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云南:2009高考中职和五年制高职补录工作通知
2009-09-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州(市)、县(市、区)教育局、招考办,各招生学校,各级中学:

 

云南省2009年中职、五年制高职录取工作现已结束,其中部分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部分学校因录取新生未报到入学造成计划空缺。针对这些情况,为了顺利完成2009年教育部下达我省的22.5万的中职招生任务,云南省将进行中职、五年制高职补录工作,现将补录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州(市)教育局要严格执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统筹管理云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的通知》(云南省教育厅公告第七号),确保全省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志愿就读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的往届初中毕业生的基本信息采集进入《云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包括参加中考及未参加中考的学生,实现“一生一号”,即每一个初中毕业生有唯一的“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登记编号”,建立全省完整准确的初中毕业生电子档案库。

二、补录工作通过《管理系统》进行,全省统一工作平台、统一操作系统、建立多级用户、统一网上录取。统一工作平台:设置在《云南省招生频道》上的《云南省招生考试工作网》;统一操作系统为:《管理系统》;建立多级用户:“云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教育局、各级招生考试办公室、各初中毕业生学校、各招生学校、以及所有初中毕业生,皆统一实行网上录取。

补录工作仍然要对录取学生进行电子学籍注册,只有通过《管理系统》录取并完成电子学籍注册的学生才是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确定的高中阶段教育各学校当年录取的新生,没有通过《管理系统》录取并完成电子学籍注册的学生,教育部门视为未被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录取。《管理系统》由“云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

三、实行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网上补录,各学校根据《管理系统》设定的录取级别在相应的录取管理部门进行补录工作。学校跨地区招收的学生,也在招生学校所属的录取管理部门进行补录工作。

四、补录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9月10日前,各学校核清被学校录取但未报到入学的学生;9月11日至12日确定并向学生公布补录学校计划;9月13日至15日学生网上补报志愿;9月16日至20日全省进行网上补录。

各学校通过《管理系统》清退未报到入学的录取学生。

省招考院确定补录学校计划,在《云南省招考频道》上向社会公布,并通过设置在《云南省招考频道》上的《云南省招生考试工作网》发各州(市)招考办,各州(市)、县(市、区)招考办将补录学校计划向初中毕业生公布。

各县(市、区)招考办安排各报名确认点,组织学生网上补报名、补报志愿。包含对原来报名未录取的学生进行补报名。每个学生可填报一个补录学校志愿。

在补录时间内,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招考办、补录学校同时从工作网上录取。

五、根据中职录取的实际情况,《管理系统》在电子学籍注册前将长期开放;未完成计划的学校,可将自愿到校就读学生向所属录取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投档”,再次进行补录工作;各地仍要不断办理学生的补报名手续,以使学校能很好地完成招生计划。

六、补录工作按云南省中职、五年制高职招生政策、录取原则、录取办法进行。补录前先进行学校“投档申报”,各级招考办根据申报名单投档审录后,仍未完成计划的学校再进行补录工作。生源充足学校不进行“投档申报”,不参加补录。各招生学校不得录取已被其它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生与非中考生的录取办法相同,均通过《管理系统》,按录取原则进行录取。优先录取中考考生。

七、各级教育局、各级招考办、各招生学校以及各级中学都要高度重视,及时、认真做好中职、五年制高职补录的各项工作。要加大补录工作宣传力度,让广大的初中毕业生了解我省中职、五年制高职补录政策、补录办法、补录学校计划,组织好学生补报名、补报志愿;各级部门要加强对涉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的培训,坚决杜绝任何漏报名及漏报志愿的责任事故。

尤其是各级招考办要组织所辖各中学,本着“以考生为本”的原则,精心管理、周密安排,通过多种方式向初中毕业生、向社会广泛宣传网上补报名、补报志愿的办法;要把云南省招考院公布的“参加2009年中考的考生及未参加2009年中考的初中毕业生须知”从《云南省招考频道》上下载,印制张贴至每一所中学,并争取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对前来咨询并有意就读中职、五年制高职的学生,符合条件的要接受并办理好其补报名及补报志愿工作。

