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二批投档线(理科)
2010-07-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院校  代号 院校名称 选测等级 投档最低分 辅助排序分
0104 解放军理工大学 物理B+,另一门B 370 275
0306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BB 351 257
110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B 354 259
1110 南京工业大学 BB 351 243
1111 南京邮电大学 B+B 358 266
1112 南京医科大学 BB 349 253
1113 南京中医药大学 BB 346 248
1114 南京工程学院 BB 352 257
1115 南京林业大学 BC 352 255
1116 南京财经大学 BB 354 257
1117 南京体育学院 BC 328  
1119 南京审计学院 BB 351 255
1120 南京晓庄学院 BC 345 251
1121 南京师范大学浦口校区             (与江苏教育学院联合办学) BB 330 247
1122 江苏警官学院 BB 338 244
1123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BB 329 232
1125 南京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BC 329 247
1128 金陵科技学院 BB 347 251
1201 江苏大学 BB 347 256
1202 江苏科技大学 BB 345 265
1221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BB 353 266
1222 常州大学 BB 345 258
1223 常州工学院 BC 343 252
1224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BB 335 235
1271 苏州大学 BB 352 249
1272 苏州科技学院 BB 344 252
1274 常熟理工学院 BB 337 243
1275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 BB 346 261
1291 南通大学 BB 341 254
1301 盐城工学院 BC 331 244
1302 盐城师范学院 BC 328  
1311 淮海工学院 BC 333 255
1322 徐州师范大学 BB 328  
1323 徐州医学院 BB 344 259
1324 徐州工程学院 BC 331 240
1341 淮阴师范学院 BC 328 242
1342 淮阴工学院 BC 331 243
1351 有关高校联建宿迁学院计划 BC 328  
1361 扬州大学 BB 340 246
1423 徐州师范大学南京校区(与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联合办学) BB 328  
1701 盐城工学院 BC 328  
1702 江苏科技大学 BB 328  
1705 江苏大学 BB 328  
170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C 328  
1708 南京师范大学 BB 328 227
1710 南京工业大学 BC 331 248
1711 淮海工学院 BC 328  
1713 南京中医药大学 BC 328  
1714 南京工程学院 BC 338 250
1715 南京林业大学 BC 328  
1716 南京财经大学 BB 351 260
1720 南京晓庄学院 BC 328  
1721 南京邮电大学 BB 340 246
1722 常州大学 BC 328  
1724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BC 328  
1727 常熟理工学院 BB 328  
1728 金陵科技学院 BC 328  
1732 常州工学院 BC 328  
1734 徐州工程学院 BC 328  
1741 淮阴师范学院 BC 328  
1742 淮阴工学院 BC 328  
1788 苏州科技学院 BC 328  
1791 南通大学 BC 328  
1801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BC 332 243
1802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BC 330 239
2111 上海师范大学 BB 347 253
2116 上海海洋大学 BB 342 240
2118 上海电力学院 BB 357 256
2119 上海体育学院 BB 328  
212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BB 348 252
2123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BB 340 250
2124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BB 346 257
2125 上海政法学院 BB 352 265
2131 上海海关学院 BB 368 268
2133 上海金融学院 BB 361 260
2136 上海电机学院 BB 339 252
2137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BB 359 255
2141 上海商学院 BB 339 256
2202 中国计量学院 BB 347 266
220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BB 358 251
2209 杭州师范大学 BB 333 242
2211 浙江传媒学院 BB 336 252
2212 浙江科技学院 BB 328  
2213 浙江财经学院 BB 347 249
2214 浙江农林大学 BB 339 238
2222 宁波工程学院 BB 328  
2223 绍兴文理学院 BB 328  
2228 温州大学 BB 329 233
2231 嘉兴学院 BB 332 251
2241 温州医学院 BB 345 245
2251 浙江海洋学院 BB 338 237
2261 湖州师范学院 BB 328  
2268 丽水学院 BB 328  
2304 安徽医科大学 BB 351 249
2305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BC 336 248
2306 安徽农业大学 BC 328  
2307 安徽中医学院 BB 343 247
2308 安徽工程大学 BB 328  
2309 安徽师范大学 BB 331 249
2310 安徽科技学院 物理B,另一门C 328 243
2321 安徽财经大学 BB 355 251
2327 合肥学院 BB 328 239
2331 阜阳师范学院 BC 328  
2332 蚌埠医学院 BB 335 247
2341 安徽理工大学 BB 343 247
2342 宿州学院 BC 328  
2349 皖南医学院 BB 342 242
2351 淮北师范大学 BB 331 247
2356 铜陵学院 物理B,另一门C 328 249
2361 安徽工业大学 物理B,另一门B 344 259
2402 福建农林大学 BB 335 251
2405 福建工程学院 BB 328  
2406 福建医科大学 BB 345 252
2407 福建中医药大学 BB 339 234
2410 三明学院 BB 330 244
2412 集美大学 BB 346 258
2413 厦门理工学院 BB 339 251
2422 华侨大学 BB 334 240
2437 武夷学院 BB 328  
2502 华东交通大学 BB 346 245
2504 江西中医学院 BC 351 262
2505 南昌大学 B+B+ 347 261
2506 南昌航空大学 BB 344 251
2507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BB 328  
2508 江西农业大学 BB 334 253
2510 江西师范大学 BB 328  
2511 南昌工程学院 BB 336 250
2521 江西理工大学 BB 336 251
2522 赣南医学院 BB 338 238
2523 赣南师范学院 BB 328  
2531 景德镇陶瓷学院 BC 328  
2541 东华理工大学 BB 333 246
2551 宜春学院 BB 328  
2561 九江学院 BB 329 237
2581 井冈山大学 BB 328  
2602 济南大学 BC 355 262
2603 山东财政学院 BB 348 250
2606 山东经济学院 BC 353 261
2607 山东建筑大学 BB 339 253
2609 山东交通学院 BB 341 272
2610 山东轻工业学院 BC 328  
2611 山东理工大学 BB 347 252
2613 枣庄学院 BC 328  
2614 潍坊医学院 BB 342 254
2622 青岛理工大学 BC 356 271
