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大港大相继弃录重庆违规状元 详情曝光
2009-07-0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重庆违规高考“状元”

  6月22日,重庆市对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试图骗取高考加分的学生作出取消加分资格的处理,其中重庆市高考文科第一名、巫山籍学生何川洋因其父母的官员身份受到质疑。6月29日,重庆市巫山县对包括何川洋父母在内的三名参与更改民族成分、骗取高考加分事件的干部分别予以免职或停职处理。

  本报讯 继北京大学昨日凌晨宣布放弃录取重庆违规“状元”何川洋之后,何川洋的名字昨天下午也未能出现在香港大学网站上公布的录取名单中。由于何川洋今年填写的唯一志愿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在被北大和港大相继放弃录取后,重庆市的文科状元面临着可能无学可上的尴尬境地。

  昨日凌晨,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短信通知媒体称,北大放弃录取重庆违规状元何川洋。同时表示,如果另有类似情况的考生,一经查实也将取消其录取资格。据刘明利介绍,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北京大学招生办在核实了全部事情之后作出了以上的决定,并已经报学校批准。希望所有考生以此为戒,做诚信之人,行正义之事。

  刘明利表示,尽管放弃录取何川洋,但北大依旧表示鼓励他积极面对现实,从自身找原因,改过自新,今后不再犯原则性错误,做一个真诚的人,北大依然会欢迎他。

  昨天下午,香港大学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09年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的录取名单,名单中共有296名正式录取学生和306名候补学生,名单只列出了一串代表申请编号的数字。

  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的黎小姐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重庆今年的文科高考状元何川洋并未出现在正式录取学生和候补学生的名单之中。此前,由于香港大学和何川洋的中学母校重庆南开中学一直有联系,香港大学于几天前通过学校的老师找到了何川洋,在有了接触后,何川洋也表达了去香港大学就读的意愿,当即填写并递交了入学申请。随后,香港大学组织人员对何川洋进行了电话面试,但最终并未录取何川洋。

  黎小姐表示,何川洋未被港大录取的主要原因是其面试成绩不佳,而和目前的“违规民族加分风波”没有任何关系。

  重压之下何川洋家的四天

  昨天凌晨零点40分,知道被北大拒录的何川洋大哭了一场,父亲何业大没有隐瞒,在第一时间把坏消息告诉了他。而这样的失望在同一天里再度上演。在获知香港大学也未录取自己后,17岁的他感到失望和恼火,把自己关在了屋里。何业大昨晚告诉记者,想让何川洋安静一下,以后怎么样,是复读还是可能被其他学校录取,自己也没有了想法。从忐忑不安到绝望,四天来,重压之下的何川洋一家现在只想安静一下。

  ■6月29日

  被处罚父母呼吁给孩子一个机会

  6月29日晚,针对重庆市高考文科第一名何川洋更改民族成分一事,经巫山县委决定,原巫山县招生办公室主任何业大被免职,何川洋的母亲——巫山县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林琼也被停职。据县政府通告,当事人均表示服从县委的处理。

  处罚后,何业大对这一处罚并未做出异议,他说:“我们父母做错了,愿意接受处罚,承担责任,但孩子还小,他到今年12月才满18岁,还是未成年人,读高中时他才14岁多,对这些情况根本不知情,孩子是无辜的,呼吁社会能给孩子一个机会。”

  在此之前,何川洋已与北京大学签订预录取协议,其志愿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这也是何川洋填报的唯一志愿。何川洋爱好诗词,北大是他一直的向往,也是报考时唯一选择。文理分班的时候,理科也不错的何川洋曾被建议上理科班,不过何业大说,为了达成上北大的愿望,何川洋还是选择了学习文科。

  在尚不知孩子是否还有录取资格时,卢林琼向媒体透露,香港大学也打来电话,有意录取何川洋。此前香港大学曾有录取海南移民高考状元的先例,因此香港大学成为了何家的另外一根稻草。

  ■6月30日

  何川洋保留录取资格?

  6月30日,何业大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称重庆市教委透露,何川洋将保留录取资格。对于这则消息,他说:“我现在只能从重庆教委的官方网站上了解情况,没有其他方法,我也没有收到这个通知。”

  随后记者通过重庆市招办负责新闻的祝老师处了解到,目前尚未收到过这一决定,不能对此做出答复。

  何川洋在家每日以泪洗面,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何业大说:“我们这是个小地方,不然我真要找个心理医生,否则他会被逼出病来,孩子不一定会成为社会栋梁,但肯定也不是社会的渣子,还是希望社会能给孩子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似乎就在面前。

  香港大学此前通过学校的老师找到了何川洋,何川洋填写并递交了入学申请。对只填报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这一个志愿的何川洋来说,此时与港大的接触成了北大这个独木桥之外的唯一选择。



   

