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质检英语文综理综开考 名师点评“高考风向标”
2011-04-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省质检历来被人称为“高考风向标”。10日,福州市高三学生进行了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的省质检,此次考试试卷有何亮点?难度如何?本报记者邀请了福州三中、福州八中的一线知名教师,为广大师生分析试卷,帮助大家把握高考新动向,并对冲刺阶段的复习提出建议。

  英语:作文新颖有话可写

  点评人:福州三中高三英语集备组长林侃

  试题分析:英语试题难度适中,虽在考点选择、试题设计、题材体裁的搭配上保持了稳定性、延续性,但强化了学生从语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力部分语速适中,开头五个小题难度不大,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单选题涉及的语法内容,既是高中英语的重点,又是日常交际的基本内容。完型填空题选材很不错,所选文章谈论如何避免战争与促进和平的问题,既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又考查了知识掌握情况。阅读理解题选材较好,语言真实地道,考查词汇覆盖面较广,体现了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短文填词是一则基于书信格式的语言材料,10个空格中有3个不但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句意猜词,还要结合句中的语法转换词的形式。作文情景设置比较新颖,要求考生通过看图写议论文。题目中要求考生既要有事例讲述又要有观点论证,对考生的语言驾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得高分并不容易。

  复习建议:下阶段复习时,考生应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复习,在训练听力时,考生不但要“精听”,还要争取平均每2天听一套听力题。由于英语试题题量较大,要保持每3天限时训练完型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既强化“阅读耐力”,又提高解题速度。作文应该着重提高句子表述的准确性,其次是句式的多样性及篇章的连贯性,还可以适当背诵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范文,在记背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平。

  物理:注重基础区分度高

  点评人:福州三中理综备课组长杨日升

  试题分析:物理试题难度值接近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基础且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主干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关注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科学技术的联系,考查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例如第20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速度图像内容,通过计算使学生更加明确酒后驾车的危害。

  复习建议:接下来,考生可以按教材系统复习光学、原子物理学、动量守恒等知识,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对实验类型、原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审题、综合分析能力,以突破变形实验题(新题型);加强专题复习,对高中物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强化过程草图、类比法、做图法、极值法、系统研究法的训练,做到快速答题;回归课本,研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和遗忘率高的章节,消除复习盲点。

  化学:题目灵活难度略增

  点评人:福州三中高三化学集备组长欧阳锋

  试题分析:化学试题难度、题量比往年有所增加,重点考查了元素化合物性质、电化学原理、化学实验探究等几大板块的内容。

  试题设置比往年更为灵活,设问有一定梯度,突出考查了综合能力。如第30题以近期大众较为关注的核辐射为背景,题干提出硼酸能够吸收中止屏蔽核辐射,这就将社会热点问题和化学重点知识综合,考查化学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下一阶段的复习,打好基础的同时要明确要点,认真梳理教材,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当筛选习题,力求紧扣知识点,习题的难度、题型、分值、时间设置尽量接近高考,以提高应试能力。规范化学用语书写,准确进行语言表达,养成严谨的答题习惯。

  生物:回归基础重视实验

  点评人:福州三中高三生物集备组长郑秀美

  试题分析:生物试题知识覆盖面较广,主要考查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如细胞代谢、遗传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细胞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等,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贴近教材,虽然没有出现偏题、怪题,但也突出能力。如第3题联系医学治疗人类白血病采用骨髓移植的方法,主要考查学生造血干细胞的生理功能知识。这些试题的情景设计紧扣现实生活或生产,题干精炼,需要考生快速、准确地获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来解题。此外,试题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例如第26题侧重考查对一些生物学问题初步探究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复习建议:省质检生物试题难度适中,这提醒考生,在下阶段的复习中,不要去钻研难题、怪题、偏题,而应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注重实验的复习,掌握课本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在精选精做练习时,务必回顾自己做错的题目,思考出错的原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争取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政治:创新题型紧扣热点

