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福州施工地点夜夜打桩 家长表示影响备考
2012-04-2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大早5点多施工到晚上11点多,已持续一个多月,孩子没法休息,家长们万分着急。

  地点:福州晋安区慈爱桥

  本报记者 陈钟兰 陈燕燕 毛朝青 实习生 陈乾铭

  【市民反映】昨日,陈先生拨968111反映:我家住福州晋安区新店中心小学附近,孩子今年要高考(微博),可近一个月,小学门口的慈爱桥在拓宽改造,每天一大早5点多就开始施工,直到晚上11点多才结束,打桩的轰隆声吵得孩子没法休息,更不能安心复习,这附近还有不少孩子马上要中高考,我们家长都很着急。

  【马上核实】慈爱桥宽约4米,记者看到桥头两侧工人们正忙着施工,几台机器在河底打桩,发出隆隆的巨响。家住离慈爱桥不到500米远的健康村村民陈依姐对着记者倒了一大堆苦水。陈依姐说,儿子今年也要高考,这座桥3月初就开始打桩,几乎每天清晨5点多动工,晚上11点多才结束,吵得孩子没法复习和休息。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儿子送到外婆家复习,晚上10点多再接回来,周末则到省图书馆复习,但孩子仍旧每天早上5点多就被吵醒。休息不好和繁重的复习任务,让孩子明显憔悴了很多,“周边好几个邻居的孩子都要中高考,施工啥时能结束?”