2623 青岛科技大学 BB 344 256
2631 山东农业大学 BC 346 256
2633 山东科技大学 BB 352 250
2635 潍坊学院 BC 328 240
2642 聊城大学 BB 329 235
2643 青岛农业大学 BB 338 247
2645 临沂师范学院 BC 328  
2650 滨州学院 BC 330 223
2651 烟台大学 BC 344 247
2652 山东工商学院 BC 345 247
2653 鲁东大学 BB 328  
2669 菏泽学院 BC 328  
2671 曲阜师范大学 BB 328 238
2681 滨州医学院 BC 358 255
2683 德州学院 BC 328  
2691 泰山医学院 BB 333 245
2695 济宁医学院 BC 352 259
3136 北京物资学院 BB 345 240
3137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B+B 349 260
3138 北京服装学院 BB 329 235
3139 北京印刷学院 BB 328 232
314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B 346 247
3144 北京联合大学 物理B,另一门B 328  
3145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BB 343 248
3152 中华女子学院 BB 328  
3153 华北科技学院 BB 330 252
315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BB 360 270
3169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BB 328  
3204 天津师范大学 BB 328  
3205 中国民航大学 BB 354 255
3206 天津工业大学 BC 354 253
3207 天津商业大学 BB 331 234
3208 天津科技大学 BB 349 258
3210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BB 343 254
3211 天津外国语大学 BB 351 252
3212 天津中医药大学 BB 341 251
3213 天津农学院 BB 328 237
3214 天津理工大学 BB 343 257
3217 天津体育学院 B+B+ 328  
3218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BB 328  
330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BB 328  
3303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BB 335 253
3304 河北科技大学 BB 341 253
3305 石家庄经济学院 BB 328  
3310 河北经贸大学 BB 334 251
3312 河北大学 B+B+ 341 255
3313 河北医科大学 BB 354 272
3314 河北师范大学 BB 328  
3315 河北金融学院 BB 328  
3318 防灾科技学院 BC 334 240
3331 华北煤炭医学院 BC 348 254
3332 河北理工大学 BB 328  
3333 衡水学院 BB 328  
3341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BB 334 252
3351 河北工程大学 BB 337 243
3353 承德医学院 BB 343 247
3403 山西财经大学 BB 332 248
3404 太原科技大学 BB 328 239
3405 太原理工大学 BB 340 252
3406 太原工业学院 BB 328  
3407 山西医科大学 BB 344 249
3408 山西中医学院 BB 328  
3410 山西农业大学 BB 328  
3413 忻州师范学院 BB 328  
3415 山西师范大学 BB 328  
3416 太原师范学院 BB 328  
3417 山西大同大学 BB 328  
3418 运城学院 BB 328  
3503 内蒙古农业大学 BB 328  
3504 内蒙古工业大学 B+B+ 329 237
3506 内蒙古民族大学 BB 328  
3511 内蒙古科技大学 BB 328  
4107 沈阳化工大学 BB 335 234
4108 沈阳工业大学 BB 344 240
4109 沈阳理工大学 BB 337 253
411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BB 345 255
4111 沈阳建筑大学 BB 343 248
4112 鞍山师范学院 BB 328  
4113 沈阳医学院 BB 347 265
4114 辽宁中医药大学 BB 330 246
4115 辽宁工业大学 BB 334 252
4116 沈阳体育学院 BB 328  
4122 沈阳工程学院 BB 328  
4134 大连医科大学 BB 355 254
4135 大连外国语学院 BB 344 242
4136 大连大学 BB 328  
4137 大连海洋大学 BB 338 264
4138 大连工业大学 BB 332 248
4139 大连交通大学 BB 347 253
4140 大连民族学院 BB 328  
4141 辽宁医学院 BB 340 256
4152 渤海大学 BB 328  
4171 辽宁科技大学 BB 328  
418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BB 328 240
4203 吉林农业大学 BB 328 243
4204 长春大学 BB 333 237
4205 长春工业大学 物理B,另一门C 343 265
4206 吉林财经大学 BB 338 245
4207 长春师范学院 BB 328  
4209 长春工程学院 BB 333 235
421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BB 328  
4212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BB 328  
4215 吉林师范大学 物理B+,另一门B 328  
4220 吉林警察学院 物理B,另一门C 328  
4225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BB 328  
4228 吉林医药学院 BB 334 238
4231 东北电力大学 BB 348 256
4232 北华大学 BB 328  
4233 通化师范学院 BB 328  
4237 吉林工商学院 BB 328  
4305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B 338 256
4306 黑龙江工程学院 BB 328  
4307 哈尔滨商业大学 BB 328  
4308 哈尔滨理工大学 BB 349 254
4309 哈尔滨医科大学 BB 328  
4310 黑龙江科技学院 BB 328  
4311 黑龙江大学 BB 328  
4314 牡丹江师范学院 BC 328  
4315 哈尔滨金融学院 BB 328  
4323 哈尔滨学院 BB 328 237
4331 齐齐哈尔医学院 BB 328  
4332 齐齐哈尔大学 BC 328 253
4351 佳木斯大学 BB 328  
435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BB 328  
4381 牡丹江医学院 BB 334 244
5102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BB 337 257
5103 中原工学院 BC 328 249
5104 河南工业大学 BC 345 258
5105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BB 328  
5106 郑州轻工业学院 BB 334 263
5114 河南中医学院 BC 347 255
5117 河南农业大学 BC 336 246
5119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BB 333 241
5122 河南工程学院 BC 330 244
5125 周口师范学院 BB 328  
5131 洛阳理工学院 BB 335 243
5132 河南科技大学 BB 334 247
5133 洛阳师范学院 BC 328  
5141 河南大学 BB 328  
5151 河南理工大学 BB 339 239
5161 安阳工学院 BC 328  
5162 安阳师范学院 BB 328  
5173 新乡学院 BB 328  
5182 南阳理工学院 BB 328 251
5192 新乡医学院 BB 342 260
5193 河南城建学院 BB 328  
5198 商丘师范学院 BC 328  
5208 中南民族大学 BB 328   
5211 湖北中医药大学 BB 332 243
5212 武汉纺织大学 BB 328 237
5213 武汉体育学院 BC 328  
5215 武汉工程大学 BB 342 254
