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考试费标准确定
2014-01-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福建省教育厅消息,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的通知,我省高校招生考试的收费标准确定。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报名考试费标准为105元/生,新标准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4年12月31日。

据了解,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报名考试费标准为105元/生,成人高校招生报名考试费标准为110元/生,研究生招生报名考试费标准为160元/生。体育、艺术专业(基本素质与专业)测试费、保送生测试费收费标准为120元/生。此外,按规定需要参加复试(面试)的,可另收复试(面试)费30元/生。外语口试费收费标准为30元/生。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专升本报名考试费标准为105元/生,由组织考试的高等学校收取。网络教育学生入学报名考试费标准为150元/人,其中免试入学的学生收费标准为50元/人,由组织考试的高等学校收取。这些收费已包含考生报名时的摄像、信息采集、考试成绩发放以及报名和考试过程中的一切费用,除此之外不向考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作者:齐榕

热门院校

  • 福建商学院福州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福建商学院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商”为名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6年晚清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和闽籍民主革命家黄乃裳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现有鼓楼、连江、马尾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历经百年春秋,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十多万名商贸类专业人才,为福建省经贸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校友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重要职务,一大批校友创办的大中型商贸企业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学校社会声誉斐然,被誉为“闽商摇篮”“外贸摇篮”。习近平同志曾为学校校庆发来贺信。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7年,获国务院侨办批准为“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项目高校。2018年、2021年连续获批福建省第一届、第二届文明校园。学校坚持以商为本,聚焦新商科,统领学院归建、学科凝练和专业设置。现有国际经贸学院、金融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财务管理、商务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会计学等31个本科专业,开设国际商务、国际金融、旅游管理等37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管、经、工、文、艺等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含双肩)512人,高级职称261人,占比50.98%。博士、硕士学位438人,占比85.55%。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读书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在福建省高校大学生本科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历届知识竞赛中均有斩获,荣获团体一等奖 1 次、三等奖 2 次,个人一等奖2 人次、三等奖4人次,成为学校一面红色旗帜。“政治经济学讲坛”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佳讲坛”。加快培育独具特色的福商文化与人文精神,现有福商广场、书香广场、青年广场、财经历史文化长廊、校训墙、百子踪瓷、福商物语、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文化场馆。“闽商文化教育基地”入选第三批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是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和学科技能竞赛,荣获各类创新创业类和学科技能竞赛奖项418项(国家级98项,省级320项)。男子气排球队获“中国大学生气排球锦标赛”亚军,男子足球队获“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福建赛区亚军,代表队获全国啦啦操联赛集体花球校园示范套路、双人街舞自选动作双料第一。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坚持内涵发展,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项;国务院侨办“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项目1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培育项目2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其中线下一流课程13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本科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个,一般项目9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4项;省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项;省级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1项;省级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以上教师教学竞赛获奖6项。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鼓励二级学院深度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一对一”设立新型产业学院,构建闽商人才供需结合的命运共同体。联合中华老字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福州聚春园集团,设立文化+技艺的聚春园烹饪学院。联合全国会展业龙头企业--福建荟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实战化的荟源会展产业学院。联合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以协同培养保险行业的高端特色人才为目标,成立人寿保险产业学院。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发挥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福州自贸区及毗邻台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努力绘就国际化开放式合作办学新蓝图。长期作为“福建省邀请外国人来华科教文体单位信誉等级良好单位”,与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中德”“中澳”“中加”等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拉曼大学、澳大利亚国际酒店管理学院、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签订互免学费交换生计划;招收首届巴布亚新几内亚留学生。多次受邀出席论坛并作国际化办学报告。面向未来,走过115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商学院,正坚守初心,坚定不移地传承和弘扬百年优良办学传统,按照“新大学、精学科、特专业”建设思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力推进“质量革命”,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闽商人才培养、闽商文化传承、闽商智力服务的区域知名商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 厦门大学厦门市思明区
    学校简介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学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3个学院(直属系)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22年,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共6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3%。共有两院院士32人(含双聘18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3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9人、特岗学者2人、青年学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8人、青年拔尖人才1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0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学校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获第六、第七、第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4门课程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设有3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259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2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的12个国家建设14所孔子学院和48个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在对台交流方面,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2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4个博士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33个国家和地区。