  【记者连线】该项目施工方陈经理说,去年年底,他们突然接到拓宽改造包括慈爱桥在内的两座桥梁的任务,要在“5·18”前完工,为此工人3月初开始打桩,每座桥要打18根桩,白天打完桩后要当天灌水泥,而三环以内白天不允许工程车进入,只能等晚上7点多后才能进城,只好连夜赶进度。目前打桩还要一个月左右,陈经理表示,会立即通知施工班组只在正常作息时间内施工,尽量减轻对居民的影响。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招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特区之一、“国际花园城市”— 厦门,校址位于厦门市最大的行政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千年文化古城同安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与生活条件优越,配套设施完善。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员工277人。学校目前设有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航空旅游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公共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10个二级院部。在专业建设方面,共设有31个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招生专业,其中省级“二元制”试点专业1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全校设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示范专业1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校级特色专业9个,校级精品课程22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33项,省市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6项。在技能竞赛方面,2016年学校在全国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投资理财规划大赛”中荣获2个团体一等奖,1个个人一等奖。在第九届、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福建赛区)、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总决赛均荣获省级特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2019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赛项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在中国零售新星大赛华东二区区域赛、中国零售新星大赛总决赛均荣获团体赛一等奖,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企业沙盘模拟经营赛项中荣获团体赛一等奖。2020年在厦门市职业技能竞赛市场营销赛项、建筑CAD赛项中均获得团体一等奖。2021年荣获国家级行业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行业赛中银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始终坚持走“育人为本,素质为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与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泉舜集团、厦门公交集团、用友新道、厦门好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豪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天鹅国际大酒店、大唐移动、宗城(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泉州酒店、厦门市第三医院、厦门市伍心养老院(连锁)等知名企业联合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办学关系,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实行校企“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模式,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第一指标,为社会输送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实现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工作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校园建设方面,学校已在数字化校园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校园一卡通系统、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学院网上办公系统、学院网站群系统、校园消防监控中心系统、网上心理测评系统等主要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教学资源库有厦门东海学院 VR 课程资源库和厦门东海学院校本资源库。学校办公及教学骨干网络带宽达万兆,出口带宽800M(电信600M、移动200M),共计1600 余个信息点。教学楼及宿舍楼的每个房间都有无线AP接入,校园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校WIFI全覆盖。建设云平台,资源池包含CPU核心数356个,内存总量952GB,总存储容量约为32TB,云桌面用户110个,虚拟主机42个。学校构建了优质课程资源库,提供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供师生阅读,其中包括文学、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630万册电子图书,500 万篇论文,全文总量13亿余页,超16万集的学术视频等,数据总量达100万GB。办学二十年来,学校连续荣获“市民最喜爱的厦门职业院校”和“市民最喜爱的教育培训机构”两项荣誉,并在厦门市综治考评中获“5A级平安校园”的称号。作为福建省首批“二元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学校在积累办学经验,巩固办学成果的基础上,以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心,坚持“致知力行,崇真至善”的校训,倡导“为师生谋幸福、为社会担责任”的办学理念,做有担当的教育,扎扎实实办学,为厦门经济特区,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初步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知名度不断扩大,是莘莘学子深造成才的理想学府。
  • 阳光学院福州市
    学校简介2001年,阳光学院由爱国华侨林腾蛟先生发起创立,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州大学举办。学校于2017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2020 年获批2个国家一流专业,位居全国民办大学第3;连续三年立项国家项目数位居全国民办大学前3,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SCI/SSCI)位居全国民办大学前3。学校教学、科研、育人实力迅速提升,各项重要指标都在全国民办大学前列,综合排名位居全国436所民办大学前10。21年来,学校坚持高品质办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近年引入百名博士,全军优秀博导、少将级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教指委委员等50余位国家级人才,担任学校教学科研骨干,高层次人才水平和实力跻身全国民办高校前3强。目前在校教职工1000余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500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18个省市招生,围绕未来科技与现代服务业,共设置38个本科专业,涵盖八个大学科门类。其中,AI、法学、金融等热门专业新生录取分数屡创新高,新生报到率连续2年刷新全省民办大学纪录,超过部分公办大学。学校努力打造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标杆,坚持“以父母之心办学”,贯彻“成材必先成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健康体魄、阳光心态的一代新人。以扬长教育助推学生自信成长,通过“阳光悦跑”、“阳光悦读”等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以真题真做领跑实训实战,通过“我的大学”个人成长微电影、阳光文化月等针对性的技能提升,打造“能说会跑,能拍会写”等一技之长。学校为学生提供考研升学、就业创业“两大赛道”,聚集校内外各种资源,全校一共配备3500名学业、成长“双导师”。办学21年,学校已培养35000名优秀校友,其中涌现出包括:华中科技大学85后的博士生导师、360首席安全官、高校骨干教师、进入上市辅导期的公司创始人等一大批职场达人、创业达人。
  • 学校简介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全国乡镇企业十大百强”、“福建省最佳形象企业”、“福建省标兵企业”——福建省黎明企业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制3年,2004年开始面向省内外招生。2017年通过了福建省高职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凝炼并践行教书育人“黎明模式”:一手抓爱的教育,启迪与塑造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做人”;一手抓实践教学,培养与提高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做事”。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对此作了宣传报道,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趋提升。招生工作逆势而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学院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创新思政工作,践行“爱的教育”,其成果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党建思政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爱的教育”于2016年5月列入首批福建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项目,2020年11月又被列入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学院把提高学生能力作为办学目标,坚持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师生技能提高,在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上屡获金牌,近年获奖超300项,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夺得2金4银7铜的佳绩,有2为学生国赛获金奖,进入教育部人才库。有6位教师教科研成果获国奖,其中2位教师科研论文获国级一等奖;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 6道热菜作品获省级金奖并被授予“福建名菜”。有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28项,省级教改项目13项;有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级职业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2个。依托烹饪实训基地先后承办了全国、省市烹饪技能大赛6场。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中国特色教育建设先进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先进单位,全国餐饮职业教育优秀院校等称号。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文明学校”。学院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现拥有福屿和地球村两个校区,福屿校区地处福建省会福州市中心,交通便利,校园优美;地球村校区是主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樟溪龙泉半岛风景区(距福州市中心30分钟车程),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风光旖旎,是一个生态园林校园,是学子读书成才的好场所。校园占地面积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实训基地10多个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数近2000台套,图书馆藏书30万册,各类教学、体育场馆、生活设施齐全。学院设有烹饪、药学等6系2部,23个专业。在校生近5000人,教师2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15%,双师素质教师占60%,师资结构与水平不断改善与提升。学院除学历教育外,还开展非学历培训教育,设有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国家英语四六级、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福建省高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等级、全国信息化工程师NCIE认证等多项考试的考点。学院秉承“明德至善、博学多能”的校训,倡导“创业办学、光而不耀、校企相长、服务海西”的理念,坚持“黎明模式”办学,践行“爱的教育”,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工匠精神,又有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扬帆前行。
  • 集美大学厦门市集美区
    学校简介集美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迄今已有103年历史。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学校于1996年成立校董会,习近平、贺国强、陈明义、卢展工、黄小晶等担任过校董会主席,现任校董会主席为汪毅夫,现任校董会顾问为贾庆林、陈永栽。1999年至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先后7次到学校指导工作并提出系列重要指示,为集美大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未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设有20个学院,在校生285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26000多人,研究生2300多人,国际学生近200人。现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其中10名院士(全职2名)在内的国家级人才29人次、省部级人才177人次。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8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1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航海、水产等面向海洋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航海教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的教学实习船“育德”轮总载重达6.4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2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9个。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包括原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9项。学校长期注重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与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与全球100余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国际航标协会(IALA)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获批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迄今已培养近5000名毕业生;创新性开展校企“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已完成首届非洲(安哥拉)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是经教育部批准较早具有招收台港澳、华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之一,是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和福建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招生单位、福建省及集美区台湾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内地双向交流计划”资助单位,是福建省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占地面积2344亩,校舍面积约103万平方米,校园建筑特色鲜明,有8栋嘉庚建筑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新校区建筑群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学校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24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650余种,电子图书1000万多册,电子期刊1万余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60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
  • 学校简介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两次入选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中药学、药学、护理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市场营销、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影像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康复治疗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等20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多人,其中研究生24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近6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约1000人;拥有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2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2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拥有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2002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两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12月,中医学通过教育部试点专业认证。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康复物理治疗(PT)和康复作业治疗(OT)分别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国际教育标准认证。2017年5月,中药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9年3月,护理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20年3月,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目前,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3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78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60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学校有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中医学2个福建省A类高峰学科,中药学、护理学、药学3个福建省高原学科,临床医学、管理学2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局级)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18个省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基地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有743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1项。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共承担科研课题2736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66项。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是国家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附属康复医院是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的康复专科医院;有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有康复、肛肠、脾胃、外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屏山校区设立国医堂医院,为社会提供服务。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多元,纸质图书138多万册、电子图书101万册。学校各类设施优良,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设施,建设了富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校园,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已连续七次被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被授予福建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单位,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荣誉称号。学校是大陆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也是最早一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对外对台港澳教育格局,现有各类在校境外学生近400名,在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台港澳等地的校友已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学校率先建成福建省唯一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先后举办了12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12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等,与美国、德国、瑞典、芬兰、丹麦、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拉美及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海丝”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