5216 武汉工业学院 BB 339 257
5218 江汉大学 BB 334 233
5219 湖北工业大学 BB 328  
5220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BC 328  
5221 湖北经济学院 BB 341 245
5243 长江大学 BB 333 240
5251 三峡大学 BB 339 247
525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BB 337 261
5256 郧阳医学院 BB 331 232
5261 湖北师范学院 BC 328  
5265 黄石理工学院 BB 328 238
5271 湖北警官学院 BB 328  
5285 荆楚理工学院 BB 328  
5290 襄樊学院 BC 328  
5304 湖南中医药大学 BB 338 249
5305 湖南农业大学 BB 328 250
5306 湖南商学院 BB 328  
5307 长沙理工大学 BB 347 253
5308 长沙学院 BB 328  
5321 湖南科技大学 BB 334 245
5322 湖南工程学院 BB 328  
5327 湖南工学院 BC 329 245
533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BB 328  
5332 湖南工业大学 BB 333 245
5341 南华大学 BB 332 247
5342 衡阳师范学院 BB 328  
5343 湖南文理学院 BB 328  
5349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BC 328 240
5351 湖南理工学院 BB 328  
5355 湖南城市学院 BC 328  
5361 吉首大学 BB 328  
5371 邵阳学院 BC 328  
5381 湘南学院 BC 328  
5385 怀化学院 BB 328  
5391 湖南科技学院 BB 328  
5405 广东医学院 BB 341 252
5410 广东工业大学 BB 344 249
5412 广东金融学院 BB 335 254
5414 广东商学院 BB 332 238
5420 广州中医药大学 B+B 345 268
5423 广州体育学院 BB 328  
5426 广州医学院 BB 354 253
5431 广东海洋大学 BB 328  
544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BC 331 240
5502 广西中医学院 BB 328  
5503 广西财经学院 BB 331 231
5504 广西师范学院 BC 328  
5508 广西医科大学 BB 345 255
5509 百色学院 BC 328  
5510 桂林医学院 BB 328  
5511 广西师范大学 BC 328  
5512 桂林理工大学 BB 333 244
551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C 342 251
5517 右江民族医学院 BB 328  
5518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BC 328  
5531 广西工学院 BB 328 231
5532 广西民族大学 BC 328  
5561 梧州学院 BB 328  
5601 海南大学 BB 328  
5602 海南师范大学 BB 328  
5603 海南医学院 BB 328  
5604 琼州学院 BB 328  
6102 西南交通大学 B+B 356 255
6105 西南民族大学 BB 328  
6106 成都理工大学 BB 342 242
6107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BB 336 245
6108 成都体育学院 BC 328  
6110 西华大学 BC 340 251
6111 成都中医药大学 BB 339 244
6114 成都学院 BB 328  
6116 成都医学院 BB 346 253
6117 西昌学院 BC 328  
6118 内江师范学院 BC 328  
6120 四川警察学院 BC 330 260
6131 西南科技大学 BB 332 234
6141 西南石油大学 BB 336 247
6142 西华师范大学 BC 328  
6143 泸州医学院 物理B,另一门C 328 239
6144 绵阳师范学院 BC 328  
6161 川北医学院 BB 337 257
6181 宜宾学院 BC 328  
6206 重庆工商大学 BB 332 247
6207 重庆交通大学 B+B 348 246
6208 重庆理工大学 BC 351 256
6210 重庆师范大学 B+B 331 254
6212 四川外语学院 BC 350 249
6213 重庆三峡学院 BB 328  
6214 长江师范学院 BB 328  
6215 重庆文理学院 BB 328  
6221 重庆科技学院 BB 334 250
6302 贵阳中医学院 BB 329 229
6303 贵阳医学院 BB 345 252
6304 贵州财经学院 BB 331 251
6305 贵州民族学院 BC 328  
6306 贵州师范大学 BC 328  
6308 安顺学院 BC 328  
6309 贵阳学院 BC 328  
631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BC 328  
6314 遵义医学院 BB 334 246
6315 毕节学院 BC 328  
6402 云南师范大学 BB 328  
6404 昆明理工大学 BB 331 235
6405 云南农业大学 BC 332 247
6406 昆明医学院 BC 354 262
6407 玉溪师范学院 BC 328  
6408 云南财经大学 BB 328  
6409 楚雄师范学院 BC 328  
6410 昆明学院 BC 328  
6411 大理学院 BC 328 246
6413 红河学院 BB 328  
6414 云南民族大学 BC 329 236
6415 西南林业大学 BB 328  
6421 云南警官学院 BB 338 243
7109 西北政法大学 BB 349 263
7110 西安工程大学 BC 348 252
7111 西安财经学院 BB 329 237
7112 西安理工大学 BB 352 255
7113 西安石油大学 BB 344 249
7114 西安医学院 BC 350 271
7115 西安工业大学 BB 344 249
7116 西安邮电学院 BB 345 254
7117 西安外国语大学 BB 350 250
7118 西安科技大学 BB 348 254
7121 西安体育学院 BB 328  
7122 西安文理学院 BB 328  
7138 陕西中医学院 BB 328  
7140 渭南师范学院 BC 328  
7142 延安大学 BB 328  
7166 商洛学院 BB 328  
7202 兰州理工大学 BB 337 243
7203 兰州商学院 BB 328  
7204 兰州交通大学 BB 339 250
7205 西北民族大学 BB 328  
7206 甘肃农业大学 BB 328  
7207 甘肃政法学院 BC 328  
7209 甘肃中医学院 BB 329 237
7214 西北师范大学 BB 328  
7216 天水师范学院 BB 328  
7302 青海民族大学 BB 328  
7303 青海师范大学 BB 328  
7401 北方民族大学 BB 328  
7403 宁夏医科大学 BB 328  
7503 新疆农业大学 物理B,另一门C 328  
7505 新疆财经大学 B+B+ 328  
7511 石河子大学 BB 328  
7521 伊犁师范学院 BC 328  

注:投档过程中对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其辅助排序分(语、数两门原始分与附加分之和)从高到低排序投档。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南京视觉艺术学院(Nanjing Institute of Visual Arts,简称NIVA),前身是南京林业大学南方摄影学院,创建于2000年,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新型艺术大学。学院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空港新城,占地面积800亩,校园山水相依,环境优美。学院现有传媒系、设计系、人文艺术系和国际学院四个教学单位,设置了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影视传媒类、艺术设计类、音乐舞蹈类以及服务管理类等24个专业方向,建有数字化演播厅、音乐厅、高尔夫练习场、NIVA摄影艺术博物馆、南视觉美术馆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学院先后与国内外数十所知名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学分互认、资源共享,为学生构建“专接本”、“专转本”、“专升本”以及“3+1和2+2国际本科”等成长成才新平台。建校20年来,学院秉承“精艺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已为社会培养了一万多名优秀的毕业生。
