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芦山灾区考生分地高考
2013-06-0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与全国统考同步进行 考点设应急安全场所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刘磊)2013年高考在即,记者日前从四川省教育厅获悉,“4•20”芦山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宝兴县、芦山县、天全县的高三学生参加高考方案确定。宝兴中学高三学生就地参加高考,芦山中学、天全中学在异地复学的成都参加高考。

  为确保芦山地震灾区学生顺利参加高考,根据灾情,四川省教育厅专门制定出台了2013年普通高考抗震保考工作初步方案。方案明确,四川省普通高考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步进行,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抗震保考实施方案,确保考试各环节安全。

  在选择考点时,要防止次生灾害的危害。各地招生考试部门要主动协调、提请国土资源、环保、气象等部门对已规划的考点周围环境,结合当地气象预报进行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等地质灾害预测分析,若认定考点不安全,须另行安排符合安全和办考条件的考点;若认定考点安全,也须设置应急备用考点。考场、试卷保密室、考生食宿点等涉及高考各环节使用的房屋,要由有资质的相关单位或机构对房屋进行安全性评估和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未能达到要求的不得作为考试用房,须另行选择符合要求的考试用房。

  为确保考试的人身安全,方案规定,考点要在运动场等空旷地带设立临时应急安全场所,制定《考点应急疏散方案》。考点应将应急安全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以示意图的方式在显著位置进行公告,必须确保每一个考生在考前了解、熟悉临时防震安全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并按《考点应急疏散方案》组织考生、监考员和工作人员进行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对地震受伤的考生,在考试安排时要给予人文关怀。

  据了解,对异地复课的芦山地震灾区高三学生,将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对异地设考所需经费给予专项补助,免除赴异地参考考生的往返交通和食宿费用。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始建于1976年,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优质高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20亩,在校学生10037人,有教职工584人,其中,正高31人,副高10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占比51.5%,“双师素质”教师占比57.5%。有省委直接掌握高层次人才1人,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和“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1人、市级科技拔尖人才及学术带头人4人、蜀道英才6人、市级名师1人。近两年,教师参加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奖项1项、省级奖项26项。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子商务等33个高职专业,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建成华为、京东、联想、新大陆等8个企业学院,组建富士康、长电科技、珠海纳思达、杭州西奥电梯等企业专班23个,校企共育人才占比逐年上升,学生平均就业率为9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达90%。近年来,学院坚持以党的建设领航学校高质量发展,创建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1个,全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2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55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0余项;获“全国第三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省级科技孵化器”等称号。牵头成立四川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建成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四川移动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平台;积极探索“两驱动四结对五帮扶”扶贫路径,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连续3年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累计招生来自13个国家216名国际学生就读,与9个国家的23所学校及国际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秉承“崇德、笃学、尚能”的校训,形成了“奋斗、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确立了“立足信息产业、争创西部一流”的办学定位,走出了一条“根植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先后荣获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体育总局表彰的“2012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在嘉陵江中游的川东北中心城市、千年绸都——南充市。南充是共和国开国元帅朱德和首任国家副主席张澜的故里,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城市、高等教育强市之一,是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在这里交融生辉,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饮誉中外。学院先后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四川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全省高校卫生工作优秀学校等荣誉。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保留部分中职教育,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生16472人。学院附设初级中学和幼儿园各1所。专业门类齐全 学院现设有财经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教师教育系、农业科学技术系、汽车工程与交通运输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外语系、艺术系9个教学系57个普通专科专业,其中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为教育部和财政部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会计为省级重点专业,畜牧兽医、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程造价为省级示范性专业,畜牧兽医、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电算化、印刷技术、通信技术为学院八大重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员工716人,校内专任教师64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29人,“双师素质”教师284人,博士4人。另有外聘教师211人,聘有十余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省(部)级表彰的优秀教师、省市“三•八”红旗手、市“十大杰出青年”、市师德标兵、市科技顾问团成员。2020年成功申报四川省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科研成果丰硕 建有南充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南充市农业产业技术学院等市级研究院2个;动物疫病防控与检测、工业机器人、果实品质控制与深加工技术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中心等南充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会计文化市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建有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汽车汽配发展研究中心、现代物流发展研究中心、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院级科研机构4个,建有现代畜牧业研究所等系级科研机构12个;建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学院科研创新团队10个。建院以来,学院教师发表论文3730余篇,编写教材350余部,出版学术专著40部,知识产权授权173项;市级及以上立项科研课题453项(教育部社科司1项、省科技厅2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262项;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2项,其中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1项、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3项。成功申报17项“1+X”证书制度。办学条件优良 学院占地1403.4亩(另有200余亩正在规划中),现有建筑面积32.7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4.1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先进,设备总值1.15亿元,拥有教学用微机3912台、馆藏图书86.28万册,有电子图书38万册,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校外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印刷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实习实训基地157个,另建有校内实践基地67个,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践基地。学院全面建成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取得标志性成果268项。四川省“三全育人”成功试点,成为全省23所入选高校中唯一一所市属公办高职院校。学院还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川东北科技培训中心、南充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南充市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单位、南充市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基地、南充市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国智能制造教育联盟、中国机电协会智能制造产业分会秘书长单位。