热门院校

  • 重庆财经学院重庆市巴南区
    学校简介重庆财经学院(原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1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6年获批为重庆市第二批整体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1年获批为重庆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目标 学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做产教融合先锋,建新型财经名校”的办学愿景,遵循“夯实基础、以人为本,融合产教、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明德、健体、博学、笃行”校训,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和产教融合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而努力。 办学特色 在20年的办学中,学校积淀形成了新财经集聚发展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两大特色。 新财经特色:以应用经济学为基础专业群,构建贸易与商务专业群,面向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金融科技专业群、数智会计专业群、现代物流专业群三大专业群,着力扶持软件服务外包专业群、人工智能专业群、文化创意专业群三大专业群,推进智慧城市管理专业群,通过相关专业调整、优化与升级,促进新工科和新商科的交叉融合发展,为重庆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产教融合特色:学校充分利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探索出校企共建“教学项目、订单班、专业、产业学院和产业园”等合作办学新机制,形成“五维递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将强力推进校地合作,实现学校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组织结构 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设有党政办公室/档案馆/校友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组织人事部/教师发展中心/评估办公室、教务处(图书馆)、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保卫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国际合作交流处、信息化办公室、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建处、后勤保障中心等14个职能部门和会计学院、金融学院、财富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 学科与专业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000余人,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和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有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金融学科。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力打造1+2+2重点学科体系,支撑应用型学科生态体系建设。学校开设有4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金融学学科专业群是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经济学、物流管理、会计学、会展经济与管理、软件工程等5个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50余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00余人,占总数78%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50余人,占总数的40%以上。学校长期聘请其他高校学者、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和实践教学指导。 学校柔性引进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学校自主培养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 教学科研 近年来,学校共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5项,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厂(2020)”项目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学校12名专家学者入选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涵盖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与建设等9个专业委员会;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0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2项);获批重庆市一流课程17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名;获批重庆市虚拟教研室1个,建有校级教学团队19个;出版自编教材34部。2016年11月,学校获批为重庆市第二批整体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渝教计发﹝2016﹞12号)。 近年来,学校获批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信息技术类)、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重庆市人工智能科普基地1个、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培育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群体1个、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5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超150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近1000篇,全球高被引论文2篇;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30项,授权专利2项;15项决策建议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 创新创业 学校成立了创业学院,以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四平台两基地一中心”的特色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打造了共享、开发、全过程的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开设了系统化、全过程、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中,学校成为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科技局“众创空间”的双授牌单位、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首批会员单位。累计入驻学生团队项目74个,师生共创项目18个,参与学生1000余人,目前已孵化公司23家。 近年来,学校在创新创业相关赛事中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共计84项,其中包括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级银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等。 产教融合 学校与誉存科技、重庆直通国际物流和信永中和会计事务所等百余家企业,与重庆市多个区县相关政府部门,与重庆市进出口商会、重庆市会计师协会和重庆市信用建设促进会等多个行业协会,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个高校在渝校友会等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探索校企共建“教学项目、订单班、专业、产业学院和产业园”等合作办学新机制,形成“五维递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分别与企业合作开办了开源会计卓越人才班、跨境电商人才孵化班、直通英才班、信永中和审计卓越人才班、德勤班、融创物业管理定向班、华宇菁英班等多种订单班。 在校企共建专业基础上,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与重庆誉存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中新示范项目战略研究中心、重庆华龙强渝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重庆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协会联合共建中新金融科技现代产业学院,获批重庆市第一批市级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新型学院(基地)建设项目;与中软国际筹建现代产业学院。特别发挥举办方旗下新鸥鹏科教城的资源优势建设产教融合实验园,加速优质企业链在产业园的有效集聚,实现了从基地在外到基地自建、从校企隔离到引企入校、引园入校的根本性转变。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植根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办学思路,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已先后与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捷克、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马里、贝宁和新西兰等17个国家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设有直通西班牙公立大学本硕连读项目、直通法国高商精英本硕连读项目及多个海外知名高校的研习、实习及交换生项目。此外,学校同时开设有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以及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3个财经类国际项目班。 党建团建 学校建立了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党建与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改革相融合、党建与全员育人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学校党委在2012年获得重庆市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0年被重庆市教委指派为重庆市巴南区和大渡口区高校思政课手拉手共建组长单位。 学校坚持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成立了大学生党员服务站,加强学生组织、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学校财富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全国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学校团支部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团委被评为“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 人才培养 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性学科专业竞赛累计获奖492项。其中,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内的竞赛项目屡创佳绩,获得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获得各教指委、学会、行业协会等主办的竞赛项目全国奖项151项,重庆市(赛区)奖项341项。 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以上。毕业生顺利签约全国各大银行、证券公司、党政机关等大型企事业单位。此外,部分毕业生成功考取了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曼彻斯彻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 信息化建设 学校大力发展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校园网已实现双线路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终端,并全面支持IPv6访问,有线网络信息点达1.5万个,无线网络信号在重点区域达到全覆盖。校园网分别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教育网连接,出口带宽总量达6500Mbps。 学校建成了由统一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一站式业务服务门户与办事大厅、主数据仓库与数据中心构成的智慧校园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应用了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学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着力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手段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学校部署了由学堂云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智慧课堂系统、智能互联黑板系统组成的智慧教学平台项目,实现了极大区别于传统教学组织形态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 学校先后获评“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和“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多次承办各类教育信息化研讨会并接待其他高校来我校学习交流信息化建设经验。 实验实训 学校现有各类实践场所158个。其中,校外实践实习基地118个,建有一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数量经济分析实验室、企业经营与财务决策在线博弈实训室、金融综合实验室、社会经济调查分析实验室、物流综合实训室、国土房产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会展综合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土地测绘实训室、沙盘模拟训室、国际贸易实验室、审计综合实验室、金融综合实训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30个。另有计算机公共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学科专业实验实训室等10余个。