本次补报名、补报志愿期间由于时间紧,任务繁重,除各级招考办要安排专人进行补报工作外,其他各级领导部门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好我省初中毕业生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工作,并对每一阶段的补报数据进行认真查验,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网上补报名、补报志愿办法是:各报名确认点指导考生通过《云南省招考频道》的《云南省招生考试工作网》在《管理系统》上,按照系统操作流程说明进行网上补报名、补报志愿。

八、补录工作结束后,各招生学校要将确定录取的学生,向主管部门进行电子学籍注册。通过电子学籍注册是学生被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录取的依据,也是将来发放高中阶段教育毕业证书的依据,并以此作为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依据。

请各州(市)、县(市、区)教育局、招生考试办公室、各学校按通知要求,认真完成2009年中职、五年制高职补录工作。做好社会适龄青年、农村青年、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和其他群体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2009年全部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结束后,省教育厅将公示全省各州(市)、县(市、区)完成中职招生任务的情况。

补录工作联系电话:0871—5154792、0871—5157780

热门院校

  •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昆明市盘龙区
    学校简介办学历程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财经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始建于1934年11月6日的云南省立鼎新初级商业职业学校,1942年更名为“云南省立昆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在此基础上,1959年组建云南省财经学校。2015年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升级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财经职业院校,并命名为“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办学基础学校位于昆明市,校区占地总面积167932.78平方米,其中,校舍总建筑面积124556.07平方米;教学及行政用房58554.78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06平方米/生,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68.3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996.89元/生,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2955.94平方米。建有多功能实训室3个、自习室和期刊阅览室5个,阅览室有座位800个。拥有馆藏纸质图书62.47万册,电子图书24.53万册,生均图书96.66册/生。学校建有会计多功能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金融综合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实训室等40余个校内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场地13913.27平方米。学校扎根云南,深耕财经职业教育,是中国职教学会表彰的“黄炎培优秀职业学校”、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省文明办省教育厅首批命名的“省级文明学校”。学校财经行业教育背景底蕴深厚,是全国财政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云南省财政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云南省商业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云南省财政系统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办学88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财经专业人才,被誉为“云南财经人才的摇篮”。办学基础专业群建设学校下设5个学院、2个教学部。现有24个高职专科专业,涉及财经商贸、电子与信息等专业大类,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龙头的财会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以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为龙头的财税服务专业群、以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龙头的金融专业群、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的信息技术专业群。社会服务学校面向行业和全社会大力开展培训,服务社会成效显著,近五年非学历培训达20余万人次,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在云南省高职学校中排名第一。积极开展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服务、智库咨询等多项服务,社会声誉良好。发展愿景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良好校风,秉承“立德立信立己,达观达技达人”的校训,传承和发扬优秀学校文化,以培养更多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己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打造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度高、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高等财经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学院目前占地320亩,校舍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5822人,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工18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教职工93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8人。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运动训练),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保健与康复、园艺技术),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公共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1个,“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云南省文化名家1人。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64年的云南省青少年体育学校,1978年组建为云南省体育运动学校。1994年,学校与成立于1983年的成人高校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署办学。1998年,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划转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5月26日,学校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目前设有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与教练员学院、社会体育与体育管理学院、体育传媒与艺术学院、竞技体育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共开设有运动训练、体育运营与管理、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体育保健与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体育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体育新闻方向)、园艺技术(高尔夫草坪维护管理方向)、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体育电子信息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旅游管理方向)、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服务与管理方向)、经济信息管理、国内安全保卫、健身指导与管理、体育艺术表演、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无人机应用技术等20个专业,设有田径、游泳、体操、排球、柔道、拳击、网球、武术、跳水、击剑、举重、高尔夫、足球、篮球等14个运动项目,至今已为省级专业运动队输送了优秀竞技体育人才1700人,其中奥运冠军3人、世界冠军7人、全国冠军100余人。2017年8月30日,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跨入了云南省12所省级优质高职院校的行列。2019年5月27日,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入围国家高职“双高计划”推荐名单的体育高职院校,也是云南省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多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称号,被誉为云南竞技体育的“人才库”、“输送站”和“优秀选手的摇篮”。
  • 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市呈贡区
