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2012年高考报名工作即将开始
2011-12-0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时间已确定,艺术类考生报名时间为2011年12月5日至8日,其他类别考生报名时间为2011年12月14日至23日。逾期不予补报。

  省招考办特别提示:

  1.2012年起我省高考报名使用身份证阅读器,考生需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请考生在报名前抓紧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2.今年艺术类考生报名流程进行了调整,请广大考生按照新的规定执行。艺术类考生持第二代身份证和相关证明材料于2011年12月5日至8日到指定地点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同时采集电子照片。其中美术类考生于2011年12月17日至18日到指定考点确认美术类报名信息、缴纳省统考考试费,于2011年12月27日至28到参加高考报名的县(市、区)招考办领取《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省统考准考证》,于2012年1月5日到指定考点参加考试。

  一、普通高考报名对象和条件

  1.报考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健康;

  (4)对从省外迁入考生户籍、学籍的时限要求:从省外迁入的单人户口考生(含和非直系亲属户口在一起的考生)在辽宁省报名,要求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在辽宁省的户籍满三年、高中学籍为三年,其中是往届毕业生的还须具备辽宁省中学毕业证书;从省外迁入全家户口的考生(含和父亲或母亲一方户口在一起的考生)在辽宁省报名,要求户籍迁入时间须在辽宁省高考报名工作开始前;应届考生的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籍要求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满一年,往届考生或社会青年须具备辽宁省普通中学毕业证书。现役军人子女以及特殊情况的考生在辽宁省报名,户籍、学籍未达到规定时限要求的,须经市招考办审核,报省招考办审批;

  (5)军队院校、公安院校的报考条件按军队院校或公安院校的招生简章执行;

  (6)报考少年班考生,先由招生学校预选后发给考生准考证,明确考试科目,并通告考生所在市、县(区)招考办,再由本人写出申请,经市、县(区)招考办审查合格后,方能在市招考办指定的地点报名及参加考试。申请报考少年班,必须是极少数智力超常、成绩优异且年龄在15周岁(含15周岁)以下的初、高中在校学生(不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

  (7)凡符合体育专业考试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体育专业。报名时须填报本人参加体育考试的专项,并打印在《2012年辽宁省体育类考生专业加试证》上,后期不得改动。体育类考生持体育类考生专业加试证、居民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到省招考办指定的地点参加体育专项测试。

  2.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符合上述条件,持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可参加高考报名。

  3.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报考内地普通高校,须到教育部联合招收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办理相关报名手续,参加教育部单独组织的联合招生考试。

  4.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在上一年度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

  (5)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二、普通高考报名办法

  1.报名地点:

  (1)考生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必须在其户口所在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报名并参加考试,才能享受相应的高考录取照顾政策,在其他地区报名、考试不享受此项高考录取照顾政策。

  (2)应届高中毕业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到县(区)招考办申请报名,户籍与学籍分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市、其学籍所在县(区)报名。应届双语考生可在学籍所在县(区)报名。经教育厅批准在全省范围内招生的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且户口未迁到学校所在地的应届毕业生,持户口本、学籍证明等证件可在户口所在地、也可在学籍所在地参加普通高考报名。

  (3)往届生(含社会人员)一律到户口所在县(区)招考办指定的地点申请报名。

  (4)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持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在各市指定地点报名。

  (5)长期在我省工作的外省职工及子女以及我省因上述原因在外省借读的考生,因我省实行分省命题,考试内容与其他省(市、区)不同,所以不能借考,必须回户口所在地报名。

  2.考生报名时必须交验的材料:

  (1)学历证件:应届高中毕业生持高中学籍证明(须注明考生在校的学籍注册时间),往届高中毕业生持高中毕业证书,其他考生持最后的学历证件或同等学力证明。

  (2)户籍证件:居民身份证(2012年我省高考报名使用身份证阅读器,考生需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特殊原因未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考生也可持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报名。年龄在16周岁以下未发居民身份证的考生须持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证明),户口本(农村考生无户口本者持乡户籍管理部门的证明)。