  点评人:福州八中高三政治集备组长陈玉兰

  试题分析:政治试题紧扣时政热点、关注能力立意,题目较灵活,有一定难度。选修部分,首次出现了3分的判断题,在题型上有所创新。

  试题时代感强且富有生活气息,内容不回避热点。比如,在今年建党90周年的背景下,第25题考查了共产党员的价值选择;第27题考查了我国调高月最低工资标准;第28、29题考查了今年“两会”中提到的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问题。

  试题背景材料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曲线图、比较图,又有漫画、春联等,同时注重渗透地方特色,如考查了永定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成功上演,融入了福建的区域特色。

  复习建议:下一阶段,考生仍要回归教材,抓住主干知识,理解、灵活运用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关注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适当精选试题加以训练,归纳总结各种题型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历史:情境新颖突出能力

  点评人:福州八中高三历史集备组长王艳华

  试题分析:创设情境新颖,注重能力考查,是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从试题设计看,材料呈现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大量的文字史料,又有地图、统计数据的简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柱状图和饼状图等。

  试题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灵活运用历史学科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必做题第38题以5~19世纪欧洲卫生状况为切入点,要求分析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与卫生状况的关系,考查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要将已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才能进行解释,否则从材料中找不出答案。

  复习建议: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知识点要逐个过关,特别是主干知识;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要适当加强综合试卷的训练,特别是提高史料的处理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地理:开拓思维强化审题

  点评人:福州八中高三地理集备组长刘文

  试题分析:地理试题没有偏题、怪题,符合考试大纲要求和新课改方向,与前次市质检相比,难度略低,但更接近高考难度。

  题目看似常规,但又有些小陷阱。例如第37题第3小题,要求考生从城市化角度指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城市发展的作用,然而不少学生撇开城市化,从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其他角度去讲。这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复习建议:在距离高考只有50多天的时间里,建议考生注意整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抓住协调“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学会运用高中地理原理,合理解释和评价区域自然和人文现象,并进行原因分析;正确处理好地理基础知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要避免死记硬背;关注与时政热点、国内重大事件相关联的地理知识,比如日本大地震带来的问题等。

