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高考提前批录取13日结束 16日本科一批模拟投档
2013-07-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2013年山东省高考录取工作进程表,13日,普通高校提前批阶段录取工作将结束,随即将开始公安类专科、直招士官专业录取。7月16日起开始文理类本科一批模拟投档。

  大众网济南7月11日讯(记者姜洋)根据2013年山东省高考录取工作进程表,13日,普通高校提前批阶段录取工作将结束,随即将开始公安类专科、直招士官专业录取。7月16日起开始文理类本科一批模拟投档。

  根据安排,7月12日文理类本科提前批二志愿录取;7月13日公安类专科、直招士官专业录取,至此高考招生提前批录取工作完成。7月14日至15日进行自主招生批录取;7月14日至17日艺术类本科一批一志愿、体育类本科一志愿录检;7月16日至18日将进行文理类本科一批模拟投档。

  今年是我省首次在普通文理类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专科(高职)批均为平行志愿。省招考院相关专家表示,在平行志愿模式下,既要减少被退档的几率,又要满足院校的招生需求,需要在正式投档前进行2次模拟投档。

  第一次模拟投档时,就要按照院校初始的投档要求进行系统的设定,包括投档比例、院校性别条件限制、院校民族条件限制、院校地区条件限制等,然后开始模拟投档。比如,一所高校设定按1:1.05的比例来投档,省招考院按照这一比例模拟投档,然后把数据通过教育部的信息交互系统传递给院校,院校根据这一信息考虑是否要调整投档比例,如果按照这一比例,投档的考生数量刚刚好,那院校就会认可这一投档比例,不再调整;如果高校觉得学生太少,可能会增加投档比例;如果投档考生数量超过计划数,高校可以追加计划录取,或减小投档比例。第二次,根据调整后的投档比例(未调整投档比例的,按已公布招生计划的100%),提供模拟投档最低分数线,相关高校据此确定最终投档比例。

  据了解,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征集志愿及专科(高职)批次不实行模拟投档。

  作者:姜洋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由省部共建高校山东财经大学和国有大型企业山东黄金集团联合举办,以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专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单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协会(USCPA China Society)理事单位。学校占地面积530余亩,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在校生8500余人。开设会计学、金融学等2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六个学科门类,其中会计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设有8个二级学院和正保会计学院、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东方世博数字创意学院、华为ICT学院、腾讯企鹅东方全媒体学院、创新创业学院6个产教融合特色学院。学校依托母体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一支以山财大和自有教师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专家为补充的学术型、应用型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百名教师下企业和百名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双百”计划,荟萃行业领军人才、管理精英参与教育教学,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大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东方学院逐渐凝练出鲜明实用的办学模式,构建起“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制定“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先后与泰安市商务局、北京正保教育集团、中科曙光、山东世博华创动漫公司、北京完美世界教育集团、华为、中企创优、高顿教育集团、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等多家单位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构建起“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主体共生、平台共享、人才共育、利益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其中“金融大数据”项目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项目。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规章制度建设,逐步构建起“1•2•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个中心:核心素养;两个基本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五个融合:专创融合、赛课融合、师生融合、校企融合和校地融合),先后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300多项,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4%以上。学校着力推进第二课堂“五个一”工程:至少加入一个社团、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研、至少参加一项志愿服务活动、至少考取一个专业资格证书、至少有一项文体爱好。培养“胸怀天下、勇攀高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现有学生社团27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88个,义务支教基地20个,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率百分之百。学校连续4年被团省委评为“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近百名学生荣获省级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等品牌活动成为广大学子展示自我、绽放青春的靓丽舞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承“山财血脉、黄金品质”的理念,遵循“厚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财经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示范单位,全国独立学院杰出品牌,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山东最具社会口碑高校,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等称号。
  • 学校简介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优势的高职院校,具有60多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训,遵循“水利特色、工科优势、凝练品牌、强化服务”的办学思路,确定了“立足水利、面向社会、服务一线”的办学定位。学校是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首批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学校荣获“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水利职工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高校就业工作优秀院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网络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体育优秀单位”“山东省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硬件设施齐全先进学校总占地面积159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图书馆藏书113万册。按照“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原则,建成智慧水利、智能制造等162个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水工实训场为全国水利类重点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无人机应用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实训基地、节水灌溉基地是教育部认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水利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水工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是教育部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师资队伍德技双馨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成了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组成的高水平人才专家资源库,形成了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中正高职称59人,副高职称189人。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工匠、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等40余人。