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文化分录取线大幅提升 美术生曲线升学路难行
2010-01-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参考人数连年增加,专业考试难度不断增高,而且今年高考文化分录取线也将大幅抬高——“再想通过学美术来实现曲线升学,恐怕不管用了。”一高中学校负责人提醒。

今年,我省美术联考依然火爆,去年参考人数为2.7万人,今年攀升至3万人。日前,美术联考成绩出炉,本科线192分,比去年提高了两分。汉口铁中校长贾勇告诉记者,联考一分一段表业已出炉,240分以上的高分段考生全省仅800多人,比去年少了近一半。

“高分段考生骤减的原因除了考题偏难外,还有教育部门有意抬高艺招‘门槛’以保证生源质量的因素。”贾校长说,今年不少美术生在速写和色彩部分遭遇“滑铁卢”,速写部分全是默写,要求考生画一个“坐着看书的男人”和“背包走路的女人”,其难度在于既要求有动态又要区分性别,对考生挑战不小。色彩部分要求考生画糖果、挂面,虽说常见但并不常画。尽管试题比往年难,但分数线并未下降,相反还提高了两分,可以说,考出240分以上的考生都是货真价实的尖子生。

据了解,今年我省美术联考最高分为276分,全省前100名中,汉口铁中占了10席,该校学生周凯以270分的成绩跻身前十名。该校240分以上的高分段考生与去年持平,超过30人。

虽说学校艺考成绩喜人,贾校长对美术生目前现状仍表示担忧。他说,今年学校有14名美术生没有上本科线,这些学生要么高三才临时抱佛脚学美术,要么就是对绘画没兴趣,但被家长强逼着学的美术。真正对美术感兴趣并坚持训练的学生,不管联考还是校考一般都不会失望而归。“一直以来,在家长眼里,美术就是大学的‘敲门砖’。”他指出,往年一些学生考上大学后就转了专业,画笔摸都没再摸一下。

从今年的形势来看,家长这种投机取巧的梦想正在被粉碎,除了联考“门槛”提高,高校对美术生的文化素养要求也在提高,去年,一本艺术院校的文化成绩录取线为二本(二)投档线的60%,今年这一投档线提高到65%。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武汉工商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经过二十年建设,跻身国内同类高校前列,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成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以及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与移动应用开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会员、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单位、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首家转设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湖北省文明校园等。一、办学条件学校位于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毗邻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武汉市重点开发的科研教育、生态体验、休闲旅游区域,具有不可多得的交通、环境和产学研一体化优势。学校设置有10院1部,45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6万余人;占地面积82.7万㎡,校舍面积32.9万㎡,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智慧校园信息化程度高;教学基础设施优良,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等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建有一流的大型综合实验中心和图书馆,馆藏图书264万余册;公寓式学生宿舍均配备有空调和24小时热水系统。 二、办学思想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型发展为契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秉承应用型、信息化、国际化、高质量的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技术研究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工商大学。三、学科专业学校学科结构以新工科、经济、管理为主,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打造了现代商务服务、信息工程、文化创意、环境与生物工程、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等应用型专业集群。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人才集训基地,2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门省级精品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湖北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学位计划项目,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个校企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3个国家级人才集训基地: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中国集训基地、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2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集装箱铁水联运港口作业计划方案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摄影基础”。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摄影基础》。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污水处理工艺虚拟仿真实验。1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电子商务学院。2个“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数字商务与管理、资源环境与智能化工程5个省级教学团队: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智慧物流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人力资源综合实训系列课程团队、数字商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品牌设计数字创新实践教学团队。7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旅游管理系、生物制药教研室、企业法律实务教研室、智慧物流教研室、跨境电商教研室、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广告学专业教研室。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2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电子商务、新闻学。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药剂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矿山景观化生态修复设计”、线下课程“品牌形象设计”、线下课程“视频拍摄与编辑”、线下课程“计算机基础”、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基于挣值法的项目动态成本与进度管理虚拟仿真实验”、线下课程“合同法案例专项实训”、线下课程“信号与系统”、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环境监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中国文化概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大学英语(2)”、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物流管理概论”。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闻学、环境工程、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学、物联网工程、会计学、电子商务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闻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5个省级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环境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4门省级精品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营销、计算机基础、品牌形象设计、物流管理概论。2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荆楚卓越工程师(环境工程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物联网工程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环境与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家事易现代物流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长联制药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个校企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李圭白院士专家工作站、魏复盛院士专家工作站。