  (3)报考少年班的考生持有关院校发给的准考证或同意报考的证明。

  (4)经考生本人签写的《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生诚信高考承诺书》。

  三、报名资格审查办法

  为维护我省广大考生利益,今年将严格报名资格审查工作,严把报名资格审查关,实行考生户籍、学籍双认定的办法。严禁高考移民,严禁往届生按应届生报名,严禁应届生按往届生报名,严禁非应届在校生报名,严禁跨地区、跨类别重复报名。以虚假材料报名的考生,一经查实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给予取消考试和录取资格等处理,同时记入考生诚信电子档案。凡为组织、参与高考移民活动提供便利,伪造学籍、户籍的有关部门、学校和相关人员,将提交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纪、政纪严肃查处,触犯法律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热门院校

  • 东北大学沈阳市和平区
    学校简介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流亡办学,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东大文化。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东北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沈阳市,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6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3.7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4490人,其中专任教师2857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2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5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个。学校设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基地11个。设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工程学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1‰。设有10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学校以一流学科为核心,以“智能”赋能学科升级,实施4项重大引领计划,培育3项工程,“世界一流、国家一流、省一流、校一流”四级学科建设梯次协同共进,交叉融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更具活力。 东北大学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9000余人。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培养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三五”以来,东北大学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9门,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1部,获批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竞赛国际大奖444项,国家级奖励2100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1575项,专利300项,共有94家学生创业企业落地。在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竞赛排行榜中,学生获奖总数排名全国第3,综合排名全国第6。学生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保持较高水平。 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科研方向,鼓励自由探索,推动协同创新,基础研究水平稳步提高,技术创新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800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近30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科技奖励14项,省部级一等奖67项;获得国家专利5109项,其中发明专利4584项;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共29801篇。 学校在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探索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学科、人才、科研、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及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学校坚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健康和交叉科技前沿等领域,推动大学科学园建设,为东北大学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奠定了新的重要基础。 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253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有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白俄罗斯创建全球首个科技孔子学院,设有波兰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歌德语言中心等跨文化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推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聘请海外知名专家讲学、学术交流、参与学科建设等,派出师生赴国(境)外执行国际会议、科研合作、联合培养、海外实习等各类交流访问任务。现有在校国际学生人数1097人。 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坚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首批10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10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和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面向未来,东北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遵循“教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围绕办学目标和定位,坚定地走“创新型、特色化、开放式”发展道路,为建成“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
  • 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市甘井子区
    学校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大连海事大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在民族饱受外辱、国运衰败之际萌发创办,并肩负着“挽救航权,振兴国运”的历史使命,虽几经周折、历经磨难,但始终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培养了大批航运事业的栋梁之才,为振兴和发展国家航运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连海事大学源于1909年设立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1911年以船政科为基础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1912年更名为吴淞商船学校,1915年停办,1929年复校后更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37年再度停办,1939年于重庆复校并更名为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1943年并入位于重庆的国立交通大学,1946年于上海复校并更名为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与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合并成立上海航务学院。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上海航务学院与发端于1927年东北商船学校的东北航海学院合并组建大连海运学院,同年,发端于1920年集美学校水产科的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并入。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3年,国务院批准学校航海类专业实施半军事管理。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分校。1994年,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998年,学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认证,成为国内率先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高校。2000年,大连海运学校“划归管理”。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前列。    大连海事大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内外所享有的声誉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93年,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词“坚定、严谨、勤奋、开拓,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2009年,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李长春、张德江、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学校致信或题词祝贺,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视察了学校。    