专业建设优势突出学校主动适应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水利工程与管理、现代交通工程技术、建筑产业现代化施工与管理、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8个特色专业群,专业体系更加完善,专业内涵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高职水利类专业的全覆盖,打造了以水利工程与管理专业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特色品牌专业,形成了“水利特色、工科优势”专业群,为现代水利事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学校拥有教育部认定骨干专业5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专业2个、全国优质水利专业3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8个、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群10个(专业21个),省品牌专业群2个(专业8个)、省优质建设专业群4个(专业20个)。水利工程专业群作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人才培养成效斐然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水利类高等职业院校,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山东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中,担负着培养现代水利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学校以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材施教,特色发展,迄今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输送了10余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山东水利事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为水利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面向山东、天津、河北、江苏、安徽、辽宁等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学生第一志愿上线率超过100%,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86%以上,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比例达100%,总体就业率均在97%以上,毕业生赴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水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水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就业比例超过10%,实现了高起点、高质量就业。学校51名学生入选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学校坚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先后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港口集团、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京东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开展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构建了协同育人、协同发展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纽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以企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目标,将企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课程的全过程,并在实训、实习中加强企业所需的能力模块学习。学校把教学、生产、服务、应用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构建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坚持立足水利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对口支援、社区服务,打造了立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了山东水利技术传承创新中心。近三年,完成了全国水利行业专业培训、山东省水利局长培训、库区移民干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河长制湖长制培训等18000人日。开展了37个工种、16200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利用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等7项技术资质,先后完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60余项技术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污水处理设备、水工机械等10余项新技术研发,共开展社会服务近100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3亿元。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战略,教师继承发扬了良好的科研传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项目《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成型技术与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学校教师先后承担以国家重点课题《黄河河口地区骨干生态河网构建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为代表的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30余项,获奖100余项;在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专利230余项,出版教材180余部。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统筹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注重校园建筑文化内涵挖掘,建设了以“水经苑”“水轴”“水文化体验馆”为代表的校园水文化育人基地和水文化研究中心,进一步创新了水文化内涵,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水文化育人氛围,促进了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的养成。坚持培育精神文化,厚植育人基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武装师生、教育师生,将学校“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训等核心价值追求与人水和谐共生的理念相融合,把“团结吃苦、奉献创新”的校风潜移默化于“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追求中,增强水院人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引领水院人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立大志、做大事。坚持规范行为文化,打造育人品牌。坚持水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顶层设计,挖掘水文化教育资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水文化”为中心的育人体系,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国家和地方的水文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国际交流广泛深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与俄罗斯、德国、韩国、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友好合作关系,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项。学校与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化工大学开展长期深度合作,中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派出的留学生实现了本科、硕士及博士全覆盖,培养了1000余名通晓国际标准的国际化人才。与俄罗斯教育部合作建立了覆盖华东、华北地区唯一一家俄罗斯国家对外俄语水平考试(培训)中心,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中国—中亚国家战略合作的双语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积极探索国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先后派出50余名学生赴韩国南部大学交换学习。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思维方式和教育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提升语言交流、独立学习和自立自主能力。2019年以来,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招收了85名来自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的留学生,包括23名电子商务专业学历生。按照“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发展模式,搭建“专业+汉语+文化+就业创业”四元共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精技能、懂汉语、通文化、会创业、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留学生,打造留学水院品牌。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东营市东营区
