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非美术类专业2015年将统考
2013-12-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9日,省教育厅正式发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我省非美术类统考正式定于2015年开始。而艺术教育、文化产业管理等4个专业今年没有出现在《方案》中,由此正式告别艺考。

今年非美术类仍然要“校考”

艺术类专业考试通常分为美术类专业考试、非美术类专业考试两大类,音乐类、书法类等10个专业类别通称非美术类专业。此前,非美术类本科专业考试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不过,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省自2015年开始将陆续实施非美术类专业统考,涉及音乐类、书法类等10个非美术类专业的统考。对于不少梦想报考多所学校的非美术类专业的考生而言,这便意味着不必参加少则几天、多则十天半个月的“校考”。

不过,今年,非美术类考生仍沿用“校考”这一做法,省内院校的非美术类本科专业考试由招生院校独立或联合进行。考试时间定于2014年2月10日至2月24日,各招生院校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本校的考试时间。

另外,今年我省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四市设立省外院校艺术类专业考试考点。考试时间同为2014年2月10日至2月24日。各院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安排专业考试。

2014年山东省艺术类专业招生分为艺术文、艺术理二类。科类代码为艺术文3,艺术理7。根据艺术类专业属性不同,划分为美术类、音乐类、书法类、舞蹈类、摄影类、播音主持类、文学编导类、影视戏剧表演类、服装表演(模特)类、空乘类、其它类共11个专业类别。

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将按文理类招生

提高艺术类招生中的非艺术类专业文化成绩要求,成为今年依靠招生的一大变化。

此前,教育部已要求,对于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风景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等4个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的非艺术学门类专业,高校如果有专业要求的,必须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告知考生应参加的专业考试科类及录取要求,而这些专业“高考文化成绩要求不得低于本校非艺术类专业所在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

