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高考二B昨开录 两本土独立学院临时扩招
2009-07-2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广东高考二B院校录取昨日开始。第一次投档“吃不饱”的院校仍在等待考生第二、三志愿的投档。今年生源较好的两所本土独立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临时追加了招生计划。广东白云学院表示,今年可能仍会降分录取。

  【广外南国商学院】

  文科最高分逼一本线

  广外南国商学院今年文科投档分512分、理科投档分517分,分别比省二B线(507分)高出5分和10分,文、理科投档线居于省内独立学院前列,在广东省本土独立学院中位列第一。

  该学院在省内计划招生1900人,其中文科计划1508人,理科计划392人,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文科考生有1722人,理科考生852人,堪称爆棚。

  今年报考南国商学院的高分考生较多,其中文科最高分为586分,仅比一本线低1分,报考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业;理科最高分为573分,报考西班牙语专业。这与专业志愿填报情况相吻合,会计学(注册会计师)、西班牙语等专业受到文理科考生热捧,上线人数大大超过招生计划,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等专业也较为热门。

  该学院赖志立副院长介绍,今年生源质量有大突破,高分段学生明显增加,投档分远超二B线。鉴于生源质量优秀,学院决定追加180个招生计划,其中理科160人,文科20人,实际招生人数达2080人,但未降分录取。这意味着,除近20位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被退档外,其余上投档线的考生均被南国商学院录取。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追加200多文科计划

  除广外南国商学院外,中大南方学院堪称今年本土学院中的另一大赢家。该学院招生办负责人介绍,今年生源比去年好,高分考生明显增多,其中,录得文理科最高分均为570多分。

  该学院在前晚二B院校第一次投档中,文科就超额满档,投出的档案比招生计划多出200多份。中大南方学院不希望第一志愿报考该院且上线的考生惨遭退档的厄运,当晚即向省招生办申请追加计划,最终成功追加了200多个计划,将报考该学院文科且上线的所有考生全部揽入麾下。

  理科方面,该学院目前还缺档200多人,正在等待二、三志愿的投档,即理科二、三志愿报考该学院的考生仍有希望获录。至于文理科是否还会继续追加招生计划,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未知。

  【广东白云学院】

  今年可能仍降分录取

  记者从广东白云学院了解到,该学院今年计划招生人数2100多人,其中文科700多人,理科1000多人,美术类200多人。目前他们的投档线与省二B线持平,第一志愿出档人数574人,缺档1500多人。

  “今年的招生情况跟往年差不多,因为考生往往会把民办学校放在第二志愿或之后”,该学院负责招生的梁院长告诉记者,目前第一志愿出档人数中,文科有167人,理科200多人,美术148人。“要看第二志愿考生的情况,那时整个招生情况就比较清晰了。不过按现在的情况看,今年白云学院可能会像去年一样,实行降分录取。”

  焦点释疑

  二B院校缘何总“饿肚子”?

  新快报讯 (记者 陈红艳)前晚二B院校投档,院校十之八九在第一志愿投档数少于计划数。二B院校缘何年年大面积遇冷?记者昨日走访了一些中学和考生家庭发现,二B院校普遍遇冷主因是“学费太高”,“担心学校牌子不够硬”。

  学费太高,不如出国?

  据了解,二B院校学费多在1.4万-1.6万元/年。广东几所民办本科或公办大学的民办独立学院,学费标准达1.6万元/年。再加上每年1500元左右的住宿费,读一所二B本科院校的费用不菲。

  即使是家里经济条件许可,也有不少考生不愿意选择二B院校。广州市第113中学小梁说,“有的同学一放榜就直接就去找留学机构,在国外读一年预科,再读本科。”

  对二B院校遇冷,不少中学老师表示理解。“单是学费四年读下来就要6万元左右,如果再加上读大学期间所需的生活费用,选择一所本科二B院校,四年费用估计在10万元以上。”广州培正中学一位老师说,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承担这笔费用会比较吃力。

  自颁文凭,含金量低?

