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2010年高考命题增加选修课内容
2010-03-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济南讯省教育厅近日出台《关于改革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今年我省高考将出现一些新变化。

  将在稳定“3+X+1”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推进教育招生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在高考命题范围方面,适当增加选修课内容;在高考题型方面,进一步丰富每年的高考科目题型,引领高中教育走出死记硬背的局面。

  积极推进省属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省教育部门将协调部属高校不断增加在我省的自主招生名额,同时积极争取在省属重点高校开展自主招生。从2010年起,我省将把规范办学行为作为高中学校参加自主招生的基本资格,凡存在违规办学行为、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取消学校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

  2010年起,高考考生信息不再提供给各市。据介绍,取消这种做法,除了保护考生个人隐私的需要,还可以在客观上减轻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高中学校在高考升学方面的巨大压力。

  在职教师不得从事各种有偿补习活动,不得动员组织学生接受有偿补习。到2012年完成公办高考补习学校撤销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高考补习学校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做好撤销公办高考补习学校的准备工作。同时,要制定关于举办民办高考补习学校的相关政策和监管办法。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华宇工学院由德州亚太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举办,前身是始建于2002年的德州华宇学校,2004年学校改建为专科层次的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总体定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秉持“以人为本、对接需求、应用为魂、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学生中心、需求导向、全面发展、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已培养应用型人才近4万人。目前,学校在校生1.7万人,其中本科生1万余人。占地1146亩,校舍40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建有282个实验实训室(中心、工作坊),13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馆藏纸质图书140.8万册,电子图书130.3万册。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10个教学院(部)。聚焦党的建设,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于2004年成立党委,现有党员936人,党总支6个和党支部27个。2020年7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国内双一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2017年12月8日,中央电视台1套《新闻联播》栏目对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报道。2020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立项1项。2021年,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聚焦现代产业,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按照“固优、强特、扶需”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对接山东省“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和德州市“541”现代产业,开设30个本科专业,全部为应用型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工管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现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5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聚焦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学校是中共德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指定的智库联席单位、是省会经济圈科创联盟成员副理事长单位。与企业共建中央空调设备检测中心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洁净空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德州市重点实验室5个,德州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近三年,学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部分)1项。承接横向项目129项。获市厅级科研奖项190项,其中德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学校1份咨政报告获德州市委田卫东书记肯定性批示,12项调研报告被中共德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采纳。授权专利502项。聚焦学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七个方面,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网、齐鲁网等媒体报道。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三层次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中心为山东省创客之家。近三年,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参与率86.9%,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349项,“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省级奖励462项,学生授权专利243项,发表论文175篇。构建了“平台+项目”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全面实施第二课堂建设工程,实现了学生成长“七个起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6%以上,专业对口率均在80%以上。学校历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均在10%左右,累计306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40人被“双一流”大学录取,1人被英国诺丁汉大学录取。聚焦协同育人,推进开放办学。探索建立了“三接九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0个本科专业全部与企业共建,校企在教学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12个方面共同培养人才。学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了产教融合园区,与德州亚太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了中央空调产业学院、智慧物流产业学院、现代传媒与艺术设计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建设研究室、创新工作室、创业工作室和工作坊等“三室一坊”32个。现有校企合作单位133家。近三年,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项目35项,为地方和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129项。与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的1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先后获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办学业绩。学校以“建百年华宇、创特色名校”为愿景,坚守“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用的人才和技术”的使命,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生满意、教工自豪、政府重视、社会尊敬、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学校简介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优势的高职院校,具有60多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训,遵循“水利特色、工科优势、凝练品牌、强化服务”的办学思路,确定了“立足水利、面向社会、服务一线”的办学定位。学校是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首批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学校荣获“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水利职工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高校就业工作优秀院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网络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体育优秀单位”“山东省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硬件设施齐全先进学校总占地面积159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图书馆藏书113万册。按照“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原则,建成智慧水利、智能制造等162个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水工实训场为全国水利类重点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无人机应用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实训基地、节水灌溉基地是教育部认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水利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水工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是教育部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师资队伍德技双馨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成了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组成的高水平人才专家资源库,形成了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中正高职称59人,副高职称189人。