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高考艺术类校考本月16日开考
2010-01-0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0年省外院校在皖设点艺术专业考试从1月16日开始,届时将有200余所院校在皖设点组织艺术类专业校考,所有考试将在2月上旬结束。

  省外院校在皖组织的校考须在指定考点进行,否则其校考成绩不予认可备案。2010年我省指定考点仍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和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其中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为美术类考点,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为音乐类、其他类及美术类考点。报考美术类、音乐类专业的考生必须首先参加我省美术类、音乐类专业统考且成绩合格,而我省统考未涉及的其他艺术类专业(如舞蹈学、书法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考生可直接参加校考。1月12日,安徽招生考试网将公布《2010年省外院校在皖设点艺术专业考试日程表》。未在皖设点的院校校考安排请考生查阅各校招生简章。

  需要提醒的是,报考在皖设点校考的考生,应在其报考院校考试前两天到相应考点向报考院校报名、交费。 (记者 王俊杰)

热门院校

  •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合肥市包河区
    学校简介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是省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安徽艺术学校创办于1956年。1996年安徽艺术学校与安徽大学联合开办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开始招收本、专科生。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安徽省电影学校并入,成立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建校65年来,学院肩负着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艺术,培养艺术类专门人才的重任,根植于安徽丰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成为安徽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基地。 学院辖宣城路和丹霞路两个校区,在校生含本科、专科、高职、中专四个办学层次。下设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戏剧学院、美术学院、综合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专业设置有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美术、设计、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等专业大类中的24个高职专业。学院英才云集,名师荟萃。200多名在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70多名。先后聘请周小燕、余秋雨、徐昌俊、崔新琴等40余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在声乐、器乐、舞蹈、戏曲、戏剧、美术设计、影视传媒等专业均拥有一批全省一流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大奖和“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许多人已成为国家和省内外专业艺术团体、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专业骨干和颇有成就的艺术家。其中有我国第一位琵琶女博士李景侠,第一位扬琴女硕士李玲玲,第一位唢呐硕士隋景山,著名作曲家、天津音乐学院原院长徐昌俊,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吴安明,著名歌唱演员马梅、迟黎明、张燕、王莉,著名歌星解晓东;中国舞蹈家协会原副主席刘敏,中国舞蹈家协会秘书长夏小虎,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胡淮北,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编导费波;黄梅戏“五朵金花”马兰、吴琼、杨俊、袁玫、吴亚玲,梅花奖得主黄新德、李龙斌、蒋建国、李文;画家朱松发、徐德隆、葛新民等众多艺术界知名人士。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质立校,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推进学院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艺术专业优势的办学新路。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艺术基金、省部级教科研项目,获批多项人才培养项目、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教学成果奖等,充分彰显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办学成就。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校园戏剧节、“荷花奖”全国舞蹈比赛、“戏剧小梅花”比赛、中国青少年戏曲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一系列国内重大艺术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第四届体育运动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博会文艺演出、奥运会开幕式的暖场演出、建国60周年花车巡游、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演出;承办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化厅主办的“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省高校巡演”等系列大型文艺演出。学院多次代表国家和安徽省组团出访法国、德国、韩国、乌克兰、波兰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加强了国际间及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65来,学院汇集了安徽文艺界的精英,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浓厚的艺术氛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包河区
    学校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和特色文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30个学院(学部),含7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学校于1958年9月在北京创建,郭沫若任首任校长。这是我党亲手创办的红色大学,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建立的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2017年9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校党委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办学发展的指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两大核心任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谋划“十四五”发展,努力办出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
  • 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市
    学校简介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长三角与南京毗邻的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东冶金学院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建校60多年来,学校弘扬“高标准、严要求”优良传统,传承“团结、求实、勤奋、创新”优良校风,铸就“精工博学、厚德敏行”校训精神,积淀“至诚报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崇尚科技,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大学文化,走出一条“以工为主、服务行业、融入地方、创新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科技部与安徽省政府联动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占地面积2548.72亩,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91.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4亿元,馆藏纸质文献201.09万册、数据库135个。现有教职工21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28人、副高级职称49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4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6.3%)。全日制本科生24144人,各类研究生4055人,留学生375人,宝钢、中天班学生421人,各类继续教育在籍生7835人。设17个教学院部,63个本科招生专业,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类别、22个领域,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品牌)、综合改革试点、振兴计划专业47个。13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和住建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位居省属高校首位。现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学校“三步法”创新人才培养之路,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十三五”以来,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96项、国家级奖1304项、省级奖3165项,荣获省属高校第一个“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第一个“挑战杯”全国“优胜杯”,实现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四连冠”,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3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项目。金鹰创新创业团队入选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创新创业典型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全国一等奖等荣誉。“十三五”期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3%。90%以上的毕业生集中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等地,呈现出“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特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3个学科居全球ESI排名前1%,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十三五”以来,主导制订国际标准6项,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2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2项,授权发明专利1002项,转移转化专利成果228项。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获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省属高校第一名,获省科技厅对省内技术转移补助位居省属高校第二位。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5个,“特殊服役环境的智能装备制造”平台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上,学校10位学者入选。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首次入围全球1000强。