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关于推迟举行2020年省外院校在皖设点艺术类专业校考考试的公告
2020-02-0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通知要求,鉴于安徽省及合肥市已经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故原定于春节后在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开始的2020年省外院校在皖设点艺术类专业校考考试推迟举行。报名及开考时间将另行通知。

敬请考生和家长理解支持,并请密切关注其他校考院校的公告,及时调整外出参加考试计划。也请广大考生和有关招生高校相互告知。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2020年1月25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安徽财经大学于1959年5月始建于合肥,时名为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迁址素有“珍珠城”美誉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校址设在交通路。1983年,校本部迁至龙湖西校区。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同年9月,学校迁入龙湖东校区。 学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财经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高校。2012年获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4年入选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9977人,硕士研究生3285人,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8869人。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及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以2个A+专业、10个A专业、17个B+专业、23个B专业的成绩位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10、安徽省属高校第1。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55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6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博士化率近91%。拥有国家“万人计划”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8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34人,省级名师工作室8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5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 学校现有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计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拥有57个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3个省级教学团队,5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8门省级精品课程、57门省级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课程。 学校充分发挥办学底蕴和优势,凝练学科特色和方向,设立学科特区,创新学科建设平台,形成了多门类、结构合理、相互支撑、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经管类学科群。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3个省级高峰学科。应用经济学先后入选省级重点学科、安徽省立项建设的国内一流学科和Ⅱ类高峰学科。工商管理、统计学入选安徽省Ⅲ类高峰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三个学科获B-级。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现拥有“合作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棉花工程研究所”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经济预警、运行与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安徽经济发展研究院”等省部级重点智库4个,“中国小岗研究院”等校级特色科研创新平台42个。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立项数量、立项层次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及省属高校前列;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等奖励;多项研究成果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学校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着力打造财经领域新型高端智库,尤其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为代表的研究成果政策影响力和媒体影响力日益扩大,特色品牌日益凸显。学校主办的《财贸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获评“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中东欧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交流。通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强中外文化体验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夯实中外人文交流基础,着力服务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学校占地总面积891329.56平方米,其中龙湖东校区661005.79平方米,龙湖西校区230323.77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744864.92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13亿元。图书纸本馆藏223.17万册,电子馆藏120TB。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及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公寓,学习条件良好,生活环境优雅,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百佳食堂”“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先进集体”,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称号。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秉承“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和“走出去、建平台、上水平”战略路径,把安徽财经大学建设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 学校简介【学院概况】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公办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信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教育厅、蚌埠市人民政府和中建材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四方共建”院校。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蚌埠市国家AAAA景区龙子湖畔大学城内,占地面积849亩,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学院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43000余人。学院目前在校生10365人,现有教职工398人,教授、副教授107人、“双师型”教师18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14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1个、教学名师4人、优秀教师3人、模范教师2人、专业带头人5人、教坛新秀14人。学院按照“拓宽思路、整合资源、办出特色、形成品牌、服务企业”的办学目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促发展,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和办学声誉的明显提升。“十三五”以来,我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狠抓提质培优和师德师风建设,先后荣获“全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双基’建设示范高校”“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省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专业特色】学院下设电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现有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等4个专升本本科专业和29个专科招生专业。专科专业包含计算机应用技术、光伏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等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等16个省级重点专业。学院设有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绿色能源、软件与信息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4个研究中心;夏克付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魏树峰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金敦水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查正卫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李苗苗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和李曙光院级大师工作室等6个大(名)师工作室。学院现有145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和7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电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1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电子信息实验实训中心等10个省级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1255万元。【技能竞赛】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级、省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782项,其中一等奖204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各一项。先后荣获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和“技能大赛标杆校”荣誉。近两年,学院学子获得国家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3项。【实习就业】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科大讯飞公司、中国声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中国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蚌埠凯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协创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宝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联合办学,先后成立了“讯飞学院”“华苏学院”等校内实训基地。学院每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6%以上,学院荣获“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就业工作标兵单位”。【文明校园】学院持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荣获省直机关文明单位、蚌埠市第十六届和第十七届“文明单位”、蚌埠市第三届“文明校园”、安徽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蚌埠市“双拥模范单位”“全省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学院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积极打造“电院品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先后涌现了“珠城最美青年”“安徽向上向善好青年”杨蒙蒙同学、安徽省“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滑亚龙同学等一批先进典型。学院大学生记者团获评“全省十佳社团”荣誉称号。春风化雨催桃李,淮水悠悠育英才。“十四五”全面开启之际,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风劲帆满、砥砺奋进,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奋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学校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曹山路1000号招生咨询电话:0552-3172909,3172929网  址:http://www.ahdy.edu.cn