大连海事大学位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市西南部。学校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    大连海事大学设有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船舶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国际联合学院、体育工作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交通运输高级研修学院)、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人文社科研究院(航运发展研究院)、留学生教育中心等21个教学科研机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计2万余人,同时招收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并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十余万名,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运事业的骨干力量。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54个本科专业,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现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1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专业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3门IMO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29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个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示范性)专业,7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7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0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9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0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8个省级教学名师,4个辽宁省专业带头人,1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99名,其中教授366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47名,聘任二级教授47名,三级教授99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11名、讲客座教授142名,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实质性工作与交流,使大连海事大学师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学科前沿理论,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大连海事大学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埃及、越南、斯里兰卡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52所国际著名院校、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实质性联系,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2005年3月学校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班”首次招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国际合作办学层次。学校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建立了我校海外校区,并于2007年在斯里兰卡开始招生,实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学校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全球海事培训协会(GlobalMET)、国际航海教师联合会 (IML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国际航运协会(ISF)、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 Register)以及日本邮船(NYK)等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学校还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引进教育资源。    栉风沐雨百十载,桃李芬芳续华章。大连海事大学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传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发扬“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海大传统,坚持航运特色,强化内涵发展,向着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沈阳市大东区
    学校简介辽宁广告职业学院是隶属省教育厅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为国内广告专业学院之首创,占地面积425499平方米,建筑面积127887平方米。教职工总数419名,在校学生5000余名。馆藏图书36.41万册,学院在沈阳北郊,与辽宁大学(文科校区)、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学院、沈阳工程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共同营造沈阳北部高校文化圈。辽宁广告职业学院建于1993年,是一所以广告专业为主的大专院校。设有专业: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广告营销与策划、广告经营管理、商务管理、商务经济与代理、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服装工艺技术、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编导等22个专业,18个培养方向。学院专建8000平米实训大楼,设置模拟广告公司、多媒体实训教室、模拟会务中心、形体活动演示厅、录音室、实训声像反馈厅、雕塑场、工艺车间、成果展厅、摄影棚、图像绘制场、图文印制场、服装成制场。有多种智能实训设施:电脑设施、动漫教学设施、线型编辑非线型编辑设施、音像录制设施、电脑雕刻设施、电脑喷绘设施、铜艺加工设施、不饱和树脂成型设施等。多年来,学院已经走出一条智能实训的教学之路,学院于2010年创建了九鼎视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学生实习与实训提供新的平台。并于2011年3月成为中国移动集团辽宁首家创业孵化基地。近年来,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签订订单教育协议,2014年新生将实现全额订单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的就业率连续十余年达到95%以上,在辽宁省所有高校中名列前茅,并荣获沈阳市创业就业先进单位。高凯征教授,曾任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现任任辽宁广告职业学院院长,辽宁大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美学家教育家,荣获沈阳市优秀专家称号、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文学会理事长,第十二届全运会评审专家组成员。学院采用“二元互导”的管理模式,即以老师为主导的管理者为一元,以学生为主导的被管理者为一元。让学生加入到学院的管理工作中,两者相互合作,积极参与学院民主管理,行使民主权利。根据我院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为了更好地听取广大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尊师、敬学、重教”听证会,这是辽宁广告职业学院丰富的学生活动中的一项,是“二元互导”的具体体现,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五十期,收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解决了同学们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问题。同时为更好的建设学院提供了智力支持。辽宁广告职业学院校园听证会曾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为了贯彻“三点一线”的指导思想,突出智能实训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院一直把教学改革做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2009年度学院首先进行了考试改革,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笔答考试模式,综合使用研讨式、谈话式和笔答式的考试方式。其次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包括案例教学和创意教学两部分。案例教学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研讨,分别是案例的实训功能、案例与文化知识讲授的关系、案例教学的方法、案例的收集、案例教学的目的性及案例教学的整体连贯性;创意教学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讨,分别是联想机制、联想实训设计的原则、联想元素的收集与开发、非视觉课程的创意教学思路、创意案例的分析的使用。教改过程采取的是研讨会和观摩课相结合的方式,边研讨边实施,使案例教学和创意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进行艺术类专业的工作室建设和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调整,用市场需要的人才标准培养学生,把市场引入学校。我院也将一如既往地贯彻“面向市场,开发潜能,学以致用,自强自立”十六字方针。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教学,勤勤恳恳钻研,为成为国内一流院校而继续努力!