学院现设有国家、省、学院三级奖助学金。香港利奥集团、香港镇泰集团、上海协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迪信通商贸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等企业在我院设立了“奖助学金及奖助基金”。健全了贫困学生扶助机制和优秀学生激励机制,为家庭经济困难和品学兼优的学生拓宽了求学就业的绿色通道。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秉持“教学立校、服务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06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学院与香港利奥纸品印刷集团实行股份制合作办学,开创了公办高职院校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创新了学院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引领下,学院相继组建了南充职业教育集团和南充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了利奥学院、空间信息产业学院、德克特互联网学院、拓格机器人学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等多个校企双主体二级学院。目前,与学院合作的企业已达260余家,深度合作的企业20余家,实现了校企合作专业全覆盖。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产业特征,为学院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就业安置可靠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学院与香港利奥集团、香港镇泰集团、京东物流、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务汽车、大北农集团、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好利来工贸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以及各地人才市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四川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等企业开设了多个冠名班,构建了广泛的就业网络,为毕业生施展才智提供了广阔舞台。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 学校简介悠悠旌城,崇德尚阳;勃勃警院,杏坛之光。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始建于1982年,属公办政法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四川省司法厅。 学院位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德阳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院是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德阳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项目之“德阳职教服务区域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工程”牵头建设单位,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培育单位。同时,司法部藏汉双语培训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司法厅党委党校、四川律师学院、四川省和德阳市律师行业党校和德阳市干部培训高校基地均建在学院。此外,学院还分别依托行业和企业,建有四川司法职业教育基地(金盾学院)和四川安防职教联盟两个合作办学平台。学院面向四川、重庆、西藏、福建、青海、贵州、河南、内蒙、陕西、甘肃、广西11个省(市、区)招生,常年在校生4500余人。同时面向四川、西藏、青海、甘肃、贵州等省(区)政法系统,开展警衔晋升、实习律师、藏汉双语、司法行政工作业务、警务实战技能等培训,年均培训规模6000人次以上。学院现有刑事司法系、侦查系、法学系、司法信息管理系、警察体育训练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教学机构,开设刑事执行、行政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社区矫正、刑事侦查技术、安全防范技术、智能安防运营管理、法律事务、司法警务、司法信息技术、司法信息安全、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其中刑事执行、行政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刑事侦查技术、司法信息安全和司法警务六个专业属于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拥有全国政法院校改革试点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省级质量工程建设专业1个,省级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3个,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1个。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结构合理、教育观念新、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以及博士、硕士学位教师百余人。学院建有“人才双向交流”、“访问学者”制度,长期聘请来自政法机关的实务骨干、办案能手、知名律师、资深法官、检察官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学院建有与各专业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校内实验实训室47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86个,综合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学术交流中心、警体馆、图书馆以及指挥中心、模拟监狱、模拟法庭、室内射击靶场、监所突发事件处置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安全防范系统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一应俱全,为满足司法职业教育教学实验实训需求、强化学生实践实战能力、培养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秉承“政治建校、警魂塑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治理”的办学定位,践行“忠诚尚法、重能强警”的校训,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紧贴经济社会和政法事业发展实际需求,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按照“行为规范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的要求,对学生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实战实务部门进行实践锻炼,以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和优良的作风纪律。近年来,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司法职业院校法律实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安全防范技术团体二等奖和司法信息安全团体三等奖,全国高校军事课教学大赛女子团体一等奖、男子团体二等奖,全国司法警官院校首届散手比赛团体冠军,全国高职院校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季军,四川省高职高专大学生篮球赛女子冠军,四川省第七届、第九届大学生艺术节舞蹈一等奖和合唱甲组一等奖、荣获“四川省首届大学生国家安全暨人民防线知识与技能竞赛”一等奖以及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四川赛区总决赛冠军等多项殊荣,学院学子还被选树为全省大学生士兵十大先进典型。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荣获四川省“宪法法律进高校”十大典范高校和四川省法制宣传教育基地,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的称号,被中国教育在线评为“四川省十大中学信赖高职院校”,被评为四川省高等院校安全保卫工作“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建校至今,学院已为西南地区政法系统累计培养法治人才四万余名,其中一万余名进入人民警察队伍。学院毕业生凭借过硬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较强的适应能力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和好评,被誉为“司法警官的摇篮”。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引,锚定“提高水平上层次、特色办学创一流”发展目标,紧扣“应用型政法人才培养摇篮、司法行政干部培训基地、司法行政改革发展智库”职能定位,按照“围绕党建抓队伍、围绕质量抓教学、围绕特色抓内涵、围绕基础抓建设”总体思路,以“一年强基固本、两年全面提速、三年提质培优、四年对标冲刺、五年基本达标”的路线步骤,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奋力推动新时代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平安四川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 四川大学成都市武侯区