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工匠、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等40余人。专业建设优势突出学校主动适应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水利工程与管理、现代交通工程技术、建筑产业现代化施工与管理、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8个特色专业群,专业体系更加完善,专业内涵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高职水利类专业的全覆盖,打造了以水利工程与管理专业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特色品牌专业,形成了“水利特色、工科优势”专业群,为现代水利事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学校拥有教育部认定骨干专业5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专业2个、全国优质水利专业3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8个、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群10个(专业21个),省品牌专业群2个(专业8个)、省优质建设专业群4个(专业20个)。水利工程专业群作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人才培养成效斐然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水利类高等职业院校,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山东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中,担负着培养现代水利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学校以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材施教,特色发展,迄今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输送了10余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山东水利事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为水利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面向山东、天津、河北、江苏、安徽、辽宁等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学生第一志愿上线率超过100%,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86%以上,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比例达100%,总体就业率均在97%以上,毕业生赴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水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水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就业比例超过10%,实现了高起点、高质量就业。学校51名学生入选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学校坚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先后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港口集团、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京东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开展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构建了协同育人、协同发展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纽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以企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目标,将企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课程的全过程,并在实训、实习中加强企业所需的能力模块学习。学校把教学、生产、服务、应用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构建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坚持立足水利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对口支援、社区服务,打造了立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了山东水利技术传承创新中心。近三年,完成了全国水利行业专业培训、山东省水利局长培训、库区移民干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河长制湖长制培训等18000人日。开展了37个工种、16200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利用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等7项技术资质,先后完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60余项技术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污水处理设备、水工机械等10余项新技术研发,共开展社会服务近100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3亿元。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战略,教师继承发扬了良好的科研传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项目《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成型技术与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学校教师先后承担以国家重点课题《黄河河口地区骨干生态河网构建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为代表的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30余项,获奖100余项;在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专利230余项,出版教材180余部。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统筹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注重校园建筑文化内涵挖掘,建设了以“水经苑”“水轴”“水文化体验馆”为代表的校园水文化育人基地和水文化研究中心,进一步创新了水文化内涵,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水文化育人氛围,促进了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的养成。坚持培育精神文化,厚植育人基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武装师生、教育师生,将学校“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训等核心价值追求与人水和谐共生的理念相融合,把“团结吃苦、奉献创新”的校风潜移默化于“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追求中,增强水院人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引领水院人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立大志、做大事。坚持规范行为文化,打造育人品牌。坚持水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顶层设计,挖掘水文化教育资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水文化”为中心的育人体系,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国家和地方的水文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国际交流广泛深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与俄罗斯、德国、韩国、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友好合作关系,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项。学校与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化工大学开展长期深度合作,中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派出的留学生实现了本科、硕士及博士全覆盖,培养了1000余名通晓国际标准的国际化人才。与俄罗斯教育部合作建立了覆盖华东、华北地区唯一一家俄罗斯国家对外俄语水平考试(培训)中心,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中国—中亚国家战略合作的双语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积极探索国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先后派出50余名学生赴韩国南部大学交换学习。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思维方式和教育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提升语言交流、独立学习和自立自主能力。2019年以来,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招收了85名来自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的留学生,包括23名电子商务专业学历生。按照“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发展模式,搭建“专业+汉语+文化+就业创业”四元共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精技能、懂汉语、通文化、会创业、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留学生,打造留学水院品牌。