  • 学校简介学校底蕴深厚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北方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辽阳市,是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辽宁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学院自1949年建校以来,秉承“厚德、励志、笃学、敦行”的校训精神,与时俱进,以“质量立校、人才兴校、专业强校、特色名校”为办学方针,围绕“让优秀成为习惯”的校园文化理念和“雷锋式职业人”培养工程,致力于建设特色型、创新型和社会服务型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健全、本领过硬、素质全面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师资力量强大学院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3亿元,在校全日制学生近7000人,成人教育学生2000多人,学生在学期间可考取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40余种。学院建有学生公寓7栋,教学楼6栋,教学实训楼1栋,行政楼1栋,综合实训基地1座,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所,综合体育馆1座,标准400米塑胶场地1块,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各1块。现有教职工603人,专任教师332人,其中副教授118人,教授3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02人,“双师型”教师232人。学院设有11个院系,建有36个专业,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化工、信息工程、现代服务、艺术设计和师范教育等六大专业群。专业前景广阔近年来,学院注重学生专业实操技能,加大实训设施投入,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前教育为国家级专业能力提升建设专业;环境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省级品牌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为省级示范专业;食品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实训基地为国家级实训基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服装加工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基地为省级公共实训基地;环境及化工类专业基地为省级师资培训基地。办学模式多元学院采取“双向互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厚德强技”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全国百余家企业对接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2211”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强化了对学生就业所必备的技能训练,学生毕业即能胜任岗位工作。创建以职业素养为本位的六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新了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努力做到学校工厂化、教室车间化、教学做一体化。拓宽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办学模式,形成了本科、专科、高职、培训、函授、自考、国际合作办学、职业技能鉴定等多元并举的崭新办学格局。
  • 学校简介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工科类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建于1965年,前身是国家重点中专辽宁仪器仪表工业学校,2002年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兴辽卓越院校建设项目学校。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专业为主体,机电类和仪器仪表类专业为特色,全日制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科研技术服务并重发展”的高职院校。现有浪头和仪表园两个校区,校园占地540亩,总建筑面积19.68万平方米。学院设有自动控制系、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华孚仪表学院、黄海汽车工程学院、北方黄金珠宝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等12个教学单位。现有智能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装备制造技术、材料成型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汽车工程技术、珠宝加工、制造类服务业等9个专业群,35个招生专业(方向)。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试点院校,与沈阳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及自动化三个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联合培养。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06人,教职员工48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79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85.02%。拥有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首批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教学团队1个,国家“双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职业院校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专业带头人9人、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拥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1人,万层次人才38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担任教育部、机械等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7人。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518.92万元,拥有7个中央财政、12个省级财政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公共大型实训基地、10个创新型实训基地、179个校内实训室和135个高质量校外实训基地。近三年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40余项。学院有国家师资培训基地重点建设专业点4个,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和各类国家考试站点4个,开设鉴定考试工种40个,年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与技能鉴定考试20000人次。设有1个大学科技园、4个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拥有12个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装备服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近三年开展技术服务项目300余项,相关技术服务到款额2300余万元;获得专利249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连续三年位列辽宁省高职院校榜首。学院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被辽宁省企业服务局、辽宁省中小企业联合会授予“辽宁省优秀服务机构”荣誉称号。学院与省内外2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就业单位涵盖了航空工业沈飞公司、中国航发黎明公司、沈鼓集团公司、鞍钢集团公司、渤船集团公司、凌钢集团公司、华晨宝马公司、恒力石化公司、冰山集团公司、新松机器人公司、英特尔公司、一重集团公司、中信戴卡公司、吉利汽车集团公司等省内外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8.11%、98.72%、98.05%,学院连续四年作为高职院校代表在全省就业工作专题会议上做典型交流发言。学院致力于走“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特色发展道路,先后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合作创办黄海汽车工程学院,与丹东中金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北方黄金珠宝学院,与丹东华孚集团合作创办华孚仪表学院,通过“政校企”合作共建区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丹东新区创新创业学院。学院牵头组建的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被省教育厅确立为我省首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黄炎培优秀学校奖”“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平安校园”“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省先进团委”“省高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级学校”“省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