  • 解放军装甲兵学院蚌埠市蚌山区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原名蚌埠坦克学院,1978年在安徽省宿县建校,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1982年迁址至安徽省蚌埠市,1986年9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是一所为全军装甲兵部队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院校。 她坐落在淮河之滨的安徽省蚌埠市燕山脚下。   学院共设4年制大学本科班、3年制大学专科班、2年制中专班3个培训层次。学院拥有微机监控的教学指挥中心、教学实验楼、电化教学楼、模拟楼和图书馆,给配套教学提供了条件。学院教学和生活设施配套合理。26个实验室可完成物理、化学、电子、机械、计算机等课程的60多种实验。大型训练场,为每年的学员训练和毕业综合战术演习提供了理想场所。图书馆藏书10多万册。
  • 合肥经济学院合肥市庐阳区
    学校简介合肥经济学院(原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系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坚持“树德明理,蕴智强能”的办学理念,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国际化,着力培养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占地面积12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24.4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拥有9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7个;现有教职工659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94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教师248人,其中正教授94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教学名师15人。近年来,学校获批省级质量工程210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62项;省级优秀青年人才项目37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629篇;取得专利授权29项;出版著作、教材58部。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科技能竞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77项,其中国家级6项,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办学以来,学校以高水平的师资、高质量的教学、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多彩的校园文化,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荣获 “安徽省优秀独立学院”、“安徽省民生工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合肥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9年,学校承办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本科组)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突出贡献奖。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芜湖市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讯飞”)全资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民办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2003年6月设立的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现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2012年4月,科大讯飞和安徽工程大学合作举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并主导办学;2016年4月,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学校位于安徽省次中心城市芜湖市,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6万余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2000余人;教职工700余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近500人。设有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中心、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和大学生创业管理服务中心。设置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环境设计、英语等24个在招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经、管、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图书馆纸质藏书102万余册,电子图书104万册,电子期刊18万余册。现有6个实验教学中心,下设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的79个实验(实训)室。建有6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以及8000余平方米的室外素质拓展基地和室内拓展训练室;校外实习基地225家。建成具有一定示范性的涵盖智慧教育、智慧管理和智慧园区的智慧校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 自2012年科大讯飞主导办学以来,学校明确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以校董事会确立的“产业工程师、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秉承“立志、诚毅、创新”校训精神,依托科大讯飞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借鉴欧美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提出安信工九条独特的教育教学原则,探索深度融合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三·三”制人才培养结构,开拓“四通道”个性化培养计划,不断迭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和增设夏季小学期,较大幅度的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设立校院二级学科竞赛体系,构建三层递进的“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开展基于智慧教学平台和智慧教室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并逐步实施“4L4D+Cx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形成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和实施大学生养成计划,以强化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通过“换道超车”发展与改革,实现“打好基础、闯出路子、创建品牌”的近期目标。 “十三·五”期间,共获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8项,其中“基于信息技术,以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特等奖,“以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的IT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7项成果获一等奖。近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位于安徽省本科高校前列,毕业生平均就业起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五年学科竞赛成绩位列全国1200余所本科高校242位,400余所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第3位,7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第14位,其中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和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多次进入国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校生学科竞赛参与度达59%。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中,2019-202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一流民办大学并位列第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多次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和《人民网》等央媒报道。 科学研究紧密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以面向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的横向课题、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面向企业转型升级的集成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工程技术中心(平台)建设为三大主攻方向。“十三·五”期间,累计获批各类纵向课题145项,包括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等;承担横向课题205项,到账经费821.44万元。申请各类专利3546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582件,占比44.61%;累计获得各类专利授权1416件。2019年和2020年学校分别位列安徽省高校发明专利授权排名第10和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第95。获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筹)、省厅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个。 学校先后获“安徽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芜湖市第十八届文明单位”“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等荣誉,是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有梦想的大学。学校将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借鉴世界一流工程教育新理念和新模式,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聚焦发力面向产业的工程应用、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为建成教育改革旗帜鲜明、产教融合特色明显、信息技术优势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断拼搏、持续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