绿色生态共享校园。同时,学院计划每年投入专项经费100万元。狠抓科研团队平台建设,对接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合作办学的北京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将提供专业人才支持和就业岗位支持,通过与学院举办者的双方资源优势,结合“复康园”项目落地,定向输送健康类高职人才。全院教职员工秉承“博学敬业、健康至善”的校训,在理事会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强化大健康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在重庆市健康领域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大健康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早日把学院建成以大健康为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而不懈奋斗!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沙坪坝区
    学校简介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为国家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专业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优良校风,弘扬“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国际导向、外语共核、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开拓出一条“内涵发展,质量为先,中外合作,分类培养”的办学路径。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型外国语大学,具备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完备办学体系。学校还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创办了《外国语文》、《英语研究》等学术期刊。学校已成为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 历史沿革 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英文为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SISU)始建于1950年,是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成立的,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195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1951)、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1952)、西南俄文专科学校(1953)、四川外语学院(1959)五个阶段。2013年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校园环境 学校背靠歌乐,面临嘉陵,校园呈梯级向歌乐山延伸,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和重庆市著名的和谐生态型校园,是大山城中的迷你山城。 学科专业 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的办学体系,设有22个教学单位、1所附属中学和1所附属小学。学校开设有49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专业24个(22个外语语种),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本科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 学校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含二级学科13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含二级学科4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涵盖4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项目;有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12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项目特色专业、3个特色学科专业群。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现有全校教职工1372人,专任教师86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为50%,博士占比为38%。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6人,教育部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人次,重庆市巴渝学者、英才计划22人次,“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十佳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7人次,重庆市宣传文化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4人次,“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及“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39人次。现有全国一级学会、二级学会会长和副会长8人次。 科学研究 学校建有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备案基地、2个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学报《外国语文》是全国“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英语研究》是CSSCI来源集刊。学校成立了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重庆当代中国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院、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研究院、重庆市国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法治研究中心等应用型研究平台,产出了一批有价值、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学校是中国外语界面研究会、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等全国学会组织的二级学会会长单位。 国际合作 学校与3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及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建有中澳商务英语、中法物流管理等2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多哥洛美大学、美国俄亥俄州东部中央教育服务中心建有孔子学院3所,与厄瓜多尔思源中国语学校建有孔子课堂1所。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本硕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研合作、海外引智,年均接收各类国际学生400余人、长短期外专外教70余人,外派教师100余人、学生600余人。学校是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GAFSU)高校之一,法语国家大学协会(AUF)正式会员单位,与国外政府及教育机构合作设立歌德语言中心、塞万提斯语言中心、意大利语中心、俄语中心、白俄罗斯中心等涉外教育与文化交流机构。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71公顷,教学设施完备,有西南地区最完善的外语教学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笔译实验室、商务实战模拟实验室、传播技能综合实验室、中介语语料库实验室、重庆市外交外事实验中心等。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总量超过364万册,其中外文原版图书220409册。现有中外文纸质期刊3400余种,电子期刊41354种。近年来,我校积极引进包括中国期刊硕博论文数据库(CNKI)、超星发现系统、GALE参考工具书、PQDT学位论文等93个中外文数据库;自建了德语特色数据库、随书光盘发布系统数据库,构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社会服务 学校发挥外语优势和特色服务社会,为提升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水平、创造更好的开放经济环境、促进重庆产业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学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员之一,学校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重庆智博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等众多国际大型活动和重庆市外事活动提供接待、翻译、联络、协调、礼仪、向导等服务,受到国内外友人的一致好评。建校72年来,川外学子的足迹遍布全球,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重庆市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外交事业与文化传播、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展愿景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川外国语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科学研究实力、加大国际交流力度、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朝着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