  • 学校简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位于胶州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内,淮河路1007号,学校地处胶州湾北侧,加之北邻胶东机场,南接胶州湾跨海大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约503亩,总建筑面积约为20.3万平方米。学校建设经费投入约为12.9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7.08亿元,一期教育装备总投资0.89亿元。2020年3月22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批复》(鲁政字〔2020〕46号),同意设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青岛市管理为主。2020年5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教发厅函〔2020〕22号),学校通过教育部备案。2020年10月10日,学校首批学生入学。在省市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下,人才培养及办学发展取得良好开局,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学校深入研究办学定位,基本明确了未来发展思路和路径规划。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将逐步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丰富专业内涵。学校2020年首批5个招生专业,分别是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在高质量办好教育类专业的基础上,对接区域经济及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学校积极发展商贸类、旅游类等专业,2021年新增7个招生专业,分别是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中文、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国际商务、视觉传达设计、首饰设计与工艺。目前,学生总数1460,教职工120人。
  • 学校简介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3 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公益性办学宗旨。秉承“文明、博学、实践、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驱动,坚持“行校共建、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化开放城市—青岛。现占地93.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5.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700.68万元。建有校内实验室129个、实习场所4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5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4.27万册,电子图书130万册,纸质期刊636种,电子期刊22.13万册。校园网出口带宽5,310兆,网络接入信息点数8,160个,建成了万兆骨干链路、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学校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现开设本科专业34个,在校生折合15322.8人,其中本科生9,810人,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建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4个;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进入B类专业3个,在山东省19所上榜民办本科高校中列第3位。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662人,外聘教师230人,折合教师 781.5人,生师比19.61: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497人,占比75.08%;“双师双能型”教师263人,占比39.73%;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青岛市教学名师5人。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确立了“一个目标、二个模式、三全育人、四教四成、五育并举”的“一二三四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对接地方产业行业,实施行校共建,发挥恒星集团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实践了具有恒星特色的“工学交替、实岗实践”的教学模式。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教融合和智慧学习工场的创新模式共同研究与实践;学校承担省市级及以上教改研究项目4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双创平台,建成“恒星智岭”国家级众创空间双创基地;注重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构建了统筹领导、逐级落实、协同合作的校院两级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学生承担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项目27项,在大学生双创大赛中获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26项。学校鼓励开展应用研究,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激励和支持教师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服务、科技研发和科研创新,引导教师把创新过程、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升本以来,承担省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21项、横向科研课题46项,发表研究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专利类授权110件。学校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十几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莱姆顿学院、美国凯特琳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等16个国家6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项目,积极利用国际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始终视质量为生命。围绕教学中心,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500余人,发展学生党员243人;获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文体竞赛奖883项、发表论文 46 篇、获专利授权 15 项;升本以来,生源质量连年提高,2021年山东省普通类考生高考成绩超本科资格线20分以上的生源占比60.94%,录取平均分超生 源省份本科资格线20分以上的省份占半数以上,全校一志愿录取率90.1%;2021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为89.8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胜任度“较强”与“非常强”的评价占比为81.16%。近年来,学校获“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道德讲堂示范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十大改革创新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多次被中国商报、齐鲁晚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中国教育报分别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立德树人守初心 德能双修育人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力求让学生更满意》为题连续报道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
  • 学校简介济南职业学院是由济南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山东省示范高职院校,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成立于2004年,由原济南教育学院、济南机械职工大学、济南职工科技大学三所成人高校合并组建。学校有66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史和20年的高职教育办学史,培养毕业生10余万人。学校面向全国10个省(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2500余人。明晰质量主线、内涵发展办学思路。学校持续探索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特色立校、服务强校、合作兴校”的办学方针,明确了“立足省会,引领全省,示范全国”的办学定位,凝练了“厚德博学、强能善技”的校训精神,制定了“品德高尚、品质优秀、品味高雅”,“技强业精、知行合一、务实思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适应济南区域经济发展,设立机械制造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财经学院、商贸经济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管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中德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11个二级学院及思政教研部、公共教学部2个教学部。开设与济南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35个专业,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等为主干大类的专业集群。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立德树人为根本,校园文化建设再提升。健全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为主导,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各门课程协同协力,强化人文素养教育,推进实践育人,使外在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内化为师生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培养了品德高尚、品质优秀、品位高雅的“三品”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育人自觉。