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音乐类专业统考顺利进行
2014-12-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遵循艺术规律提升科技含量促进公平公正
——江苏省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音乐类专业统考顺利进行

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程序多,考场环境复杂,社会关注高。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高度重视2015年艺术省统考工作。一方面,针对当前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新特点,积极研讨,精心设计,完善了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另一方面,为确保考试更加公平公正,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显著提升了施考手段、考务管理和试卷评阅的科技含量。同时,省教育考试院对评委遴选、工作纪律、考试管理、纪检监督等环节常抓不懈,确保了2015年艺术类专业省统考的顺利进行。

一、美术类省统考

1.美术类省统考报考情况

我省2015年美术类专业统考已于2014年12月7日顺利结束。全省美术省统考报考人数为38353人,与2014年相比减少近7200人,减幅为16%。全省共设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盐城工学院、连云港市招办和淮安市教育考试院等7个考点、1300个考场,考试全部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场内进行。考试过程平稳顺利,安全措施严密,考场环境风清气正。全省未发生一起失密泄密事件,未发生一起群体违纪舞弊事件,违纪考生数量较2014年明显下降。

2.遵循艺术规律,调整素描考试内容,增加速写科目

为适应新时期高校美术人才选拔的要求,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经过前期充分调研,2015年我省美术类专业统考在往年素描和色彩两门科目的基础上,首次增加了速写科目,素描科目考试内容由“半身人像(含手)默写(提供相关图片)”改为“人物头像(提供相关图片或世界美术史上名家作品图片)”,考试难度有所提高,部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原因,突击学习美术的学生知难而退,这也是2015年美术考生人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2015年美术统考人数下降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考总人数有所下降,全省共有39.29万人报名参加2015年高考,相较2014年42.57万的报考人数,减少3.28万人,减幅为7.71%,其中,艺术类报名人数63315人,比2014年下降12.3%;二是,近几年,艺术类考生整体就业形势不佳,国家对高校的艺术类招生计划进行了宏观调控,学生报考艺术类院校和专业的热情有所降温。

3.速写、素描实行网上评卷,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经过长达两年的测试,经专家组论证通过,2015年我省美术统考素描、速写实行网上评卷,进一步保障了我省美术统考的公平公正。实行网上评卷后,速写、素描的评卷评委在一次分档、二次分档、评分时均为背对背独立评判,评判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同时,质检组抽查更为便捷,试卷抽查率超过90%。

色彩仍使用计算机由7位评委独立评判,计算机评分系统根据既定规则给出档位,否则,自动提交仲裁组裁定。

4.评卷工作有序进行,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美术专业省统考的试卷评阅工作从12月8日开始,目前正在有序进行之中,考生成绩将在2015年1月20日左右发布。

评卷工作中,我们狠抓以下环节,确保评卷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1)严格评委遴选。参加美术统考评卷的专家都是由省内高校推荐、纪检部门审核把关、具有高级职称的高校教师,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良好的师德。

(2)严格评判标准。所有评委一律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正式评卷开始前,评委将进行分档试评,以便明确分档标准,准确把握评判尺度。

(3)严格评卷管理。美术评卷现场设有仲裁组、质检组、扫描组、一次分档组、二次分档组、评分组、答卷保管组、成绩处理组、纪检监察组和保密保卫组。各机构各司其职,规范制度建设,确保评卷工作顺利开展。

(4)严格评卷监督。美术评卷场所实行全封闭管理,由警察学员值守,评委和工作人员须佩证上岗,严禁使用任何电子通讯设备。评卷场所实行电子监控全覆盖,对评卷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全程监控。在评卷现场,省教育考试院抽调专职的纪检监察人员全程跟踪监督,确保评委独立开展评判工作。

二、音乐类省统考

1.音乐类省统考基本情况

我省2015年音乐类专业统考的笔试部分于2014年12月1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进行,面试于12月15日至25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展开,目前面试正在有序进行之中。全省参加2015年音乐类省统考的人数为6259人,与2014年相比减少约400人。

2.笔试:启用高音质播音系统,进一步提升考试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音乐类专业统考笔试、评分工作的科学性,省教育考试院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创造了科学有序、环境优良的考试氛围,以及更加公平公正的评卷办法。