    学校简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追溯学院历史,1979年6月,胜利油田师范学校成立;1981年4月,在胜利油田师范学校基础上,胜利油田教师进修学院成立。1983年5月,胜利油田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胜利油田教育学院;1985年8月,经教育部备案,石油工业部批准,成立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7月,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胜利油田师范学校、胜利油田教育学院联合办学;200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在原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合作举办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13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人民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三方签署框架协议,共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21年1月,教育部同意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1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式设立。学院坐落在山东省东营市,占地面积1174亩,校舍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96万册、电子图书477万余种。建有石油装备、能源科学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182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深层致密油气、智能信息处理、化工本质安全与控制等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实验室1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依托学院建设,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学院现有教职工603人。专任教师505人,其中高级职称19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37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45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1人、“黄河三角洲学者”2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8900余人。学院设有油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基础科学学院、护理学院等7个教学院,开设石油工程等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法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等工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共享课程2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9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推荐至国家级一流专业评审。“十三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各级教科研项目58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43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5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CI、CSSCI论文140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高水平国家级竞赛中获奖85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84项。在山东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省级竞赛中获奖115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29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92项。近三届毕业生中有719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234人考取中国科学院、“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2%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围绕“立足东营,融入山东,面向全国,对接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行业需求,引领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成一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鲜明、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思路,牢记使命、培根铸魂,担当尽责、主动作为,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一流学科建设,聚焦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成为培养石油石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成为解决石油石化和新能源领域工艺设计、应用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东营市、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要、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前身是淄博师范学校,创建于1951年,2000年原淄博师范学校与原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升格为全省第一所以培养培训小学幼儿教师为主的新型师专,2006年9月学校迁入现址。成立师专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山东、面向小学、面向幼儿园,培养培训小学全科教师和高素质幼儿教师,逐步形成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培养、分科主修、全程实践、一专多能”、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培养、学有专长、全程实践、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兼顾非师范类教育,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是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教育建设基地。学校占地1361亩,固定资产6.54亿元,建筑面积24.19万m²,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715万元,纸质图书94万册,校内实训室122个。学校设有10个教学院系,21个招生专业,目前在校生9397人。现有教职工577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5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62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3人,省级各类协会会员51人。学校校园生态优美,环境幽雅,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树木花草种类丰富。学校建有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另有校外实习基地130处。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建设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现有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1人,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31项。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课题220项,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13项。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学校参赛学生成绩优秀,共有41人获得一等奖;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发展快”。学校招生工作连续六年在全省专科院校中按最低投档分排序,录取线均位列全省第二位。学校先后与11个国家和国内15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其中与韩国湖原大学合作的学前教育专业已连续举办九年。新时代、新机遇、新发展,学校坚持固本强基、特色强校,努力做优做强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群,始终巩固提升发展“师范”这一根本;坚持全面建设、提质培优,对照本科院校设置标准,努力加强学科专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在发展中升本”的目标;坚持以生为本、质量立校,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建立完善各项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七园”建设、打造精品,积极推进文明校园、智慧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健康校园、艺术校园、平安校园建设,着力建设美丽淄师。