四、教学特色学校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营造了政策引导教学、领导重视教学、制度规范教学、经费保障教学、全员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近三年,主持完成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5项省级教改项目;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核心课程建设,构建“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污水处理工艺虚拟仿真实验”被认定为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教学成果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学校以特色实验班为示范引领,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打造人才培养特色。设立了品牌设计创新实验班、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验班、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创新实验班、会计精英创新实验班、数字新闻传播创新实验班、电子商务IPM创新实验班、环境监测创新实验班、“互联网+”物流创新实验班等。这些实验班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实施“通识教育+跨学科(专业)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学生梦想助力。特色实验班人才培养成果频现,如电子商务IPM创新实验班学生近3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中荣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省级奖30多项;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创新实验班近3年在“蓝桥杯”大赛中荣获国际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0多项。五、创新创业学校创新创业成果突出。构建了双创教育新模式,营造了良好双创生态,实施三维驱动,即以专业集群及创新实验班为示范,驱动双创教育普及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科研创新平台为载体,驱动双创教育成果化,促进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驱动双创成果产业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五化”改革,即系统化开设双创课程;常态化开办双创讲座;模块化设置双创项目;普及化开展双创比赛;多样化开展学业评价。学校专设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设立专项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立创新学分,认可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建有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对比较成熟的项目进行孵化。拥有90个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奖”“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特区”等荣誉称号。六、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行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应用型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现拥有一支由资深教授专家领军、拔尖人才担当学术带头人、优秀人才担任学术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2名、湖北青年岗位能手3人、省荆楚好教师2人。学校还聘请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及企业届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一批国内高等教育专家学者、校长、政界和企业界管理专家等组成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七、科研服务学校注重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服务教学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主持各类科研项目55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0余项,承担社会服务项目10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商务部发展研究奖等科研奖项6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85部;发表论文2600余篇,其中SSCI、SCI检索论文40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80余项。学校“湖北网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直报点;“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及大孔脱氮树脂深度处理”技术被院士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浙江、江苏、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广东、山东等10余个省市的50多项污水处理项目,其中浙江嵊新污水处理厂地表水Ⅳ提标改造项目规模达22.5万吨/日,获得良好社会效应和高度赞誉;“现代物流与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成为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力支持了人才培养。八、国际合作学校不断扩展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与美国、加拿大、泰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地区)多所高校合作,借鉴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建立“分段培养、学分互认”等多种合作模式;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成立新丝路国际学院,与沿线63所高校建立联系,开展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与汉语培训项目,同时积极推进留学生专业学历教育;开设有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世界语方向)定单班,被国际世界语经贸组织授予“亚太世界语经贸教学基地”称号。九、校园文化学校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设有“弘德讲坛”“博问讲坛”“长江生态讲坛”“中部金融讲坛”;举办的黄家湖龙舟文化节已成为湖北龙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学校还开展了校园“七彩”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月等特色活动。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全国啦啦操实验高校”“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高校”称号,晨星啦啦操俱乐部被授予“全国啦啦操五星级俱乐部”(全国民办高校仅此一家);在团中央学校部主办的“镜头中的三下乡”评选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邓丽班”专题教育活动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在武汉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行动中成绩突出,获评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十、办学成效学校内涵建设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历年来为社会输送了6万多名应用型合格人才。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排行榜中,学校位居2022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第6位,荣膺2022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及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61项、省部级奖项545项。学校的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受到“中国创意产业之父”、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的亲切关怀,厉无畏先生受聘担任荣誉校长;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教育厅原厅长陈安丽,湖北省原副省长郭生练,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等来校指导考察,充分肯定了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学校获“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称号,被评为“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全国企业优秀职业和技术人才十佳培育基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特色教育理念示范性学校”。