(1)使用高音质的播音系统。去年,我省加大投入,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标准化考场内建设了高音质的播音系统,有效地提升了音乐统考笔试听音部分的实施水平。在今年考试开始前,我省安排专人和专项资金,对所有考场的播音系统进行了多次检测和维护,并请专业人员进行了试听,确保考试的平稳顺利进行。

(2)笔试科目网上评卷。音乐笔试参照高考文化科目的评卷办法,采用网上评卷,所有题块均随机发放给两名不同的评卷教师分别独立评阅,若两人评出的分数在学科评卷专家组设定的评分误差范围之内,取两人所评分数的平均值;超出评分误差范围的,则进行三评甚至四评,以确保笔试科目的评卷质量,提高考试的公信力。

3.面试:全面实行高保真录音录像,确保公平公正

根据教育部艺术类考试的相关要求,省教育考试院和南京师范大学考点精心组织,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进一步确保音乐省统考面试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

(1)面试全面实行高保真录音录像。在视唱科目录音录像后评分成功实施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省教育考试院组织专门力量,着手开展声乐和器乐考场高保真录音录像面试的调研工作,先后召开多个座谈会,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经过长达两年的调研论证和反复测试,今年省教育考试院和南京师范大学考点共同在声乐和器乐考场建设了高保真录音录像环境,声乐、器乐和视唱三门科目全面实行考试现场无评委录音录像,待考试全部结束后,再集中评委进行评判,进一步提升了评分工作的公平公正性,也有利于消除考生的紧张情绪,发挥出最佳水平。

(2)继续规定声乐考生不得自带伴奏。考点统一提供正规、专业的伴奏人员,有利于考生演唱水平的发挥,有利于维护面试考场的秩序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考生专业训练的正确引导。

(3)面试实行“七随机”。面试整个过程实行随机编排考生考试时间,随机抽取考生考试顺序号,随机抽取考生考场,随机抽取考生考试曲目,随机确定每场考试评委,随机抽选视唱曲目评判,随机安排声乐考场伴奏员。

(4)考试全程监控。今年,我省音乐面试工作继续在标准化考场内进行,考场内的视频监控录像系统对考试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在省教育考试院和教育部的考试指挥中心,可随时调看每个考场的考试情况。

(5)严格评委遴选和管理。鉴于录音录像后期评判的模式,评委教师将以教授、副教授和资深讲师组成,所有评委一律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音乐评委分为声乐、器乐、视唱三个大组,分别按照“集中试评”、“评委点评”、“专家讲评”的培训方式,使每一个评委都能熟悉评判工作流程和评分细则,统一评分标准,确保准确、科学地把握评分尺度。今年音乐统考评判将采用计算机评分系统,系统随机发送考生面试的音频文件至各评分组,七位评委老师独立使用小键盘打分,系统自动按照规则计算考生得分。评分系统还将自动记录各评委的打分情况,分析数据和评分曲线,记入专家库,供考试院对评委进行质量监控和业务考核。

(6)强化纪检督察。省教育厅纪检组抽调了一批业务素质优良、作风过硬、责任心强的专职纪检监察干部进驻每一个评分考场,对评分各环节实行全程监督。省教育考试院公布有专人接听的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和邮箱,接受广大考生和社会的监督。

(7)倾心服务全体考生。南京师范大学考点设置考生候考室,并设立了“家长休息区”,让考生、家长都拥有“候考区”;省教育考试院为每20名考生配备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引导考生参加考试,帮助考生搬乐器,提供倒开水等贴心服务,经过省教育考试院和考点的共同努力,音乐省统考已成为展示我省考试组织水平、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窗口,有效提升了考生和社会对高考的满意度。