  除了学费较高,不少考生对二B院校文凭含金量的担忧,成了这一批次院校遇冷的另一重要原因。

  根据教育部2008年26号令,独立学院对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并以独立学院名称具印;独立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

  “这就使过去还可以笼罩在‘母校’光环下的独立学院真的完全独立了,因此使不少考生和家长担心将来的文凭含金量。”不少中学老师说,在高学费的压力下,有的考生和家长就更不愿意去承担未来的“风险”,所以对二B院校热情不足。

  据介绍,独立学院是由公办普通高校和民间资本合作成立的本科层次普通高校,2003年之后才出现。考生、家长对这些“独立学院军团”还缺乏足够了解,甚至对独立学院抱着一定的怀疑态度。

  省招生办:珍惜入读本科最后机会

  省招生办有关负责人提醒,二B院校是入读本科院校的最后机会。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招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同属国民教育系列,二B院校毕业文凭均是国家承认学历,其毕业文凭与公办院校文凭是同等性质。特别是,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开设的专业非常贴近市场,实用性强,就业前景良好。考生应好好珍惜这一机会。

  “虽然二B院校大部分入读费用较高,但从长远考虑,仍是值得考生珍惜的机会,能够入读本科是每个考生的新起点。”

热门院校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州市越秀区
    学校简介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2006年由广州云峰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2021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学校转设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中国第一所IACBE国际商科认证大学。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花都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是读书治学的清雅之地。学校占地面积1753亩,建有14个实验中心,包括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268个实验室,543个就业与实习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11个,省级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师资队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以老带新”、“双百工程”、组建学科团队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学校自有教师和华工选派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广东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2018年,赵红红教授获得我国建筑教育工作者最高荣誉奖——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我校教师主持的《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和《重特色、强实践、突技能的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我校曾志新教授主持的《以专业认证理念为引领的民办高校专业内涵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科专业学校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珠宝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置了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金融工程、英语、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投资学、智能建造、视觉传达设计等43个专业,涵盖16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一流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人才培养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先后实施了旨在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三战略”,学生从大三开始进行实践环节,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构建个人拓展和创新实践保障体系,构建就业服务体系,聚焦学生的“专长”培养;开创性地提出了“个人拓展计划”,专门设置了“专长拓展模块”,用15个学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形成了“横向可拓展,纵向可提升”的培养体系;专门设立了“学生研究计划”(Student Research Program,简称SRP )项目,大胆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工程研究院为依托,采取“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参与研发项目,带研究任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社团组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在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得57项国际性赛事奖项、678项全国性赛事奖项、1052项省级奖项,其中,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1 项,《低碳节能护栏喷涂小车》国家级大创项目受邀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展示并获“我最喜爱的项目”,是广东省入选全国大创年会唯一的民办院校。 科学研究学校立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平台建设,重视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先后成立了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搭建起了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类科研项目365 项,实到科研经费合计5775万元,到校科研经费年均递增 20%以上;发表论文1415篇,申请专利1421项,授予专利1147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稳居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首位,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2018年,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启动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已招收三届学生。校企协同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模式、新途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现已组建了实践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育人联盟、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计算机工程学院与IT企业协同育人联盟、珠宝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等5个校级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车联网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3个校级协同中心,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是广东省教育厅认定的首批40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之一。2018年,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科曙光共建“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校、企、政三方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2019年我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评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2020年珠宝学院获批广东省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开放办学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校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先后与英国、加拿大、法国等10余个教育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与超过60所高水平大学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多元化合作。2011年学校成立了国际商学院,引进国际商科资源,培养国际化商务专业人才。目前,学校各类国际、粤台交流与合作项目已深入至全部二级学院,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国(境)外知名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共建联合培养项目。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工作,已获得IACBE国际商科认证与IEET工科认证,是中国第一所获IACBE认证的大学、IACBE亚洲区副主席单位。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经济学院11个专业先后通过IACBE认证,认证专业覆盖所有商科学院,标志着学校商科教育质量已达到国际同行水平,实现平等对话;同时期,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通讯工程专业也先后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符合EAC国际认证规范。品牌建设16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4.7万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等殊荣。在艾瑞深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含独立学院)中,学校位居2021中国民办大学第七位,是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在广州日报GDI智库发布的2020中国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位列235位、广东省应用大学第19位、全国独立学院第5位。十六载弦歌高唱绽芳华,九万里彩云长在有新天。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学校上下将戮力同德,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坚持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驰而不息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向深入,汇聚成与学生成长成才同行、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行、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同行的坚实力量,向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知名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昂扬奋进。