在2014年的艺术类专业招生方案中,上述四个专业将按文理类招生。这意味着,这四类非艺术类专业已经正式告别“艺考”。

据记者此前了解,山东艺术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等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校在招生时,已经根据考生的文化成绩排名,提高这四类专业文化课水平早已出现趋势。(记者 张榕博)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青岛工学院前身为2005年建校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申办、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独立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于2011年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青岛工学院。学校办学层次为本科高校,同时举办专科教育;办学性质及类型为全日制普通民办本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青岛,面向全国,重点服务山东和新疆地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的目标是建设 “学生喜欢、教师热爱、社会认可”的优质民办本科高校;办学理念为“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为社会服务”; 学校的校训为“胸怀天下,造福人类”,具体诠释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宽容豁达,兼济天下;全球思维、国际视野,为自身以外的人和环境释放正能量。学校实行政治上党委领导、行政上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注重发挥党委指导、监督、保障作用,强化监事会对学校运行决策的监督并向股东负责,发挥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作用。党委会行使指导、督查、纪检权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董事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方针、政策。校长领导下的行政团队执行董事会决议,全面行使学校管理职权。学校坐落在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素有“金胶州”之称的滨海城市青岛胶州市,北靠胶州市政府、著名的三里河文化公园和国家4A级景区—少海湿地公园,距青岛火车站约40分钟车程,距胶东国际机场约20分钟车程。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36个本科专业及11个专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学类学科专业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国际商务和能源与动力工程6个专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通信工程、工商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及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专业获批2019年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立项。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106人,其中本科生12695人。学校现有教师630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20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399人。教师队伍中,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师注重营造“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专业前景疏导学生,以专业知识启发学生,以娴熟技能示范学生,以学术水平感召学生,以职业道德感动学生”的良好师德师风氛围。学校占地面积1227.82亩,建筑面积28.1万平方米。拥有教室333间,其中多媒体教室111间,数字语音室16间;公共计算机实验室13间,同声传译实验室1间;建有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80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教学、科研设备总价值为9737.77万元。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27.2万册,电子图书16万册。校园网络覆盖全校,拥有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学校拥有2640平方米的含羽毛球、乒乓球、健身等场地的体育馆,另有54653平方米含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学校拥有88492平方米的标准学生公寓,22618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学校构建起由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导师、学长、班长班委组成的“六维一体”育人模式,保障学生成人成才。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大学生的资助政策。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大量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资助品学兼优并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针对毕业生不同就业需求建立了分类指导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为满足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就业的需求,与海信、新希望、高校软控等80多家知名企业签定“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协议,形成校企共建合作育人体系,毕业生基本素质较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一批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名校硕士研究生;二是针对部分出国深造的学生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渠道,学校与澳洲南十字星大学、日本神户国际大学、泰国博仁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韩国庆星大学、泰国格乐大学等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办学,为毕业生出国深造搭建广阔平台。
  • 学校简介窗体顶端青岛黄海学院创建于1996年,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大数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大学体育教学部等13个教学单位。开设70余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占地面积1720亩,建筑面积85.69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教职工1726人。办学26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党建引领 健康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2016年在全省民办高校党建培训班介绍经验;201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山东省首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民办高校,首批获评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第一家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教学部;2019年艺术学院教师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获评“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区位优越 特色育人 学校坐落在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核心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山海相间,气候宜人,宜学宜居。学校秉承“知行合一”校训,遵循“惟德惟能、止于至善”校风,践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学风,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精心打造学生德、能培养的特色平台,依托学校国学院、孔子学堂、雷锋纪念馆、博物馆、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着力打造“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以雷锋精神红色文化育人、以工匠文化实践育人、以创新创业文化协同育人”的四文化育人特色。 硬件齐全 实践育人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6亿余元,馆藏图书29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830种;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有多功能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荷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室内乒乓球馆。建有博物馆一座,设中华古砚馆、汉画像砖展馆、古陶瓷文化展馆、奇石观赏石展馆、航空展馆等主题展馆。现有藏品8000多件,包含文房、明清字画、古籍、陶瓷、青铜器、汉画像砖、竹木牙雕等十几个门类。校内建有2个人工湖,素有杭州“小西湖”之称。春季樱花漫道,夏季杨柳依依,秋季丹桂飘香,冬季诗情画意,校园四季如画。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建有智能制造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财经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艺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护理与健康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学前教育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和公共实验教学中心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学校目前共建有校内实验场所174个,实验室总面积2.5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近12000台套,学校实验室覆盖了现有的所有专业,覆盖比例达到100%。 学校建有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括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焊接技术、钳工技术等6个实训基地;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4个,每年可接纳实习学生3000余名,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是青岛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11月曾作为全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推进会暨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的观摩现场。 师资优良 科研显著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适应多样化办学需求,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校地、校企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博士、硕士占85.27%,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40.2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泰山学者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省市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席技师等45人,省青年创新团队3个、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教改课题14项,主编教材和出版专著61部。