  • 学校简介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原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位于重庆市,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渝府〔2014〕31号)、国家教育部审定备案(教发厅函〔2014〕81号),颁发国家学历文凭,教育部电子注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代码是13968。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她的前身是1946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等同志支持下创办的社会大学,当时由冯玉祥将军任学校董事长,张澜、沈钧儒等任学校董事;陶行知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周恩来、郭沫若、田汉、梁漱溟等曾在本校任教。1985年,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复校,更名为“重庆社会大学”,时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冯克熙兼任重庆社会大学校长。2005年“重庆社会大学”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审定备案,转制为“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审定备案,更名为“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院不断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秉承“厚德尚能,求实求真”的校训精神,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和“创造教育的方法”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办学条件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学院发展稳步推进,学生规模近8000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应职力量。
  •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万州区
    学校简介重庆三峡学院始建于1956年,现坐落于千年古城、移民之都——重庆市万州区,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代码10643)。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被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历经60余年发展,学校成为重庆市首所倡导“绿色教育理念”、力推“绿色教育产教融合”的本科高校。现已形成以工学、文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理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员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校。 学校占地面积达3039亩,校舍建筑面积72.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6.73万册,电子图书178.25万种。建有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学校现有18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及以上学生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27人。有6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数学),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土木水利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教育、土木水利、旅游管理7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1412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07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27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4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9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9人。建有人社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柔性引进国内外院士4人,学术团队12支。在职教职工中,有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英才5人,重庆市巴渝学者11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名师1人,优秀教师1人,骨干教师13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学校近2届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一流专业2个,省部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省部级特色专业、一流专业等2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省部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等43门;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4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部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近5年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96项。近5年,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500余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部及以上奖34项;获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特等奖;连续两届获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10连冠,重庆市大学生武术比赛团体13连冠;巧固球队代表中国组队参加第三届东亚巧固球竞标赛,男、女队均获第一名。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近5年,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励31项,其中,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项。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29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60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549项,获批省部级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2个,获国家授权专利1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4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652篇,北大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1294篇,三大检索系统收录565篇,CSSCI来源期刊文章336篇,CSCD来源期刊文章326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
    学校简介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国家民政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文明校园、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重庆市首批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学校始建于1984年,原为国家民政部创办的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2001年3月升格为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2006年3月更名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校位于重庆大学城,占地面积为1075.39亩。学校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一流,建有22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中心)、187间实验实训室,建有重庆市养老产业人才培养公共实训基地,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市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7个。图书馆藏书100万余册,报刊800余种。建有重庆一流的数字化校园。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政与社会治理学院、商学院、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数智财经学院、智慧康养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44个,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17322人。学校现有教职工86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267人,博士、硕士592人,聘请500余名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拥有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市级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1个、重庆市名师工作室2个、重庆市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3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4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2人。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建有国家级、市级重点建设专业26个,国家级、市级精品开放课程25门,国家级、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发展项目1个。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深化政校企合作,成立学校合作发展理事会,与300多家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建有企业学院5个。学校大力推进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积极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形成以能力本位、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学业成长与职业成长结合的“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重庆市高职院校前列。学校被民政部确定为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民政部西部民政社会工作培训中心、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近三年学校培训规模达2万余人次,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建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培训测评点等考核鉴定机构,可对100余个职业(工种)进行技术等级鉴定。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芬兰、黑山共和国、南非、泰国、柬埔寨、孟加拉等近30个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长期合作与交流,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国家和中东欧国家10余个。建有英国威尔士、澳大利亚海外教师工作站、柬埔寨职业教育中心、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接收来自英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非洲、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学历留学生、长短期研修生400余人次,对外交流师生人数达500多人次。2016、2017、2018连续三年被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为“国际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具有广泛影响,2016年作为重庆市属高校的唯一代表(全国9所高职院校之一)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7年当选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副会长单位,2018年作为全国高职院校的唯一代表参加教育部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并交流发言,2019年作为全国高职院校唯一代表参加第26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交流发言,2022年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面对高职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自觉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面向产业的开放意识、密切企业的合作意识、工学结合的培养意识、对接区域的服务意识、促进就业的民生意识、应用研究的学术意识,立足现代城市服务和民政社会工作,积极面向城市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服务一线,培养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全国一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应用型高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