面向新百年,厦门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领航,在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全力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建成具有厦大风格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到2035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即到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跃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 学校简介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于198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核准并纳入全国统招计划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勇创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之先,与厦门特区共成长,是厦门经济特区设立以来创立的第一批民办职业学校。学校秉承“厚德精技”校训,弘扬“嘉庚”精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经过39年的发展,已形成涵盖教育、信息、机电、艺术、建筑、经济、管理、医护等多门类特色高职专业27个,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7000多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已形成声誉较高的教育品牌。学校充分利用地处厦门软件园三期高新产业园区的地理优势,大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现已形成高度契合福建省和厦门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先进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建筑工程类、经贸管理类、艺术设计类和现代服务类六大专业群。2018年4月,学校通过“福建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二轮评估”。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国家高职优质校为标杆,把学校建设成符合“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对接“福建自贸试验区”和“厦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强校。育人特色学校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创新育人模式,着力打造“立德为本”课程育人、“润德为纲”实践育人、“化德为要”活动育人、“行德为范”管理育人的“四位一体”育人平台,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通过增设养成教育课,开发校本教材,实施三阶段、108周、35个主题的“百周养成﹒终身德育”方案,提高课程平台结构与功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课程育人的基石作用;通过实习实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等实践教学项目课程思政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实践育人的内化作用;通过建立孝亲感恩主题教育等典型活动矩阵,发挥活动育人的养成作用;通过细化“四自管理”的方法手段,发挥管理育人的升华作用。通过“四导一服务”导师制、家校联系百千万工程等项目,实施全员育人;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手段,以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和文明修身素质拓展评价体系为基础,实施全方位育人;通过建立课程思政的大课程观,完善课程平台结构,提高育人功能针对性,实施全课程育人。教学成果学校自建校以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目前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 2 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2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市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3个,省级示范专业 2 个,省市课题立项 122 个。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个,二等奖 3 个,省级校园文化建设成果2项,并获批省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首批福建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近年来学生技能竞赛屡创佳绩,在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年荣获团体二等奖,团体总分位列同类院校前五,近三年在厦门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团体总分位列前二。2018年-2019学年, 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人数最多,双师素质教师人数位居全市/全省第一。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金奖2项,获得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5项,获得 第九届全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铜奖。根据福建省评估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检测报告》显示:近三年在全省一般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潜力排名中“人才培养”指标位居民办院校前三,综合排名前十。校企合作我校致力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为培养大国工匠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地图”,努力探索“学校办在软件园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办学模式,推进校企深度融合项目,形成一定的特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与国内领先的IT高等教育服务提供者、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共建;“大数据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产教融合龙头企业“华晟经世集团”共建,与厦门泛钛共建室内设计专业、与国科信息、招商银行共建智慧校园。开展厦门市人社局“企校合作学徒制”项目,为宏发集团、美科等企业提供员工技能培训,规模全市第一。实现“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工科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工程管理、广告艺术设计等9个专业分别对接福建省“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协会”、福建省“工业设计协会”等九家省市级行业协会,实现政校企“跨界融合”,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精准对接;与魔番(厦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画江湖》数字传媒产业学院、与“厦门名鞋库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智慧物流”共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与“北华博鳌体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合作、与“厦门佰翔酒店”共建厦门市“现代学徒制”,与“厦门众冠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建“市场营销”菁英班,积极推进校企办学机制和人才对接机制。 创新就业学校实施“校—院—班”的三级联动机制,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学校就业率,连续五年学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自主创业率2%左右。通过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创业训练营、创业模拟实训平台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就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对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由专人负责帮扶工作,并建立“一人一档”的工作台账,帮助此类学生最终走上适合的工作岗位。 “兴才智谷”是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秉承“以创业促就业、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集创业、办公、生活、休闲于一体,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办事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创业启动资金、风投基金、小额贷款、创业补贴、税收优惠等“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近三年,兴才智谷入驻项目累计58个,带动就业人数115人;创新创业项目荣获国家、省、市级大赛金、银、铜奖30多项。2018年以来,“兴才智谷”获得“福建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业驿站”“厦门市级众创空间”“厦门市创业大本营”“厦门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