近3年,在科睿唯安发布的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学校3个学科领域6人次入选,位列省属高校第一。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与省内外多个地方政府建立政学研合作联盟,共建6个实体性研究院,与宝武集团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44个联合研究中心,与马鞍山市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家学院和马鞍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三五”以来,智库成果获中央决策部门采纳1项,教育部、科技部、安徽省采纳5项,获省市领导批示18项,在中央“三报一刊”、省级核心报刊发文38篇。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47所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成立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校办高科技企业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是省属高校第一家上市的校办企业。与近百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科研国际合作项目,获批成立ISO-TC107/SC9PVD国际标准分委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工作,学历留学生规模位居省属高校第二。学校加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水平考试院校资格。深化与长三角高校合作,加入“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和“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持续推进省内外校友会和学科校友会组织建设,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安徽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5A级基金会。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1人获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2人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3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学院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校入选省首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试点建设高校、易班省属试点高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安徽省首届文明校园。先后50余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坚守信念、坚持梦想、坚定信心、坚韧不拔总要求,聚焦培育时代新人和服务重大需求主题,拉抬标杆,等高对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大力实施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朝着新时代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淮南师范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前身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办,1978年3月复校。1999年,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1978年组建)、淮南师范学校(1952年组建)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淮南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教育部批准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淮南师范学院。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中率先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英语、生物科学两个专业进入普通高校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现有2个校区,占地76.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8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8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6万册,电子期刊65.6万册。现有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081人,专任教师89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80人。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28人。学校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努力打造一流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教学团队,27门省级精品课程,6 门省级智慧课堂试点课程,40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近年来,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学校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高校智库;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校级直属研究机构,9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7项,教育部项目23项,获批省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项目5项。获批各类专利242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两次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单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先后获政府部门各类奖项17项,其中安徽省科学技术奖4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4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2项。《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是全国优秀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全国金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总决赛全国季军等荣誉。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未来教师大奖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等传统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数十个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展现才华、实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与国(境)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新加坡、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内外高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在校生文化交流和学生互派活动。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凝练出了“心系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扶贫战略,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践行立德树人大学宗旨”的精准扶贫顶岗支教“炎刘模式”,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等院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学校连续四年获得“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全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学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安徽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安徽省首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连续七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要求,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于安徽省林业局,是我省唯一一所以培养生态文明建设高技能人才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创办于1952年,2004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坐落于合肥市大蜀山风景区,依山面湖,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为安徽省花园式单位、省直文明单位,是理想的学习场所。学院现设有资源与环境系、信息与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系、思政教学部和继续教育学院五个教学部门,涵盖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0个学科门类37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学院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专任教师227人,博士25人,硕士162人;教授10人,副教授62人,专家、工匠能手100多人,教师队伍稳定。学院坚持特色发展、凝聚合力,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学岗融通”“中高职衔接”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与省内10所省示范中职学校签订了“3+2”联合培养协议,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中科前沿科技有限公司、合肥西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安徽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合作办学,共建8个市场紧缺专业。学院拥有各类校内实训基地50个,校外实训基地34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2个。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省部级各类比赛奖项100多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5%以上,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学习人数逐年上升。学院为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省教育厅指定的国家英语四六级、计算机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考点,是国家林业局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定的安徽省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是省人社厅指定的园林绿化工、插花花艺师、森林抚育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林木育种工、护林员等6个省级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面对新时代,学院将继续秉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坚持“立德为本,特色发展,学有所专,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记生态文明建设伟大使命,厚植绿色人才培育沃土。欢迎广大学子报考我院,让我们一起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