  • 暨南大学广州市天河区
    学校简介学校概况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暨南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暨南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暨南大学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2019年8月,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建设暨南大学。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7个学院,58个系,2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1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近年来,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二级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1个。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计算机科学等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2749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双聘)9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7人,杰青、优青获得者43人,“珠江学者”50人,教授889人,副教授1063人,博士生导师1052人,硕士生导师2161人。学校的办学影响日益扩大,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经成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首选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46036人,其中本科生29597人,研究生16439人。在校港澳台侨学生13624人,外国留学生2414人,来自10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运会等多种国内外文体艺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暨南健儿苏炳添、陈艾森、谢思埸等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大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现设有国家部省级科研平台114个。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SCI等权威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近5年,学校人文社科领域共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48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2项,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高校第四位,202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首位;现有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省部协同创新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院)等国家级文科平台,有国家话语体系研究中心等10多个省级研究平台;同时,人文社科领域高端成果不断涌现,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3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300余篇。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特色突出,已同世界五大洲6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17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696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77个国家设立127个招生报名点,设有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招生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正式开学,2021年获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的暨南大学日本学院在东京正式开学。在校外国留学生2414人,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本科生2017人,研究生276人。学校学风浓郁,人才辈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澳门等地较为集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陈镇和(华侨)、符保卢、符克(华侨),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石牌。校园占地总面积214.3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6.8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5.20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398万册。学校设有23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11所。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新时代全体暨南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更新日期:2021年12月
  • 学校简介1999年,广东景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广东南大专修学院;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成立;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资格升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形成一校两区的发展布局。广州校区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高校园区内,滨海校区位于茂名市教育基地“智慧城”高地片区。两校区占地面积超过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额约54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学校聘请经验丰富、具高度责任感且拥有多年相关教学经验的教师,全职教师达1,130人,其中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61.3%。师资力量为培养职业本科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设有七个提供学历教育的二级学院,包括自动化工程学院、艺术传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健康学院。于2020/2021学年,开设学历本科项目14个专业、3+2专插本项目10个专业及专科项目40个专业。于2020年,获授2019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及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于2019年,获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基地。学校已设立 16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拥有七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及一个“省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已与185家企业合作,设立及经营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四个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获广东省教育厅评为“省高职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个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获广东省教育厅评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学校已注册234个专利,其中30个为发明专利,为唯一名列2014年“广州市专利授权量十强院校”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且名列2017年“中国大学有效专利排行榜500强”。学校形成“产学研用融合,教学做一体化,以研究促创新,以创新带动创业”的教育理念。依靠“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搭一个平台,孵化一批公司”的教育方法进一步整合“产学研用”。学校学生已基于其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建立达97个创业公司,涉及零售、建筑、体育、干洗服务和艺术等行业。在2018年广东众创杯大学生启航赛暨“赢在广州”第七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酒店管理专业的产学研合作获教育部评选为2012-2014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奖项包括: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中的创新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 2019年获年度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于创新创业方面共获得21个省级和国家级奖项。同时,由于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自2017/2018学年至2020/2021学年,学校学生在国家级比赛及省级比赛中分别赢得37个奖项及144个奖项,并获得七项专利。学校设立校企合作与实习就业处,负责安排毕业生的求职和创业事务、收集在寻找合适工作方面遭遇困难的学生信息,以及维护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四个在线平台,并采取“一生一策一导师”的管理措施,向每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分配一名老师指导其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学校亦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等课程,邀请合作企业或机构专家和校友讲授就业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以及创业的必要素质及要求,帮助学生获得理想的就业机会。于最近三个学年,学校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初次就业率。学校于2012年至2014连续三年荣获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2014年,获授最具特色民办高职院校称号,2019年获得纪念中国民办教育辉煌40周年广东当代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并于2019年及2020年当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学以致用、敬业重能,学校坚持以工科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向,并为学生提供行业领先的优质职业教育以及高水平专业实践技能,旨在为学生配备适用技能组合,以帮助在职场中成功并满足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学校将继续培养有着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汕头市龙湖区