  • 武汉传媒学院武汉市江汉区
    学校简介武汉传媒学院(原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2004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现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传媒文化与科技教育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学校环境优美,实际占地面积1050.7亩,建筑总面积31.41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武汉·光谷藏龙岛,东临凤凰台,西傍汤逊湖;分校区位于孝感市大悟高铁经济区,现已基本竣工并部分投入使用。学科建设优势明显,设有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设计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传媒技术学院、文化管理学院7个学院,共有31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涉及文、管、工、艺等多个学科门类,在校生近万人。学校拥有1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3个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2门湖北省精品课程,3个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承担着9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科研项目。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建有与现代传媒教育相适应的系列演播厅、演艺厅、观片室、录音棚、非线性编辑中心、视听配音实验室、摄影棚、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高清视频制作实验室、数字电视多功能实验室、电视直播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等55个实验室以及艺术、音乐舞蹈与戏剧表演等专业教室。包括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省广播电视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在内的118家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签订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协议,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条件。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者超过3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超过60%,尤其是拥有一批来自传媒业界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学生近五年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办学特色鲜明,硕果累累。建校十六年来,学校通过科学定位,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等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强专业、重实践、敢创新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获得“中国十大优势专业院校”、“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品牌院校”、 “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和“2014年度华中地区热门报考院校”等荣誉称号。我校每年均有毕业生考取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选择出国留学读研的毕业生也逐年递增。当前,学校以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为推手,主动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强化办学特色,培育办学优势,为建设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传媒特色鲜明的综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而努力奋斗。
  • 汉口学院武汉市
    学校简介汉口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多学科、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创立于2000年,其前身为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201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申报,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汉口学院,是全国首批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高校的17所高校之一。2014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全省32所同类高校中率先进入二本招生高校,也是湖北省民办高校首批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毗邻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中国光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被誉为武汉地区最美大学校园之一。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建有两个校区,占地1335余亩,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8.7万册,电子图书240万册。学校设有12院1部共13个教学单位,3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0881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64人,其中院士1人,正高职称教师77人,副高职称教师309人,博士学位教师53人,硕士学位教师58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学校拥有湖北省重点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湖北省普通高校战略型龙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 个,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个,计算机类专业MOOC教学试点高校项目1个,9门省级重点课程,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获批2021年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同时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64项、教育部协同育人计划项目54项,在全省同类高校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校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建校20年,学校共为国家培养毕业生5万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2%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在94%以上。培养了全国道德模范刘培,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蔡文霞、聂小丹,荆楚好老师谢薇,湖北省优秀资教生杜占红、邓竹君,全省见义勇为英雄、全省优秀共青团员杨高飞,全省优秀共青团员任志强,滴滴出行五大创始人之一的赵意波等一批优秀人才。学校办学成效赢得社会广泛好评,近年来在湖北省本科录取分数线比省线高出40分,录取率、报到率均位居湖北省同类高校前列。我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发挥“活动育人”的作用效果,着力打造大学生艺术节、科学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创新创业文化节等校园文化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身心素质。在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全国、全省重大比赛中表现十分突出。近三年,我校学生获奖共122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31项,省级897项。2017年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互联网+”比赛湖北省赛中荣获省级金奖,2018年在教育部、团中央举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银奖,2020年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国赛一等奖。学校科研工作喜人,科技成果突出。近三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77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科研诚信课题”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项,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人大理论研究课题2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3项。出版著作105部,其中教材74本;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1篇,其中SCI、EI收录36篇;获批国家专利9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成效显著,在英国建立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汉口学院英国研究生院,开展博士、硕士生的中英联合培养工作,在法国、韩国设立办事处;招收和培养短期交流来华留学生,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输送校内外师生到海外研修和攻读本硕博层次学位30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民办高校党建试点单位”、“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试点单位”、“全省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称号。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新的征程中,学校全体教职工将以饱满的热情、执着的信念、严谨的作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办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