    学校简介云南艺术学院成立于1959 年,是全国8所综合性普通 本科高等艺术院校之一。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春城昆明,有呈 贡、麻园2个校区,占地面积共930余亩。现有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艺术管理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教学部 12 个教学单位,1 个附属艺术学校。有本科专业35 个,涉及艺术学、文学、管理学和工学等学科门类。2003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 年获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现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学、设计学 5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 8 个艺术硕士专业领域学位授予权。2009 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云南省培育建设单位,2019 年获批艺术学理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省级重点学科 5 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 2 个、省级 A 类高原学科 3 个,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基地、智库等省部级科研平台 8 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 10 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多项指标在参评院校中名列前茅。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在26个招生专业中占比57.7%。2020年,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中,有6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位列云南省第三,全国艺术类院校排名第一。学校六十余年办学历程中,主动服务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抢抓“一带一路”和“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海涵地负、继往开来”的学校精神,“务实、求新、尚美”的校训,“相互欣赏、彼此成就”的校风,“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的学风,“德厚艺精、授业树人”的教风,坚持“立足云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面向全世界”战略定位,致力于把学校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和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高等艺术院校。
  • 红河学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
    学校简介红河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蒙自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成红河学院,是一所云南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州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是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高等院校。学校秉持“博远有鸣,开阔弘毅”的校训和“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的校风,坚持“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应用型”特色发展战略。作为我国西南部离边境线最近的高校之一,红河学院正依托地缘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实践,以“国门大学”新理念打造沿边地区高等教育新高地。近年来,红河学院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根据地方社会发展、产业振兴、技术进步的需要,坚持学校定位面向地方、人才培养面向应用、专业结构对接产业、专业定位面向行业的思想,不断充实应用型大学内涵,2014年学校获批为首批“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试点高校”,2016年获批国家发改委支持学校产教融合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00所试点高校项目;2017年被确定为首批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目前,学校占地1166余亩,建筑面积33.5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8.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7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541.01万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电子图书180万册。红河学院现有教职工868人,其中专任教师693人,专任教师中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9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1人、副高级职称20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82人,现在读博士66人,二级教授6人,享受“国贴”、“省贴”、“省突”专家10人,具有国际教育背景教师8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39人。学校设有14个学院,招收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750人。学科专业:学校开设5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分布在文、史、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艺术10大学科门类,32个专业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科专业体系。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和区位特点,开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凸显区域特色的专业。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学校拥有教育部备案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省级立项支持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校级立项支持(省级备案)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建设学科7个,校级培育学科7个,校级专业硕士建设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小语种重点专业2个,设置了5个面向GMS国家的东南亚语种本科专业,省级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2个,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个,省级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小语种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人才培养:学校密切结合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积极为地方培养合格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地方输送4.6万名毕业生。升本以来,学校围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加强合格本科建设,基本构建起本科教学体系,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化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构建起“通识课、学科平台课、专业课”三大课程模块,着力建设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建设工作,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立项建设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56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95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以规范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及评价体系,建立起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本科教学有效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已经从单一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转变为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本科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活跃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本科办学效益逐步显现。科学研究: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地方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初步搭建和形成切合办学定位、区域特征的科研平台。学校积极培育和支持为区域发展服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教师科研能力增强,学校科研实力提升。升本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0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32项、地厅级科研项目439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5项、横向科研项目288项、学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6项;获授权职务发明专利42项、获授权职务实用新型专利413项,外观设计35项,软件著作权57项;出版著作304部;发表学术论文8977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062篇、核心期刊论文1880篇。目前学校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基地子基地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校地共建研究中心5个,校级研究中心17个。有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8人。社会服务:随着学科专业结构的逐渐优化和办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学校的服务面向趋向多样化发展,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目前,面向红河州产业行业发展需要,学校重点支持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通过与重点企业或产业园区进行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促进技术转化应用,使学校成为红河州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面向红河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学校重点支持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云南国际哈尼阿卡社会历史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滇南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建水紫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机构,主动深入政府、行业、企业,探讨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组织校内外力量,联合攻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库”作用。