    学校简介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头市。汕头是国家经济特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连接点,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经济特区考察。2021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市属全日制综合性大专院校,是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有国家级培训基地、全国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有省级二类品牌专业、省党建工作样板院系培育立项单位。现有院本部、金园校区、新津校区和东墩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67.4万平方米(含450亩在征),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设有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外语系、艺术体育系、人文社科系、自然科学系、学前教育系8个系55个专业。高职在校生13588人,另有高职扩招在职学生1900人,成人教育学生500多人。1.办学历史悠久。学院成立于2002年,由原汕头教育学院等6所学校合并而成,其中汕头市幼儿师范学校创建于1956年、汕头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于1960年、汕头商业学校创建于1964年、汕头供销学校创建于1976年、汕头机电学校创建于1976年、广东省汕头教育学院创建于1982年。汕头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96年,2019年并入我院。2.师资力量较强。学院编制802人,现有在编教职工780人、专任教师50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57人,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84人,76.8%是“双师型”的教师。学院同时还聘请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3.招生就业良好。2021年在广东、广西、西藏、云南、山西、新疆、安徽等省招生6083人。2021年小学教育全科班招生199人。建校18年来毕业学生6万多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7%以上,用户满意度超过97%。学生近五年获得全国省级技能竞赛奖项138项,2020年获得第五届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全国高职组团队特等奖。4.服务汕头到位。学院专业设置与汕头市优势产业对接,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在汕头市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49个;学院设有汕头市职业教育集团,有团体会员216家。建有保税产业学院等多个产业学院;有13个合作企业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同时学院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与社会经济文化服务活动。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汕头加快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建设辐射周边地区的职业教育基地,加快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力度”。汕头市委市政府支持我院建成区域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我院与本科院校“3+2”联合招收本科生,正努力达到本科专业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 学校简介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4年4月,孕育于“国家火炬计划”,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举办,委托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是中山市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国131所、广东省10所之一、中山市唯一一所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于一身的中国高职“大满贯”学校。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园区、服务中山、面向大湾区”的办学定位,秉承“立德、明志、精业、惟新”的校训,坚持“高、新、特、精”的办学理念,坚持“院园融合”的办学特色,构建了高职教育的“中山火炬模式”。是全国不多的、没有“围墙”的“园区大学”,也是省内唯一以“园区模式”办学的高职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9300多人,教职员工434人,其中博士34人,硕士296人, 高级职称14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8人、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6人、广东省技术能手4人、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5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办学条件优越学校位于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腹地,被九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七大产业集群、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多个省级以上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天然簇拥,学校坚持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将整个园区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空间,将学院“院园融合”的触角逐步延伸到中山新兴产业带。校企联合共建产教深度融合的生产性实训校区,构建了“政、校、企、行”多方联动办学机制。——教学成果显著学校对接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智造等新兴主导产业集群组建了6个专业群23个专业,拥有国家重点专业4个、骨干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发展专业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15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7个、广东省重点专业1个、广东省品牌专业8个、高职本科协同育人试点专业15个、中高职衔接招生培养改革试点专业10个、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1个。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14门,拥有广东省精品开放课程17门。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专业实训基地7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拥有部省市共建“华南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人才培养成效突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学生近3万人。学校历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9.37%,高于本省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70%以上的毕业生在大湾区就业,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与质量节节攀升。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00多项、省部级奖项300余项。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建校内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火炬众创中心,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学校毕业生中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创业精英。——办学成绩斐然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脉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先后成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200所、广东省11所之一、中山市唯一),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200所、广东省14所之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197所、广东省14所之一、中山市唯一)。成功获批为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试点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成人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首批自主招生院校、中国包装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德职教联盟副会长单位。学校的社会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上升。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