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厅级项目94项,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14项,教师发表论文1461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20篇。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励1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70项,有省级“十三五”高校科研创新平台1个。 教学改革 质量为本 学校着力培育与打造亮点特色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物流管理、工程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经济统计学、环境设计等5个专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为青岛市重点培育学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为青岛市校共建重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电子商务5个专业获批山东省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引进了超星泛雅网络、智慧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3大平台近1000门课程已经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其中,智慧树平台120门课程、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83门课程已经作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辅导教学资源。出台《青岛黄海学院网络课程工作规范》,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10门。 学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师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累计获奖1735项,其中参加数学建模大赛连获佳绩,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山东省一等奖36项,三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多人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学校发展特色体育项目—荷球,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大学生荷球锦标赛冠军,学生连续多年代表国家队赴荷兰、匈牙利、印度等国参加国际比赛。同时,学校多次承办全国五人制足球赛、全国毽球比赛、全国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全国花样轮滑等比赛、全国学生荷球锦标赛等比赛。 “新时代中国平衡与充分发展研究基地”获批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思政教学部入选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雷锋纪念馆被评为“第三批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被评为山东省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我校荣获第五届青岛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 2016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山东省商务厅省级外贸新业态主体认定,获批山东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黄海e代人创客空间也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第三批众创空间;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 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8年中国民办大学创业竞争力300强排名中位列榜首 。 助学帮困 制度保障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建立健全了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实施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信用助学贷款及学校奖学金、助学金、校企合作奖学金、求职补贴等“奖、助、贷、减、免、缓”助学帮困政策,制定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奖助学金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勤工助学活动实施办法》《特困生临时补助金制度》和《特困生学费减免政策》等相关资助政策,以帮助困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健全了就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建立订单培养、就业准入制度,创立毕业生召回制,形成完善的实习就业全过程服务体系,为每位毕业生打造了就业绿色通道。 学校注重职业素养教育,以工匠文化实践育人。学校坚持知行合一,倡导学以致用,积极打造由工程训练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大数据实验中心(与华为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工作室等构成的“大国工匠实践育人平台”,与华为、青岛港、海尔、海信、北海重工、上汽通用五菱(青岛)、阿里巴巴等100余家公司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各项政策措施为学校高就业率保驾护航,赢得了国家、省市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砥砺前行 硕果累累 办学26年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5万余名毕业生。学校荣获全国示范学习服务中心、全国先进社会组织、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教育部思政司全国首届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学雷锋基地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中华诗词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微课比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2021年度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齐鲁诗教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校友会排行榜榜首等社会荣誉。 窗体底端
  • 德州学院德州市
    学校简介德州学院是山东省政府直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坐落于中国太阳城——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是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城市。 学校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德州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德州学院。2006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批、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批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秉承“崇德启智,励志博学”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德院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万名优秀人才。 学校占地2021亩,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4亿元,馆藏图书238万册。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50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7000余人,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学历留学生160余人。 学校坚持以文理为基础,工科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着力打造师范教育和“健康+”等应用型专业集群。现设有22个学院,3个研究院。拥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个。其中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实验室3个、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2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发展智库1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现有69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4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有山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个,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等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获得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获批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公益性创业平台“七点创业谷”获批德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4000余项。 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天衢英才”工程,引育并举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00余人,教授126人,副教授498人,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8名。拥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5人;“泰山学者”、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突出贡献科学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25人。德州市突出贡献专家、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文化名家等46人。 学校坚持应用为本,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80余项。在生物物理、生物技术、功能材料、纺织服装、可再生能源、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等领域已形成研究特色。建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3个。先后在国内外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50余篇;在单晶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给-受体”光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石墨烯场效应管及增强拉曼生物传感器研究2020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学校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坚持根植德州,面向山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德州市十大现代产业体系,先后出台《服务德州行动计划》《“对接京津冀,服务示范区”工作意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医养健康研究院”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地域文化研究传承创新,编辑出版《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与德州市各县市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共建校企产业学院5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博士工作站8个。