    学校简介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69.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四川大学视察慰问。2016年,李克强总理来校视察,勉励川大要为全国“双创”带头,多出世界一流学科。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64位是川大校友。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5个学科型学院(系)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我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博士后流动站39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20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4578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其中双聘院士9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64人 ;“973”首席科学家7人(9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4人(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4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及各类专项项目获得者61人(67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持续推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举办8届“实践及国际课程周”,开展了“大川视界”学生海外访学计划。学校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2003年以来,学校获批立项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特等奖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6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2015年以来,学校共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3项,金奖数位居全国第五。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8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近4500人。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4个、监管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研基地等56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64项。2020年,学校科研经费达30.80亿元。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甲骨文字典》《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四川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是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是教育部推荐入选全国首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的7个部属高校之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个地市和1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300多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许可、服务和咨询项目1.4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和新冠肺炎医疗救护、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华西医院组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首支非军方III类国际应急医疗队(Type3 EMT)。华西口腔医院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华西第二医院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华西远程医学网络成为中国最大规模远程医学教育与分级协同医疗体系,覆盖20个省市区、843家医疗机构,惠及5亿多人口。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不断深化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 “2+2”“3+1”“3+1+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68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四川大学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川大-牛津华西消化道肿瘤中心联合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际高端科研合作平台。学校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四川大学现有纸本文献817万册、中外文文献数据库312个,收藏文物8.5万余件、动植物标本87万余件(份),各类档案约34万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四川大学已经确立了“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 学校简介历史文化厚重 办学成绩显著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成都理工大学于2000年在亚洲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基地创办。学院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恪守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形成了“敢为人先,奋发图强,育才树人,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学院在同类院校中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工、经、管、文、艺术、体育等七大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近20000人,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80000余名。学院先后荣获“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管理创新十大独立学院”“中国十大优势专业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办学特色示范院校”“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院)校”等荣誉。学院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建设及办学成就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报道。地理优势独特 校园环境优美学院位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四川省乐山市主城区,面朝三江、背依峨眉。乐山交通发达、出行便利,纵贯西南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距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1小时路程,是西部综合交通次枢纽。学院占地面积1100余亩,规划面积200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70%,校园景色宜人,处处彰显环境育人的特色。校区地势丘峦起伏,建筑布局随湾依山,占地300余亩的沫若湖碧波荡漾,环湖公园、万景花园鸟语花香,银杏大道、香樟大道风景如画,桂花林、桃花林相映成趣,与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景区融为一体……是四川省唯一同时拥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绿化模范先进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的大学。师资力量雄厚 科研成果丰硕学院现有教师100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及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82.9%。学院分别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核工业系统等科研院所聘请了一批富有教学、科研经验的院士、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德业并进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多年来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防预研、核能开发项目、西物创新行动人才金字塔项目以及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近200项,经费1000余万元;与地方大中型企业、研究所成功对接项目20余项,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获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40余项,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70余篇,其中,SCI、EI期刊、CSCD等收录近90篇。同时,在中核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教师已参与到当今最大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当中,为开发人类终极能源作出贡献。学院在同类高校科研能力排名中,连续多年名列A类。教学条件完善 育人特色鲜明学院已建成工程训练中心、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先进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4亿元。建在我院的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已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是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中核集团公司党性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研学基地,已成为教学科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端平台。学院智能化图书馆藏书181万册。学院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49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68项。学院在全国民办学校及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榜单中,连续四年进入全国400余所同类高校前列,是四川省唯一进入前20名的同类高校。就业优势明显 发展前景广阔学院利用独有的核工业背景,在中国核工业国家实验室及大中型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在珠江、长江三角洲建立实习及就业办事处,与多家核电站签订用人协议,向核工业系统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与百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企业奖学金、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供需见面会,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途径。中核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定点在我校招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部分专业达100%,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西部大开发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单位”“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等多项荣誉。当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正迎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春风,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