  • 学校简介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一直以来,南京林业大学秉承“诚朴雄伟,树木树人”校训精神,弘扬“团结、朴实、勤奋、进取”优良校风,以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为宏伟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步履不停,躬耕不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专业结构。现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1个学院(部)。 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工程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与生态和生物与生物化学7个ESI全球机构学科排名前1%,林业工程1个国家一流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含培育),6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含培育)。 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列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两个“A+”(林业工程、林学)、一个“A-”(风景园林学)的好成绩,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设置并招生的本科专业有7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3门,省级助力乡村振兴在线开放课程39门,江苏省高校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首批江苏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3个。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首批江苏省虚拟教研室1个。自1991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2项。2010年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示范基地;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国赛金奖5项,银奖2项,铜奖8项。曾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高校集体奖”“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7500余人。 南京林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2余人,博士生导师263人,具有高级职称954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及特聘国内外院士9名,其他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余人;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省部级教学名师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421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5个。 学校充分发挥林科优势,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移转化创新链,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学校现有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级工程中心、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产化学与材料省部共建国际创新高地、南方现代林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桂花种质资源库等10余个国家层级创新平台,获批江苏省杨树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特种经济树种培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工程中心、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观赏主题木本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特色果树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林业遗产与森林环境史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合作研究基地等50余个省部级创新平台,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等60余个校级研究机构。“十三五”期间,学校每年主持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0多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项,国家社科基金23项;授权发明专利1211件,审定省级良种42个,制/修订国家标准33项。多年来,学校380余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5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学校主办公开发行学术刊物《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林业工程学报》和《室内设计与装修》,以及《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Bioproducts》(JB&B)英文刊。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林业工程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和SCD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SCD核心期刊,《室内设计与装修》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17-202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来源刊)”,JB&B英文刊被多个国际数据库收录。 学校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要求,积极开展政策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服务,截止目前,智库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4份、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份、获中办国办及省部级政策采纳、采用8份;承担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项、国家高端智库课题1项、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1项;调研报告在权威智库刊物刊发十余篇;研究成果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发展研究奖一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组织编写出版并发布我国首部生态林业蓝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2019-2020年)》。生态林业蓝皮书的发布,填补了我国生态林业发展评估方法的空白,建立了生态林业综合发展指标体系,为生态林业政策制定、学术研究提供支撑和参考,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开放办学与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芬兰、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师资培养和人才交流合作关系。截止目前,我校长期聘用的境外专家共64位,每年约200名教师赴境外进行交流,约300位外籍专家来校进行交流访问、科研合作、讲座讲学。