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 学校简介 菏泽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坐落于美丽的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位于菏泽市牡丹区长城路999号,校园占地865亩,内有万花湖130亩,学院建设规划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主持设计,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倾力打造江北最美湖景大学。另有齐鲁工业大学、牡丹区国花学校两个分校区。学院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国牡丹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外包服务培训基地、山东省跨境电商培训基地、山东省旅游产学研合作基地、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学院坚持高端规划,高点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建设扎根菏泽大地、符合国际标准、具有中国气派、形成优势品牌的鲁苏豫皖交界地区一流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设商贸物流系、机电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食品科学与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旅游管理系、育中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退役军人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共11个院系。开设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互联网金融、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技术、动漫制作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旅游管理、空中乘务、音乐表演、动物医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前教育专业(国控师范类)、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29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1000人,年培训规模10000人。学院拥有国控(师范类)专业 1个---学前教育专业;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2个--电商物流专业群、人工智能专业群;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6个—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联网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师总数526人,其中,专任教师43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97人、硕士以上学位246人、35周岁以下的教师365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58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承担立项科研课题205项,发表论文48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市级科研成果奖27项。学院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20余人。建立菏泽籍高端人才服务机构,搭建区外人才服务菏泽和学校发展的平台,成为我院人才队伍的重要补充。 教学条件配套先进。拥有10万平方米的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训设备价值1.1亿元。其中,包括融汇工业4.0、机器人、5G通讯、无人机、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的人工智能产学研中心,融汇装备制造、汽车检修的高端装备实训中心,融汇全息影像、VR展示、大数据资源的中国美术学院菏泽大学科技园,融汇精品酒店、航空乘务、高档琴房的文旅幼教实训中心、融汇项目路演、网红录播、物流体验的菏泽市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拥有无线网络全覆盖、教学场所全智能、生活服务全在线的智慧校园网络体系。拥有智慧教室400个、全程录播教室20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200个,计算机2300台。 教学科研积累丰厚。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价、视频观摩评教等教学秩序建设;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课程负责人、教学名师培养等教学能力建设;高级酒店管理订单培养、建筑施工管理现代学徒制培养、汽修工匠工学交替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加强体育、拓展美育、强化劳动教育等全面发展育人体系建设均成效显著,取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成立菏泽市曹风乡村振兴研究院、菏泽市高端化工研究院、菏泽市国韵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16个学会、协会、研究院;建立了人工智能和水环境污染控制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硕果累累。参加省市教学能力大赛130人次并获省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生大赛260人次,2019年获得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技能大赛金、银、铜奖各1项,全国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华职教社黄炎培创新创业省级大赛金奖1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富民兴鲁技能大赛等其他省级部门技能大赛二等奖2 项、三等奖1项。 创新创业教育成绩突出。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引进高水平指导团队,建设高标准创新创业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开展,培训创业导师206人、学生4332人,指导创办小微企业22家,并获颁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山东省创客之家,中华职教社黄炎培创新创业省级大赛金奖1项,大学生互联网+省级大赛三等奖1项。 产教融合不断加深。牵头成立了菏泽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国农业光伏产业联盟、中国发明协会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联盟、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国际联盟、山东省人工智能产教联盟、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山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联盟、海尔集团产教联盟并担任副理事长单位,当选了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及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成功承办了山东省第二届人工智能大会。与牡丹区、开发区、高新区达成了战略合作,与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科技园共建中国美术学院菏泽大学科技园入驻100余家文创企业,与科大讯飞、旷视、360、中兴、中车、海尔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关村软件园、山东育中方略教育集团等教育型企业联合成立了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学院、华科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育中教育学院等13个产业学院。 国际交流广泛深入。经教育部批准与韩国中部大学合作招收首届旅游管理专业合作办学班39人,建设了韩国文化体验馆、成立了韩语社团,在学生中组织韩国专升本培训班97人,赴日就业班学生34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科庭大学等8个国外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接待德国等22个国家访问团,赴日本等7个国家进行考察访问,外派教师1名赴泰国任教,交流范围覆盖欧亚大陆。 社会服务内容多样。成立退役军人教育学院,为全市退役军人提供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退役军人求学就业开辟直通服务;成立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学历提升教育1000余人,各种培训10000余人,承接全国会计资格、医师资格、计算机等级等社会化考试42820人次。拥有教育部1+X证书试点项目5个—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技术、BM技术、传感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全国职业技能考试站点5个--全国智能制造职业技能评价考试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点、全国会计等级考点、全国卫生从业人员资格考点、全国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点。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