实施“3hé”(核-合-和)特色文化,涵养“三品”技术技能人才。核:围绕立德树人“核心任务”,践行“核心价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做人”,打造了“济职好青年”、“济职义工”等文化品牌。合: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规律,加强工匠精神培育,让学生学会“做事”,聘请德国企业高层次人才担任学校双元教育大师,学校与济南二机床集团的现代学徒制经验被《人民日报》整版刊载。和: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目标。通过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美丽校园、魅力校园、幸福家园“三园”层递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辐射带动其他工作,全面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了工作的精细度和规范度,增强了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幸福感。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校上下“合心合力”凝聚力量,构建了全面、自由、发展、优质的人文环境,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与社会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和谐发展的目标。完善设施设备,创设优越教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86.3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18.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近百万册,固定资产总值7.4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办学条件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学校按照“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建成融教学实训、技能鉴定、社会培训、创新创业、教师培训等五种功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联合济南二机床集团、海信集团、中创软件等国内知名企业组建了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13个二级院部校企合作理事会,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建立了6个校企合作联络工作站;济南市市级综合公共实训中心和山东省旅游人才培训基地落户学校。由迅达(中国)电梯集团投入电梯实训设备,共建鲁豫区电梯从业人员上岗、技能培训基地和院内电梯类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167个,实训场地面积35180.69平方米,设备总数8721台套(大型设备243台套),设备总值8864.99万元;与523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成267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投入千万元,联合社会资源搭建了以高性能服务器集群、万兆校内带宽为基础的校园信息化平台,校园网主干带宽和出口带宽分别达到10000Mbps和4000Mbps、网络信息点数7029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12500GB,实现了有线和无线双通,建成了覆盖全校的网络化学习和工作环境。由于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学校承担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现场决赛,承办了一系列省级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评价和参赛教师的热情点赞。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实施创新发展。学校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63.13%、双师素质比为97.61%;高级职称比为32.36%。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山东省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国家骨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国家级教学资源库项目、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省部级以上课题83项、为社会服务和企业技术研发课题107项、发表论文900篇、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3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20多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56项、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奖460多项、山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互联网大赛一等奖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2016-2017年度中国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影响力系列报告》显示,在2012-2015年期间,学校以共56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创新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学校结合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校嵌入企业,企业嵌入学校,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培养过程与生产实境对接,双师校企共育、评价校企共施、双证相融共取的“校企互嵌、工学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产业调整和专业方向设置需要,校企联合开展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成立了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二级院部校企合作理事会,在北京、上海、苏州、青岛、潍坊等地建立校企联络工作站,创新实践了“理事会+工作站”的校企合作模式,牵头成立了济南市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两个职业教育集团,与山东省旅游局合作建立了“山东省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建立了“苏州高新区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与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国家级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登上央视六集大型纪录片《五年规划》,并被《人民日报》整版以《现代学徒制如何“出师”》为题给予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招生就业双优,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考生青睐,学校是山东省录取分数和第一志愿报考率增幅最大的学校,上线率、新生报到率均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企业欢迎,2013年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9%以上;2015年和2016年初次就业率均为100%,专业对口率分别达到82%、82.60%,雇主满意度达到98.10%、99.8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为95.99%,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构建双创体系,创新融入、创业培育。学校成立创业学院,以创业培训为引领,创业见习和创业实践为手段,以创造企业为目的,构建双创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政行企校”多方合作平台,共同发现并推动有激情、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在优秀青年企业家、创业导师一对一指导下,真正投身创业实践,成长成才。学校现已成为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会副会长单位,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先进单位,开设山东省高职院校唯一一个创新创业类专业(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2016年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批准为首批省级青年众创空间,被省科协确定为第二批创客之家。深化国际合作,开门开放、多层多元。2011年,济南职业学院将先进的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引入校园,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上海”)和德国、瑞典企业共同成立中德合作“双元制”职业技术培训济南项目(简称AHK-济南项目)。7年的时间,从中德“双元制”合作办学的科学严谨,到“双元教育大师”的示范引领,到AHK—济南中德中国北方职业培训基地的合作深化,再到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济南职业学院探索出了培养“大国工匠”成长的“济南模式”,走出了一条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智造人才”的现代高职教育育人之路。学校还先后与西澳大利亚州理工学院、加拿大麦瑞·维多伦学院联合举办酒店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中澳”班及学前教育“中加”班,引进TAFE培训包和澳大利亚、加拿大通用能力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优良师资。学生毕业即可获得澳方、加方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已有3000学生合格毕业。服务“一带一路”,莫桑比克30名职业院校教师到学校接受装备制造类专业培训,通过开展外籍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输出学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深厚的办学底蕴,结出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主席团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节约型高校建设示范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连续10年获评省级文明单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