2020年,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计划”一项;同年,我校被授予了一定的出访来访外事审批权,成为江苏省首批获得外事独立自主审批权的地方高校之一。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多模式、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人才项目、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海外实习实践等项目;与世界名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大学)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名校联合开展长短期学分互认访学项目,每年派出数百名学生出国实施国际化培养。学校积极拓展海外留学生生源,每年接收7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或交流访问。 学校占地面积11158.1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句容下蜀实习林场占地4876亩,淮安校区占地1327亩(目前建成使用校园500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3662亩(白马新校区占地2007亩),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占地36.15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3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238多万册,电子图书430多万册。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覆盖全校。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引领、协调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力培育高素质人才、开展学术创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文化,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大学,逐步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发展目标。
  • 学校简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江苏省首家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学校位于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几何中心、吴文化发源地、素有“太湖明珠”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无锡市,坐落在拥有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国家级开发区——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地带,毗邻景色优美怡人的新洲生态园,周边机场、高铁、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391亩,建筑面积22.87万平方米,图书馆收藏69万册印刷型文献和100万册电子型、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学校着力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9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71.29%,具有高级职称比例为35.29%,“双师”素质比例为79.33%。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80余名企业海归博士、行业精英、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学校产业教授,打造了校企“混编式”教学团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多名。学校设有物联网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数字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区学院)7个二级学院,拥有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现代物流等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物联网、智能制造、文化旅游和数字艺术等4个校级专业群,对接无锡高新区“6+2+X”现代产业体系,共设置31个专业,全部与无锡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形成了工、理、文、艺并行发展的专业格局。现建有校内实践基地40个、校外实训基地208家,其中包括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集成电路)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及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高水平平台。与无锡高新区龙头企业共建芯火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奥特维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新吴数字文化产业学院、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空港物流产业学院5个产业学院,探索实践“区校一体、三环耦合、四院融通”的开发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近五年来,获评国家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5部;获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项,省高水平专业群2项。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立足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始终践行“聚焦高水平,服务学生成长成人;聚焦高质量,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初心,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牵头组建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组建全国移动互联和机器人职教集团、全国“物联网和智能互联产教协同育人联盟”和无锡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与大型骨干企业共建企业学院,打造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优势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的“区校一体化育人”的新吴模式。近年来,学校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先后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光伏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教育厅“智能制造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社科联“苏南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基地”,被评为“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华夏书香校园”“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创意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016年、2018年、2020年三度荣获“无锡市职业教育产业发展贡献奖”。