  (福州日报记者 许含宇 柳丹)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全国“双高校”● 全国“优质校”● 全国“双创”示范校● 全国首家高校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 全国首家高职院校与百度合作成立“百度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 中心”● 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全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 与同济大学合作共建“福州同济技术转移创新中心”“福州同济跨企业技术 服务中心”“福州同济职业教育师资培育基地”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福州市大学城,校园面积1122.08亩(其中400亩征迁中),建筑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学校设有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中欧航空学院、机器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化创意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学校面向本省及浙江、海南、江西、安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17个省、自治区招生,招生专业43个。现有教职工600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274人(其中国际留学生37名),各类成人学历在校生12414人。学校为首轮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连续五届获评福建省文明校园。荣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培育创建高校。2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标杆院系、5个样板支部和2个“双带头人”教师支部工作室被列为省级培育对象。连续11年获得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优胜奖,2017、2018、2019年并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16、19、26名。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以上,获评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就业创业竞赛中成绩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单位、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单位。学校契合产业设专业、产教融合建专业、凝练特色强专业,以七大专业群对接福州七个产业链,并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纽带构建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专业集群,对应“数字福州”产业集群,以数字化赋能传统专业升级,专业信息化、智能化特色鲜明。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广告设计与制作、物流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6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现代商贸专业群、互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机电技术专业群等3个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子商务类双师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工程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文化产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践行“明德、利器、厚实、笃行”的校训,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理事长,分管副市长担任执行理事长,30个政府相关部门以及36家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的“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政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联合组建了4个行业、3个园区“政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以及福建省电梯职教集团,并与阿里巴巴集团、百度、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中欧航空、安恒网络、北方天途、迅达电梯、福州地铁、东南汽车、宁德上汽、宁德时代、福建金科集团、网龙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全国首家高校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全国首家高职院校与百度合作成立“百度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中欧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荷兰)、福州隆祥航空产业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欧航空学院”。联合市总工会成立“福州工匠学院”,开展“二元制”职工学历提升计划;成立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罗源校区,进一步培养智能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服务福州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域与自身优势,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开展“3+2”专本衔接项目,与新西兰商学院、林肯大学(林肯大学、梅西大学二选一)联合开展“3+1+1”专本硕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高校合作开设海外“鲁班学院”或分校。与多个国外院校开展留学生、交换生、师资和员工培训等交流与合作,面向“一带一路”及非洲友好国家招收和培养专科学历国际学生,涵盖国际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2个专业。学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励志成才”“匠心筑梦”“爱心奉献”三大文化内涵,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评话、福州伬艺两个传习基地和福建曲艺教学示范基地,学生曲艺社团入选全国高校曲艺社团联盟理事单位。校园文化成果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并入选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优秀案例集》。“励园文化”品牌入围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100强,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福建省唯一一所学校)。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促进作用。与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通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华南女子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周宁职业中专学校结对子,在党建思政、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等方面实施精准帮扶。学校重视社会服务与品牌形象,大力开展师资培训、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学校3个专业获批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目前建有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支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名单。2021年荣获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市政府挂靠学校成立了福州市社区大学,打造成为省市终身教育品牌,学校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逐年上升。
  • 福州大学福州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福州大学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9万余人。 552D5 学校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8427人,其中,至诚学院学生13185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4358人。学校现设90个本科专业;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球第396名,内地高校56名;在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619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801-1000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QS亚洲大学排名位居第261-270名,内地高校并列66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3229人,其中专任教师2186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34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112人次(71人)、省级人才522人次(353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5人(含特聘讲席教授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0人(含青年项目3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3人(含青年项目20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4人(含青年项目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2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评估,获评25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7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全国思政课程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入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246项国际奖,2112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9金18银25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13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创新实验室。学校是福建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4757项,科研经费超过18.2亿元。签订横向合作合同3294项,校地企合作到校经费15.4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43项,其中,国家科技奖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5320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12618篇,其中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2篇。