  • 学校简介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创办于2002年1月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2004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校。2006年9月迁入厦门市翔安区文教园。2009年12月通过首轮高等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5月以佘德聪为董事长,蔡建四、邹琍琼为副董事长的新董事会入主学校。三位举办者均为福建省政协委员,热衷公益事业,用心办学。2016年10月,学校圆满完成第二轮高等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现场考察评估,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学校规划占地524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45人,教职工439人,其中专职教师284人,生师比17.6:1,副高职称及以上60人,硕士及以上103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1.1万册,电子图书11万册。目前学校设有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含3个校企合作二级院),实践教学部等4个教学部(含1个校校合作教学部),教务处等14个行政部门,共有36个高职专业,其中有19个专业与厦门市重点产业对接。校内实验(训)室96间、实训基地6个,校外实训基地8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26万元。   经15年的办学积淀,特别是2013年5月新董事会接管逆境中的华天以来,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面向厦门,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自贸区建设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养行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建立了“董事会领导、校长治校、专家治学、教职工参与”的管理机制,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高度融合,为国家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技能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区域和专业特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形成“以工科专业为主、双主体产学合作办学格局“,现代服务业、经济、管理、艺术等专业协调发展,成为有较强服务社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另外,学校重视学生工作,打造独具华天特色的“自强自律、自创自翔”辅导学生品牌。积极构建以人为本、以辅导学生为主的“五导引航机制”实现辅导员从管理学生转为辅导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潜能,真正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安全、学业、就业等多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扶,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学校创下多项“厦门第一”:厦门华天学院2002年筹办、2004年正式纳入国家统招,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正式建校的高职院校;2009年12月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校;2016年10月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接受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校;2007年福建省高职院校中第一所提出并于2008年第一所实施“校校企”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院校(该模式名称由省领导概括,后在全省各高校推广);2010年3月是厦门市民办高校第一所被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2007-2009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2010年12月是厦门市民办高校第一所被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厦门市高校中是唯一一所由三位各具雄厚实业和高职教育投资经验的股份制教育机构产业。   2016年学校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在单项成绩中获得创校以来的第一个一等奖,并在省赛一等奖中实现了零的突破,以及工科赛项获奖的突破。同时学校获得了2016年厦门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团体奖项唯一的一等奖。在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参赛师生在强手如云的大赛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获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一等奖,实现福建省在该项目零的突破,也是厦门市高职院校首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更是华天建校以来历史性的零的突破。此外,本次大赛福建省52所公民办高职业院校共有11所学校总计斩获了19块金牌,华天学院是11所学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院校。在2017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 6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在福建省52所公民办高校中排名第12位。在赛点方面也有了零的突破,2016年厦门市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中,我校成为“现代物流”赛项的承办院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圆满完成了此次承办的各项工作,并得到主办方的高度好评。   厦门华天涉外学院各项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成效明显。学校是YBC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示范中心、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等。首创闽台“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职“校校企”联合培养海西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教改综合试验项目获省级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学校以坚持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专业群建设为特色,取得一系列成果,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获中央财政支持,机械制造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7个专业)、商贸物流专业群被确定为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其中:核心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连续五年获批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2015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专业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400万元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福建省“校校企”联合培养海西人才教改综合试验项目及厦门市重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此外,学校在与韩国瑚山、加图立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后,与美国南西雅图等四所大学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扩大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进展,巩固学校“涉外”品牌。   厦门华天涉外学院以培养“企业最爱的人才”为己任,以先进的理念、完善的设施、优良的师资、科学的管理、尽责的服务,本着“至诚至善、唯真唯美”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学融合、国际视野、共赢典范”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特色鲜明取得了骄人业绩。厦门华天学院正处在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内涵建设,凝心聚力,朝着建设知名的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力前行。
  • 学校简介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创办于2001年,是教育部备案的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命名的高职院校。学院位于泉州石狮,占地面积350亩,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学院以“特色化办学、规范化管理、为地方经济服务、让每个学子成才”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同、国际能交流”的高素质人才为办学目标,紧贴市场需求,设立了纺织与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现代管理与服务学院、教育学院、商贸学院、社会管理学院、翔宇航空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设了轻工纺织、文化艺术、财经商贸、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医药护理等9个大类27个专业。建校至今已培养毕业生2万余人,就业率超过98%,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中国纺织工业部)授予“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学院位于泉州石狮,占地面积350亩,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学院以“特色化办学、规范化管理、为地方经济服务、让每个学子成才”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同、国际能交流”的高素质人才为办学目标,紧贴市场需求,设立了纺织与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现代管理与服务学院、教育学院、商贸学院、社会管理学院、翔宇航空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设了轻工纺织、文化艺术、财经商贸、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医药护理等9个大类27个专业。建校至今已培养毕业生2万余人,就业率超过98%,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中国纺织工业部)授予“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