  • 学校简介武汉海事职业学院始于1984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由原来的武汉海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升级为武汉海事职业学院,是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隶属长江通信管理局和湖北省教育厅。学院是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认可的优质船员培训机构,办学资源丰富,是“湖北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湖北水上应急训练基地”、“船员考试评估基地”、“长航系统干部培训基地”、“武汉市定点培训机构”。 学院占地近700亩,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滠口经济开发区,西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北毗木兰山旅游风景区,交通便利,院内环境优美,碧草如茵,绿化覆盖率高,建筑风格独特,被称为“欧洲式大学”。现已建成教学楼、实训楼、培训楼、实训车间、宿舍楼、运动场馆等,整体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校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方便齐全。学院特色突出,主要以航海类学科为重点,船员培训为支撑,学历教育为主线,聚焦式发展,基本构建起了航海类院校的特色专业体系。开设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电子电气、旅游管理等专业。学院有航海类专业实验室26个,并有性能先进的自动化机舱、轮机仿真模拟器、全任务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综合智能导航设备系统、雷达模拟训练器和GMDSS模拟训练设备以及消防、急救、艇筏、水上训练基地等各类实操训练设备和设施,满足船员基本安全培训、特殊培训、适任培训和航海类专业学历教育的需求,保障了我院船员教育和培训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优势。学院着重培养了一批知识面广、开拓性强、专兼结合的高层次复合型师资团队。专业技术人员超过职工总数的65%。学院聘请了一批具有海上资历的专业教师,纳入学院师资库。为加快学院的发展,提升其行业内的竞争地位,近年来,学院加大了专业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引进,逐步培养出一支懂管理、善教学、有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构建了老、中、青合理搭配的良好教学团队,形成有活力、有竞争力、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格局。学院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严格按照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教学流程与后勤综合服务进行全方位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学院贯彻“行业需求制”培养模式,根据行业、企业实际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制定校企合作新模式,目前在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等专业,初步实现“入校即就业”,初步达到学生教学、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的目标。近40年来,学院为航运事业培养了航海专业人才近七万人,部分毕业生已成为航运企业及海事机构的领导或业务骨干。学院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已发展成为我国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和旅游管理领域人才培养、航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引领行业发展和实现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的高级航运人才。学院的办学总方针和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秉承“行知载德、笃学求实”校训精神和“适应航运市场,突出技能特色,培养优质船员”质量方针,将我院建设成环境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师资精湛、特色鲜明的国家级双高院校。
  • 学校简介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是2003年3月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试办、2004年2月经教育部确认,由湖北工程学院举办的一所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校位于武汉市卫星城市、汉孝子董永故里——孝感市城区,与武汉市相距45公里,距天河机场30公里。京广、汉渝铁路,107、316国道、京珠和汉十高速公路贯穿孝感市、孝汉城际列车直通武汉,交通十分便利。学校依托湖北工程学院优质办学资源,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按大学科门类整合的思路现设置有语言文学系、财经政法系、信息工程系、城市建设系、生物化学系和机电工程系等6个教学系和1个公共课部,开办有35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科专业,其中大部分专业依托湖北工程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开办,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生物工程专业现被列为湖北省教育厅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认定为第二批“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市场营销学》、《文字与版式设计》、《混凝土结构原理》3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线下一流课程。目前,学校共有学生近7000人,专任教师253人,外聘教师130人。近年来,学校狠抓内涵建设,逐步推进转型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学生在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其中,学生获得第八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二等奖、湖北省第二十五届翻译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湖北省第三十三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湖北省高校第十五届“福创杯”新青年小说大赛一等奖等多个省级及以上大奖;学生小说《爱上世界上唯一的你》和散文集《梦里花落,流连未央》、《逆流梦雨》等作品公开出版;法学专业学生国家司法考试年均一次性通过率保持在20%以上;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多名学生获得国际知名大学继续深造机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和“湖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足地方,培植特色;创新机制,开拓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理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良好,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学校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文化艺术、学习竞赛、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学校还有人文、科技、公益、艺术、体育等近20个学生社团,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目前,正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将秉承“明德明志,求是求新”的校训精神,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朝着一所在全省同类院校中有影响、有特色的独立学院的目标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