9位学者入选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学校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以及境外50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30余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学生出国(境)访学项目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学校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学校现为闽台合作办学国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单位,对台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成建制双向联合培养模式成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亮点。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不断推进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办学主体位于旗山校区,在福州、厦门以及泉州等地拥有多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超5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9.8亿元;运动场地总面积2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362万册,电子图书585万册。 学校正朝着“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院创建于1953年,具有69年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一、办学声誉优良。学院现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院校”、“全国林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院校”。自2016年以来连续多年入围全国高职高专百强院校。在省教育厅公布的《福建省普通高等院校办学潜力年度报告(2016)》中,学院优势专业数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二、办学条件优越。学院位于南平市,拥有“一校两区”,即天麟校区和江南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88亩,其中天麟校区452亩,江南校区536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3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企业专家工作站、12个教师工作站、115个实验实训室、21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84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固定资产总值6.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多万元,图书56万册。学生公寓有独立卫生间、淋浴房,全部安装热水器和空调,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新建图书馆已投入使用,投资7000万元的综合体育游泳馆也已启动建设。三、办学质量凸显。学院办学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并与本科院校联办应用型本科,与中职校联办五年制高职,积极探索“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互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现有各类在校生12000多人,其中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955人,非全日制在校生1500多人,设有林学系、园林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交通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等7个系和1个思政部,招生专业40个。拥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11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林业局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4项。2012年以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6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64项一等奖,90项二等奖,100项三等奖,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四、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366人,其中教授17名,副高以上专任教师占43.3%,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以上占70.1%,双师素质教师比达87.5%。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特聘院士1名,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名校长2名,省级教学名师9名,省级优秀教师6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5名。五、毕业生出路畅通。学院每年均组织数十场校园招聘会,为每位毕业生提供多次就业机会。其中2018年开始招收“三定向生”,为省内林区基层林业站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平均签约率达72%以上,平均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起薪水平均在5000元以上,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鲜明特色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毕业生黄日鹏入围团中央创业英雄100强,王建地、黄美玲、黄峰云、刘香港、方英才等同学近五年来依次荣获“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称号。学院荣获全国林业院校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等级院校。毕业生继续提升学历渠道畅通多样。经过69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绝大部分校友已成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不少人还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被社会各界誉为“八闽林人的摇篮”。
  • 学校简介宁德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时更名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201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设立二级医学院,2018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0年确定宁德市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215.38亩,设东侨、蕉城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约35.6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00.73万余册,电子图书140.91万余册、电子期刊15.42万余册、学位论文48万余册,拥有cnki期刊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中外电子资源和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馆藏和地方志及地情文献资料。基层党组织全校共有102个基层党组织,包括1个校党委,12个二级学院党委,89个党支部,其中在职教师党支部22个,机关党支部15个,学生党支部22个,附属宁德市医院党支部26个,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4个。截止2021年11月10日,全校共有党员1596人,其中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党员854人,占在职教职医护员工总数29.5%;在职教师党员488人,占在职教职工总数61.15%;学生党员611人,占学生总数5.56%;离退休教职工党员131人,占离退休教职工总数30.25%。教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958人,设11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1门,省级重点学科2个、应用型学科4个、应用型专业群3个、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省“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课程育人高校思想工作精品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46项(其中重大教改项目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本科优秀特色教材一部。学校关工委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学生社团“后山夜校”坚守志愿服务义务支教30多年,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村官助理志愿服务团荣获“强国杯”201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近五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获奖8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300多项,学生创新成果(论文、专利等)累计达143项。师资队伍坚持人才强校,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46人,具有正高职称68人,副高职称217人,博士141人,硕士43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6人,国家级人才称号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5人、省“雏鹰计划”1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5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2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1人,宁德市优秀人才17人,宁德市特支人才“百人计划”11人,宁德市“天湖人才”100人。科学研究建设了“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研究中心”“特色生物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海西海洋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及生物制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特色药用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技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电机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冶金新材料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精准扶贫与反返贫研究中心”“闽东畲医畲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个,“宁德师范学院茶叶审评中心”“宁德师范学院技术转移中心”等校内科研机构13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拥有各类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600余件,获省级科研成果奖8项。服务社会坚持扎根闽东,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设立了“闽东乡村振兴学院”。与青拓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青拓产业学院,与中科曙光合作建立了中科曙光产业学院,与正大集团合作建立了正大产业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宁德海洋渔业振兴学院”。