热门院校

  •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南通市崇川区
    学校简介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学校与20世纪初张謇先生创办的初等商业学校一脉相传;1956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区、市商业职工学校;1964年更名为南通市半工半读商业学校;1965年更名为南通市商业学校;1978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供销学校,由市管改为省属;1992年江苏省供销合作干部学校并入;2000年开始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2003年升格为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同时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商贸分院校牌;201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原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商贸分院基础上建立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学校是全国供销系统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供销行指委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两个专委会的主任单位,江苏供销合作职业教育集团暨江苏供销合作经济管理研修学院的牵头单位。学校占地面积50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设有会计与金融、经济与贸易、电商与物流、电子与信息、建筑工程与管理、世博艺术与传媒等6个二级学院和基础教学部、社科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江苏省物联网与视觉智能 处理工程技术硏发中心、高职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硏究所、农村合作金融研究所、通邦物流研究院等5个科硏机构,现代教育 技术、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实验实训、艺术教育、通识教育等6个中心;开设的40多个高职专业,基本覆盖了江苏供销合作社及区域现代服务业主要产业和行业;建有物流、商贸、计算机、会计、金融、电子、建工等实训中心,共90个实训室,教学设备总值9600多万元;现有教师561人,外籍教师2名,高级职称占38.53%以上,“双师型”教师占75%以上;全日制在校学生11721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建校以来先后为社会输送了7万多名合格毕业生。办学60多年来,学校秉持“明德励志,知行合一”的校训,发扬“自加压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办 学精神,遵循“跳出学校办教育,服务发展强内涵”的办学理念,坚守“责任铸就卓越”的价值观,立足地方聚合地缘优势, 依托系统彰显商贸特色,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和供销合作社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首批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江苏省商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之家、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称号。进入新时代,学校正汇集政校行企各方力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突出内涵质量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有特色、高水平、国际化、受欢迎的新型职业学院。
  • 学校简介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学校总投资3.5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856亩,目前占地面积为476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建成校内实训中心7个,各类实验、实训室5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42个。学校图书馆藏书40余万册。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在校生6000余人,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物联网技术、通信工程、汽车应用与维修、建筑工程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社区康复等25个专业。学校现为“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宿迁市台资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宿迁市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省书法考级点” 、“国家汉语言能力江苏省母语测试站” 、“国家机械行业技能鉴定站”。2014年,在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2014年度)》中,学校成为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中“校友推荐度”最高院校。学校积极加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甲骨文、ABB、京东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高占祥书法广场已成为宿迁市的旅游景点和对外宣传窗口,泽达文化创意产业园两次作为宿迁市委工作会议主要观摩点,并入选了首批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厉无畏,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省教育厅长沈健等领导先后莅临视察;2011年 11月在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上,泽达学院“以产养学、以学促产、产学联动”的新型办学模式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与会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同年,王益民董事长荣获“2011中国教育年度十大影响人物”,2014年王益民董事长担任宿迁市第三届民办教育协会理事会会长。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美育工作先进单位、美育成果一等奖、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江苏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校园文化建设三等奖、江苏省国防教育创新项目一等奖、宿迁市诚信民办学校、宿迁市文明单位、宿迁市青年文明号、宿迁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 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市虎丘区
    学校简介苏州科技大学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17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石湖、江枫、天平三个校区,主校区石湖校区毗邻石湖水,坐拥上方山,环境优美,风景迤逦。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2800余人,国际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档,“工程学”和“化学”学科跻身ESI前1%;6个学科入选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6个学科入选“十四五”省重点学科。64个本科专业中,1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8个专业通过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等一批名家名师;国家“杰青”获得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0余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在内的各类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400余人;省“双创团队”在内的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1支。 学校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包括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一等奖在内的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合唱)金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现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近五年,学生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特等奖提名、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国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等奖项4700余项。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毕业生。 学校现有包括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26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40余项;学术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5100余篇,专利1100余项。 学校先后编制200余个小城镇规划,完成苏浙皖地区1000余个乡村规划。参与大量地方环保政策的制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配合省市263行动计划,参与完成长三角场地的风险评估和修复等项目百余项,与佛山市南海区合作共建苏科大环境研究院,进行跨域技术输出,为珠三角探索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苏州乡村振兴研究院起草完成我国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全面服务支撑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发展智库获批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入选苏州市首批新型智库,并成为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8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自1993年以来每年承办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人力资源培训班,为1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00余名环保、能源和物流等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学校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高校。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3个,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重点项目1项,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1项,入选“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和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联盟”。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招生单位、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实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 学校简介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9月,校名为“泰县农业中等技术学校”。