同时,学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专业增加、规模扩大、层次提高;非学历培训从单独面向红河州师资培训发展为面向全省的高层次的师资培训,从单一的师范类培训转向多行业职业培训,面向企业、政府、社会的培训工作逐步拓展与深化。国际化办学:红河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重点推进“教育国际化”特色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境外办学、合作办学、国际学习、汉语国际推广/华文教育、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等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学校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与12个国家、80余所国外高校、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越南、泰国、柬埔寨的合作高校建立了汉语中心;在越南太原大学建立了办学点,开展联合培养本科学生的境外办学项目;自2007年以来,全校共有来自20多个专业的1100余名学生参加过‘1+3’联合培养、国际课程学习、中美121人才培养计划、境外实习等项目;努力发挥“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和“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优势,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国际人才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教育部先后批准我校设置越南语、泰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老挝语专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语种专业群,为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奠定了专业基础。校园文化:学校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渐形成了一批体现“国门”特色、民族特色为主的文化品牌。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学校“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应用型”办学特色,围绕学校国门大学建设的新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贴近学生实际,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节日公园、校园榜样人物评选等校内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开展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宣讲为代表的校外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以学术性、文体性、实践性、兴趣性等为主要内容的立体校园文化体系,体现“国门”特色、民族特色为主的文化品牌逐渐形成。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昆明市东川区
    学校简介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建设,把技术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家长、学生认可度不断提高。学校占地面积659亩,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在专职教师队伍中,省级教学名师2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下设“五院两部”,分别是工程技术学院、经济信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学院、思政部和基础教学部,共设置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室内设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技术等51个专业,涵盖了土木建筑、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文化艺术、交通运输、教育与体育、水利、财经商贸、资源环境与安全、公共管理与服务、能源动力与材料、新闻传播等专业大类,建有汽车与机电技术实训中心、经济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建筑工程与管理实训中心、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学前教育管理实训中心、高铁、空中乘务实训模拟舱和医学基础综合实验实训室、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实训室等,设施先进齐备。经过多年的办学沉淀,学校办学成果丰硕。2014年,被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文明办评为“云南省文明学校”。2015年,被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高等院校”,2015年,经云南省教育厅审定,学校顺利通过“内涵与特色”评估。2016年,成为云南省特色骨干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获批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考点资格,每年组织近1000人的“专升本”考试。2017年,经过云南省教育厅批准,获得云南省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资格。2017年10月,经过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被立项为云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2018年,学校连续两年荣获“云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职业院校学生管理15强案例”;学校荣获云南省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是云南省民办院校中唯一一家获得此项荣誉的院校;学校被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高等院校”,建筑工程学院荣获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生工作部德育教学团队被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2020年,云南省特色骨干民办高职院校项目、云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验收;2020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中《2020中国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评价》课题范围1299所学校,学校蝉联云南省民办专科第一,云南省专科(含公办)第8名,全国1299所学校中排名第429名。2021年1月,被安宁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2021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授予云南省2021年“铭鼎杯”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优秀组织奖”。 2021年12月,被昆明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无烟学校”。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境内外各高校共建合作交流平台,先后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泰国博乐大学、韩国培才大学、泰国商会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发展。二、办学定位及亮点学校坚持 “立足滇中产业核心区,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工科专业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职业技能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加强校企紧密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建立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契合的培养模式,铸造大国工匠精神。通过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体系化建设,深化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深度,打造学生专业能对口、岗位能明确、职业能发展的就业竞争力,切实落实“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行动计划”,教授学生生存技能,为学校打造毕业生“就业名片”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三、发展愿景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升办学层次,彰显办学特色。遵循“识好歹、知进退、懂感恩、守本分、有专才”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秉承“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始终把为云南培养品行道德高、职业素质优、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实现办一流的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愿景。四、办学文化校训:识好歹、知进退、懂感恩、守本分、有专才校风:礼貌、整洁、朴实、勤奋教风:敬业、笃学、严教、善导学风:勤学、多思、精技、创新办学愿景:办一流的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宗旨: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先成人后成才办学定位:立足滇中产业核心区,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工科专业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职业技能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职业技能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