与国家地方志指导小组、福建省方志委等合作成立全国首个方志培训中心(全国地方志系统宁德培训基地),开办首个地方志与地情文献人才培养专修班;与三祥新材股份公司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与上汽集团、时代新能源等建立多个校企合作项目。获服务地方横向项目180余项,转化科研成果(含技术咨询)190余项,实施校级“服务地方专项行动计划”,共计立项250项,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实现项目对接30多项,选派服务地方科技特派员53人。每年举办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教师岗前培训、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电子商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考试1.5万人次。持续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义务支教、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积极为宁德市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短板服务。文化传承建设了闽东之光·红色文化教育中心、畲族文化教育中心等两个中心展馆,两个中心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级优秀文化传承基地、福建省首批高校党员教育基地等。与市委宣传部合作共建“传播闽东之光”协同创新中心,与各县(市、区)合作开展“闽东之光”进校园系列文化工程。组建了闽东地方文化研究、闽东红色文化研究、畲族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等具有闽东特色的研究创新团队。设立了剪纸协会、茶艺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以及“柘荣剪纸衍生品艺术实践工作坊”和“闽东畲歌传承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工作坊。持续开展学习《摆脱贫困》进校园、红色经典诗词诵读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习近平早期思想研究》《闽东畲族红色故事选》《四库全书闽东卷》等一批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成果。交流合作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校际合作。与台湾义守大学、虎尾科技大学、侨光科技大学开展闽台合作办学。结语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突出“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致力于走产教融合内涵式发展道路,朝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福建新宁德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 学校简介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创办于2002年1月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2004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校。2006年9月迁入厦门市翔安区文教园。2009年12月通过首轮高等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5月以佘德聪为董事长,蔡建四、邹琍琼为副董事长的新董事会入主学校。三位举办者均为福建省政协委员,热衷公益事业,用心办学。2016年10月,学校圆满完成第二轮高等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现场考察评估,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学校规划占地524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45人,教职工439人,其中专职教师284人,生师比17.6:1,副高职称及以上60人,硕士及以上103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1.1万册,电子图书11万册。目前学校设有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含3个校企合作二级院),实践教学部等4个教学部(含1个校校合作教学部),教务处等14个行政部门,共有36个高职专业,其中有19个专业与厦门市重点产业对接。校内实验(训)室96间、实训基地6个,校外实训基地8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26万元。   经15年的办学积淀,特别是2013年5月新董事会接管逆境中的华天以来,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面向厦门,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自贸区建设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养行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建立了“董事会领导、校长治校、专家治学、教职工参与”的管理机制,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高度融合,为国家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技能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区域和专业特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形成“以工科专业为主、双主体产学合作办学格局“,现代服务业、经济、管理、艺术等专业协调发展,成为有较强服务社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另外,学校重视学生工作,打造独具华天特色的“自强自律、自创自翔”辅导学生品牌。积极构建以人为本、以辅导学生为主的“五导引航机制”实现辅导员从管理学生转为辅导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潜能,真正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安全、学业、就业等多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扶,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学校创下多项“厦门第一”:厦门华天学院2002年筹办、2004年正式纳入国家统招,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正式建校的高职院校;2009年12月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校;2016年10月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接受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校;2007年福建省高职院校中第一所提出并于2008年第一所实施“校校企”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院校(该模式名称由省领导概括,后在全省各高校推广);2010年3月是厦门市民办高校第一所被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2007-2009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2010年12月是厦门市民办高校第一所被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厦门市高校中是唯一一所由三位各具雄厚实业和高职教育投资经验的股份制教育机构产业。   2016年学校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在单项成绩中获得创校以来的第一个一等奖,并在省赛一等奖中实现了零的突破,以及工科赛项获奖的突破。同时学校获得了2016年厦门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团体奖项唯一的一等奖。在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参赛师生在强手如云的大赛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获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一等奖,实现福建省在该项目零的突破,也是厦门市高职院校首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更是华天建校以来历史性的零的突破。此外,本次大赛福建省52所公民办高职业院校共有11所学校总计斩获了19块金牌,华天学院是11所学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院校。在2017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 6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在福建省52所公民办高校中排名第12位。在赛点方面也有了零的突破,2016年厦门市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中,我校成为“现代物流”赛项的承办院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圆满完成了此次承办的各项工作,并得到主办方的高度好评。   厦门华天涉外学院各项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成效明显。学校是YBC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示范中心、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等。首创闽台“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职“校校企”联合培养海西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教改综合试验项目获省级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学校以坚持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专业群建设为特色,取得一系列成果,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获中央财政支持,机械制造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7个专业)、商贸物流专业群被确定为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其中:核心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连续五年获批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2015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专业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400万元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福建省“校校企”联合培养海西人才教改综合试验项目及厦门市重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此外,学校在与韩国瑚山、加图立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后,与美国南西雅图等四所大学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扩大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进展,巩固学校“涉外”品牌。   厦门华天涉外学院以培养“企业最爱的人才”为己任,以先进的理念、完善的设施、优良的师资、科学的管理、尽责的服务,本着“至诚至善、唯真唯美”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学融合、国际视野、共赢典范”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特色鲜明取得了骄人业绩。厦门华天学院正处在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内涵建设,凝心聚力,朝着建设知名的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力前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