1959年1月更名为“泰州市农业专科学校”;1961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泰州畜牧兽医学校”;1995年4月更名为“江苏省畜牧兽医学校”;2001年6月独立升格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3月更名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学校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我国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坐落在中共中央前总书记、原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出生地——江苏省泰州市,也是世界知名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乡。2001年6月,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首轮评估;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项目验收;2018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成为江苏省8所卓越高职院校之一。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2016年3月20日,汪洋同志来校视察,对学院服务“三农”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166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439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6.06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7亿元,已经形成以凤凰路校区为主体、以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和江苏中药科技园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办学格局;建有“四区四基地”产教深度融合育人平台,拥有国家实训基地3个和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科研平台21个、36个院内实训基地和7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拥有国家级水禽基因库、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创新团队和省协同创新(工程技术)中心的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校秉承“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63年来,坚守“农”,紧扣“牧”,紧盯“特”,紧抓“新”,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农牧专业特色优势更加凸显。围绕农牧产业链设置33个专业,与常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办“4+0”、“3+2”本科专业5个,牵头制订了国家高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专业目录和教学标准,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动物药学等10个专业领先全国,建有“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央财支持建设专业4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江苏省品牌专业4个,江苏省特色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7个,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主持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3个、涉农专业和涉农学生比例均超70%,是东南沿海地区乃至我国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唯一以培养农牧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政策激励、外引内培、优化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显著提高。现有专任教师62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75人,教授62人(二级教授6人、三级教授4人),正高职称教师数量在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名列前茅,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1.99%、“双师”素质教师占91.33%。获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1人,省水禽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和岗位科学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0人,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1名、第三层次24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60人、全国农业职教名师9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1人、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我院人才竞争力在江苏高职院校排名第三,学院荣获“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称号。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科研促校”的发展理念,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将“科研”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实践了“工学研融合、产教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赢得全国职教界广泛赞誉。近五年来,获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40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自主创业率5%以上,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4项,获省级优秀论文32项、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1项,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近三年科研课题到账经费达9990.74万元,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项目、农业部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国家种粮大省资助项目等重大项目,江苏省现代农业重大项目、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主持并获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2个。学校拥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创新团队负责人、基地主任共8名,依托产业技术体系培育推广畜禽新品种4个、养殖新技术新模式20余项,对接帮扶300多家企业、100多个科技示范村,培育科技示范户2000多户、科技示范带动户8000户,培训各类人员达11万人次。学校充分发挥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优势,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2015年以来,连续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为带动全国现代农业特别是现代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百强示范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大典型案例”,作为高职院校唯一代表在第二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上作经验交流。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国际化步伐持续加快。与58所国外高校、办学机构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培训和教师互换、学生互换、联合办学、科研合作、留学生培养等合作。2012年以来,招收培养了来自24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684名,目前在籍留学生136人,学历留学生人数位列江苏省高职院校之首。建有省级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8门,引进了畜牧兽医、园林园艺等专业原版外文教材17部,与30余家境外企业建立起校企合作关系,“助企出海”中非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培养项目获农业农村部立项,安哥拉海外分院正式挂牌成立。牵头成立了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并当选联盟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入选“农业部首批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获评省“留学江苏培育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的高职院校,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度、2020年度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等荣誉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党对学院工作的领导权,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依托农业职业教育和倾情服务“三农”两个抓手;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着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红色精神的弘扬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旋律的唱响者,将教师锻造成为绿色教育的提供者、绿色科技的推行者、绿色文化的引领者,将学生培养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学校简介“晚立龙门最高处,始知身世与天平”。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制四年,地处古城苏州的西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学院1999年筹建、2000年9月开始招生,2005年按照教育部〔2003〕第8号和江苏省教育厅〔2005〕第40号文件精神,改设为独立学院,是江苏省内成立较早的独立学院之一。母体学校----苏州科技大学由原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协调发展,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目前,学院设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总务处、团委、网络信息中心等行政机构;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艺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000余人,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设有风景园林、环境工程、土木工程、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英语等28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酒店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专转本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格局。