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重点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已与俄罗斯、波兰等18个国家的70所高校开展合作。举办中波、中俄合作本科层次教育项目2个,中俄合作专科层次教育项目1个。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研究团队共建“中俄生物物理前沿交叉联合实验室”、成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山东东盟研究中心”被教育部列为“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单位。招收俄罗斯、泰国等国家的学历生和语言生300余人。获批“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和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资格。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优先、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专业提升、学科筑峰、英才汇聚、校城融合、对外开放、文化引领行动计划,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开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 学校简介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立于2009年,由大众报业集团投资创办,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高等学历统招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山东省第一所专门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特色人才的综合性高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设,学院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产业兴校”的办学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建设需求为目标,走以内涵发展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学院把文化研究与传承作为学科建设的主线,全力创建“文化发展的传承高地和文化产业的创新摇篮”,努力构建一批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打造山东省文化产业实用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学院坐落于青岛市莱西高铁新城,规划占地4260亩,总投资56亿元,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校区环境秀美,交通便利,北门即为胶东半岛高铁枢纽—莱西站,青荣城际铁路、潍莱高铁、莱荣高铁和规划中的蓬西高铁在此交汇,到达青岛主城区、潍坊、烟台仅需半小时,有多趟列车直达济南、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等主要城市,新校区距青龙高速莱西出口仅5分钟车程。目前,第一组团已建成近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楼和配套实训及生活设施,可容纳近万名师生;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米、国内高校单体最大的综合图书馆也将于2021年3月破土动工。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9000人,设有商学院、传媒学院、航铁学院、经管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智能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打击乐学院、舞蹈学院、本科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开设了30多个专科大类专业,50多个专业方向,同时作为山东省实践性本科专业考核试点院校,开设了9个实践性本科专业,倡导“专科入学、本科毕业”,面向全国招生。1.办学理念先进,文化产业特色鲜明。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强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注重培养孝老尊亲、知书达礼的传统文化气质,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获评“2020山东省最佳社会声誉高校”荣誉称号。2.区位优势明显,优越环境快乐成长。青岛是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海滨旅游城市之一,学院位于世界休闲体育之都、青岛北部绿色崛起的典范之城—莱西。校园建筑风格现代大气,教学楼内配备空气能中央空调和多媒体智慧教室,配合一流的物业服务和专业的餐饮管理,为学生提供了快乐学习生活的优越条件。3.专业特色突出,创新培育家国俊才。我院学科专业设计充分对接市场需求,特色鲜明,注重培养自我学习能力、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深受企业和社会青睐。4.校企订单培养,高端高薪精准就业。 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合作办学,以岗位定培养目标,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订单定向培养,实现毕业生高端高质量精准就业。师资建设Teacher Development学院实施“专家治校、教授治学、文化强校”战略,注重师德素质的培养和执教水平的培训,致力于建设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教风优良的专家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500余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35%,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91%,并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院实施“育校风、促学风、正教风”工程,加强教学组织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从单纯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转向知书达理做人做事的综合素质提升,从功利性就业型向高素质人性化的人本教育回归。我院坚持强化技能培养,实行教学研融合,实训设备优良先进,拥有各类实训室和实训车间、校企实训基地26个,校企实训基地38个,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轨道交通实训列车、高铁智能物流管理实训室、新能源汽车校外实训基地、铁道通信5G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实训室、智能电梯实训室、舞蹈形体房等实验实训设施一应俱全。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兴趣爱好、传承优秀文化,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篮球、摄影、武术、相声、演艺、礼仪等20多个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歌手大赛、田径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精彩纷呈。2020年,我校先后承办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第七届青岛国际打击乐艺术节、青岛成人教育合作发展峰会等校内外大型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 学校简介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前身是山东省旅游学校,1988年由国家旅游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1991年正式招生办学。2004年升格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教育厅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双重领导、以省文化和旅游厅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使命,以“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为校训,以建设“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国际化,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学院”为愿景,坚持“与行业接轨”的发展之路,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学校是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近两年,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融媒传播最具影响力高校等各级各类荣誉30余项。学校位于济南市章丘大学城,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占地近67.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5万余平方米,资产总值近5亿元。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齐全,建有综合实训楼、航空实训楼、四星级智慧化实习酒店、餐饮艺术教学中心、CLE国际共享智慧教室、迪士尼主题实训教室等70多个教学实训场所。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二级学院,将企业资金、文化、理念、技术、产品等引入校园,打造校园旅游生态,切实提高了学生职业竞争力。1991年招生办学以来,共培养毕业生近4万名,培训旅游业在职人员8万多人。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用人单位需求量与毕业生数量一直保持在5:1至8:1的比例,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海外就业率超过15%。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00余名,拥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成立了由80多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支持教师每年到企业调研挂职锻炼;学校定期选派教师赴英国、美国、德国、瑞士、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进修。同时,常年从美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聘请外教;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聘请行业精英为客座教授,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提升办学水平。学校紧扣行业需求,大力加强专业群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专业,积极发展新兴专业,形成了涵盖文化和旅游产业各主要领域的专业体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现设有饭店管理系、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工商管理系、航空服务系、营养与烹饪系、旅游外语系、艺术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开设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空中乘务、旅游英语、烹饪工艺与营养、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等27个专业。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任务,学院全体师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