学校以党建优势推动政行企校深度融合,与高新区(新吴区)六大街道全面共建,缔结政产学研社党建联盟,构建联合教育新模式,建成“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等思政育人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020、2021连续两年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2021年获无锡市“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典型案例。获2021年市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1个,获2022年全市组织工作创新创优案例1个;获2020年省党建工作创新奖1个、最佳党日活动1个、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个,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单位1个。建校19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3万余名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服务地方和区域就业率达78%,连续多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设有全省高职院校首家获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新外包管理学院,在新加坡PSB 学院越南分院挂牌成立了“一带一路”越南教育培训基地;学校设立海外教育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自主开展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4个,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40名,积极探索实践具有新吴特色的"校企校"留学生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成一批校地、校企技术服务平台和特色智库,整合政行企校优势资源,打造高水平应用技术研发团队,积极开展“四技服务”。继续教育学院以成人学历教育为基础,从事区域地方人才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多次获评 “市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同时运行无锡高新区紧缺人才实训学院,已培训本科后软件服务外包人才8500余人,并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役士兵、残疾人等开展在职教育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新吴区社区学院多年来面向新吴区全体居民进行公益性终身教育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引领,线上线下开展多类型课程及活动,先后被评为“省级社区学院”“省级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江苏省成人教育改革发展40周年40佳社教单位”,由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永清领衔的“新吴学堂泥人工作室”被评为社区教育省级“名师工作室”。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育人,成立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大力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打造高质量人文素质课程、聘请非遗大师为兼职教授、举办“新吴文化校园博览会”等品牌活动,推进“特色地方文化”、“先进产业文化”、“优秀境外文化”进校园。与街道、吴文化研究会、范蠡文化研究会、市社科联、新吴区网信办等深度合作,设立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发挥师资专业特长,通过为社区、企业提供课程、讲座、艺术指导等文化服务,推进区校一体、文化共融。2021年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2021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2021年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将继续秉承“弘毅守正、盈科匠心”的校训,扎根无锡高新区这片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沃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深化“创新驱动、区校一体”的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模式,奋力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先导区和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
  • 学校简介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8万余人。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项目4项、二期项目6项、三期项目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8个,本科专业101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学校在2021年9月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前1‰,2022年3月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5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泰晤士高等教育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7位;2022年3月,自然指数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8位;上海软科202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63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276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36个。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获中共中央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数与培育创建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涌现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先进典型。学校加强“新工科”建设,23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书院制“2011学院”,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共建“英才班”。“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首批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材2部、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江苏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7部、省级重点立项建设教材68部。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出2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0多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央企和上市公司领导,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现有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现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1个。