此外,我院积极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包括与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3+4)专业、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酒店管理(3+2)专业、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风景园林(4+0)专业,与苏州市职业大学联合培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0)专业等。2019年,我院获批物流管理、日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省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校园环境幽雅,基础设施齐全。学院不仅在苏州市长江路55号(原长江路8号)拥有独立校园,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和实验大楼、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等教育教学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还共享举办高校—苏州科技大学江枫校区和石湖校区先进的教学资源。学院图书馆藏中文图书达87.6万多册,生均图书89.7册;电子资源丰富,自有数据库12个,共享母体学校中外文数据库54个。学院依托母体学校苏州科技大学的优质师资资源,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自有专任教师中,10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获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人获得“苏州市青年五四奖章”。共享的母体学校教师队伍中,多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奖项或荣誉称号。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年来,我院教师在首届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最佳教态奖,在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本科组)中,我院参赛教师共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8名。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研与教研工作。近年来,学院下拨专项经费深入开展专业(课程)建设、教研教改项目及科研项目立项工作,先后有17项专业建设项目、78项课程建设项目(其中思政课程专项建设20项)、4项教材建设项目、101项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获得校内立项支持。近年来我院教师在省、市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获得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立项13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70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立项1项,苏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应用对策类)项目立项12项,苏州市科技局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前瞻性应用研究项目立项4项,苏州市软科学课题立项5项,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项,院科研基金项目立项35项。同时在科研获奖方面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1项,苏州市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学院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学生就业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日常管理,严把教学质量,突出实践应用,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教育管理“严”字当头,依规治校,狠抓学风考风,全面推行“低年级早晚自习”“无手机课堂”“提前十分钟进课堂”等制度,助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创新学生工作路径,建设“大学生护校队”“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大学生自主管理与发展委员会”等品牌化育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预警防控体系,构建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受挫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科竞赛方面,我院学生在国家及省市举行的比赛中成绩骄人。2019年至今获得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奖项共有288项,合计480人次,其中,国家赛获奖49项,华东赛区获奖2项,江苏省竞赛获奖237项。其中2019年第九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中获得团队铜奖2项,2019年第六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获得团体特等奖1项,2019年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获得一等奖2项;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1项,2020年全国供应链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省级复赛一等奖1项;2021年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二等奖1项,2021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挑战赛江苏赛区、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模型展示比赛)等省市级竞赛中多次获奖。学院积极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以学生会、社团管理部、艺术团、科协、创协、新媒体中心等学生组织为抓手,整合校内外资源,在原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基础上,重新打造“筑梦天平”校园文化博览汇,以文化筑魂为战略引领,重新形成了青马领航、美育汇梦、实践强能、创新培优四大篇章。同时承接省市公益项目,助力大型赛事服务,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第七届江苏书展,依托志愿服务基地,2018年第五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第三届亚太区大会、第四届苏州环太湖马拉松比赛、首届中国国际进博会等,合计志愿服务人数达600余人。分别与运河社区、明基医院、吴甸园幼儿园等十余家单位建立或保持志愿服务基地关系,为学生走出学校,参与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我院“关爱苏州漂族老人”公益项目入选了2018年9月举行的江苏省第三届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并现场展示、我院青年学子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博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并收到了上海团市委寄来的感谢信、同时荣获苏州市“e同禁毒”全民禁毒知识网络(微信)大赛优秀组织奖。在苏州市第二届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主持人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艺术文化交流比赛活动,学生在各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荣获2020苏州市青年歌手大赛“优秀组织奖”、2018年荣获第十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园乐团新势力比赛二等奖、第十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国学知识竞赛总决赛三等奖、第九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中获玉玺奖等。我院学子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防军工文化创意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学院体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学院拥有跆拳道、羽毛球协会等体育类社团,并配备国家级裁判员资格的指导教师进行规范化、专业化指导。在竞技赛事中,学院连续十三年蝉联母体学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在2021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上获得第二、五名的好成绩。学院围绕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学院发挥地域优势,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多层次的基地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招聘会等举措,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就业形势喜人。办学十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各界输送了2万多名毕业生,毕业生基础能力扎实、创新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学院近三年平均年终就业率达94.5%,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协议就业率大幅度提高,大量毕业生被中亿丰、金螳螂等大型企业录用。学院创造条件,服务学生考研。设置了考研专用教室,设立了考研奖学金。近年来先后有多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悉尼大学、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另外,母体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科方向),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覆盖我院绝大部分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好的进一步深造的平台。学院学生国际交流依托母体学校开展,苏州科技大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7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所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和科研合作项目,都能够为我院师生所共享。特别是学院日语专业自创办以来,即与日本樱美林大学、奈良产业大学以及奈良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到这些高校进行短期留学、交流。学院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在学分认可和经费配套方面给予充足支持,近年来共有近百名学生参加境外文化交流学习等活动。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多年来,学院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和“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党建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党委获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总统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坚持走规范发展、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学院早日成为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有较大影响、在省内独立学院中具有重要地位、苏南地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