学校重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主动将创新链对接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学校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现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学校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万余项,科技经费近70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实施全球拓展战略,成为首批通过来华留学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家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柔性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法国勃艮第大学合作举办控制科学与工程(机器视觉)硕士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4个“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机械工程、制药工程项目入选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现有包括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在内的、来自10多个国家的近50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学历海外留学生700余人。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永恒主题,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创建,固本强源,协同创新,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
  • 学校简介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再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25个院(部、中心),另外还在扬州举办了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2个,本科专业59个。目前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4‰,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国家一流专业2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9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11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55.5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6.13%。曾经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现有中国两院院士(含双聘等)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国外院士6人、IEEE Fellow10人。现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一大批教师作为会士、专委会主任、专家等活跃在国际电联、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自动化学会、统计学会等机构。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265万余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等专业文献齐全、富有特色。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坚持“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一流课程22门,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1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课程70门;国家级精品(优秀)教材2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校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瑞萨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优胜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SIAM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等国家级以上重要奖项,“十三五”以来,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00余项。办学80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25万余名,很多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和人口计生领域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学校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构建“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集成电路与微组装、智能电网、光通信、智能制造、现代邮政、人口学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近三年,新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43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82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995篇。学校实施“一市一院”校地特色化合作战略和“一技一企”校企协同创新战略,与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和技术转移分中心、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8个,与企业共建校企创新平台27个。学校围绕通信、物联网等学科特色,完成了物联网领域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布局,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国家众创空间3个。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入选国家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招收本、硕、博三个层次海外留学生,生源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60余国,目前在校留学生规模700余人。先后有千余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和访问,现有70余项学生海外交流项目,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京邮电大学波特兰学院,招收本硕博三个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组织的各项会议,承接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任务,积极参与通信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南邮人秉承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探索出了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学校快速、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正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大战略,牢固确立“调结构,促转型;补短板,上水平;强特色,创一流”的战略思想,推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全面开启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努力建成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